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隔离肺灌注模型的动物实验研究

辛华;闫继东;高楠;刘威;黄海波

关键词:隔离肺, 灌注, 阿霉素, 肺癌
摘要:目的 成功建立隔离肺灌注化疗的动物模型.方法 建立兔隔离单肺灌注系统,使用阿霉素进行灌注化疗,并应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双肺及心、肝、肾组织中阿霉素含量及肺湿/干重量比.结果 隔离灌注肺的阿霉素含量较对照肺及心、肝、肾组织显著升高;而肺湿/干重量比则元明显差别.结论 我们使用的隔离肺灌注系统可在肺组织局部得到较高的化疗药物浓度,且未出现急性肺损伤,使用该模型治疗肺癌及肺转移癌应可取得较好效果.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SSTR2和SSTR5在喉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 receptor,SSTR)亚型SSTR2和SSTR5在喉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6例喉癌组织与30例癌旁组织中SS33L2和SSTE5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在46例喉癌中SSTR2和SSTR5的表达率分别为58.70%和82.61%.癌旁组织中分别为83.33%和90.00%.喉癌中SSTR2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5),SSTR5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无差异(P>0.05),SSTR2和SSTR5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P<0.05)、病理分化程度(P<0.05)有明显相关.结论 大多数喉癌肿瘤组织中有一种以上生长抑素受体亚型基因的表达,其表达随喉癌恶性程度呈下降趋势.

    作者:金宏林;靳红;金春顺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siRNA对骨肉瘤U20S细胞株MDM2-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载体介导的siRNA(small interfere RNA)技术对骨肉瘤细胞株U20S中MDM2-mRNA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依据设计siRNA的原则,以MDM2为靶基因设计并合成有小发夹结构的两条DNA序列,经退火成互补双链,再克隆到载体PGCsilencerTM中构建重组体(PGCsilencerTM-MDM2 siRNA).实验分转染重组质粒组,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和只加脂质体的空白组;RT-PCR法观察U20S细胞中MDM2-mRNA表达改变.结果 成功构建发卡样MDM2 siRNA真核表达载体(PGCsilencer TM-MDM2 siRNA);PGCsilencer TM-MDM2 siRNA转染到U20S细胞后,MDM2-mRNA表达较空白组显著下降(P<0.05),转染阴性对照质粒组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成功构建PGCsilencer TM-MDM2 siRNA重组体,并能有效抑制U20S细胞中MDM2-mRNA表达.

    作者:吕佳音;吴丹凯;张舵舵;秦中国;吴丹华;赵燕颖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铜绿假单胞菌产AmpC酶和ESBLs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AmpC酶和ESBLs在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分布及其对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纸片扩散法测定1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三维试验检测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9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单纯高产AmpC酶者,单纯产ESBLs者,高产AmpC酶并产ESBLs者分别为17.4%、8.7%、10.7%.产酶菌株仅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敏感,对大多数抗生素耐药.非产酶菌株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噻肟、头孢唑林高度耐药,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结论 产ESBLs和高产AmpC酶的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分离菌株中阳性率较高,产酶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

    作者:陈建国;李国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循环CD4+CD28nullT细胞增多的意义

    目的 研究CD4+CD28nullT淋巴细胞是否参与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相关的炎症反应.方法 空腹采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对62例ACS,45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和60例健康者测定循环CD4+CD28nullT细胞亚群及其表达CD57的情况.结果 ACS患者循环CD4+CD28nullT细胞数量显著高于SAP患者和健康者,并且表达CD57.结论 ACS患者循环CD4+CD28nullT细胞具有细胞毒功能,通过破坏血管内皮细胞参与ACS的发生.

    作者:黄立娟;邵晶莹;杜桂芹;李璐璐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EMMPRIN、MMP-2和MMP-9在恶性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恶性淋巴瘤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MMPRIN)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和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了8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淋巴瘤组织中EMMPRIN、MMP-2和MMP-9的表达.同时通过电镜对淋巴瘤组织切片中肿瘤浸润血管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相比,不同类型的恶性淋巴瘤均高表达EMMPRIN、MMP-2和MMP-9.EMMPRIN来自淋巴瘤细胞.Ann Arbor 分期为Ⅲ-Ⅳ、伴多个淋巴结外病变和国际预后指数分组为高危组的患者上述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此外,EMMPRIN、MMP-2和MMP-9高表达者可见淋巴瘤细胞浸润血管.结论 EMMPRIN表达可促进恶性淋巴瘤MMPs的表达,并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作者:赵维莅;王黎;程澍;金晓龙;Anne JANIN;沈志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siRNA对HBV复制的干扰效果

