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NA甲基化分析技术

黄庆;府伟灵

关键词:甲基化分析, 基因组计划, 表观, 遗传学研究, 适应范围, 胞嘧啶, 肿瘤, 原理, 选择, 设备, 技术, 概念, 方法
摘要:甲基化胞嘧啶(5'methylated cytosine,5mC)被称之为人类DNA的第5种碱基.肿瘤表观基因组(cancer epigenomics)概念的提出和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Human Epigenetic Project,HEP)的实施将表观遗传学研究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1].了解DNA甲基化分析技术的原理、适应范围和优缺点有利于研究者根据自身不同需求和设备条件来选择有效方法达到终目的[2,3].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误漏诊11例分析

    右心室(右室)梗死是心肌梗死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诊断和治疗上有许多不同于左室梗死之处,临床上有时被误诊或漏诊.本文将我院2000~2002年收治的182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筛选,共发现11例门诊(急诊)收入院的误诊或漏诊的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占6.04%,旨在探讨、分析临床上急性右室心肌梗死误诊、漏诊的原因.

    作者:徐丹;李岩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MPV和PDW在3种ANLL诊疗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M2、M3、M5)3种ANLL疾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NE-15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M2、M3、M5)3种ANLL病人的MPV和PDW进行测定.并以128例健康人的MPV和PDW的结果作正常对照.结果疾病组与对照组的MPV和PDW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MPV(P<0.05)、PDW(P<0.01).结论MPV和PDW在(M2、M3、M5)3种ANLL疾病的治疗过程监测和预后效果追踪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招钜泉;刘志江;黄英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B型利钠肽在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床旁B型利钠肽(BNP)测定对急性呼吸困难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对367例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床旁BNP测定.结果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BNP水平不同;BNP水平小于61pg/m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非心源性呼吸困难;BNP水平大于100pg/ml但小于500pg/ml患者需考虑心源性呼吸困难可能;大于500pg/ml患者基本可诊断为心源性呼吸困难.结论BNP水平高低是鉴别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呼吸困难可靠的指标.

    作者:孙晓鸥;姜朝晖;赵荣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31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了追踪观察,分析,旨在分析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及演变过程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艳玲;何艳慧;赵海军;伊莲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血清酶与总胆汁酸联合测定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是人胆汁中的主要成分,是胆固醇经肝组织代谢的终产物.胆汁酸的生成和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是惟一可以同时反映肝脏分泌、合成与肝损害三种状态的血清学指标.肝胆疾病时胆汁酸代谢发生紊乱,测定血清总胆汁酸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是敏感的肝功能试验之一[1].

    作者:吴雪峰;吴军;黄其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腹腔血尿试纸HCG定性诊断异位妊娠的研究

    目的探讨尿试纸法腹腔血HCG定性检测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尿试纸法定性检测90例腹腔内出血患者的腹腔血β-HCG,并与其尿HCG定性和血清β-HCG定量分析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在74例异位妊娠中,腹腔血HCG定性法5~10min能出结果,诊断异位妊娠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98.5%,准确性为99.0%,与血清β-HCG定量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合其他辅助方法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异位妊娠,明显优于尿HCG定性.结论对腹腔内出血患者,采用尿试纸法对腹腔血HCG定性检查能方便、快速和准确地诊断异位妊娠.此法在基层单位特别是妇科急诊中可广泛应用,有必要推广应用.

    作者:李佳平;郭玉峰;孙显斌;李英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晚近的研究表明,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炎症标志物能够很好的预测健康人群、冠心病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1].这些炎症标志物包括:P-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等.CRP被认为是炎症标志物中预测冠脉事件的强指标[2].CRP与其他炎症标志物相比,由于测定方法的标准化和可以在市场买到试剂盒而受到广泛关注[3].本文就CRP和冠心病的关系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赵梦华;石建平;田洪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新的肿瘤相关抗原(OVA66)的研制和临床初步应用

