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程度脑外伤对骨折愈合中bFGF表达的影响

李维超;马维

关键词:脑外伤, 骨折, 愈合, bFGF
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模型探讨合并脑外伤时骨折加速愈合的机理.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轻度脑外伤合并骨折组、中度脑外伤合并骨折组、重度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单纯骨折组24只),建立不同程度脑外伤合并骨折模型.术后第1、4天,1、2、3、5周测定血清bFGF含量.结果 轻度脑外伤合并骨折组和单纯骨折组术后血清bFGF含量始终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中、重度脑外伤合并骨折组两组之间始终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但与轻度脑外伤合并骨折及单纯骨折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不同程度脑外伤合并骨折大鼠血清bFGF水平不尽相同,由此可推测脑外伤程度与骨折愈合存在着某种关系.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经纤维支气管镜诊断肺占位性病变

    目的 探讨在非X线透视下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刷检在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率.方法 选取胸片或CT诊断肺占位性病变,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检查未见异常病例.为明确诊断,取得病理,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下根据胸片或CT病变部位行肺活检及刷检,活检组织送组织病理检查,刷检标本送细胞病理及细菌、抗酸菌、真菌涂片.统计肺活检及刷检诊断率.结果 通过刷检诊断18例,诊断率38.3%;通过肺活检诊断26例,诊断率55.3%;用两种方法同时使用诊断30例,诊断率63.8%.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与刷检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两种方法同时使用与肺活检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亦可看出两种方法同时使用的诊断率较为高.结论 经支气管镜肺活检及刷检结合诊断肺占位性病变诊断率较高,且操作简便,病人损伤小.

    作者:崔碧玲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阻滞探讨

    目的 为了更深入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70例需要进行上肢手术的病患,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使用超声引导神经刺激系统对肌间沟的阻滞部位进行定位治疗,而对照组只使用普通神经刺激系统.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手术时间短(P<0.01).实验组的神经起效时间明显比对照组起效时间要快(P<0.05).实验组的麻醉效果优秀率为86%,而对照组仅为68% (P>0.05).实验组术后无并发症患者,实验组4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使用超声引导治疗肌间沟神经阻滞症状,具有手术时间短、治疗起效快、效果显著、减少并发症等优点,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

    作者:冯景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探析

    目的 探讨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9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5例确诊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进行血常规检查,对其采用不等量的羟基脲进行治疗,密切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口服化疗药是目前治疗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常用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脾脏肿大及外周血WBC水平.结论 羟基脲是目前主要的化疗药物,可对临床症状起到改善作用.

    作者:牛国敏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实施临终关怀对临终老干部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对临终老干部家属实施临终关怀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老干部家属200名,分为对照组(80名)与观察组(120名).对照组未实施临终关怀干预措施,观察组实施积极进行死亡教育、努力控制患者病情、适时进行心理援助、传授简单护理方法、尽量满足家属需求、设法减轻身心疲惫、充分发挥家委作用、严肃协办患者后事等临终关怀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对老干部临终后的满意度、家属病态悲伤发生率及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所需时间.结果 对照组对老干部去世后工作满意度81.3%,观察组满意度98.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病态悲伤发生14例(23.3%),观察组病态悲伤发生5例(4.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所需时间平均为(120±45)d,观察组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所需时间平均为(92±36)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做好老干部临终关怀的同时做好家属的临终关怀,可明显提高家属对老干部临终期医护工作的满意度,降低病态悲伤发生率,缩短恢复正常生活状态所需时间,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凯军;黄瑞峰;王吉荣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妇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临床探析

    目的 对应用红外照射技术对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症状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研究.方法 抽取46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症状妇科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23例,两组均接受负压引流治疗.在负压引流基础上采用碘伏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采用红外照射技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切口脂肪液化病情消失时间、切口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停止治疗后切口脂肪化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应用红外照射技术对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症状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尹玉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度的分层研究及合理用药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危险因素的分层及用药原则.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131例,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危险性分层方法对131例患者进行评估,并采取合理的用药方案,观察其血压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危险性评估结果:26例患者(20%)为极高危;51例(38%)为高危患者;39例(30%)为中危患者;15例(12%)的为低危患者.经过制定合理化的用药方案,患者血压下降较为明显.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危险性分层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的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靖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观察

    目的 探讨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观察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与对照组27例(采用血塞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在两组接受治疗2周后,对两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经对比,观察组病人与对照组病人在接受了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相比对照组,具有明显优势,(P值<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应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副作用少,且疗效佳,有效改善病人的预后情况.

    作者:盘锡斌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影响静脉注射穿刺成功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静脉注射穿刺成功的因素和措施,为护理人员顺利穿刺提供借鉴和经验.方法 选择选取该院护理人员80人为研究对象,制作相关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内容为护士技术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护士行为,语言因素,患者因素等,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进行对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培训.结果 技术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护士行为,语言因素,患者因素等均对静脉穿刺的成功有影响,其中技术因素为重要;通过相应技术培训和改进措施后,护士穿刺成功率、病人满意度均提高(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持之以恒地练习注射穿刺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注射穿刺技巧,管理过程中还要为护士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作者:农春兰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女性外阴炎及阴道炎相关因素及预防分析

    目的 探究女性外阴炎及阴道炎相关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自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院计划生育科室收治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患者280例,对这28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是分析可能的因素,然后将其绘制成比较合适的问卷,然后发放给这些患者并回收所有的问卷,后再进行汇总分析数据.结果 有阴道清洁习惯的有112例,占40.0%,偶尔使用阴道清洗液有59例,占21.1%,内衣裤混洗的有153例,占54.6%,妇科炎症史的患者有197例,占70.4%,性卫生习惯良好的患者有52例,占18.6%,流产史的患者有124例,占44.3%.结论 预防女性外阴炎及阴道炎的关键就是女性平时要注意自身生活的卫生习惯以及生活习惯,发现有疾病的前兆时要及时检查,积极治疗.

