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勇;孙晓威;解光越;侯晓华
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及斑块形成.在此过程中,炎症反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α)作为一种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的炎症因子,参与As的发生、发展,与A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李明;王越晖;林杉;刘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研究认为抑郁症存在神经内分泌紊乱,甲状腺功能与情绪密切相关,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可出现情绪低落等与抑郁症相似的症状[1].国内外一些研究认为忧郁症患者存在血脂水平异常[2],血脂代谢异常与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有关[3].本研究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测定甲状腺激素和血脂水平,以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甲状腺激素和血脂水平变化,作为了解抑郁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降低自杀风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维健;张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小肠梗阻的原因很多,早期病因诊断对外科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腹内疝是指腹内脏器自其原来的位置,经过腹腔内一个正常或异常的孔道或裂隙脱位到一个异常的腔隙,小肠内疝是小肠梗阻的一个特殊类型,其多表现为发病急,疼痛较早较出现,较为剧烈,病情进展较快.老年患者反应慢,小肠内疝发生后症状往往不典型,常被误认为普通的粘连性肠梗阻.X线平片被认为是诊断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1],但20%-52%的病例腹部平片不能提出肯定诊断,而且不能诊断梗阻的病因[2,3];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全腹部多层螺旋CT及MPR重组图像能快速地做出老年内疝的定位、定性诊断,在临床中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文献报道较少.本文对本院33例经手术证实的老年小肠内疝阻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老年小肠内疝CT表现的认识,及早做出准确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作者:常稳禄;刘国辉;于金海;周宏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游离PSA与总PSA比值(f-PSA/t-PSA)、直肠指诊(DRE)和直肠超声(TRUS)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诊断的31例PCa患者和34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PSA水平、f-PSA/t-PSA比值、DRE和TRUS的检测结果.结果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PSA和f-PSA/t-PSA对PCa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67.7%和77.4%,特异性分别为58.8%和73.5%,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能达到0.659和0.808.而DRE和TRUS对PCa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58.1%和51.6%,特异性分别为82.3%和73.5%.联合f-PSA/t-PSA与DRE或TRUS检测,对PCa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上升到87.1%和83.9%,3项指标联合可提高诊断敏感性至90.3%.结论 f-PSA/t-PSA比t-PSA更适合用于临床PCa的诊断,联合f-PSA/t-PSA,TRUS和DRE 检查可明显提高临床PCa的检出率.
作者:刘君廷;张文;梁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由首先发现于墨西哥的新型甲型H1N1病毒,引发了本世纪首次流感大流行,此次流行在全球共造成了近两万人死亡[1],本研究对2009年9月4日在河北省廊坊市东方大学城聚集性暴发的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低钾血症进行了分析.
作者:孟予城;刘更新;杨继清;高占国;张艳霞;宋雪冬;周力;孙大根;姚学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血糖、乳酸、乳酸清除率以及碱剩余的变化及其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89例脓毒症患者入院时的乳酸、碱剩余和入院6h的乳酸并计算6h乳酸清除率;动态测定血糖并选取入院后24 h内测定的差值,另外选取8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依据APACHEⅡ分值将观察组分0<20分组、21-30分组和>30分组三组,对患者的观察值进行比较,采用 pearson相关分析APACHEⅡ分值与各观察值之间的相关性,另外将存活组的各观察值与死亡组对比.结果 观察组的血糖、血乳酸及碱剩余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组间各观察值比较亦具有统计学意义,且随APACHEⅡ分值的增大血糖、乳酸相应增高、6小时乳酸清除率、碱剩余浓度相应下降,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糖、血乳酸与APACHEⅡ分值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4,0.713),而6小时乳酸清除率、碱剩余浓度与APACHEⅡ分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647,-0.61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较APACHEⅡ评分与血糖、血乳酸明显增高,而6小时乳酸清除率、碱剩余明显降低,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糖、乳酸、6小时乳酸清除率联合碱剩余可以综合评估脓毒症患者治疗的疗效和判断预后.