    目的制备OVA66蛋白和其抗体,探讨其检测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原核表达技术和Ni2+亲和层析法,制备纯化的OVA66蛋白,经SDS-PAGE电泳鉴定,将纯化蛋白加佐剂免疫家兔,获得抗OVA66蛋白抗血清,并应用Westem Blot测定其滴度和特异性.利用OVA66蛋白和其抗体分别建立ELISA和免疫组化法,测定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的血清OVA66抗体水平和肿瘤组织标本中OVA66蛋白表达量.结果获得的高纯度OVA66蛋白和高滴度、特异性抗OVA66抗血清.ELISA检测显示,正常人和肿瘤患者血清抗体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正常人组OD均值为0.20±0.05,肿瘤患者组OD均值为0.36±0.12,肿瘤患者中阳性率为40%(46/116).免疫组化法结果表明,肿瘤组织标本阳性率达81%(34/42),而正常组织均为阴性.结论应用OVA66蛋白和其抗血清建立的检测方法,为临床肿瘤辅助诊断的应用奠定基础.

    作者:杨振熙;李美星;尤强;陈影;张惠珍;葛海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APC、P53基因突变与内镜下早期大肠癌分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镜下早期大肠癌的分型与APC、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PCR-SSCP方法对本院内镜下及病理诊断的54例早期大肠癌患者的APC及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对内镜下的不同形态大肠早期癌分组进行比较.结果隆起型(Ⅰ型)和表面隆起型(Ⅱa型)组与表面平坦型(Ⅱb型)、表面凹陷型(Ⅱc型)、还有混合型(Ⅱa+Ⅱc和Ⅱc+Ⅱa型)组进行比较,APC基因的突变率明显增高,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P53基因的突变率在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我们推测平坦及凹陷型的表浅型早期大肠癌与隆起型有不同的基因突变途径.

    作者:张斌;吴晓冬;李长锋;杨蕾;李丹丹;张德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人肺巨细胞癌PLA-801C和PLA-801D的体内自发转移性再研究

    目的了解人肺巨细胞癌亚系PLA-801C和PLA-801D目前的体内自发转移特性,为进行下一步研究提供具体数据及所需模型.方法采用肿瘤细胞动物皮下接种的方法,建立肿瘤自发性转移动物模型,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行病理学检查,统计成瘤率及转移率.结果两株细胞的成瘤率均为100%.腋窝皮下接种组PLA-801C和PLA-801D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0,33.33%,肺转移率分别为100%,66.67%.左后腿皮下接种PLA-801D的裸鼠淋巴结及肺部的转移率分别为16.67%,41.67%.已与前人所验证的结果明显不同.结论本文分析了这两株细胞的成瘤性和转移性变化的原因,并认为这两株细胞在转移特性上仍存在明显差异,仍具有用于肿瘤转移领域研究的重要价值.

    作者:吴炜新;王冠军;陈晓;林海;白欧;才子斌;见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99Tc-MDP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吸收、骨生成的影响

    目的观察99Tc-MDP[99锝-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10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指标变化.方法监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治疗前后BGP(骨钙素)、IL-1(白细胞介素1)、IL-6(白细胞介素6)、IGF-Ⅰ(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Ⅱ(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E2(雌二醇)及骨密度测定.结果治疗后6个月患者骨密度增加,BGP水平升高,IL-1、IL-6水平降低,IGF-Ⅰ、IGF-Ⅱ水平升高.结论Tc-MDP抑制骨丢失,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骨密度作用确切.

    作者:张萌萌;窦宇;郭忠;吴乃宝;张彩杰;唐萍;张宗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NF-κBp65、VEG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目的探讨核因子NF-κBp6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胶质瘤、5例正常脑组织中NF-κBp65、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53例胶质瘤中NF-κBp65阳性表达率为56%(30/53),VEGF阳性表达率为52%(28/53),二者在正常脑组织中不表达;胶质瘤MVD值(42.14±2.06)高于正常脑组织MVD值(8.51±1.95),NF-κBp65、VEGF的表达及MVD均与胶质瘤恶性度有关(P<0.05),NF-κBp65表达与VEGF表达及MVD有关(P<0.05).结论NF-κBp65是一种与胶质瘤相关的癌蛋白,NF-κBp65对VEGF表达可能有正向调节作用,从而促进了肿瘤血管的生成.

