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印胜;张海洲;王来城;郭兰敏;范全心;邹承伟;李红昕;王安彪
目的研究我国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的认知功能和心理学特征.方法通过表格病例记录临床症状及使用<临床记忆量表手册>、SCL-90、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Hamilton焦虑量表(HAMA)对91例CFS患者和30名健康对照进行记忆力评定和心理学测试,结合临床表现,分析CFS患者的认知功能、心理学异常的特点.结果 CFS组记忆商为85±14,对照组为98±12,两者比较t=4.627,P=0.000.CFS患者临床计算力、工作效率下降,其SCL-90测试总分为192±47,对照组为140±46,两组比较t=5.297,P=0.000;CFS患者 HAMD为9. 9±6.1,对照组为6.5±2.5, 两组比较t=2.948,P=0.004;CFS患者HAMA分值为9.9±7.0,对照组为5.9±2.9, 两组比较t=3.015,P=0.003.结论我国CFS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明显,广泛存在心理学异常,其特点与原发心理疾病不同.
作者:李永杰;高旭光;王得新;林涛;柏晓利;杨凤珍 刊期: 200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直接影响,并探讨阻断内源性CTGF表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干预效果,以阐明CTGF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C).在观察CTGF对HKC的直接作用时,将HKC细胞分为三组:(1)对照组;(2)小剂量CTGF组:培养液中加入重组人CTGF(rhCTGF),终浓度为2.5 μg/L;(3)大剂量CTGF组: rhCTGF终浓度为5.0 μg/L.在探讨CTGF在TGF-β1诱导HKC转分化中的作用时,将细胞分为4组:(1)正常对照组;(2)TGF-β1刺激组(培养液加入重组人TGF-β1蛋白,浓度为10.0 μg/L);(3)TGF-β1+CTGF正义寡核苷酸(ODN)组(先以CTGF正义ODN转染HKC,再加TGF-β1刺激);(4)TGF-β1+CTGF反义ODN组(先以CTGF反义ODN转染HKC,再加TGF-β1刺激).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HKC 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Ⅳ型胶原(col Ⅳ) mRNA水平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HKC 胞浆内α-SM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α-SMA阳性细胞百分率; ELISA方法测定培养液上清中col Ⅳ的浓度.结果不同浓度rhCTGF作用于HKC 24 h后,α-SMA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col Ⅳ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刺激48 h后,胞浆α-SMA表达明显增强,流式细胞仪测得三组细胞α-SMA阳性百分率依次为:2.4%、38.9%、65.5% (P<0.01);ELISA结果表明,rhCTGF抑制了col Ⅳ的分泌(P<0.01).TGF-β1可诱导HKC高表达CTGF和α-SMA.转染后6 h,CTGF 反义ODN可显著抑制HKC表达CTGF和α-SMA mRNA(P<0.01).转染后48 h,CTGF反义ODN可明显抑制胞内α-SMA蛋白合成.结论 CTGF在体外能刺激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转分化,而CTGF反义ODN的导入可有效抑制TGF-β1诱导的转分化过程.因此, CTGF可能是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重要因子.
作者:张春;朱忠华;刘建社;杨晓;邓安国 刊期: 2005年第41期
目的分析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骨骼肌蛋白降解变化及其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同期收治的20例严重烧伤脓毒症患者(烧伤脓毒症组)和12例整形患者(对照组)的血、24 h尿和股四头肌标本,通过放免法测定血浆皮质醇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股四头肌内3-甲基组氨酸(3-MH)含量以及尿中3-MH排出量,核糖核酸印迹法检测股四头肌内编码泛素、E2-14k和蛋白酶体C2亚基的mRNA表达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股四头肌内蛋白酶体C2亚基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烧伤脓毒症组血浆内皮质醇含量(478±56)μg/L和TNF-α含量(22.4±3.8)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内皮质醇含量(72±12)μg/L和TNF-α含量(0.5±0.1)μg/L(均P<0.01).烧伤脓毒症组股四头肌内3-MH含量(4.3±0.6)μmol/g及24 h尿内3-MH排出量(456±25)μmo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股四头肌内3-MH含量(2.5±0.4)μmol/g和24 h尿内3-MH排出量(202±29)μmol(均P<0.01).烧伤脓毒症组股四头肌泛素mRNA 2.4 kb条带和1.2 kb条带的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强51%和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2-14k mRNA1.2 kb条带的表达较对照组增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酶体C2亚基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较对照组增强39%和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症烧伤脓毒症时骨胳肌蛋白降解显著增强,体内糖皮质激素及TNF-α含量增加,从基因水平激活细胞内蛋白降解途径-泛素系统是重症烧伤脓毒症患者骨胳肌蛋白降解增强的原因之一.
