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佳;申荷永;刘建新;罗庆华;邱田;郑安海;陈俊彬
老年人生理变化的特征是组织、器官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心肺储备能力下降.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目前治疗BPH的金标准[1].维持术中循环稳定至关重要,但术后镇痛不容忽视.尤其术后易发生膀胱痉挛,可能引发术后出血及心脑血管意外.研究表明,术后硬膜外镇痛可获得满意效果[2].良好的镇痛方法可减少围术期患者的应激反应,通过减慢心率,从而减少心肌做功和氧耗[3].但不同浓度的局麻药对术后影响各有不同,本研究对比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0.125%与0.0625%浓度的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
作者:耿光星;李欣;周娟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患者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共纳入120例该院行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的老年男性患者,入院后详细记录其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如发生泌尿系感染为感染组,未感染为非感染组,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对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有20例(16.7%)发生泌尿系感染,共分离出24株病原菌,其中18株(75.0%)为革兰阴性杆菌,4株(16.7%)为革兰阳性球菌,2株(8.3%)为真菌,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多见,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等.两组留置尿管时间≥7 d、有糖尿病史、有抗生素使用、每日尿量、白蛋白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留置尿管时间≥7 d、糖尿病史、每日尿量少、白蛋白水平低下是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P<0.05).结论 膀胱造瘘后长期留置尿管感染发生与留置尿管时间≥7d、糖尿病史、每日尿量少、白蛋白水平低下存在密切相关性,临床工作中要对上述危险因素加以控制及干预,从而降低感染率.
作者:罗仕蓉;罗婷婷;叶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VEGF受体(VEGFR)-2和血小板反应蛋白(TSP)-1表达的影响.方法 46例鼻咽癌患者为观察组,应用放射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变化,20例体检健康成人血清标本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VEGFR-2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中TSP-1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VEGFR-2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治疗后VEGF、VEGFR-2表达均下降,但是Ⅲ+Ⅳ期患者血清VEGF、VEGFR-2下降值明显高于Ⅰ+Ⅱ期.观察组治疗前Ⅲ+Ⅳ期患者血清TSP-1表达明显低于Ⅰ+Ⅱ期,治疗后TSP-1表达均升高,但是Ⅲ+Ⅳ期患者血清TSP-1的升高值明显高于Ⅰ+Ⅱ期.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和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和TSP-1的表达负相关性.结论 放疗对鼻咽癌患者血清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Ⅲ+Ⅳ期患者.肿瘤发生和进展过程中VEGF、VEGFR-2和TSP-1的表达具有协同效应.
作者:王立平;马新福;张鹏;殷麟;赵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139例胃癌根治术患者随访2年,2年内依据是否复发分为复发转移组64例和未复发转移组75例,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来筛选早期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率为46.0%(64/13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直径(OR=3.764)、TNM分期(OR=3.370)、浆膜浸润(OR=8.322)、淋巴结转移(OR=5.219)、阳性淋巴结数(OR=3.226)为胃癌根治术术后早期复发的危险因素,而淋巴结清扫范围(OR=0.236)、术后化疗(OR=0.238)等则为保护因素.结论 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率较高,肿瘤越大、TNM分期越高、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阳性淋巴结数越多、淋巴结清扫范围小、术后不化疗均为胃癌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郑南翔;单廷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超短波对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关节液和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 126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3例.对照组给予吲哚美辛胶囊25 mg/次,3次/d;布洛芬缓释胶囊0.4 g/次,3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微温量,15 min/次,1次/d.治疗均10 d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关节液中瘦素水平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VAS、血清以及关节液瘦素水平均下降,且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 应用超短波能够降低膝关节滑膜炎患者血清及关节液的瘦素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张爱萍;朱登嵩;杨青春;柳春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AD患者78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42例和同期体检健康者3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痴呆严重程度将AD组分为轻度痴呆组19例、中度痴呆组33例和重度痴呆组26例.测定各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稳态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HOMA-IR T2DM组(3.72±1.82)>AD组(2.05±1.40)>健康对照组(1.46±0.62),各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重度痴呆患者HOMA-IR水平(2.67±1.93)明显高于轻度(1.48±0.73)、中度痴呆患者(1.90±0.98)(均P<0.05),轻度与中度患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与AD有一定的相关性,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助于延缓AD病情进展.