    作者:戚燕妮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宫颈炎诊断与治疗分析

    宫颈炎是一种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的妇科疾病,多发生于生育年龄的妇女,近些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宫颈炎在老年妇女中的比例也有所增加.该病位置特殊,一旦感染,除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不便,还会影响患者正常心理健康,甚至影响生育,严重破坏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

    作者:蒋艳姣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从小件细节上入手——浅谈医院低值易耗品管理

    医院的低值易耗品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低值易耗品应运于医院的医疗、药品、制剂、管理等各个方面,在医院物质管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目前医院对低值易耗品管理中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部门重视度不够等问题.现结合相关问题从规范采购程序、分级负责,落实责任到人等方面进行管理完善.以此来实现医院物尽其用,使国有资产不会轻易流失.

    作者:黄娌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不同诱导条件下可分化成软骨、脂肪、神经等多种细胞,易分离,遗传背景相对稳定,可在体外大量扩增,体内植入反应较弱,为肝硬化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BM-MSCs定向分化条件和纯化技术等研究的不断深入,BM-MSCs作为基因和细胞治疗将在临床安全有效的应用.本组探究则通过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简要分析,以此为提高肝脏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李益飞;牟晓洲;项春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穿刺置管抽吸加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穿刺置管抽吸加尿激酶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近几年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穿刺置管抽吸加尿激酶引流治疗的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穿刺置管抽吸术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以及预后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及预后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出血量大的患者,观察组的总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具有显著差异,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针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采用穿刺置管抽吸加尿激酶引流治疗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能够降低死亡率,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文涛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明确高尿酸血症和急性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自该院2011-2012收治的130例患有脑梗死的患者与15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以酶法进行血尿酸、空腹血糖及血脂等方面的测定,然后对两组患者尿酸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中空腹血尿酸升高分别是64 (49.29%)例和35 (23.08%)例,血浆尿酸浓度为412.6mmol/L、348.9mmol/L,两者之间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尿酸水平和脑梗死患者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也就是(说)如果血尿酸水平升高的比例越大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越重、预后越差.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特别注意.

    作者:何纪国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研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期间来该院进行抢救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增加综合化护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9%(23/32),干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 (28/32),干预组患者治疗护理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综合化护理模式对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汪梅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的护理分析

    目的 通过本次的临床护理研究,探讨和分析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临床护理研究主要以该院在2010年-2012年接诊的200例宫颈糜烂的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原则将200例患者分配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个组别各10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方法上采取激光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护理方法上则采取红外光治疗,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对比,对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的护理疗效进行总结.结果 在本次的临床护理研究中,实验组采用红外光治疗宫颈糜烂,经一次治疗痊愈的患者有93例,占93%;而对照组采用激光治疗宫颈糜烂,经一次治疗痊愈的患者有72例,占72%.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组别患者的治疗结果比对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个组别在手术过程出血现象的发生率的对比结果中,实验组发生出血现象的患者有3例,占3%,对照组发生出血现象的患者有22例,占22%,实验组的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个组别患者的术中出血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两个组别在术中出现腹痛以及阴道内热刺痛的结果对比中,实验组有4例患者出现腹痛以及引导内热刺痛,占4%,对照组有21例,占21%,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别结果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经过此次临床研究的结果分析,总结红外光在治疗宫颈糜烂上具有显著效果,具有很高的医疗价值,值得普及和推广.

    作者:刘璐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处理措施

    护理安全隐患也就是指在对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存在的不在法律允许范围之内的心理或者是机体结构上的损害或者死亡等.妇产科是医院护理风险比较高的一个科室,为了能够有效的消除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必须要对护士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及医院管理机制不断的进行提高,同时还要不断的对其护理方式进行优化,从而不断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下面本文就对妇产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几条处理措施.

    作者:陈玉真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防治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10月-2013年01月收治的16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单独使用缩宫素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结果 两组患者在30 min和2h的出血量、第三产程的时间以及产后出血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郭萌萌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疼痛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对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抽取76例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8例.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模式对对照组产妇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产妇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 观察组产妇术后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围产期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姜英 刊期: 2013年第17期

  • 儿童营养不良与生存干预措施

    目的 探讨儿童营养不良与生存干预措施.方法 在我院诊治的89例eeee儿童营养不良患者,将8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饮食调整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通过对所有患儿实行治疗,观察组45例患儿中,治愈27例,显效11例,好转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44例患儿中,治愈21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11例,治疗有效率为75%.结论 对于儿童营养不良疾病,临床上采用常规治疗加入四磨汤口服液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儿病情改善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覃江萍;韦益 刊期: 2013年第1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