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小平;董贤慧;赵静怡;徐倩;郝云涛;张梦鑫
目的:探讨血清Th17和Treg细胞在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70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试验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两组个体中的白细胞介素( IL)-17和人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亚群,比较两组个体中四个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 IL-17水平、Th17细胞、Th17/Treg和Treg细胞均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Th17细胞及Treg细胞可能通过调节其分泌的IL-17和TGF-β1水平从而在银屑病性关节炎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秀英;董砚奉;董汉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治疗老年白血病化疗后患者合并革兰阳性( G+)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4例老年白血病(≥60岁)确诊G+球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奈唑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抗感染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64.29%)(P<0.05);治疗组的平均用药时间〔(8.19±2.08)d〕短于对照组〔(11.85±2.75)d〕(P<0.05)。结论利奈唑胺治疗老年白血病患者合并G+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梁明辉;焦宗久;陈娜飞;丽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不同午睡情况下夜间睡眠时长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法。病例为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收集的新发T2DM患者,年龄40~78岁。对照为同期住院非糖尿病(DM)患者,年龄与患者相同。以1∶1匹配。病例与对照各348例,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访谈式问卷调查。采用分级分析χ2检验计算出不同睡眠时长组与7 h/晚组的关系,采用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各组OR值和95%CI。结果与睡眠7 h/晚组相比,全部研究对象中,夜睡≤5 h/晚组和>8 h/组与T2DM相关性强于其他组( OR≤5 h/晚=5.615,95%CI 1.689~18.665;OR>8 h/晚=2.387,95%CI:1.609~3.542),睡眠不足强于睡眠过长组。不午睡群体中,趋势与上述相同〔(OR≤5 h/晚=6.500,95%CI:1.127~37.484);(OR>8 h/晚=6.356,95%CI:1.749~23.098)〕。午睡群体中仅夜间睡眠>8 h/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OR>8 h/晚=2.042,95%CI:1.336~3.119)。结论夜间睡眠时间过短(≤5/晚,6 h/晚)或过长(>8 h/晚)均可增加T2DM的发病风险,夜间睡眠时长与T2DM发病呈U型关系,睡眠不足相对睡眠过长危害更大,不午睡群体这种趋势更明显;午睡群体,夜睡时间过长(>8 h/晚)增加T2DM发病风险,睡眠不足及正常者差异不明显。
作者:李志强;奚悦;吴东妮;肖艳杰;马洪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对亚急性衰老家兔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乳酸脱氢酶( LDH)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抗衰老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 SPF)级家兔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推拿治疗组各8只,模型对照组和推拿治疗组采用乙酰苯肼( APH)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家兔动物模型;推拿治疗组予以推拿治疗21 d,其余两组不予特殊处置。分别于治疗过程中的第7、14和2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各组家兔血清中GSH-Px、LDH的含量。结果第7、14、21天推拿治疗组血清GSH-Px含量均明显高于, LDH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结论推拿疗法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GSH-Px、LDH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王宇峰;丛德毓;高辉;楚云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估损伤严重度评分( ISS)在老年腹部多发伤患者诊疗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老年腹部多发伤患者11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老年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 CD4/CD8显著低于对照组(1.28±0.36 vs 1.43±0.21;t=3.667,P<0.001);观察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73.31±17.21) vs (25.31±5.41)μg/L;t=26.780,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ISS评分与CD4/CD8呈现显著负相关(r=-0.324,P<0.001)、与TNF-α呈现显著正相关(r=0.389,P<0.001)。观察组死亡率为20.51%(24/117),死亡患者的 ISS 评分显著高于未死亡的患者(48.21±7.48 vs 33.99±7.72;t=8.094,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截点值为44,预测腹部严重多发伤死亡的敏感性为91.40%,特异性为83.33%,曲线下面积为0.928。结论对于老年腹部多发伤患者来说,ISS评分与免疫、炎症指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并具有一定判断预后的价值。
作者:陈元清;公保才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间置行肠肝吻合在围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该院行围肝门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行围肝门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对照组)。两组予以常规肝门区肿瘤切除,对照组另行常规吻合方式,观察组行改良的吻合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近远期生存率以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100.00%(30/30),2年生存率为93.33%(28/30),3年生存率为83.33%(25/30),略高于对照组的96.67%(29/30),86.67%(26/30),73.33%(22/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主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P<0.05)。