作者:柴家科;申传安;盛志勇 刊期: 200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RASSF1A 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子宫颈癌组织、3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和20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情况.结果正常宫颈、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的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0%(0/20)、22.2%(8/36)和50.0%(28/56).晚期(Ⅲ~Ⅳ期)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率(82.4%)明显高于其在早期(Ⅰ~Ⅱ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35.9%).子宫颈鳞癌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率(63.3%)明显高于其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缺失率(34.6%)(P<0.05).子宫颈癌组织低分化组的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率(70.8%)明显高于其在中、高分化组(37.5%)中的表达缺失率.子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与HPV-16感染呈负相关(P<0.05),且这种关系在子宫颈腺癌中表现的更加明显.结论 RASSF1A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淑兰;李娜;马琳;姜涛 刊期: 2005年第41期
目的构建串联表达5个针对大鼠kir2.1基因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该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5个针对大鼠kir2.1基因的RNA干扰位点,分别设计合成相应的5对寡核苷酸链,形成双链后分别连入带有U6启动子的相应载体,反复酶切连接将表达5个kir2.1 shRNA的目的基因依次连接入载体pEGFP6-1,构建成串联真核表达载体pEGFP6-1Kir2.1,将其转染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其对Kir2.1 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串联表达5个大鼠Kir2.1基因shRNA的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对大鼠心肌细胞Kir2.1mRNA转录的抑制率为83.5%,对心肌细胞Kir2.1蛋白表达的抑制率为68.1%.结论串联表达多个大鼠心肌细胞Kir2.1基因shRNA真核表达载体介导的RNA干扰可以特异性抑制该基因的表达,可能成为制造生物起搏器的一种新方法.
作者:雷印胜;张海洲;王来城;郭兰敏;范全心;邹承伟;李红昕;王安彪 刊期: 200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人结直肠恶性肿瘤中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和环氧化酶2 (COX-2)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明确 Stat3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COX-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5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肠黏膜中Stat3及COX-2 mRNA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了p-Stat3及COX-2的表达;将Stat3上游激酶JAK2抑制剂AG490,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HT-29,运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印迹法检测p-Stat3及COX-2蛋白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tat3和COX-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肠黏膜(均P<0.05),分别为正常组织的1.97和1.88倍; COX-2表达水平与Stat3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0.749,P<0.01),并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免疫组化结果示p-Stat3与COX-2蛋白表达水平相关.用(AG490)阻断Stat3通路可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 同时Stat3磷酸化活性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COX-2表达水平也逐渐降低.结论 Stat3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凋亡及COX-2基因表达有影响;阻断信号通路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
作者:张辉;王杉;张有成;叶颖江;崔志荣;方伟岗 刊期: 2005年第41期
在正常人和小鼠体内,存在着一种T淋巴细胞亚群.由于此类细胞同时表达CD4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α链(IL-2R或称CD25)表面抗原,故被命名为CD4+CD25+免疫调节T细胞(简称Treg).此类免疫调节细胞主要产生于胸腺,却能够在外周淋巴器官中抑制免疫反应,维持正常免疫反应和免疫耐受的平衡.已经发现,Treg在预防和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变态反应和移植排斥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此类细胞对肿瘤、免疫缺陷及病毒感染等疾病却有潜在的消极作用.因此,对Treg免疫调节细胞的研究是近年来免疫学及整个医学界活跃的领域之一,有非常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将Treg在疾病发生和临床应用中前景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万军;张烜 刊期: 2005年第41期
目的研究葛根粗提物和葛根素对乙醇引起的胎鼠海马细胞氧化损伤是否具有相同的保护作用.方法海马细胞的培养取材于孕18d的ICR胎鼠,采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观察不同剂量的葛根粗提物及葛根素对乙醇引起的胎鼠海马细胞HSP70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 15 mg/L葛根粗提物和10 mg/L葛根素均可部分拮抗50~350mmol/L不同浓度乙醇引起的胎鼠海马细胞HSP70表达量的升高.结论葛根粗提物和葛根素均可降低乙醇所致海马细胞HSP70表达量的升高,证实两者具有相同的抗氧化作用.
作者:韩萍;吴德生;李文杰;余增丽;王旗 刊期: 2005年第41期
近年研究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在肿瘤的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作为MMP及TIMP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50例食管鳞癌(ESC)组织中的MMP-3和TIMP-2进行检测,重点探讨两者与ESC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临床上寻找判断食管癌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洪海;邱道显;于红香;刘立群;隽兆东 刊期: 2005年第41期
脓毒症是指机体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致炎性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不能控制在一个适当水平,出现反应失控,促炎性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启动级联反应,出现放大效应,导致剧烈、超常的炎症反应,造成组织破坏和脏器功能受损.
作者:孙永华 刊期: 2005年第41期
禽流感病毒(H5N1)突破了物种之间的界限引发人类感染,因此禽流感正逐渐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005年9月29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2005,353:1374-1385)新观念栏目中,发表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著作委员会对2005年5月10至12日Hanoi会议部分内容的报告.
