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桡骨头MasonⅡ、Ⅲ型骨折治疗结果分析

张嘉;张保中;邱贵兴;张万利;万新海;徐恩常;高鹏

关键词:成人, 桡骨头, 骨折治疗, 骨折移位, 治疗方案选择, 肘关节脱位, 结果判断, 损伤, 临床
摘要:桡骨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根据骨折移位、累及范围以及是否合并肘关节脱位可将其分为MasonⅠ-Ⅳ型,其中Ⅱ型及Ⅲ型骨折移位明显,在治疗方案选择和结果判断上争议颇多.
中华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桡骨头MasonⅡ、Ⅲ型骨折治疗结果分析

    桡骨头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根据骨折移位、累及范围以及是否合并肘关节脱位可将其分为MasonⅠ-Ⅳ型,其中Ⅱ型及Ⅲ型骨折移位明显,在治疗方案选择和结果判断上争议颇多.

    作者:张嘉;张保中;邱贵兴;张万利;万新海;徐恩常;高鹏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Toll样受体在人眼角膜上皮和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系的表达及功能研究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 TLR)1~9在人眼角膜上皮和上皮细胞系的表达及其功能性.方法以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阳性对照,收集20例健康青年人角膜上皮标本和培养永生化人角膜上皮细胞系(THCE)细胞,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R1~9 mRNA表达; Western 印迹检测TLR2、4的蛋白质表达;TLR3和TLR4的配体对THCE刺激后酶联免疫检测分泌IL-8的变化,结合抗体封闭实验,研究角膜上皮TLR的功能性.结果与PBMC比较,人角膜上皮强表达TLR1、2、3、5、6、9,弱表达TLR8,微弱表达TLR4; 20例角膜上皮标本中发现1例TLR3、4、6、8阴性表达,1例TLR5微弱表达;人角膜上皮在蛋白质水平表达TLR2、4;THCE细胞与人角膜上皮有相似的TLR表达谱;LPS和PolyI:C刺激THCE 1、4、8 h 后IL-8分泌增加,8 h 时分别达到对照组的10倍和7倍(均P<0.05),抗体封闭TLR4可以阻断LPS诱导的IL-8分泌.结论人角膜上皮表达TLR1~9,但不同TLRs表达水平有差异.THCE是研究人角膜上皮TLR表达和功能的良好细胞系.

    作者:高建鲁;吴欣怡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飞速发展的世界神经外科学--记第13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

    2005年6月19~24日第十三届世界神经外科大会(13th World Congress of Neurological Surgery)在摩洛哥南部城市马拉喀什召开.由世界神经外科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Neurosurgical Societies)组织的世界神经外科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这次大会收到论文1800余篇,近100个国家的4000余名神经外科医师参加了大会.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组织我国将近150名神经外科医生参加了这次盛会.大会讨论内容涉及神经外科学的各个领域,现将主要相关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真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及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研究颈总动脉(CCA)瘤破裂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过程与机理.方法运用创伤法及显微外科技术,制作20只犬真性动脉瘤(AN)破裂出血后形成假性动脉瘤(真性合并假性动脉瘤,T+F)模型,术后1、2、3、4、8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检查,光镜及电镜观察真性和假性动脉瘤的病理改变,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分析真性和假性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压力和切应力的分布情况.结果成功建立11只鼠T+F模型,3只颈总动脉闭塞,2只真性AN闭塞,4只形成了真性AN而未形成假性AN.假性动脉瘤内的血流速度很慢,真性动脉瘤瘤口远端底边的切应力高,而真性与假性动脉瘤交界的部位切应力不高.结论验证了T+F形成的病理生理过程,提示假性动脉瘤的形成和生长可能与其内的压力有关.由于假性动脉瘤的形成,T+F在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下更容易破裂出血,应当积极地行确定性的外科治疗.

