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毅华
在信息社会,不仅信息量不断增长,信息的载体也不断增加,如何根据图书馆的有限经费,收集、订购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仍将是图书采访工作的基本任务.1 文献采访工作面临的问题当前,文献采访工作面临5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费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费不足已成为世界图书馆界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影响文献采访的数量与质量.进入21世纪这个问题仍存在,尽管经费每年会有所增长,但其增长速度仍赶不上书价上涨速度.二是空间有限.三是采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四是观念落后.有的人轻视文献采访,认为图书馆不买书照样运转、开放、存在;有的图书馆文献采访片面追求全面、系统,不愿协作协调.五是管理跟不上发展.缺乏宏观组织与规划,缺乏国家或系统的有力控制,缺乏对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作者:郭桂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阐述中医药文献检索课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报意识的重要性,通过实例介绍了增强学生情报意识的教学经验.
作者:张长生;赵丰丰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学位论文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为获取学位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具有选题新颖,引用资料广泛,论述系统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成果,对科研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和情报价值.发达国家对学位论文的收藏管理都很重视,日本国立大学的学位论文由国家图书馆收藏,私立大学的学位论文则由本校图书馆收藏:英国的学位论文则统一收藏于不列颠图书馆的国家外借图书馆.我国的博士论文按规定由国家图书馆收藏;硕士学位论文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藏;军队医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由我馆负责收藏.本文试就我馆对学位论文的收藏、利用情况进行简述,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作者:佘丽君;李亚萍;龙旭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根据院校图书馆的特点,强调新世纪初院校图书型馆应在人才、馆藏数字化建设上全面发展.
作者:崔清法;姚晓玲;王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论述了我国古代版权保护意识的萌芽,版权保护的主要模式及近代版权保护制度的产生,并就中国近代版权保护落后的原因进行概要分析.
作者:周越;吴丽杰;田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信息已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起到了影响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信息污染日益严重,信息病毒已成为新的社会公害.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和信息源为主的信息安全愈来愈受到新的威胁.现在人们已认识到如不对这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不会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而且还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作者:魏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因特网为及时进行国际、国内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如何获得网络信息已成为科技人员必需掌握的技术.因特网提供的信息资源丰富及时,而且还可以参与讨论或咨询.环球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或Web)实现了因特网上计算机简捷而自由的链接,检索者不必记住繁杂的计算机操作命令,只要以鼠标点击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全球信息.因特网上的信息吸引着全世界用户去利用它、开发它.本文就作者在利用因特网上信息资源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王升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现有职工1004人,病床编制550张、实际开放680张.图书馆是信息科下属单位,现有工作人员3人.为了解世纪之交我国沿海山区地级市医院图书馆(室)阅览室文献和设备的利用现状,更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山区医疗水平在困难条件下更上一层楼,对近2年我院读者到图书馆阅览室阅览报刊(1999年和2000年)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虎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论述了加强图书馆网络化的意义,指出应加速构建图书馆网络,大力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作者:杨涌;王为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访工作是医院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馆藏质量.现就如何做好采访工作,建立符合本院特点的藏书体系谈几点体会.1 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在新形势下,采访人员素质的提高应是全方位的.合格的医学图书馆采访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要敬业勤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尽一切努力为医疗科研工作创造条件.采访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要积极学习自动化和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要了解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出版动向、出版信息.严格执行采访标准,建立结构合理、适合读者需求的藏书体系.
作者:张越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图书馆,将传统的医院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因此,必须加强医院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充分借助网络技术,搞好医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医学文献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医教研服务.
作者:宋柳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前,医学信息工作在改革大潮和信息革命的冲击下,打破了纸质文献一统天下的格局,计算机、光盘、网络等逐渐进入医学信息领域.但医学信息工作仍有不少差距,我们的思想观念、服务模式、运行机制还没有完全从计划经济中转变过来,队伍断层、知识老化、资源短缺、服务手段落后等等,都影响了医学信息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加以解决,笔者就此谈几点浅见.
作者:时念玲;孙晓丽;唐勤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新近开通了Medlineplus和ClincalTrials数据库查询服务,这是两个以病人及其家属为主要服务对象的Web站点.1 MedlineplusMEDLINE数据库是世界上具权威性的生物医学专业数据库,新近开通的Medlineplus Web站点则是一个以服务范围更广泛、界面更友好的生物医学信息补充查询数据库.Medlineplus适于解答任何人的医学难题,不论卫生专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从中得到详尽和通用的医学信息.该站点提供大量的有关特指疾病的信息,也可以连接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的公共卫生信息库、词典库、医院和医师目录库,西班牙语和其他语种的医学信息库、临床试验信息库等等.
作者:诸文雁;胡铁军;李丹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将信息高速公路接通了许多高校,校园网纷纷建成,使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网方便地利用CERNET以及因特网上的各种网上信息资源.然而,从我院1年多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看,多数人不会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检索与自己相关的医学文献信息.为此,特将学生利用网上医学信息的主要障碍作一分析,并就加强医学文检课网络检索教学提几点建议.
作者:周毅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分析了网络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咨询业的兴起对医院图书馆的冲击,阐述了在信息社会,医院图书馆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极大便利,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信息人是信息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员是使文献信息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的关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科学文献激增,学科众多,彼此交叉渗透,知识的综合化程度愈来愈高.要对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需要有一批素质良好,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这既是图书馆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因此,图书馆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创造出良好的信息环境.
作者:林亚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医学信息专业人员经常要接触大量医学英文文献,要想迅速、有效地精选信息,就要重视提高自身的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医学专业英语不同于公共英语,有着强烈的医学专业表达特色.只有掌握大量的医学单词并理解医学专业英语的自身特点,才能真正提高医学专业英语水平.对医学信息专业人员来说,提高对医学专业文献的英汉互译能力是提高医学专业英语水平根本、重要的目标.1 掌握构词法
作者:陈姜;张浩;赵玉虹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医院图书馆,虽然服务的对象没有综合性图书馆那么广泛、复杂,但所面对的读者仍是社会的一个较复杂的群体.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一定要树立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以为读者服务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馆员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练好基本功,掌握好服务语言,树立精神文明传播者的良好形象.下面就医院图书馆员的服务语言,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谈几点体会.
作者:黄丽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图书馆现在所面临的是社会迅速增长的信息需求,信息服务现代化的要求与落后的管理体制、服务手段与模式之间的矛盾.毫无疑问,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现代技术的高速发展,为解决这些矛盾,达到优质、高效的服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医院图书馆是小型的专业图书馆,其服务对象是专业素质强、对信息服务水平要求高的群体,使用现代技术满足读者需求是当前医院图书馆工作人员面临的实际问题.笔者在工作实践中经过分析各医院图书馆目前的状况,建议医院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应根据各馆的具体情况分为计算机检索建设,计算机集成管理系统建设,联接因特网建设等步骤实施.
作者:李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邵逸夫医院是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士捐款,与美国罗马林达大学协作建造的综合性医院.因此,图书馆每年都收到国外的大批捐赠书刊.我们利用国际书刊进行馆际交换,不仅解决了图书馆经费不足的困难,而且丰富了馆藏.1 通过外国学者沟通渠道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学者来我院指导教学、医疗工作.他们在当地乃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声誉,通过他们向所在地大学图书馆索取文献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已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部分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我馆还以这些外国学者的名义,直接从国外订购期刊.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又扩大了馆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作者:叶肖惠;杨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