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姜;张浩;赵玉虹
以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医院图书馆,将传统的医院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地.因此,必须加强医院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充分借助网络技术,搞好医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全球性或区域性的医学文献资源共享,更好地为医教研服务.
作者:宋柳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根据院校图书馆的特点,强调新世纪初院校图书型馆应在人才、馆藏数字化建设上全面发展.
作者:崔清法;姚晓玲;王铮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采访工作是医院图书馆的一项重要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直接关系到馆藏质量.现就如何做好采访工作,建立符合本院特点的藏书体系谈几点体会.1 提高采访人员的素质在新形势下,采访人员素质的提高应是全方位的.合格的医学图书馆采访人员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要敬业勤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尽一切努力为医疗科研工作创造条件.采访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图书馆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医学专业知识;要积极学习自动化和网络知识,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要了解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出版动向、出版信息.严格执行采访标准,建立结构合理、适合读者需求的藏书体系.
作者:张越茶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论述了加强图书馆网络化的意义,指出应加速构建图书馆网络,大力开发和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作者:杨涌;王为纲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新近开通了Medlineplus和ClincalTrials数据库查询服务,这是两个以病人及其家属为主要服务对象的Web站点.1 MedlineplusMEDLINE数据库是世界上具权威性的生物医学专业数据库,新近开通的Medlineplus Web站点则是一个以服务范围更广泛、界面更友好的生物医学信息补充查询数据库.Medlineplus适于解答任何人的医学难题,不论卫生专家,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从中得到详尽和通用的医学信息.该站点提供大量的有关特指疾病的信息,也可以连接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提供的公共卫生信息库、词典库、医院和医师目录库,西班牙语和其他语种的医学信息库、临床试验信息库等等.
作者:诸文雁;胡铁军;李丹亚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信息已渗透到了当今社会的一切活动之中,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起到了影响社会发展的作用.但信息污染日益严重,信息病毒已成为新的社会公害.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信息流和信息源为主的信息安全愈来愈受到新的威胁.现在人们已认识到如不对这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不仅不会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而且还会给人类社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作者:魏尧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分析了网络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咨询业的兴起对医院图书馆的冲击,阐述了在信息社会,医院图书馆应如何充分利用网络带来的极大便利,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作者:李燕琼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 简介Norton Ghost是美国Symantec公司针对PC机用户开发的实用软件,可满足PC机个人资源的复制与备份,或者从旧PC机移植到新PC机上,预防系统毁坏等,是一种快速而可靠的软件解决方案.在图书馆自动化管理过程中,对于不希望在计算机上安装恢复卡的用户,更显示其优越性.因为Norton Ghost不是以降低系统性能或运行速度为代价的,它只占用部分硬盘资源,在需要恢复原有系统的时候,十几分钟时间即可完成,在平时丝毫不影响原有系统的应用,故比恢复卡的速度快,投资少(Norton Ghost可从因特网上下载).
作者:甄保社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将信息高速公路接通了许多高校,校园网纷纷建成,使广大师生通过校园网方便地利用CERNET以及因特网上的各种网上信息资源.然而,从我院1年多来学生使用网络的情况看,多数人不会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检索与自己相关的医学文献信息.为此,特将学生利用网上医学信息的主要障碍作一分析,并就加强医学文检课网络检索教学提几点建议.
作者:周毅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论述了我国古代版权保护意识的萌芽,版权保护的主要模式及近代版权保护制度的产生,并就中国近代版权保护落后的原因进行概要分析.
作者:周越;吴丽杰;田才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已成为全社会的重要资源,而信息的网络化使得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网络信息资源大的特点就是海量和无序.据悉,全世界每天约有近百亿信息单元的信息在传递,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递增,网上信息流量的增加和流速的加快,造成其本身的致命缺陷,或者没有命中信息,或者命中信息太多.如果不提高网上信息的获取能力,就只能徘徊于信息网络之外.因此,如何使网络信息有序化,使它更好地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员面临的挑战.
作者:张子菁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日趋普及,极大地推动了图书馆的数字化进程,图书馆事业已经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当前,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图书情报界的热点论题之一.数字图书馆不同于传统图书馆.传统图书馆是在对图书资料加工、整理、组织的基础上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它的资源是指馆藏.而数字图书馆的资源是以数字形态存在,即运用数码技术对现有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处理;同时,允许在网络环境中对多媒体信息进行存储和查找.建设数字图书馆将是新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方向.由于数字图书馆对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转化将产生重大影响,为了适应转化,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也将随之改变.