作者:母海艳;吕继辉;李沫;郝智慧;李文杰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现状,并探讨亲子支持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主观幸福感量(MUNSH)和老年人亲子支持问卷对陕西省266名≥60岁的农村留守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7.773±11.475)分,显著低于中国老人常模(P<0.001);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与接受支持呈显著正相关,与给予支持相关不显著,多元分层回归分析表明子女提供的情感支持能有效地预测留守老人的主观幸福感.结论 为了提高农村留守老人主观幸福感,子女应更多地给予老人情感方面的关照.
作者:陈小萍;赵正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D的表达,分析二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3例确诊并行子宫内膜癌根治术的患者为观察组,19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的患者(留取子宫内膜)为对照组,均留取术后蜡块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和VEGF-D的表达.结果 两组HIF-1α和VEGF-D表达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HIF-1α和VEGF-D表达与肿瘤转移密切相关,HIF-1α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大径、增殖指数密切相关.二者表达均与年龄无相关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HIF-1α和VEGF-D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子宫内膜癌中HIF-1α和VEGF-D表达升高可能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HIF-1α表达与肿瘤侵袭性生长密切相关.
作者:李永川;祁青玲;艾小庆;刘玉嵚;冯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分析重庆城区老年人消费需求现状和特征.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法调查重庆城区老年人消费需求现状,采用克朗巴哈(Cronbach)α系数进行信度检验,运用KMO进行效度检验,采用描述统计和交叉列联表频数分析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需求主要集中于传统领域,高度重视自身身体健康,追求健康消费;理性、务实、关爱型消费是老年消费的主要特点;老年人对精神文化层次的消费呈现出较大需求,但市场有效供给不足;老年需求存在内部差异性.结论 企业应当重视老年消费需求特征,有针对性开展营销策略,拓宽老年市场.
作者:廖益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卫生保健相关性肺炎(HCAP)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方法 对102例HCAP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痰培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中共检出HCAP致病菌103株,分析得出老年HCAP常见的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9.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13.5%、真菌11.7%、鲍曼不动菌10.7%、金黄色葡萄球菌9.7%,并且细菌耐药率高.结论 老年HCAP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呈多重耐药现象,真菌发病率高,病死率高,应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蔡金莲;王红鸾;汪俊;郭韶梅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不同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老年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情况.方法 189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后比较分型与影像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比较OCSP各型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随访跟踪90 d观察预后情况.结果 完全前循环梗死型(PACI)在4种类型中构成比为46.03%,且与腔隙性梗死型(LACI)、完全前循环梗死型(TACI)及后循环梗死型(POCI)亚型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OCSP分型与影像学诊断分型结果的一致率为84.66%(160/189),各亚型的一致率为TACI 84.00%、PACI 90.91%、POCI 76.47%、LACI 80.00%;各亚型NIHSS评分显示,TACI高,其次是PACI、POCI,LACI低(P<0.05);发病90 d时,死亡率TACI>POCI>PACI>LACI,TACI与其他各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TACI
作者:李佳佳;朱云;马征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构建含miR-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后期研究miR-24在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所致血管再狭窄(RS)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PCR钓取目的基因miR-24,连接入穿梭载体GV139.采用AdMax腺病毒包装系统,将构建的miR-24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与辅助包装质粒(PBHG)共转染HEK293细胞,通过Cre/loxP重组酶系统的作用实现重组,得到重组腺病毒,并进行重组腺病毒扩增、纯化及滴度测定.结果 成功构建了大鼠miR-24腺病毒载体,滴度为1×109 PFU/ml.结论 成功获得含miR-24基因的重组腺病毒,为后期顺利开展有关miR-24在血管RS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可能.