    作者:王启弘;马廉亭;吴佐泉;龚建秋;戴建华;张小军;束枫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3年1月至2004年6月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病理检查及治疗.结果 63例患者中58例获得肿瘤全切除,5例行次全切除.手术后56例症状好转或不变,6例症状有所加重,1例术后死于并发症.术后获得随访38例,其中34例接受放射治疗,随访期为3~84个月,平均25个月.30例恢复良好,2例有远处转移(至腰骶椎),6例肿瘤复发(均行再次手术,3例恢复尚可,2例有所加重,1例死于术后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类血供丰富的肿瘤,虽然生长较慢但是具有复发及转移的性质,因此手术应彻底切除肿瘤,术中应准备充足的血源,术前行部分供血动脉的栓塞对于减少术中出血、更安全地切除肿瘤有所帮助,同时辅以术后放射治疗以延缓复发,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作者:杨非;徐启武;谢嵘;高亮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尿钠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

    对于心力衰竭的发病原理近几十年不断有新的理论出现.Sutter等在2005年6月出版的美国<急诊医学>[Emery Med,2005,37(6):18-25]上讨论了尿钠肽对心力衰竭的诊断用途和治疗作用.

    作者:梁子敬;范艳奇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成体神经干细胞巢

    对于成年哺乳动物来说,只有神经发生区域: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 SVZ)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层(subgranular zone, SGZ)的神经干细胞,可以在体内向神经元分化,而其他区域的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只能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1].但将神经发生区域的干细胞移植到非神经发生区域,则只能分化为胶质细胞;而非神经发生区域的干细胞移植到神经发生区域后,就能向神经元分化;这无疑会使我们想到体内环境存在某种调节神经干细胞分化的机制.目前对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多集中在某些单个因子的领域,这些研究虽可以反映某些因子的作用途径,但尚无法全面了解神经干细胞在体内复杂环境下的生物学特性.神经干细胞巢(neural stem cell niche)的发现,为我们全面了解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切入点.神经干细胞巢是指能对神经干细胞产生影响的周围结构,主要包括附近的支持细胞、胞外基质和微血管网等.而神经干细胞巢对神经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是通过复杂的微环境信号传导来调控的,因此这种巢穴的概念更多地被认为是生物化学概念而非解剖概念[2].

    作者:冯东福;楼美清;卢亦成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球囊闭塞试验在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不同球囊闭塞试验(BOT)判断标准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并发症的策略. 方法对86例脑血管病患者进行了BOT,并分析其中38例行动脉闭塞治疗患者的预后.结果常规BOT方法阳性率为10.47%(9/86),阴性率为89.53%(77/86);联合交叉充盈试验的阳性率为36.05%(31/86),阴性率为63.95%(55/86).动脉闭塞治疗后脑缺血发生率为8.33%(3/36).技术性并发症发生率为3.49%(3/86).结论 (1)目前BOT能提供基本准确的评估结果.(2)交叉充盈试验和降压试验能有效提高BOT的特异度.(3)将传统方法与新影像技术相结合,寻找客观、定量的指标作为判断标准是今后BOT改进的方向.

    作者:张超;毛颖;冷冰;宋冬雷;周良辅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Eye World亚太中文版创刊

    Eye World亚太中文版创刊号于2005年6月和广大中国眼科工作者见面了,创刊发行时正值第18届亚太白内障及屈光手术医师学会年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为国内外学术交流、加快眼科新知识和新技术向我国传播、进一步提高我国眼科临床服务和科学研究水平所作出的新努力,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眼科事业(尤其在白内障和屈光手术领域)的发展.

    作者:蔡季平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手术治疗84例经验

    目的探讨马方综合征合并主动脉根部瘤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疗效总结.方法 1995年2月至2004年10月手术治疗马方综合征主动脉根部瘤84例,其中主动脉夹层41例(Debakey Ⅰ型32例、Debakey Ⅱ型 9例),根部瘤合并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2例,根部瘤直径平均 68 mm±14 mm;术前心功能(NYHA)Ⅰ~Ⅱ级43例,Ⅲ级30例,Ⅳ级11例.本组施行Bentall手术68例,Wheat手术6例,Cabrol手术5例,主动脉瓣替换加升主动脉成形术5例.其中急诊手术28例,择期手术56例.同期施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二尖瓣替换术3例.结果全组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 3.57%.5例失访,76例随访3~117个月(平均55个月±31个月).心功能Ⅰ~Ⅱ级74例,Ⅲ级2例.结论 Bentall手术是治疗马方综合征根部瘤的首选方法,远期随访效果良好.

