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利奈唑胺治疗直肠癌合并肠球菌肺炎一例报告

李淑云

关键词:利奈唑胺, 治疗, 直肠癌合并肠球菌肺炎
摘要:近年来,肠球菌属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株和庆大霉素高耐药株逐渐增多,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国外也有较多报道,肠球菌所致重症感染的治疗已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利奈唑胺于2000年4月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引起的感染,或者确诊为G+菌所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SSTI)以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的感染[1].本倒患者为万古霉素敏感的肠球菌肺部感染,考虑患者的情况而选用的安全性更好地利奈唑胺收到了良好的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

    目的 研究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8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开颅术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良好率(47.9%)明显高于对照组(22.9%),而病死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4%),2组相比,均<0.05.观察组的脑切口疝、外伤性脑梗死发生率(4.2%和6.3%)明显低于对照组(16.7%和20.8%),2组相比,均<0.05;观察组的脑积水、外伤性癫痫发生率(25.0%和29.2%)明显高于对照组(8.3%和10.4%),2组相比,均<0.05.结论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樊清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治疗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COPD)是一种慢性的,经常进行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包括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慢性气道阻塞,是一种以不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均较高,其药物治疗的选择尤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处理不当容易转化成急性发作,严重者肺性脑病和呼吸衰竭.更甚者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后导致的心脏病.本文就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部分用药的治疗意义以及对病患的健康指导的重要性分别进行探讨.

    作者:李儒枝;胡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

    目的 通过系统规划我院在职护理人员的规范化培训守则,巩固护理人员的理论基础,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规范护理流程,全面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方法 对2007年至2010年在职护理人员,依照岗位不同设计培训内容,使护理人员受训后能够充分胜任临床工作.结果 实施规范化培训后,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操作成绩逐年提高.结论 实施规范化培训有效的提高了在职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更好的保证了护理质量,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作者:张春艳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股骨干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分析同侧股骨颈、干骨折的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措施及疗效.方法 6例同侧股骨颈、干骨折中3例采用重建交锁髓内钉固定,2倒采用LCP+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1例采用股骨髓内钉+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结果 漏诊1例,6倒均获随访,时间10个月~3年,平均(2±0.2)年.10~20周骨折全部骨性愈合,未发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结论 需结合患者的骨折部位和类型、年龄、身体条件等因素以及术者对内固定操作的熟练程度采取合适的内固定等治疗方式.

    作者:廖文利;何久圣;陈楚鹰;曹立峰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LF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对非拔牙安氏1类病例的临床对比

    目的 比较LF托槽与传统直丝弓托槽对非拔牙安氏1类病例矫治的治疗时间、复诊次数、托槽脱落率及对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0例12~16岁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分为LF托槽组(s组)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d组),分别记录矫治的总疗程时间、总复诊次数、托槽的总脱落率、及治疗1、3、6个月下切牙的牙龈指数(GI).结果 LF托槽组在矫治的总疗程、复诊次数、托槽总脱落率及牙龈指数明显低于传统直丝弓托槽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F托槽比传统直丝弓托槽对安氏1类非拔牙病例能更快地完成矫治,并更有利于牙周组织健康.

    作者:孙洁;张在德;廖颖晖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浅谈不同情况下病人的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当代护理学发展中的一门新兴的学科,病人的心理活动虽然有一定的规律,然而因年龄、性别心理特征的不同,病人的心理活动也不同.有些人在意识过程方面对疼痛的忍耐性差,在情感过程方面有强的感受性与激情,病人所表现的躯体症状或心理特征都有所不同.因此护士要对不同的疾病情况把握住病人的心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这对患者康复也是至关重要的.

    作者:刘丽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内科推进优质护理活动体会

    为深入贯彻2010年我国卫生部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会议精神,我科特实施“推进优质护理”活动,以满足患者在新形势下对护理工作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我科护理服务质量.为此,我科积极组织各级护理人员学习相关文件,领会上级精神,更新思想,提升服务理念;逐步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创建符合我科实际医疗情况的护理模式,并且严格把关护理质量,自觉履行岗位责任制职责,将临床工作细致化,全面化,切实落到实处,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丛志军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浅谈医院临床药师的角色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医院临床药师的作用和意义日益凸显出来,这就要求临床药师队伍加快成长步伐,尽快完成职能扩充和转变,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我院中药药师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医院中药药师的工作现状,探讨中药临床药师的职能转变和角色定位问题,以及临床药师岗位职责对当前中药药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和挑战.

    作者:陈凌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超声对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对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超声科收治的75例冠心病患者的超声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检测结果 显示75例冠心病患者中经动脉病变有67例,占89.3%,而对照组45例中发生颈动脉病变的仅有9例,占22.5%,P<0.05;冠心病患者颈内动脉IMT、粥样斑块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高出很多,P<0.05;在斑块病理方面,心绞痛组主要是以硬斑为主,心肌梗死组主要出现软斑,也有少部分出血复合斑.结论 颈动脉超声检测是一种无创伤,容易操作且精确率极高的诊断冠心病颈动脉斑块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毅;黄慧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TISC2011引领中国脑血管病发展——2011天坛会国际脑血管病会议拉开帷幕

    脑卒中被称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俗称“中风”,是一个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不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患者得病后的治疗往往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效果仍难以令人满意.中国目前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每年有200万新发病例,脑血管病已成为中国国民第一位死因.