作者:杨简;范致星;杨俊;丁家望;杨超君;曾萍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超声检查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2例DPN患者(DPN组)、82例2型糖尿病(T2DM)非DPN患者(非DPN组)及8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腓肠神经超声学检查,观察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并采用肌电图诊断仪测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糖尿病(DM)患者腓肠神经超声下多表现神经外膜模糊、筛网状结构不清、神经束回声减低、与邻近组织分界不清,DPN组上述超声表现比例均高于非DPN组(P>0.05).DM患者超声下腓肠神经横径、厚径及截面积均高于对照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低于对照组;DPN组超声下腓肠神经横径、厚径及截面积均高于非DPN组,腓肠神经传导速度低于非DPN组(P>0.05).结论 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DDPN患者腓肠神经形态学改变,表现为腓肠神经增粗、肿胀.DM患者在发展成DPN之前周围神经已经出现了异常.
作者:玛依努尔·买买提明;买力旦木·艾克拜;刘纯红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硬膜外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效果.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17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麻组(89例)和硬膜外组(89例),全麻组患者予以全身麻醉,硬膜外组予以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心率、血压异常情况、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术后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硬膜外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麻醉前,全麻组和硬膜外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全麻组血压、心率异常率显著高于硬膜组(P<0.05);硬膜外组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术后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全麻组(P<0.05).结论 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手术治疗患者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不仅能有效维持血压和心率正常,还能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对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余育斌;方韬;叶志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容量和弥散功能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老年COPD患者20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成1级51例、2级61例、3级43例、4级45例,对比各组肺容量及弥散功能相关指标,分析患者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老年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加剧,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峰值呼气流量(PEF)、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及一氧化碳的弥散量(DLCO)水平逐渐降低,而残气容积(RV)(体描)、RV/肺总量(TLC)(体描)、△TLC及△RV水平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级患者TLC(体描)水平明显高于1级患者,3~4级患者△RV/TLC水平明显高于1级及2级患者(P<0.05).患者的△TLC、△RV及RV/TLC(体描)均分别与FEV1、FEV1/FVC、PEF、MMEF呈负相关,DLCO分别与FEV1、FEV1/FVC、PEF、MMEF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COPD患者的肺容量及弥散功能的改变与其疾病的严重程度之间具有紧密的关系,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剧,其肺容量及其弥散功能均会受到影响.
作者:黄小玲;黄日荷;朱燕华;洪婷;郑晓滨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因子(ERCC)1蛋白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该院首诊的76例NHL患者,取其组织标本作为实验组,另选择同期肿瘤周围组织清扫的非肿瘤侵袭的淋巴结增生的12例患者,取其炎症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运用免疫组化SP法对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统计并分析其与NHL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两组ERCC1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C1蛋白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病理亚型、临床分期、有无B症状、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无关(P>0.05),与有无巨大肿块有关(P<0.05);ERCC1蛋白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 .结论 ERCC1蛋白表达阳性者具有较好的预后效果.
作者:黄耘;王思力;苏蕊;韩明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踝肱指数(ABI)在脑卒中分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82例脑卒中患者,分为5个亚型: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AI)组(148例)、腔隙性梗死(LI)组(76例)、心源性脑梗死(CCE)组(6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组(62例)、脑出血(IH)组(27例),同时收集同期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血管多普勒超声测量仪分别检测入组患者ABI值.统计分析脑卒中不同亚型中ABI的差异及在调整其他危险因素后单独评估ABI对脑卒中不同亚型的影响.结果 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4.627,95%CI:2.024~10.582,P=0.001)、糖尿病(OR=4.764,95%CI:1.394~10.376,P=0.028)、吸烟(OR=2.443,95%CI:1.116~12.335,P=0.026)、ABI(OR=4.543,95%CI:2.091~9.834,P=0.012)与脑卒中发病相关;②ABI在AI组与对照组之间(OR=2.914,95%CI:1.507~6.502,P=0.012)、LI组与对照组之间(OR=2.613,95%CI:1.044~6.459,P=0.025)、CCE组与对照组之间(OR=2.614,95%CI:1.007~7.519,P=0.031)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ABI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子,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筛查指标.