作者:攸连秀;张冬梅;苏春萍;于秀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信息人是信息环境中的关键因素,图书馆员是使文献信息的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的关键.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科学文献激增,学科众多,彼此交叉渗透,知识的综合化程度愈来愈高.要对浩如烟海的医学文献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需要有一批素质良好,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图书馆管理人员.这既是图书馆事业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读者的迫切要求.因此,图书馆员应具有一定的专业素质,良好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创造出良好的信息环境.
作者:林亚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开展医学信息搜集工作,是图书馆开发利用医学信息资源的一种手段.对各种文献中的医学信息进行搜集,有针对性地提供有序信息群,供读者利用,是信息情报化开发的重要模式,是信息转变为生产力的直接和见效快的主要途径,也是图书馆发挥职能作用的特征之一.1 医学信息源的特征与类型医学信息来自于医学信息源.医学信息与经济信息相似,可反馈和互换,具有一定的运动规律,并体现于生产→传递→应用3个阶段.根据医学信息源的特征和运动规律,医学信息源又分为离散医学信息源与连续医学信息源.离散医学信息源不受时间限制,没有规律性,而是断断续续或零星生产的医学信息.这种信息源发出的医学信息不稳定,有序性差,信息量较大.连续医学信息源,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连续不断地发出医学信息的源头,规律性强,有序度高,每条信息所含的信息量小.了解并把握医学信息源的特征和生产规律,才能在新的信息环境下有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用户所需求的医学信息.
作者:王洪秀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学位论文主要是指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为获取学位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具有选题新颖,引用资料广泛,论述系统等特点,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成果,对科研工作有较大的参考作用和情报价值.发达国家对学位论文的收藏管理都很重视,日本国立大学的学位论文由国家图书馆收藏,私立大学的学位论文则由本校图书馆收藏:英国的学位论文则统一收藏于不列颠图书馆的国家外借图书馆.我国的博士论文按规定由国家图书馆收藏;硕士学位论文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收藏;军队医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由我馆负责收藏.本文试就我馆对学位论文的收藏、利用情况进行简述,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思考.
作者:佘丽君;李亚萍;龙旭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探讨了临床工作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对医院图书馆的要求以及图书馆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作者:李虹;胡普文;陈双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现有职工1004人,病床编制550张、实际开放680张.图书馆是信息科下属单位,现有工作人员3人.为了解世纪之交我国沿海山区地级市医院图书馆(室)阅览室文献和设备的利用现状,更好地改进工作,促进山区医疗水平在困难条件下更上一层楼,对近2年我院读者到图书馆阅览室阅览报刊(1999年和2000年)情况进行了调查.
作者:李虎彪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在信息社会,不仅信息量不断增长,信息的载体也不断增加,如何根据图书馆的有限经费,收集、订购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仍将是图书采访工作的基本任务.1 文献采访工作面临的问题当前,文献采访工作面临5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经费不足.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费不足已成为世界图书馆界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它严重影响了图书馆藏书的发展,影响文献采访的数量与质量.进入21世纪这个问题仍存在,尽管经费每年会有所增长,但其增长速度仍赶不上书价上涨速度.二是空间有限.三是采访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不能适应新的发展.四是观念落后.有的人轻视文献采访,认为图书馆不买书照样运转、开放、存在;有的图书馆文献采访片面追求全面、系统,不愿协作协调.五是管理跟不上发展.缺乏宏观组织与规划,缺乏国家或系统的有力控制,缺乏对图书馆采访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作者:郭桂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因特网为及时进行国际、国内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如何获得网络信息已成为科技人员必需掌握的技术.因特网提供的信息资源丰富及时,而且还可以参与讨论或咨询.环球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或Web)实现了因特网上计算机简捷而自由的链接,检索者不必记住繁杂的计算机操作命令,只要以鼠标点击就可以方便地获取全球信息.因特网上的信息吸引着全世界用户去利用它、开发它.本文就作者在利用因特网上信息资源所遇到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王升东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邵逸夫医院是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爵士捐款,与美国罗马林达大学协作建造的综合性医院.因此,图书馆每年都收到国外的大批捐赠书刊.我们利用国际书刊进行馆际交换,不仅解决了图书馆经费不足的困难,而且丰富了馆藏.1 通过外国学者沟通渠道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学者来我院指导教学、医疗工作.他们在当地乃至在国际上都享有声誉,通过他们向所在地大学图书馆索取文献资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已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部分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同时,我馆还以这些外国学者的名义,直接从国外订购期刊.这样,既节约了经费,又扩大了馆藏,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作者:叶肖惠;杨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