刘钊;刘长金;胡新武;杜茂信;肖传国
目的比较高、低剂量干扰素(IFN)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效果.方法建立检测融合基因bcr-abl的荧光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Q-PCR)方法,观察治疗后融合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选择30例临床初诊的CML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先服用羟基脲控制外周血白细胞达20×109/L以下,然后分别给予IFNα-2b 300万IU隔日皮下注射(3 MIU组)和500万IU每周6次(5 MIU组)皮下注射,治疗3~6个月,每月抽取骨髓标本,检测融合基因bcr-abl 的表达情况.结果 RQ-PCR的灵敏度达50拷贝bcr-abl;分别取1×103拷贝/μl和1×107拷贝/μl bcr-abl质粒,以及1例CML患者的cDNA同时作8管平行扩增bcr-abl融合基因,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2.35%、1.48%和1.17%,不同批次之间以K562细胞cDNA作重复性分析,批间变异系数为5.13%;CML初诊患者bcr-abl/GAPDH 水平介于0.010~5.799,中位值为0.098;治疗3个月后3 MIU组和5 MIU组患者骨髓bcr-abl水平平均下降19%和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8),但是3 MIU组副作用相对较小.结论 RQ-PCR监测融合基因bcr-abl表达可以有效观察CML患者使用IFN的治疗效果;不同CML患者白血病细胞的bcr-abl表达水平有较大差异;隔日3 MIU IFN皮下注射治疗即可有效抑制CML白血病细胞的增殖,且副作用较小.
作者:杜金伟;朱平;田丁;董作仁;杨淑莲;李松波;唐亚辉;刘辉;岑溪南;张英;朱强;祝毓琳;杨英;王东侠;王昭;崔华;马一盖;陈文明;刘复强;马键;王景文;沈悌;达万明 刊期: 2005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段涛教授:目前新生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诊断依据有哪些?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判断患儿是否会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特别是智力障碍?
作者:段涛;陈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对体外培养的树突状细胞(DC)前体(DCp)的成熟过程和同种免疫刺激活性的影响作用,评价预先用霉酚酸酯处理的供者DC在诱导同种移植物受者免疫耐受中的作用,并阐述可能的机制.方法 (1)在骨髓来源的DCp培养过程中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霉酚酸酯,用流式细胞术方法进行免疫表型分析,ELISA方法检测其白细胞介素(IL)-12的分泌,并作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以观察其对同种T细胞的刺激能力.(2)24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A组C57/BL6受者接受BalB/c小鼠供者心脏进行异位移植,B组C57/BL6受者在移植前7 d注射未经处理的BalB/c供者DCp后进行异位移植,C组C57/BL6受者在移植前7 d注射经霉酚酸酯处理的BalB/c供者DCp后进行异位移植,观察受鼠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以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霉酚酸酯显著抑制了外源刺激下DCp的成熟过程,抑制其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降低IL-12的分泌并显著抑制其同种T细胞激活能力(P<0.01).接受未成熟DCp回输的受者移植心脏组(组B、组C)存活期显著长于单纯移植组(组A),而以霉酚酸酯处理的未成熟DCp(组C)可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得到进一步的延长,并且显著抑制了TH1细胞因子的产生.结论霉酚酸酯对DCp的成熟和功能有着显著的抑制作用,并能在移植物受者导致供者特异性的免疫耐受.