    作者:郑斯宏;孙衍庆;孟旭;张红;侯晓彤;王坚刚;高峰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CCM1基因突变的分析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畸形(ICM)患者CCM1基因突变的情况. 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CM患者25例,均为汉族,其中家族性ICM 7例.以3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两组对象的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CCM1基因8、9、11、12、13、15、16、17、18号外显子及部分两侧相邻的内含子、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比较. 结果 ICM患者中有11例被检测出7个新的CCM1基因突变,突变率为44%(11/25).其中错义突变3个: 12号外显子,1160A→C(Q387P)、1172C→T(S391F);13号外显子,1405A→C(N469H),插入突变2个: 8号外显子,704insT(K246stop);18号外显子,2138insG(T733stop),内含子突变1个:IVS12-4C→T,同义突变1个:17号外显子,1875C→T(F625F).除了1875C→T的同义突变可能为基因多态性以外,其他被发现的CCM1基因突变均导致编码KRIT蛋白的变化.对照组的CCM1基因未检测出异常.家族性ICM的CCM1基因突变率高于散发性I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国人ICM患者同样存在CCM1基因的突变,导致编码的KRIT1蛋白功能改变或缺失,这与ICM发病相关,是ICM发病的遗传学基础.

    作者:谢嵘;陈衔城;樊永峰;夏鹰;高亮;李晓牧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机械通气过程中突发人机对抗和肺过度充气一例抢救体会

    临床资料患儿男,8岁.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7个月,皮疹3个月,发热伴气促5 d于2004年6月入院.2003年10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移植后因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而长期口服甲泼尼龙12 mg/d,环孢素A(CsA)45 mg/d.入院时查体:体温39.7℃,脉搏110 次/min,呼吸48 次/min,血压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全身皮肤见散在暗红色斑疹.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呼吸急促,双肺底少许湿啰音,心律规整.其余检查阴性.血象、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血巨细胞病毒抗原CMV-pp65检查阴性,巨细胞病毒抗体CMV-IgG阴性.动脉血气分析:pH 7.427,吸入气氧浓度(FiO2) 0.4,PaO2 63.1 mm Hg, PaCO239 mm Hg,P(A-a)O2 35.8 mm Hg.X线胸片示双肺间质性肺炎.初步诊断:(1)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骨髓移植术后;(2)慢性GVHD;(3)肺部感染;(4)急性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

    作者:张波;刘一;彭渤;刘颖;樊再雯;王肇源;纪树国;高和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2464例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多中心单盲研究

    目的对比高血压脑出血的传统开颅、CT引导血肿吸引和微骨窗入路三种手术方法,分析手术疗效.方法 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10日,国内135家医疗单位手术治疗2464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例,完成3个月随访,采用多中心单盲研究方法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疗效.结果 2464例中传统组639例,微骨窗组409例,吸引组1416例.1个月累计病死率19.3%,3个月累计病死率21.1%.术前Glasgow昏迷评分(GCS)≤8分的病人,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GCS≥8分的3.5倍;术后有并发症者,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无并发症者的4.4倍;丘脑出血术后3个月病死率是皮层出血病人的2.4倍.3个月的病死率传统组(24.6%)高于微骨窗组(17.6%)和吸引组(20.6%).三组间术后并发症,传统组(29.9%)与吸引组(2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微骨窗入路及CT引导吸引术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病死率与致残率,以及预后的改善情况,优于传统开颅组.

    作者:赵继宗;周定标;周良辅;王任直;王德江;王硕;袁葛;康帅;赵元立;季楠;叶迅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第82例急性腹痛-高血压危象和/或休克-嗜铬细胞瘤自发性破裂出血