作者:杨薇;贺蓓 刊期: 2005年第41期
目的探讨成骨生长肽(OGP)羧基端片段[OGP(10~14)]及其衍生物G38I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至第3代,分别加入10-15~10-7mol/L的OGP(10~14)或G38I,48 h后行细胞计数,并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细胞分为实验组[OGP(10~14)组和G38I组]及对照组,实验组给予10-11mol/L的药物干预48 h.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培养上清液碱性磷酸酶(ALP)含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细胞中核结合因子a1(Cbfa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较低浓度时,随药物浓度升高,OGP(10~14)和G38I促进细胞数增加、提高细胞活性的作用增强,10-11mol/L药物作用时成骨细胞数分别为37×104/ml和30×104/ml,进一步升高药物浓度反而抑制细胞增殖.电镜下实验组细胞粗面内质网发达,胞质中有大量分泌囊泡.对照组细胞囊泡中可见钙盐结晶.OGP(10~14)组和G38I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培养上清液ALP含量高(4.47 U/g、3.82 U/g vs 2.21 U/g),细胞中Ⅰ型胶原蛋白含量多,Cbfa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OGP(10~14)及其衍生物G38I具有与OGP全长肽相同的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细胞活性的作用,OGP(10~14)和G38I可上调成骨细胞Cbfa1和Ⅰ型胶原mRNA表达水平,增加细胞中Ⅰ型胶原的合成,促进细胞分化和成骨作用.
作者:刘虹丽;丁晓颖;邱明才;田桂杰;王德心 刊期: 2005年第41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严重烧伤后多个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贵州三系雄性小型猪12只,随机分为A组(烧伤对照组,n=6)、B组(UTI治疗组,n=6)两组,造成35%Ⅲ度烧伤,其中A、B两组动物于烧伤前各随机选取4只抽取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B组动物于伤后1h给予UTI 5000 U/kg,A组动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3次/d.分别于动物烧伤前、伤后6、24、48、72 h抽血进行血清DAO活性、TNF-α、IL-6、D-乳酸、MDA、SOD、ALT、AST、CK、CKMB、LDH、BUN、Cr含量检测;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面积50%~70%深Ⅱ度~Ⅲ度,Ⅲ度>30%患者4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6)和UTI治疗组(n=24),16名青壮年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两组病人均进行常规抗休克、创面处理和营养治疗.UTI组病人经静脉滴注UTI 40万U,2次/d,常规组病人给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连续用药7 d.观察伤后48 h平均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收缩压)、伤后48 h总补液量、每小时尿量、并发症、死亡率;伤后第1、3、7天进行血清LPS、TNF-α、MPO、NE及ALT、AST、CK、CKMB、LDH、BUN、Cr含量检测.结果严重烧伤后动物血清TNF-α、IL-6、D-乳酸、MDA、ALT、AST、CK、CKMB、LDH、BUN、Cr含量明显升高,SOD显著减少.以A组尤为明显(P<0.05).伤后6、24、48、72 h,A组血清TNF-α(pg/L)分别为 137±14、254±10、202±28、183±15,B组分别为86±15、177±19、152±15、138±20, A组血清IL-6(pg/L)分别为296±25、524±42、422±57、373±17,B组分别为180±32、388±45、332±40、296±42.A组血清MDA (nmol/ml)分别为5.6±0.7、6.4±0.4、4.9±0.5、4.8±1.0,B组分别为 3.6±0.4、3.4±0.5、3.1±0.3、3.0±0.3.A组血清SOD(nU/ml)分别为53±13、54±7、36±7、36±8,B组分别为81±11、71±14、55±9、63±9.A组动物血清ALT、AST、CK、CKMB、LDH、BUN、Cr、D-乳酸含量和DAO活性于各时间点均较B组显著升高(P<0.05).所有患者烧伤后血 LPS 、TNF-α、NE、MPO、ALT、AST、CK、CK-MB、BUN、Cr 明显增高,UTI治疗组各指标显著下降.伤后1、3、7 d,常规组血LPS(μg/L)分别为26±12、94±35、44±17,UTI组分别为 23±10、68±22、39±16,常规组血TNF-α(μg/L)分别 34±5、114±13、66±7,UTI组分别为24±5、93±13、57±6,常规组血NE(pg/L)分别为 637±100、1052±33、809±88,UTI组分别为429±48、888±99、602±68.UTI组患者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常规治疗组有2例脓毒症,1例因MOF死亡.结论乌司他丁能显著抑制炎性介质及中性粒细胞蛋白酶的释放和氧自由基产生,减轻烧伤后脏器功能损害程度.
作者:胡骁骅;张会英;葛艳玲;陈忠;覃凤均;蒋海燕;陈大福;孙永华 刊期: 2005年第41期
宫颈癌在发生前存在较长时间或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然而,组织病理学和HPV检测不能对宫颈病变进行总体评估,如果找到一个指标对病变的进展或者消退进行评价,则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进一步治疗和预后有很大帮助.细胞周期素G1(cyclin G1)是cyclins家族新成员[1],在很多增生活跃的组织中呈高度表达状态,用反义结构则可以抑制细胞的生长[2].因此认为,cyclin G1同其他细胞周期素或原癌基因类似,起着促进生长的作用.本实验通过检测cyclin G1和HPV在不同级别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探讨cyclin G1与高危型HPV的关系,以及对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影响.
作者:梁静;卞美璐;刘霞;欧华;李敏;刘军 刊期: 2005年第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