结论肝圆韧带间置行肠肝吻合手术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张艳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 IMRT)治疗老年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老年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26例患者接受了同期化疗。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完全缓解( CR)率及部分缓解( PR)率分别93.3%(30/32)和6.7%(2/30),有效率为100%。全组无局部及区域复发,局部控制率100%。1年总生存率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0%及85.3%。1年及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7%及76.5%。全组毒副反应轻,主要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放射性皮肤反应。结论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鼻咽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作者:潘兴喜;杨文;唐武兵;伍楚蓉;卢奕宇;陈永发;张永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和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78例老年CHF患者按照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功能各项指标和血清hs-CRP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76.92%)(χ2=8.32,P<0.05);观察组治疗后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射血分数(LVEF)及血浆hs-CRP水平分别为(45.31±5.62)mm、(31.98±3.52)mm、(48.27±5.62)%和(5.05±1.42)mg/L,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改善(t=7.12,6.63,7.56,7.06,7.78,6.89,8.10,7.59,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CHF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徐洁;骆小梅;曹桂秋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血清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VD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尼莫地平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4-VO)建立 VD大鼠模型,两个治疗组分别施行穴位埋线和尼莫地平治疗,连续15 d。 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含量,制作海马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能力、血清IL-1β、TNF-α含量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定位航行试验、空间探索试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VD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治疗后 VD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5,P<0.01),血清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埋线后降低血清IL-1β、TNF-α含量,缓解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作者:唐中生;谢高宇;陆莹;陈波;张作涛;罗亚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得纯化的CFB,应用MTT法测定CFB增殖,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蛋白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力含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CFB 的Ⅰ型胶原(Col 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的 mRNA 表达。结果槲皮素在10~40μmol/L浓度范围内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同时可升高SOD含量、降低MDA活力,可以降低ColⅠ、TGF-β1蛋白的mRNA表达。结论槲皮素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从而延缓心肌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李恒斌;朱文博;王冰;赵良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我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1〕。本研究旨在了解西部民族地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玉凤;熊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在全身各处骨折伤害中,包含老年股骨粗隆间存在的不稳定性骨折,在传统治疗方式主要是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方式,且患者长期保持卧床状态,极易出现多种并发症〔1〕。随着治疗技术水平提高,手术治疗成为老年患者治疗的主要方式,相对于保守治疗,效果更好〔2〕。手术治疗存在人工关节置换以及内固定等多种方式,临床治疗方式在对这两种治疗手段存在争议〔3〕。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在临床难以有效治疗,且治疗后患者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预后效果不佳。本文拟探究治疗老年患者髋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临床治疗方式。
作者:张欣;郭义超;李冬月;杨朔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和糖蛋白抗原72-4(CA72-4)与炎性介质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初次就诊的直肠癌患者148例,回顾分析CEA、CA72-4、SAA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联以及联合检测CEA、CA72-4、SAA的临床价值。结果炎性介质SAA与肿瘤标志物CA72-4和CEA的相关系数分别0.582和0.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清CA72-4、CEA和SAA的浓度随着病理TNM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均P<0.01);血清CA72-4、CEA和SAA的浓度在T3~T4高于T1~T2(均P<0.01);血清CA72-4、CEA和SAA的浓度在N1~N2高于N0(均P<0.01);血清CA72-4、 CEA和SAA的浓度在M1高于M0(均P<0.01);三者联合检测对结直肠患者诊断的灵敏度(87.84%)高于CA72-4+CEA(72.97%)、CA72-4+SAA(82.43%)、CEA+SAA(77.02%)。