    病历摘要例1,男,52岁.因间断性头痛、头晕,伴心悸、大汗3年,加重1 d急诊入院,症状每次持续3~5 min自行缓解,期间血压多在140~150/69~80 mm Hg(1 mm Hg=0.133 kPa),未曾规律治疗.入院后,血压极不稳定,骤升骤降,高达300/160 mm Hg,进行对症治疗.入院后第2天,突然出现右腰部剧烈疼痛,伴大汗、面部苍白,四肢冷,呼之不应,脉搏细弱,血压为0,经重症监护病房抢救后,血压波动在170/90 mm Hg左右 .彩色超声显示右肾上极10.2 cm×9.5 cm×9.0 cm低回声肿物,不规则,模糊不清,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腹腔内可见液性暗区.CT示:右肾上腺区一圆形肿物,大小10 cm×9 cm×8 cm,边缘不整,其内混杂密度.尽管血压平稳,但疼痛持续性加重,CT检查发现右侧腹膜后大量出血并进行性增多.根据病史及辅助检查疑诊为嗜铬细胞瘤自发破裂出血,急诊行腹主动脉造影,发现右肾上腺动脉出血,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栓塞术后患者血压较平稳,维持在130~160/90~110 mm Hg左右,仍有腹痛,但较栓塞前明显减轻,患者可以耐受.1周后在全麻下行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中见肿物与周围粘连,肿物与周围界限不清,切除肿瘤.术后病理诊断:嗜铬细胞瘤并破裂出血.随访10个月,无肿瘤复发,患者血压恢复正常.

    作者:杨庆;夏溟;李汉忠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胆囊癌组织的红外光谱研究

    原发性胆囊癌是胆道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对该类患者的首次正确合理的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及推广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指征的不适当的扩大,意外胆囊癌的发生率有所提高[1].探索一种能够在术中对可疑病变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势必可以减少对意外胆囊癌的不合理治疗.有研究报道,分子振动光谱尤其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能在分子水平对组织状态作出快速准确的判断,并在胃肠肿瘤组织方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结果[2-4].本研究应用FTIR方法对胆囊癌组织进行研究,为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探索实验基础.

    作者:石景森;王健生;徐怡庄;张丽;段小艺;孙学军;任予;翁诗甫;吴谨光;徐端夫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分级标准的研究

    目的寻找能更全面反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病理损害程度的多导睡眠监测(PSG)指标.方法以合适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将重度患者分组,体现其病情严重程度间的差异性.对621例监测者的主观症状评估量表结果与多导睡眠监测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患者AHI、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AHTI)、低血氧饱和度与ESS前7项总分(ESS7)、晨起口干、白天精力与困倦感,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与返酸、烧心症状存在显著相关性(均P<0.05).AHTI、 AHI与ESS7相关(r=0.344, 0.317); 与晨起口干相关(r=0.261, 0.239); 与返酸,烧心症状相关(r=0.137, 0.138).以AHI≥70次/h区分重度与极重度患者晨起口干、返酸、烧心症状及ESS7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性(均P<0.01).结论呼吸暂停及低通气时间指数AHTI与AHI密切相关,并能更加全面的反映OSAHS病理损害的严重程度.重度患者之间病情严重程度存在差异,以AHI≥70次/h区分重度与极重度间差异显著.

    作者:叶京英;李彦如;王小轶;寇屹;张玉焕;丁秀;尹国平;李宏彬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微骨窗入路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骨窗入路(锁孔入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技术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微骨窗入路对56例58个颅内动脉瘤施行直接手术夹闭.56例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瘤23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29例(双侧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4例.手术经眶上入路22例,翼点入路18例,眉弓切口经眶入路16例.对33例患者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手术.结果对56例动脉瘤的手术,成功地夹闭58个动脉瘤.对2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均经一侧入路一次夹闭.术后37例患者经复查脑血管造影,证实动脉瘤消失.无手术死亡病例.未发生与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微骨窗入路开颅治疗颅内动脉瘤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不仅减少了手术创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治疗效果也理想.

    作者:周毅;敖祥生;黄星;胡克琦;刘汉东;张青松;徐廷伟;陈彬;蔡利;郑玉远;李朝显 刊期: 2005年第32期

  • 临床决策与信息冗余

    临床决策(clinical decision)关系着人的健康和生命,是复杂、需要谨慎实践的一个过程.从信息管理角度来看,临床决策实质上是一个医学信息交流的过程.成功的临床决策是一个由信息获取、信息评价、信息利用组成的十分复杂的链式过程.决策者首先要从不同的来源获得信息,包括患者的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资料),患者的要求、价值、期望,医生的临床经验、外部的规定和限制以及科学的证据等,然后谨慎地评估各种信息的价值,后通过多方协议作出决策.

    作者:张俊祥 刊期: 2005年第32期

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