作者:韩从辉;李怀富;王玉新;张明;王寅;殷明;闵志廉;郑克立 刊期: 2005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肺减容术的概念于1957年由Brantigan 等[1]首次提出,即采用手术方法治疗重度肺气肿, 切除单侧无功能的肺组织来减小肺容积,使患者术后气促症状明显改善,但当时由于术后肺漏气等问题未得到解决,因而未能得到推广应用.1995年Cooper 等[2]采用缝合切割器加小牛心包垫片施行肺减容术,基本解决了漏气问题,并取得良好的疗效.这一结果被称为当年胸外科激动人心的进展之一,并使肺减容术作为一种治疗重度肺气肿的新方法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在我国,肺减容术也与世界同步迅速开展起来,并在病例选择、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处理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3-5],但尚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作者:王如文;蒋耀光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的剪接体在胚胎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方法体外培养胚胎干细胞,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形成胚胎样小体(EB);然后将EB种植到胶原中,在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诱导出芽性血管新生.分别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流式细胞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方法检测胚胎干细胞及其分化过程中PECAM-1、Oct-4及胚胎阶段特异性抗原(SSEA)-1的表达.应用克隆分析的方法检测不同的PECAM-1剪接体在EB形成和出芽性血管新生过程中的表达分布.结果 PECAM-1主要表达在胚胎干细胞-细胞连结部位.随着胚胎干细胞的分化,Oct-4及SSEA-1表达下降.胚胎干细胞表达8种PECAM-1的剪接体,包括全长、Δ12、Δ14、Δ15、Δ12&14、Δ12&15、Δ14&15、Δ12&14&15, 其中Δ15和Δ14&15表达水平高.在胚胎干细胞形成EB和出芽性血管新生过程中,剪接体表达水平发生变化,其中Δ12&14&15的表达明显上升,Δ15表达下降.结论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表达PECAM-1,剪接体的表达变化可能参与了胚胎干细胞的血管形成.
作者:李宗金;徐斌;李妍涵;卢士红;郑以州;杨仁池;王征宇;钱冠清;韩忠朝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脂蛋白脂肪酶(LPL)基因HindⅢ、 PvuⅡ多态性对血浆LPL浓度和血清甘油三酯﹙TG﹚水平的影响.方法 1999年9月至10月在北京市自然人群中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测定了670名45~64岁男女两性的非肝素化血浆LPL浓度及LPL基因HindⅢ、 PvuⅡ多态性.结果 (1)LPL基因型HindⅢ位点 H1H1、H1H2和H2H2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646、0.322和0.031;PvuⅡ位点P1P1、P1P2和P2P2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0.410、0.472和0.11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个基因位点的12型杂合子(H1H2和P1P2)和22型纯合子(H2H2和P2P2)的LPL浓度均高于11型纯合子(H1H1和P1P1)(P<0.01),同一基因型内LPL浓度有较大变异.(3)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MI﹚及腰围对血浆LPL浓度的影响在HindⅢ的H1H1型纯合子中、PvuⅡ的P1P1型纯合子和P1P2型杂合子中较明显.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超重和腹部肥胖均为LPL血浆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4)H1H1、H1H2和H2H2三种基因型的高TG血症患病率分别为18.0%、13.0%和0, P1P1、P1P2和P2P2分别为21.8%、12.7%和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在同一基因型内随LPL血浆浓度的增高,高TG血症的患病率下降(P<0.05或0.01).结论 LPL-HindⅢ和LPL-PvuⅡ基因多态性可以影响非肝素化血浆LPL浓度,进而影响TG水平,其作用又受吸烟、肥胖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军;赵冬;刘静;刘飒;秦兰萍;吴兆苏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从电生理学角度研究躯体运动神经能否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及再生神经的电生理性质,探讨新反射弧支配膀胱的可能机制.方法显微吻合大鼠左侧L4 L6前根建立控制排尿的人工体神经-内脏神经反射弧,电刺激吻合口近端,记录盆神经节前、节后纤维的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变化,使用特异性神经节受体阻断剂六烃季铵观察节后纤维诱发电位和膀胱压力的变化,刺激同侧坐骨神经观察的膀胱压力变化;以正常鼠为对照组.结果 1.刺激吻合口近端,吻合口远端盆神经、盆神经节后神经纤维均可记录到诱发电位,并可引起膀胱收缩;2.刺激吻合神经同侧坐骨神经可记录到膀胱压的升高;3.六烃季胺可阻止盆神经节的讯号传导;4.人工反射弧再生的传出神经较对照具有更快的传导速度.结论躯体运动神经与内脏运动神经吻合后,体神经运动神经轴突可以再生替代内脏运动神经,并通过盆神经节支配膀胱逼尿肌.