作者:张建忠;陈建红;姚炳荣;刘春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MFG-E8水平与乳腺癌诊断的关系.方法 收集59例乳腺癌患者和40例正常人的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MFG-E8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CA15-3和CEA水平,并对结果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乳腺癌患者血清中MFG-E8、CA15-3和CEA水平分别为6450.8±9899.9 pg/ml、34.85±32.98 U/ml和4.38±8.46 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MFG-E8、CA15-3和CEA的阳性率分别是64.4%、48.9%、20.3%,联合检测MFG-E8、CA15-3和CEA可提高检出率到84.4%.结论 血清中MFG-E8与CA15-3和CEA一同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辅助诊断乳腺癌的指标.
作者:冯先华;李金丽;崔天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由于心肌供血不足,细胞受损破坏,细胞内容物渗出进入血循环,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功酶(CK-MB)作为上述标志物已被应用于临床多年,不足之处是心肌酶组织特异性不高,酶活性检测精确度不高,且灵敏度不足以辅助确诊AMI[1].对临床上没有典型心电图改变的初诊AMI患者来说,cTnI被认为是临床诊断AMI的确诊标记物,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仅对cTnl进行定性测定,未能反应出患者体内cTnI水平,为了提高对AMI的早期诊断阳性率,本组在对cTnI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心肌酶如CK-MB和LDH的定量分析,以探讨两者联合使用在AMI诊断中的辅助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怀祥;唐朝贵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之一,其病因未明.发病时常对称地累及多个周围关节,导致关节发生慢性炎症性改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病变常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诊断主要根据美国风湿病学会(ACR)1987年提出的7项诊断标准,符合其中的4项即可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1],主要依靠临床表现、 X 线检查以及类风湿因子( RF)检测进行诊断.但是符合此诊断标准时患者常常已出现骨关节破坏,加上RF缺乏特异性的局限,这些都不利于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近年来合成了对RA较有特异性的抗核周因子抗体(AFP)、抗角蛋白抗体(AKA)和抗聚角蛋白微粒蛋白抗体(AFA)的共同抗原决定簇环瓜氨酸肽(CCP)作为RA早期诊断的血清学指标[2,3].本文旨在通过联合分析我院半年来收集到RA患者抗 CCP 抗体、RF、CRP及血沉四项检测结果,探讨其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淑静;王海;金玲;谢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血液系统的恶性疾病,常常伴有血液系统细胞不同程度的贫血而需要输血.国内外均有报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的血型抗原可能减弱或丢失或抗体效价降低的情况[1,2],故血型的正确鉴定是确保患者安全输血的前提.
作者:蒿广德;刘敏;齐文玲;蒲丽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内分泌系统的认识不断深入.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调节机体的代谢,与全身各系统关系密切,与其他内科学科及医疗专业互相渗透,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学习对医学生以后从事医疗实践有重要作用.许多初学者认为内分泌学内容繁杂、抽象,难于理解记忆,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内分泌学知识,是临床教师面临的课题.我们认为夯实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及提高临床诊疗技能是保证内分泌学教学质量的两个重要方面,并以此为核心尝试改进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许振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肿瘤相关糖蛋白抗原72(TAG-7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卵巢癌及1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CSF、TAG-72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M-CSF和TAG-7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率(66%、26.4%)明显高于正常组织(33.3%、0),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M-CSF及TAG-72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分级有关(χ2=5.428-8.256,P<0.05),与肿瘤的病理学类型无关(χ2=4.876-5.035,P>0.05).结论 M-CSF及TAG-72的高表达均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其可以成为卵巢癌的肿瘤标记.
作者:唐治蓉;林雪梅;赵涌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骶尾部藏毛疾病是一种皮肤软组织感染性疾病,临床较少见.因病灶内常含有毛发而得名,表现为局部窦道或脓肿,治疗不彻底常反复发作.2005-2010年我们共收治患者12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新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者骨髓中VEGF、bFGF、sICAM-1及CD105的表达对髓血屏障调节机制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用CD105标记骨髓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用ELISA方法检测骨髓液VEGF、bFGF、sICAM-1的表达水平.结果 CD105在白血病的表达以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5)高,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ML-M3表达低.AML-M5的阳性表达率为(52.32±15.3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2±0.87)%](P<0.05);AML-M3的阳性表达率为 [(3.56±1.21)%]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L阳性表达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白血病(T-ALL、B-ALL、M1、M2、M4、CML)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105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低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P<0.05);骨髓液VEGF、sICAM含量在CML表达高,bFGF在B-ALL表达高,VEGF、sICAM含量在T-ALL明显高于与正常对照组(P<0.05),而bFGF含量在T-ALL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L表达VEGF、bFGF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LL表达sICAM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他白血病(B-ALL、M1、M2、M3、M4、M5、CML)VEGF、bFGF、sICAM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髓液CD105在AML-3的表达与VEGF、bFGF、sICAM的表达呈负相关.在其他类型白血病与VEGF、bFGF、sICAM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sICAM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低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P<0.05);而bFGF在高白细胞白血病组与低白细胞白血病组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白血病时骨髓CD105、VEGF、bFGF及sICAM的表达在不同类型白血病高低不同,由骨髓入血的白血病细胞数量也有所不同,说明这些血管生成因子,参与构成了骨髓内的诱导微环境,影响了髓血屏障的正常调节机制,导致髓血屏障的结构和功能紊乱.