    目的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小RNA分子(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 在HepG2.2.15细胞内导入筛选的三条特异抗HBV的siRNA分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干扰后HBV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导入特异siRNA分子的细胞中HBV的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能准确可靠的检测mRNA的表达水平,对siRNA分子干扰效果的评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小卫;焦京;周美娟;丁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及其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其在EM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在正常子宫内膜月经周期中的变化.方法 收集EMS患者术后异位内膜及在位内膜标本(其中包括卵巢巧克力囊肿30例,子宫腺肌病15例),并收集正常子宫内膜标本40例,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TEN在其中的表达,并比较PTEN表达与EMS临床分期的关系.结果 PTEN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的胞浆中,呈棕黄色颗粒,在间质细胞中有少量表达.PTEN在正常子宫内膜中为高表达(95%),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42.2%),而PTEN在在位内膜中的表达(64.4%)介于正常内膜与异位内膜之间,两两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在正常内膜与在位内膜中,PTEN在增生期的表达显著低于其在分泌期的表达,有周期性的变化,而在异位内膜中增生期与分泌期PTEN的表达无差异(P>0.05);PTEN在卵巢巧克力囊肿与子宫腺肌病中的表达无差异(P>0.05);PTEN在Ⅰ-Ⅱ期EMS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Ⅲ-Ⅳ期EMS中的表达(P<0.05).结论 PTEN表达缺失可能是EMS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PTEN可能参与了月经周期的调节.

    作者:蔡知天;李楷滨;武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在荷人乳腺癌裸鼠体内的预定位显像

    目的 以153Sm标记的抗C-erbB-2单克隆抗体对荷人乳腺癌移植瘤裸鼠进行肿瘤预定位显像的研究.为乳腺癌早期诊断提供一种新方法,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实验Ⅰ组每只裸鼠采用三步预定位法从尾静脉注射7·4 MBq/0.1 ml的153Sm-DTPA-C-erbB-2 McAb实验Ⅱ组与Ⅱ组分别直接从尾静脉注射7.4MBq/0.1 ml的135Sm-C-erbB-2及135Sm-IgG并于于注射后2、4、8、24h行全身SPECT显像.于4、8、24 h分批处死裸鼠并测定分别在肿瘤、血液、心脏、肺等重要脏器单位重量的放射性比值(%ID/g).结果 在运用预定位技术加药的实验Ⅰ组在给药后2小时开始有抗体在肿瘤组织浓聚,在8小时时达到高,与实验Ⅱ组直接给予抗体比较,血液本底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预定位技术的实验组,瘤/血液比值高,血液本底低,周围正常组织吸收剂量低,显像效果好.

    作者:常伟勤;许天敏;王文加;王丁丁;苏曼曼;焦平;张赢予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

    目的 建立ELISA测定血清S100B蛋白的方法.方法 制备S100B单克隆和多克隆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结果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3.7%-104%,批内及批间平均变异分别为3.7%和5.9%,方法的线性为0-12.5μg/l,参考值范围为0.14-0.38μg/l.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适于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孙志;荣墨克;金淑杰;单桂芬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Rv0173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结核分枝杆菌Rv0173抗原,为研制新型结核病疫苗打下基础.方法 将结核杆菌抗原Rv0173的全长cDNA插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S-4T-1中,构建成Rv0173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BL21后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鉴定重组表达蛋白.结果 获得了pGEX4T-Rv0173 重组子,Rv0173蛋白在BL21菌中获得表达,表达的蛋白条带大小约45KD,与预期结果相符.结论 成功地对结核杆菌免疫保护性抗原Rv0173进行了基因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在结核病新型疫苗研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蒋天舒;娄加陶;周晔;陈燕;陈波;谷明莉;仲人前;邓安梅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清铁自动分析法试剂盒的研制与评价:Nitro-PAPS直接光度法