作者:刘钊;刘长金;胡新武;杜茂信;肖传国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协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促进成肌纤维细胞生成分子机制.方法用TGF-β1预处理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使部分细胞转化为成肌纤维细胞,然后将预处理后的细胞分为对照组,CTGF刺激组,TGF-β1刺激组和PD98059干预组.通过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技术分别检测成肌纤维细胞标志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掺入的细胞增殖标志物5-溴-2'-脱氧尿嘧啶(BrdU);并以Western免疫印迹法检测α-SMA水平.结果TGF-β1预处理的各组细胞都有胞浆内α-SMA染色阳性,CTGF刺激组α-SMA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CTGF组部分α-SMA阳性细胞核内BrdU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TGF-β1组.进一步实验显示CTGF刺激细胞30 min能明显诱导细胞内Erk-1/2磷酸化,TGF-β1组无此反应.用PD98059阻断Erk-1/2磷酸化可以明显抑制CTGF引起的细胞核内BrdU阳性表达和α-SMA蛋白表达(P<0.05).结论 CTGF通过Erk-1/2信号通路促进TGF-β1诱导的成肌纤维细胞增殖.
作者:黄海长;杨敏;李惊子;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逆转左心室肥厚(LVH)的作用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6只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分为SHR对照组和SHR治疗组,分别给予安慰剂及辛伐他汀灌胃治疗,年龄、性别、数量配对的Wistar-Kyoto(WKY)大鼠给予安慰剂治疗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辛伐他汀对大鼠收缩压和左心室重量/体重比值(LVW/BW)的影响,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组织心钠素mRNA表达,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心肌组织蛋白激酶B(PKB)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SHR对照组和SHR治疗组大鼠的收缩压分别为221 mm Hg±1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217 mm Hg±8 mm Hg,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126 mm Hg±6 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HR治疗组大鼠收缩压与SHR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HR对照组大鼠的LVM/BW为4.10 mg/g±0.13 mg/g,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04 mg/g±0.12 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SHR治疗组的LVM/BW(3.73 mg/g±0.08 mg/g)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1).(3)SHR对照组大鼠心肌组织心钠素的mRNA表达水平(0.44±0.0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17±0.03),SHR治疗组心钠素的表达水平(0.27±0.03)明显低于SHR对照组(均P<0.01).(4)SHR对照组大鼠PKB的mRNA表达水平(0.45±0.05)和蛋白表达水平(62±3)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19±0.02和43±4).SHR治疗组PKB mRNA(0.32±0.03)和蛋白表达水平(51±3)明显低于SHR对照组(均P<0.01).结论辛伐他汀能够抑制心肌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变和逆转SHR的LVH,其机制可能与降低PKB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赵连友;陈永清;郑强荪;薛玉生;尚福军;李爱国;王斌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神经源性肿瘤是后纵隔常见的肿瘤之一,起源于胸腔内神经鞘、自主神经节和副神经节细胞,其中以神经鞘瘤为常见.大部分神经源性肿瘤位于胸腔内椎管外,部分病例的肿瘤可以突入到椎间孔和椎管内,呈哑铃型,并可以伴有或轻或重的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症状.现对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1980年1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原发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的临床诊断、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治疗的原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作者:于长海;张连斌;孙玉鹗;刘颖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研究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质瘤标本,同时取距瘤灶>5 cm的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及正常组织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6%和58.33%.p27蛋白的低表达与间质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与间质瘤复发呈负相关(P<0.01).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表达呈正相关(r=0.573, P<0.01).结论 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与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27和细胞周期素D1蛋白可作为评估恶性程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杨晓东;左敏;潘凯 刊期: 2005年第19期
患者男 19岁,因气急20 d,胸痛10 d入住心内科.入院时胸闷气急明显,伴随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体检: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00次/分,呼吸24次/分,体温37.5 ℃,神清,气促,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心界明显向左下扩大,心尖搏动弥散,听诊心音低钝,未闻及明显杂音.右肺呼吸音低,左肺呼吸音清,肝脏肋下4 cm.