作者:马传香;高昆山;刘树刚;李骞;王树庆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执行后,临床常见革兰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变化,间接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WalkAway- 96进行菌株鉴定,同时做药敏试验,并加做ESBLs确证试验,用WHONET5.0软件分析2007-2010年我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35株大肠埃希菌和655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2007-2008年间两种细菌ESBLs的检出率及耐药率呈现上升态势,而从2009-2010年,则呈下降趋势.结论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深入贯彻执行,使细菌的耐药率明显下降,对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孔繁荣;苏维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人群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我院2008年10月-2010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各150名,提取血样,利用多重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法分别检测肝癌人群与体检健康者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该肝癌人群中: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型别在病例和对照组研究对象中出现的频率无显著性差别,P>0.05;GSTM1-null、GSTT1-null、GST01-Ala140Asp、GSTP1-Ile105Val的多态性情况与该地区已有的报道一致.结论 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无明确的相关关系.
作者:唐耘天;李辛平;刘天奇;杨建荣;罗建强;梁中骁 刊期: 2012年第04期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8年1月-2010年10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住院诊断缺铁性贫血的患者100例,其中男38例、女62例,平均年龄52岁(34-70岁),诊断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6例(男20例,女26例),诊断铁粒幼细胞性贫血22例(男4例,女18例).进行血清铁、血液分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病例均符合缺铁性贫血诊断标准,所有入选患者均排除妊娠期女性、糖尿病、糖耐量损伤、慢性肾功能衰竭、肝胆疾患、其他类型贫血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等.正常对照组120例,其中男60例、女60例,均为门诊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45岁(25-65岁).
作者:姚瀚鑫;许建成;续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常合并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致残率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1].常规治疗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作用具有一定局限,而近年来研究表明神经节苷脂(GM1)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具有较好的作用[2].因此我院采用神经节苷脂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了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一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采用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DNA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宫颈癌普查的工作效率.方法 对参与宫颈癌普查的2 599名妇女用宫颈刷取材,进行液基薄层制片,分别进行巴氏染色和Feulgen染色,由细胞学医师对巴氏染色片做细胞学诊断,应用全自动DNA定量分析对Feulgen染色片进行自动扫描诊断.其中156例进一步做了宫颈组织病理诊断.结果 DNA定量分析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均高于液基薄层细胞学方法,而误诊率、漏诊率及阴性似然比均低于液基薄层细胞学方法.液基薄层细胞学和DNA定量分析方法的平行诊断试验的联合敏感度和联合特异度分别是99.56%、44.52%,两种方法的系列诊断试验的联合敏感度和联合特异度分别是83.78%、89.61%.平行诊断试验的敏感度高,系列诊断试验的特异度高.结论 DNA定量分析方法与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筛查,可提高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侯安丽;张玉娟;李秀芬;邵雪斋;王杏茶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Caspase-3和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5例肾透明细胞癌标本、癌旁标本以及18例正常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Caspase-3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 Caspace-3在肾透明细胞癌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和癌旁组织(P<0.01),随着肾细胞癌病理分级的升高,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降低,临床分期的升高,Caspase-3的阳性表达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肾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或P<0.01),在癌旁组织表达低于正常肾组织(P<0.05),其表达与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P<0.05).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的表达低于无转移组(P<0.05).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4352,P=0.0002).结论 Caspase-3及E-cadherin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肾细胞癌的生长、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考虑作为判定肾癌生物学行为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张超;卢学仁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