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彪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并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收集并且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心内科治疗的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结果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以感染为主要发病诱因,且往往合并其他内科疾病,以冠心病为主,且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分别有23例和15例有效,有效率分别为82.14%和53.57%,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40,P<0.05).结论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因多,合并症多,症状往往不典型,中医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的疗效,值得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田生;高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布洛芬混悬液与对乙酰氨基酚在小儿高热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对比.方法 将符合小儿高热的门诊留观患儿384例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组(A组)和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组(B组),2组均192例,进行5d的疗程.结果 治疗后1h,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46.88%,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21.88%,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h,A组患儿的总有效率84.90%,B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54.17%,A组治疗效果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临床的治疗工作中,如果是要快速降低高热患儿的体温可选用布洛芬混悬液.
作者:贺健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探讨医护关系在医院和谐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在病历书写、医嘱执行、护理级别、医护关系紧张、急救患者等方面,提出了保持护理病历与医生病历记载一致、注意医嘱的执行、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和责任心以及建立良好的医护沟通等方面的措施.证明部分医护关系处理好的集体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投诉的重要方面.
作者:闫秋芬;杨冬泉;荣绍远;王海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总结当前儿科教学中临床见习所产生的一些问题,来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和方法.方法 通过在临床见习带教后对学生进行谈话调查.结果 目前儿科临床见习的教学中存在许多新的问题,例如病源不足、学生和部分教师对临床见习教学不重视等.结论 针对当前儿科教学中临床见习所产生的问题,应该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临床见习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张文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龄患者临床麻醉的特点、方法及术前术后的相关经验体会.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麻醉用药,采用监护仪监测心电图、心率、呼吸、氧饱和度及尿量、动脉血压和中心静脉压.老年患者常伴有重要器官疾病,多见于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所以应做好全面的术前准备.结果 全部病例的麻醉处理恰当,麻醉效果较为满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基本平稳,围术期无1例因麻醉因素死亡.结论 降低老年患者麻醉并发症及死亡率应合理选择麻醉方法,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处理麻醉及加强术中、术后监测,发现问题并及时正确处理.
作者:汪压尘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多发性肋骨骨折病情急重,复杂多变,多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1],可引起反常呼吸,如急救、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病人的生命.因此,加强对多发性肋骨骨折病人的护理极为重要.
作者:申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黛力新联合西比灵治疗偏头痛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的80例偏头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比灵治疗;观察组在西比灵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2组服药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0%,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偏头痛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在西比灵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黛力新治疗偏头痛患者疗效可靠.
作者:刘若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体会.方法 总结1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手术治疗经验,术后早期指导自主功能锻炼.结果 全部患者复查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随访14个月,参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治疗优良率92.3%.结论 选择钢丝张力带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朱贤久;朱仪;杜中兴;张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瘢疗效显著,不但可以抑制基础和夜间胃酸分泌,也能抑制由组胺,分肽胃泌素,胰岛素和食物刺教等引起的胃酸分泌,并使其酸度降低,对因化学刺激引起腐蚀性胃炎有保护与预防作用;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作者:裴玉英;李丽;李学颖;张嘉航;刘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纳纳美芬救治急性酒精中毒伴颅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患者给予纳美芬治疗及观察.结果 使用纳美芬治疗后,除重型颅脑外伤昏迷外,其余患者的昏迷时间明显缩短,并对重型颅脑外伤预后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结论 纳美芬救治急性酒精中毒伴颅脑外伤具有见效快,疗程短,并利于颅脑外伤后续治疗,且几乎无副作用等优点,在救治酒精中毒伴颅脑外伤中应首选.
作者:文利;和华元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祁鸣从事医学遗传学始于1986年,他毕业于复旦大学遗传学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不久便踏上了赴美留学的道路.1993年分子遗传学的基因诊断正式进入美国临床服务,而这时的祁鸣正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博士后研究,他已经萌发了投身临床分子遗传学的想法.
作者:李洪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对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抽取102例患有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分为A、B组,平均每组51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手术治疗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我们研究后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该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少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0.05).结论 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椎间植骨融合的方法对患有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进一步减少,使手术时间缩短,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的常规方法.
作者:马锡才;王晓杰;吕静;黄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近期从全国各地采供血机构的供血情况看,造成血液紧缺的成因主要包括:(1)特大型医院无序扩张导致临床用血紧缺;(2)医疗条件相对薄弱地区的病人随交通出行日益便利向大城市大医院加速流动导致血液紧缺;(3)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拐点效应.因此,本文作者力求从构建和谐社会高度,探讨如何有效缓解临床用血紧缺问题,并进而提出解决血液紧缺的基本思路和完善献血的对策.
作者:蔡敏;高潘东;傅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医院、饭店、旅游、餐饮,这些大大小小的“窗口”,均已被纳入评估项.试想,当我们身处于一座城市,如果火车站里秩序混乱,看病医生爱搭不理,或坐出租车碰上故意绕路的“的哥”时,都会不自觉地认为这座城市缺少“文明”.可见,城市的文明度是个大概念,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外延多样.
作者:张祥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胬肉常见的方法,对于单纯的胬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达50%~80%[1].尤其是复发性胬肉术后复发率更高[2].我科从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对88例(88只眼)翼状胬肉施行生物羊膜移植术,效果较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伍美容;杨淑娟;陈玉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 对2008年2月至2010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66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了研究,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感染预防、饮食指导以及功能锻炼等,并总结临床效果.结果 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细致周密的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意义显著.
作者:李亚林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疾病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在2009年7月至2010年7月期间留治的60例患有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进行分组治疗,分组方法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共分治疗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治疗组32例,对治疗组采取的治疗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疗法;参照组28例,对参照组采取的治疗方法是单纯的西药治疗.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愈患者29例,治愈成功率为90.5%;采取单纯西药治疗法至于患者13例,治愈成功率为46%.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疗效,中西医治疗法治疗心血管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鹏 刊期: 2012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肾损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闭合性肾损伤可根据临床与CT表现分为Ⅰ~Ⅴ型.30例患者中Ⅰ型20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1例,Ⅴ1例.Ⅰ~Ⅲ型闭合性肾损伤可经临床保守治疗治愈,Ⅳ、Ⅴ型肾损伤需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CT对闭合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分型及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卢兴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做好卫生监督工作,必须要有一支思想端正,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水平高超的工作队伍.这是决定我国卫生监督工作成败的关健.
作者:贾树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在整个围产期过程中,作为产科医务工作者,应具备丰富的国产期保健知识和熟练地操作技术,要有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同时尽可能的把握产妇的身体状态,个体差异心理状态情况,才能有的放矢,适时给予劝导、指教;围产期孕妇内因职业、年龄、文化、经济状况、生育经历、家庭关系、孕前性格等的差异,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也不尽相同;早产、难产、产程延长、产时剧烈疼痛、产后大出血、胎儿的发育、产后泌乳与否,这些都与妊娠时的心理状态有关;作为医务工作者,要关心体谅她们,要根据孕妇各种心理变化,寻求探索解除这种心理障碍的途径,认真做好护理工作.
作者:孙磊 刊期: 201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