作者:张瑾;金红;杜华平;黄金文;林茂芳 刊期: 2005年第19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及医院内侵袭性感染的常见原因.在美国,尽管使用有效的抗生素,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关的病死率仍在20%~25%左右.近40年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医院中流行,绝大多数是有危险因素的院内获得性感染.然而,近年来有报道在社区居住的患者中, 虽然没有已知危险因素,仍有MRSA的感染, 应引起高度重视.Fridkin等对美国3个社区中MRSA感染所致疾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表在N Engl J Med,2005,352:1485-1487.
作者:沈宁;贺蓓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 MUC20基因是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者肾组织中筛选出来的高表达基因.对不同细胞系检测发现它具有可变数目串联重复片段(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多态性.本研究检测MUC20基因在正常人群是否存在VNTR多态性及其分布情况,并探讨MUC20基因VNTR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IgA肾病临床病理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82名健康献血员和503名IgA肾病患者,采用PCR方法确定MUC20基因VNTR多态性,并对有代表性的结果进行测序验证.分析健康献血员的MUC20不同串联重复次数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情况.按重复次数多少分为小等位基因(S,重复次数<3次)与大等位基因(L,重复次数4次以上),IgA肾病病人相应分为SS、SL与LL组.收集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113名患者进行3.5年±1.5年的随访.分析不同基因型与IgA肾病发病、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 在健康人群中存在MUC20基因VNTR多态性,重复片段长度为57bp,重复次数为2~6次.其中重复次数为3次(R3)和4次(R4)的等位基因多, 6次(R6)少;基因型以R3R4多见,其次为R3R3,R4R4,而R2R2,R3R6和R5R5少见.(2)IgA肾病患者中MUC20等位基因及基因型的分布与健康对照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SS、SL与LL基因型的IgA肾病患者之间性别、肾穿时年龄、血尿、高血压、蛋白尿、肾功能、血清IgA水平无明显差异.同时这三组之间肾穿时尿渗透压、尿NAG酶、α1-MG水平以及肾脏间质纤维化,小管萎缩等病理表现之间无明显差异.(4)SL/LL基因型较SS基因型进入终点事件(终末期肾衰竭/肌酐倍增)的危险性明显增高(OR=7.29, 95 % CI:1.68~31.60,P=0.008).结论在健康人群存在MUC20基因VNTR多态性,R3和R4等位基因多见,基因型以R3R4多见.MUC20基因VNTR多态性与IgA肾病患者发病及临床表型无关,SL/LL基因型可能是IgA肾病进展的危险因子.
作者:李贵森;张宏;吕继成;侯平;周杨;马序竹;王海燕 刊期: 2005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中永久性植入125I粒子对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自主神经的结肠肛管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低位直肠癌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与治疗组(B组),A组30例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保肛手术和术后化疗; B组46例,除A组的治疗方案外,术中永久植入125I粒子.术后两组患者于7 d及3个月观察血常规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3~6个月观察术后患者的排便功能及了解性功能状况.观察6个月、12、24、36个月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及患者生存率.结果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内血象虽有显著差异,但均在正常范围,免疫指标与术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A组6个月、12、24、36个月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0%、11.1%、14.3%、23.3%;生存率100%、100%、85.7%、76.7%.B组的则为局部复发率均0%;生存率100%、100%、97.1%,93.0%,两组的局部复发率及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便和性功能障碍有显著差异,B组优于A组(P<0.05).结论结合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方法简便、安全,疗效确切,并能扩展保肛手术适应范围,在保肛术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罗开元;邵庆华;杨国凯;毛文源;李波;杨嵘;段宝凤;杨镛;王明春;刘文卓 刊期: 2005年第19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