结论在结直肠癌患者中,血清CA72-4、 CEA和SAA有异常表达,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CA72-4、 CEA和炎性介质SAA对筛选结直肠癌患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宝军;邵洁;王毅;白雪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重庆不发达地区农村中老年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对474名5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健康率为36.3%,不同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健康状况差异均显著( 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OR=28.071),患重病(OR=0.415)是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基层地方政府应加强卫生保健常识的宣传,鼓励发展简单易行的村级老年常见患病医疗服务;强化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许红;张宝平;何中臣;唐贵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股骨骨折在成人骨折中约占10.81%〔1~3〕。由于老年人自身骨质情况,使得股骨骨折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骨折多由摔伤、交通意外等造成。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及家属担心的问题是骨折愈合及远期生活质量的问题。生活质量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 ADL)进行评价。 ADL是指人们为了独立生活而反复进行的、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活动,是对患者综合能力、生活技能的评定〔4,5〕。本研究拟观察早期康复疗法对老年患者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军;魏巍;霍维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CD8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48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3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CD87表达情况以及白血病细胞株在( PMA)作用下诱导分化过程中CD87表达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中患者CD87的阳性率为54.17%,而对照组未见阳性表达,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阴性者比较,CD87阳性者的髓外浸润比例与外周血幼稚细胞均升高明显( P<0.01),CR比例降低明显( P<0.05);白血病细胞株的CD87表达,随着时间的增加,其表达均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U937在作用前其阳性表达率即已达到(92.3±4.4)%,故而其作用主要表现为荧光强度的改变;PMA 作用前,U937中 CD87 mRNA 含量明显高于 HL-60、K562(P<0.01);经PMA作用后,三组细胞株中的CD87含量mRNA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 CD87可用于急性髓性白血病的诊断及预后判断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柳嘉;赵松颖;刘键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多发性硬化( 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病变晚期轴索亦可受到破坏,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复发率及致残率高。尿酸( UA)是嘌呤核苷酸代谢的终产物,是内源性的抗氧化剂和过氧化亚硝酸阴离子的天然清除剂。临床研究证实MS患者血清UA水平较低,同时给予UA治疗可抑制其病情发展〔1〕。本文探讨血清UA水平在MS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刘晓冰;赵腾;李敏;周春奎;刘晶瑶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对河南省六个地市60个自然村共4850名≥60周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单独居住养老、与子女同住养老和机构养老三种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得分比较,其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但生理功能(PF)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河南省农村不同居住方式养老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住房面积、子女数和患病种数是河南省农村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
作者:付莉;黄贺梅;韩忠敏;邢华燕;何莉;牛琳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 AQP)2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表达变化及其与尿素氮( BUN)和肌酐( Cr)变化的关系、内皮素( ET)-1与AQP2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术结扎胆总管的方法造成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于术后3、5、7、10、14 d处死大鼠取血和肾脏标本,检测血浆直接胆红素( DBIL)、BUN和Cr,先行光镜下肾脏病理形态学观察,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APQ2及ET-1表达。用光密度分析表示AQP2及ET-1表达。结果梗黄组3 d时光镜下可见肾集合管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肿胀明显,5 d时可见细胞水样空泡变性,7 d时见部分细胞脱落,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10、14 d时见局灶上皮细胞坏死,胞质崩解,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ET-1在梗阻3 d后其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 P<0.05),且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增加更加明显。梗阻5 d后AQP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 P<0.05),梗阻时间延长减少量增加。在其改变的同时,肾集合管光镜下形态学改变可以证实肾功能损害。 Cr在梗阻性黄疸组术后10 d 开始升高,而 BUN在梗阻14 d后开始升高。 AQP 表达与 ET-1表达呈负相关( r=-0.94,P=0.0000)。结论梗黄期AQP表达减少可以作为梗黄时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韩继龙;王勇;刘金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PMEA)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病毒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治疗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给予10 mg阿德福韦酯口服,1次/d。分别于服药后1、2、3、6、9、12个月后对发生病毒学应答的例数进行统计。结果各时间点发生病毒学应答的患者例数分别为4、15、33、54、64、71例;各时间点发生完全性应答率分别为100.00%、100.00%、96.97%、87.04%、79.69%、60.56%。结论服用PMEA酯后12个月内,各时间点发生病毒动力学的患者例数存在明显差异,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越早获得病毒学应答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更大的概率获得完全应答。
作者:官亮;邓欢;龚辉;邱梦标;方丽霖;程海涛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