    作者:张丽红;何旭;李一雷;李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21例可疑动脉瘤病人进行CTA检查,开始的8例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CTA与DSA的检查结果相互比较,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照.结果21例可疑动脉瘤病人共检出23个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出现假阳性动脉瘤1个.CTA可以显示动脉瘤的形态、瘤体指向、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便利.结论CTA具有快速、微创、经济、提供的信息量大、检查人员接受辐射小等优点,可以作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及可疑动脉瘤病人的首选检查方法.但CTA不能连续观测脑循环过程及进行血管内操作.

    作者:朴颖哲;尹卫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构建表达反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VEGF165)的真核表达载体,观察其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影响,探讨反义基因治疗乳腺癌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VEGF165cDNA反向克隆入pcDNA3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VEGF165反义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将此表达载体转染人乳腺癌细胞MCF-7,观察转染前后MCF-7的VEGF165表达及细胞生长周期.结果成功构建出VEGF165反义RNA真核表达载体,反义质粒转染后MCF-7细胞VEGF165表达下降,G1期细胞增加,S期细胞减少,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结论VEGF165反义RNA能够明显减少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内VEGF165的表达,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证明了反义基因干预治疗的有效性,为乳腺癌的基因治疗进行了有益探索.

    作者:李国栋;宋燕;刘力华;段秀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中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中P16、P53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乳腺癌中P16、P53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核及胞浆,其表达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组织学分型无关;P53蛋白表达于癌细胞胞核,其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和腋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临床分期无关;乳腺癌中P16蛋白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16蛋白的缺失表达及P53蛋白的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53蛋白可作为判定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海英;何旭;宋晓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BAG-1基因与肿瘤

    BAG-1基因是BAG基因家族的重要成员,于1995年发现[1],可以通过其功能域与多种信号因子(如Bcl-2,热休克蛋白Hsp70和Hsc70,RAF-1激酶等)相互作用,目前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深入研究BAG-1基因结构、功能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对揭示细胞生长调控机理及肿瘤发生机制和探索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均具有重要意义[2].

    作者:朴春南;刘光伟;龚守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生殖支原体在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生殖支原体(MG)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和DNA扩增方法,对吉林地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及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3种支原体感染检测.结果267例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患者和154例高危人群,支原体阳性者共236例(56.1%).不同人群3种支原体感染有显著差异(χ2=4.64,P<0.05),男性与女性的3种支原体感染检验有显著差异(χ2=6.30,P<0.05).3种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有显著差异,UU感染率高于MH和MG(P<0.05).结论吉林地区NGU高危人群泌尿生殖道有较高的支原体感染率,以UU为主.支原体阳性患者中有2种或3种类型支原体混合感染.

    作者:李明成;刘兴宇;李凡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骨桥蛋白的研究进展

    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是一种带负电的非胶原性骨基质糖蛋白,OPN由多种组织细胞合成与分泌,广泛的分布于多种组织和细胞中,包括骨,肾,肌肉,膀胱及自然杀伤细胞[1].骨细胞、破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多种肿瘤细胞及不同成熟阶段的成骨细胞均能合成和分泌OPN分子[2],近年来OPN作为一种机体反应蛋白,在各器官系统的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范哲;李鸿雁;龙毅;刘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应重视与加强急诊检验工作

    急诊检验是对急、重危患者做出病因诊断、紧急治疗、抢救和战时伤员救治必需的检验工作,是医学检验在特定环境下的展开形式;是急诊医学和军事医学必不可缺的技术手段.急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对挽救生命、减少伤残起着很关键的作用,是衡量医学水平的标志之一.

    作者:崔娴维;江浪进;梅旭;曹东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P53、CA15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乳腺癌P53、CA153表达与肿瘤分化、浸润转移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法(IHC)及血清放射免疫分析法(IRMA),检测P53、CA153在63例乳腺癌及2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63例乳腺癌中P53和CA153阳性率分别为33.3%和49.2%,CA153血清含量为38.3±29.3 U/ml,均明显高于良性对照组(P<0.01);乳腺癌P53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CA153血清含量及阳性率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CA153含量还与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5);乳腺癌P53阳性表达与CA153血清含量呈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P53、CA153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生长分化或转移密切相关;检测这些指标,有助于临床对乳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判断或早期诊断、病情监测.

    作者:黄玉钿;郑曦;黄双月;吴钦穗;成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