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文雁;胡铁军;李丹亚
论述了加强图书馆网络化的意义,指出应加速构建图书馆网络,大力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作者:杨涌;王为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分析了网络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咨询业的兴起对医院图书馆的冲击,阐述了在信息社会,医院图书馆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极大便利,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网络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信息资源大的特点就是海量和无序.据悉,全世界每天约有近百亿信息单元的信息在传递,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网上信息流量的增加和流速的加快,造成其本身的致命缺陷,或者没有命中信息,或者命中信息太多.如果不提高网上信息的获取能力,就只能徘徊于信息网络之外.因此,如何使网络信息有序化,使它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员面临的挑战.
作者:张子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因特网为及时进行国际、国内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如何获得网络信息已成为科技人员必需掌握的技术.因特网提供的信息资源丰富及时,而且还可以参与讨论或咨询.环球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或Web)实现了因特网上计算机简捷而自由的链接,检索者不必记住繁杂的计算机操作命令,只要以鼠标点击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全球信息.因特网上的信息吸引着全世界用户去利用它、开发它.本文就作者在利用因特网上信息资源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王升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根据院校图书馆的特点,强调新世纪初院校图书型馆应在人才、馆藏数字化建设上全面发展.
作者:崔清法;姚晓玲;王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信息已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起到了影响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信息污染日益严重,信息病毒已成为新的社会公害.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和信息源为主的信息安全愈来愈受到新的威胁.现在人们已认识到如不对这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不会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而且还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作者:魏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全国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是一个全国医学图书馆共同完成的合作项目,也是组织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活动的成果.1 项目简介组织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建设全国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项目(简称联目项目)是为发展我国医学文献保障体系而设立的重点研究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探讨全国医学期刊联目建设自动化、规范化、网络化的佳途径.开发联目Web软件和联合目录计算机管理系统,统一数据库结构,解决数据录入、查重、排序,地区间联目数据转换、合并、生成联合目录,排版、上网浏览和修改等技术问题,实现了联目工作的计算机化,提高了资源共享的网络化程度.本项目的特点是规模大,连续性强,期刊覆盖面广,核心期刊比例大,数据库建设难度大.以书本式、光盘和Web浏览等多种形式向全国用户提供除台湾省外201个文献收藏单位5847种外文期刊馆藏信息查询服务.
作者:陈淑华;蔡汾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开展医学信息搜集工作,是图书馆开发利用医学信息资源的一种手段.对各种文献中的医学信息进行搜集,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序信息群,供读者利用,是信息情报化开发的重要模式,是信息转变为生产力的直接和见效快的主要途径,也是图书馆发挥职能作用的特征之一.1 医学信息源的特征与类型医学信息来自于医学信息源.医学信息与经济信息相似,可反馈和互换,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并体现于生产→传递→应用3个阶段.根据医学信息源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医学信息源又分为离散医学信息源与连续医学信息源.离散医学信息源不受时间限制,没有规律性,而是断断续续或零星生产的医学信息.这种信息源发出的医学信息不稳定,有序性差,信息量较大.连续医学信息源,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连续不断地发出医学信息的源头,规律性强,有序度高,每条信息所含的信息量小.了解并把握医学信息源的特征和生产规律,才能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有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用户所需求的医学信息.
作者:王洪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实现文献资源共享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文献资源共享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仍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文献资源共享.故着重论述我国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和必由之路.
作者:李欣范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现有职工1004人,病床编制550张、实际开放680张.图书馆是信息科下属单位,现有工作人员3人.为了解世纪之交我国沿海山区地级市医院图书馆(室)阅览室文献和设备的利用现状,更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山区医疗水平在困难条件下更上一层楼,对近2年我院读者到图书馆阅览室阅览报刊(1999年和2000年)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虎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医学科技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知识更新速度愈来愈快,以往的一次性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社会需要,继续医学教育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1 继续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信息科学的现代化、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及医学领域其他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医学职业对知识、技能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多学科综合知识及素质和能力.因此,医务工作者及医学科研人员必须不断地吸收医学科学新技术、新成果、新经验,对自身的知识和技术经常地补充和更新,保持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继续教育结合起来,开设继续医学教育网上学校,开展远程医学教育,这已成为未来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向.
作者:徐克茹;李喜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简介Norton Ghost是美国Symantec公司针对PC机用户开发的实用软件,可满足PC机个人资源的复制与备份,或者从旧PC机移植到新PC机上,预防系统毁坏等,是一种快速而可靠的软件解决方案.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过程中,对于不希望在计算机上安装恢复卡的用户,更显示其优越性.因为Norton Ghost不是以降低系统性能或运行速度为代价的,它只占用部分硬盘资源,在需要恢复原有系统的时候,十几分钟时间即可完成,在平时丝毫不影响原有系统的应用,故比恢复卡的速度快,投资少(Norton Ghost可从因特网上下载).
作者:甄保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在信息社会,不仅信息量不断增长,信息的载体也不断增加,如何根据图书馆的有限经费,收集、订购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仍将是图书采访工作的基本任务.1 文献采访工作面临的问题当前,文献采访工作面临5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费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费不足已成为世界图书馆界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影响文献采访的数量与质量.进入21世纪这个问题仍存在,尽管经费每年会有所增长,但其增长速度仍赶不上书价上涨速度.二是空间有限.三是采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四是观念落后.有的人轻视文献采访,认为图书馆不买书照样运转、开放、存在;有的图书馆文献采访片面追求全面、系统,不愿协作协调.五是管理跟不上发展.缺乏宏观组织与规划,缺乏国家或系统的有力控制,缺乏对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作者:郭桂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阐述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报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实例介绍了增强学生情报意识的教学经验.
作者:张长生;赵丰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前,医学信息工作在改革大潮和信息革命的冲击下,打破了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格局,计算机、光盘、网络等逐渐进入医学信息领域.但医学信息工作仍有不少差距,我们的思想观念、服务模式、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中转变过来,队伍断层、知识老化、资源短缺、服务手段落后等等,都影响了医学信息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解决,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
作者:时念玲;孙晓丽;唐勤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将信息高速公路接通了许多高校,校园网纷纷建成,使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网方便地利用CERNET以及因特网上的各种网上信息资源.然而,从我院1年多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看,多数人不会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检索与自己相关的医学文献信息.为此,特将学生利用网上医学信息的主要障碍作一分析,并就加强医学文检课网络检索教学提几点建议.
作者:周毅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探讨了临床工作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对医院图书馆的要求以及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李虹;胡普文;陈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访工作是医院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馆藏质量.现就如何做好采访工作,建立符合本院特点的藏书体系谈几点体会.1 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在新形势下,采访人员素质的提高应是全方位的.合格的医学图书馆采访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要敬业勤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尽一切努力为医疗科研工作创造条件.采访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要积极学习自动化和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要了解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出版动向、出版信息.严格执行采访标准,建立结构合理、适合读者需求的藏书体系.
作者:张越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趋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图书馆事业已经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当前,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图书情报界的热点论题之一.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是在对图书资料加工、整理、组织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它的资源是指馆藏.而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是以数字形态存在,即运用数码技术对现有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同时,允许在网络环境中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存储和查找.建设数字图书馆将是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由于数字图书馆对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转化将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适应转化,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作者:攸连秀;张冬梅;苏春萍;于秀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被称为21世纪生物技术的核心.介绍生物信息学的概念、分类、应用和重要的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并对生物信息学的发展进行展望,指出生物信息学正处在科学发展的前夜.随着20世纪末生物学数据和信息的大量积累,21世纪必将导致科学上的重大发现.
作者:白胜欣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