    作者:李洪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申宝忠:中国分子影像学领域的开拓者——访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院长申宝忠教授

    分子影像学是被美国医学会评为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十个医学科学前沿领域之一,被誉为21世纪的医 学影像学.分子影像学是传统医学影像技术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相结合而诞生的新兴学科.传统医学影像诊断显示的是生物组织细胞病变的解剖变化,而分子影像学则着眼于生物组织细胞或分子水平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它不仅可以提高临床诊治疾病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有望在分子细胞水平发现疾病,真正达到早期诊断.

    作者:吴树成;李洪;韩玉珍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中医外治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探讨

    目的 了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中医外治法的实际临床方法,探讨中医外治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倒,使用中医外治三联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使用注射透明质酸钠进行治疗,然后2组患者进行疗后评分和疗效评价,以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2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相比均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治疗后的指标相比却没有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 中医外治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喜炎平联合万应胶囊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喜炎平联合万应胶囊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6例.治疗组应用喜炎平注射液剂量2.5~5mg/(kg·d),大剂量不超过200mg/d,分2次肌注,另用喜炎平注射液5mg/kg,加入生理盐水20mL,用超声雾化器进行雾化吸入,1次/d,联合万应胶囊0.15,口服,2次/d,;对照组应用病毒唑10mg/(kg·d)静点,其余治疗相同,3~5d为1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联合万应胶囊综合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疗效满意.

    作者:潘粟;张媛昊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82例小儿烧伤的特点分析和护理

    目的 探讨小儿烧伤的原因与特点,制定有效护理及预防措施,减少烧伤的发生.方法 对82例烧伤住院的患儿的资料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患儿采取系统性、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82例小儿烧伤患经治疗护理后均治愈及好转出院.结论 了解小儿烧伤的特点,对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及对预防再次引起小儿烧伤的措施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卫群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青春期功血)的疗效.方法 将64例患青春期功血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妈富隆治疗,对照组采取雌孕激素贯序疗法治疗,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87.5%,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及完全止血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 妈富隆治疗青春期功血效果优于雌孕激素序贯疗法,且方法 简便、副反应少,可作为青春期功血的首选药.

    作者:徐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变异腭杆与下颌支抗钉结合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锁颌的应用

    目的 分析研究应用变异腭杆结合下颌支抗钉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锁颌的操作方法 及疗效,证实变异腭杆结合下颌支抗钉在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锁颌的确切疗效.方法 以我院口腔科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纠正的6例单侧或双侧第二磨牙正锁颌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上颌使用变异腭杆,下颌种植支抗钉结合纠正第二磨牙正锁颌.结果 6例患者均在1.5~2个月内完成矫治,上下磨牙建立良好咬合关系.结论 变异腭杆结合下颌支抗钉在纠正上下第二磨牙正锁颌畸形中显著疗效,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洁;张在德;廖颖晖;邓立兰;李兰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甲强龙鼓室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甲强龙股室内注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对常规方法 无法治疗的难治性中度以及重度的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8例患者注射甲强龙0.4mL加上2%的利多卡因0.1mL,每周注射2次,一共注射4周,一共是128mg的甲强龙.结果 治疗结束1个月以后,7例患者0.25~4kHz之间的言语听阁平均提高了9.67dB,有2例患者的病情没有发生变化.4例患者在治疗期间有1个患者过性眩晕的情况发生.所有患者都没有鼓膜感染以及穿孔的症状发生.结论 加强龙骨室内注射治疗突聋的效果很好,操作起来很简单,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少,而且并发症比较少.

    作者:曾新宇;廖慧群;张卫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儿科急性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在儿童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随着分子生物学、临床药物学等先进学科的研究与发展,人们已经不断的开发出先进的抗菌药物,从而对儿童呼吸道疾病能够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方法 进行治疗.本文主要对急性呼吸道儿童感染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分析.

    作者:陈晓英;马卉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损伤因素分析与防护对策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人员存在的职业损伤并探讨其防护对策.方法 回顾总结我院消毒供应室人员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期间发生的职业损伤.结果 共发生145起职业损伤,其中物理性损害为多见,占55.9%.化学性损害次之,占25.5%.其余分别为生物性损害(14.5%)、工种相关性损害(4.1%).物理性损害中以皮肤划伤、割伤、刺伤为多见,占75.3%(61/81),其次为烧烫伤.化学性损害以消毒剂引起的皮肤损害为多见.结论 针对各危害因素进行针对性防护,能有效减少职业危害,为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作者:罗惠萍;李怀富 刊期: 2011年第19期

  • 不锈钢支抗钉与钛支抗钉的临床对比

    目的 比较不锈钢支抗钉与钛支抗钉在错颌畸形矫正临床应用中的疗效,寻求治疗的佳材料.方法 研究以我院口腔科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矫正的成人患者60例为例,同一患者于单颌左右两侧对称部位分别植入不锈钢支抗钉与钛支抗钉,共120颗支抗钉,不锈钢支抗钉种植后即刻加力,钛支抗钉种植2周后加力,常规矫治,记录矫治过程中支抗钉的脱落数、折断率及类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不锈钢支抗钉脱落2颗,折断0颗,钛支抗钉脱落1颗,折断2颗,经统计学分析P=0.063>0.05,脱落率折断率无明显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钛支抗钉和不锈钢支抗钉在矫正错颌畸形的应用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各具特点,是目前理想的选择.

    作者:孙洁;张在德;廖颖晖;邓立兰;李兰燕 刊期: 2011年第19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