作者:王善广;梅思静;李玉青;孙进仓;王亚芳;杨乾乾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置入半永久导管后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留置半永久导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病例资料,共纳入7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记录半永久导管出口部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菌血症等导管相关感染情况.将出现感染的患者纳入感染组,其他患者纳入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性别、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临床特征,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半永久导管后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期间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入选患者均保持随访1年以上,平均(21.5±8.2)个月,79例置管患者共发生半永久导管相关感染事件者21例(26.6%),其中置管出口部感染11例,隧道感染8例,导管相关菌血症2例.细菌分布:革兰阳性球菌12株(57.1%),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33.3%)]、表皮葡萄球菌[4株(19.0%)]常见;革兰阴性杆菌8株(38.1%),以大肠埃希菌[3株(14.3%)]、铜绿假单跑菌[3株(14.3%)]常见;真菌1株(4.8%).感染组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平均导管留置时间、合并糖尿病比例、合并低白蛋白血症比例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5);而两组性别、有无合并高血压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合并糖尿病(OR=4.211,P=0.001)、半永久导管留置时间(OR=2.910,P=0.003)、低蛋白血症(OR=1.340,P=0.019)是半永久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对半永久导管相关感染影响较小(P>0.05).结论 老年慢性肾衰竭使用半永久导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以置管出口部、隧道感染多见,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合并糖尿病、半永久导管留置时间、低白蛋白血症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夏洪;叶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老年单侧烟雾病(MMD)合并动脉瘤患者外科夹闭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状况.方法 MMD合并动脉瘤外科夹闭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60~69岁.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起病者12例,以脑内血肿合并SAH起病者1例.发病后行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诊断为单侧MMD合并动脉瘤,13例有动脉瘤14个,动脉瘤位于前交通动脉8个,位于大脑中动脉者3个,其他部位3个.诊断明确后进行外科夹闭治疗,13例中出现缺血并发症6例,出血性并发症2例,术前出血1例,感染并发症3例,癫痫发作1例.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估量表(GOS)评分5分7例、4分4例、1分2例.结果 有的缺血性并发症是血流动力学性,积极治疗后可以取得满意结果;而有的缺血并发症为失平衡性质,发生后预后极差.单侧MMD也可发生出血并发症,而且理论上这些并发症可能会很严重,应该重视.结论 由于MMD侧的血管脆弱,代偿能力差,加之脑组织顺应性差,容易出现症状性血管痉挛,术区也容易出血.
作者:齐远;孟浩;刘天一;徐宁;冯颖利;张东焕;王宏磊 刊期: 2017年第17期
目的 评估心脏骤停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较常温治疗是否降低死亡率和改善神经功能预后.方法 网络检索Pubmed,EMBASE and Cochrane图书馆等相关数据库,检索2016年10月以前发表的英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s),比较心脏骤停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MTH)与常温治疗患者死亡率和神经功能改善的终点指标.结果 总共从1 735篇文章中终筛选了10篇RCTs,MTH较对照常温组可显著减少患者的死亡率(RR=0.92;95%CI,0.86~0.99;P=0.03,I2=17%),然而对神经功能改善并无明显差异(RR=1.22;95%CI,0.98~1.53;P=0.08,I2=53%).结论 心脏骤停患者接受亚低温治疗在减少死亡率方面优于常温治疗,然而需要更多的大型RCTs阐明其在神经功能改善方面的保护作用.
作者:杨文典;刘青;刘金强;赵刘凯;丁亚楠;刘恒亮 刊期: 2017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