    目的 研制、评价血清铁Nitro-PAPS自动分析法试剂盒.方法 在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2-(5-硝基-2-吡啶偶氮)-5-[N-正丙基-N-(3-磺酸丙基)氨基]苯酚二钠(Nitro-PAPS)作显色剂双试剂两点终点法测定血清铁.结果 该方法显色络合物大吸收波长为591 nm,线性范围达85 μmol/L,表观摩尔吸光数为1.11×105L·mol-1·cm-1,回收率为98.5%-104.1%,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021和0.035,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比较相关良好,Y=0.997 X-0.223,r=0.9786,P>0.05,224例健康人血清铁含量为(10.83-29.07) μmol/L(±2 s).结论 用本试剂盒双试剂自动化分析法测定血清铁方法简便、灵敏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王贤俊;杨秀勤;马连学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升高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AA)检测128例RA患者,8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了类风湿因子(RF),关节疼痛及肿胀数,血沉(ESR),以及X线分级等.结果 128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52±2.37)μg/ml,8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组为(0.083±0.056)μg/ml,42例健康对照组为(0.081±0.050)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在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段回归分析发现GPI的浓度和RA病情活动成正相关.GPI抗原对RA检测的敏感性为43.5%,特异性为98.3%.结论 GPI在部分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其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赵冠飞;李永哲;王红梅;佟大伟;张蜀澜;胡朝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238例小儿血流感染血培养阳性菌株的分离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小儿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本院2004年1月-2006年5月间小儿血流感染患儿血中分离到的238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血培养阳性菌株分布革兰阳性菌占84.87%(202/238),革兰阴性菌占15.13%(36/238),CNS 186株(186/238),药敏结果显示MRCMS多重耐药.结论 小儿血流感染血培养阳性菌株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首位致病菌,MRCNS耐药严重,提示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细菌耐药性产生;同时不动杆菌的感染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金利民;吴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口腔颌面部281例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为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发病情况及各类肿瘤构成比,现将我院1997-2006年10年中在我科手术并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口腔颌面部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瘤样病变)281例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韩亚萍;张洪伟;徐文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66株棒状杆菌临床分离株的鉴定及其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为了解棒状杆菌感染在我国临床标本中的分布以及药物敏感情况,文章对2000年以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的66株棒状杆菌进行了鉴定和药物敏感性分析.方法 棒状杆菌的鉴定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 Coryne鉴定系统,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66株棒状杆菌中纹带棒状杆菌42株(63.6%)、水生棒状杆菌5株(7.6%)、ANF群棒状杆菌4株(6%)、极小棒状杆菌4株(6%)等.主要标本来源为纤支镜分泌物标本36份(54.5%),血液标本16份(24.2%).66株棒状杆菌对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红霉素、阿奇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的MIC90值均高于128 μg/ml,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的MIC90值高于256/4864 μg/ml;青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氯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的MIC90值在16-64 μg/ml之间;万古霉素的MIC90值为0.5 μg/ml.结论 临床棒状杆菌感染中纹带棒状杆菌常见,感染患者多为免疫低下人群,在19种抗生索中万古霉素抗菌作用强.

    作者:李玮;张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自发性食管破裂8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食管破裂又称Boerhaave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其过程凶险,死亡率高.随着近年来抗生素及外科技术的进展,其病死率已经有所下降,但其治疗仍是胸外科的一个挑战.

    作者:邰智慧;韩振国;闫继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抑癌基因PTEN突变在头颈部肿瘤中的作用

    目的 头颈部肿瘤与PTEN基因的关系国外虽已有报道,但结论并不一致,本文通过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进行PTEN基因突变的筛查及分析,力求发现PTEN基因突变与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和非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Non-RISSCP)技术,对头颈部肿瘤62例、喉乳头状瘤8例进行了FIEN抑癌基因9个外显子的突变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TEN蛋白在肿瘤组织和喉良性病变中的表达.结果 SSCP分析发现,所有样本均未有异常的电泳带,没有基因突变被检测出.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有的肿瘤组织和喉良性病变均表达高水平的PTEN蛋白.结论 我们推测PTEN基因突变在头颈部癌症的形成中可能不起主导作用.

    作者:王心蕊;余子洋;王苹;郝黎明;刘静秋;杜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ELISA检测血清C1q抗体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检测血清C1q抗体方法.方法 建立ELISA检测血清C1q抗体水平的程序,应用棋盘滴定的方法确定ELISA检测人血清C1q抗体系统中包被抗原以及酶标抗体的适工作浓度.检测92份正常健康体检合格者的血清C1q抗体水平,确定参考值范围.结果 C1q抗原的包被浓度5μg/ml,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1:50000.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血清C1q抗体浓度参考值范围0-30.55 U/ml.结论 小批血清的实验检测表明此方法的特异性较好,操作简单.适于血清C1q抗体水平的检测.

    作者:王琴;杨铁生;樊春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30+CD4+、CCR5+CD4+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近发现,CCR5、CD30分别为Th1、Th2细胞特异表达,且与激活Th1、Th2密切相关,因此可作为其相应的表面标记物.

    作者:刘兴祥;宣恒报;潘琼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假性动脉瘤(28例)

    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PSA)是由外伤、医源性损伤、感染等种因素引起的疾病.快速准确的诊断可使患者获得及时治疗有良好的预后.

    作者:刘美含;石卫东;李新颖;张丽丽;金颖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