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郭义超;李冬月;杨朔
目的:探讨萍乡市社区对老年人群癌症知识水平展开调查分析的情况评价。方法选择该市社区老年人群1973例为研究对象,了解他们对常见癌症、癌症危险因素、防癌措施以及癌症警示症状的知晓情况,同时掌握患者癌症的防治知识与不参加癌症筛查的原因。结果调查人群中对肺癌、胃癌以及肝癌三种常见癌症的知晓率高,对鼻咽癌、胰腺癌的知晓率较低。癌症危险因素知晓率高的为吸烟、饮酒,对饮食习惯知晓率低。防癌措施中控制吸烟饮酒是社区老年人群知晓率高的,对保持良好情绪、消除职业危害等措施的知晓率较低。癌症警示症状中疼痛与肿块是社区老年人群知晓率高的,而对消瘦、大便习惯改变等方面的知晓率较低。结论萍乡市社区老年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水平较差,对常见癌症、癌症危险因素、防癌措施以及癌症警示症状的知晓情况并不理想,并不了解癌症的早期防治措施,且部分老年人群不愿参加癌症的筛查,因此相关部门需根据我市社区老年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水平展开针对性的防癌知识宣传工作。
作者:彭济勇;占志强;鲁志兵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35例,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2.8为胰岛素抵抗( IR)诊断标准,将其分为高血压无胰岛素抵抗组( EH无IR )64例,高血压伴胰岛素抵抗组( EH伴IR)71例,另选50例体检健康者为正常对照组。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 C(Cys-C)、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用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总动脉内径(DCCA)、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血管阻力指数(RI)、Crouse积分。结果 mALB、β2-MG、Cys-C、FINS、HOMA-IR、IMT、RI和 Crouse积分在对照组、EH 无 IR组及 EH伴 IR组中逐渐增高(P<0.05);HOMA-IR与mALB、β2-MG、Cys-C、IMT、RI 、Crouse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IR与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IR加重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程度。
作者:陶志强;高想;姜卫东;张锋莉;郑晓丹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DNMT3B基因启动子-579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佳木斯地区人群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8例肺癌患者及105例健康人的外周血,提取全基因组DNA,运用PCR-RFLP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 DNMT3B基因启动子-579G/T单核苷酸多态性在各组中基因型的分布。结果正常对照组DNMT3B-579G/T 基因型GG/GT/TT的频率分别为0/24%/76%,病例组基因型GG/GT/TT分别为0/21%/79%。携带有SNP(-579G/T)G→T转换的个体患肺癌的易感性病例组与对照组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P=0.9913,OR=1.0036,95%CI:0.5216~1.9310)。结论 DNMT3B基因启动子区-579G/T多态性位点不能作为佳木斯地区人群肺癌易感性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
作者:张淑红;王茉琳;戚家峰;刘爽;杨欣艳;张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中伍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 Dex)对丙泊酚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择期行ERCP的老年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分级Ⅱ或Ⅲ级,年龄≥65岁,随机分成对照组( C 组)、Dex 0.3μg? kg-1? h-1组( D1组)、Dex 0.5μg? kg-1? h-1组( D2组)与Dex 0.7μg? kg-1? h-1组( D3组)。 D1、D2及D3组于10 min内静脉输注Dex负荷剂量1.0μg/kg,然后分别以0.3、0.5及0.7μg? kg-1? h-1的速度输注至退镜;C组静脉输注生理盐水10 ml。4组均采用静脉麻醉,输注泵输注丙泊酚3~4 mg/kg。于入室时( T0)、诱导前(T1)、在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时(T2)、十二指肠镜进入食管即刻(T3)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和呼吸频率( RR)。于T0、T3及术后10 min测定血清皮质醇( Cor)浓度。记录丙泊酚用量、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肢体扭动及呼吸抑制等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丙泊酚追加率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率。结果与 C 组比较,D1、D2和 D3组 T1~T3时 SBP 明显降低,HR 明显减慢( P<0.05);T3时,DBP明显降低,RR明显减慢(P<0.05)。 C和D1组内,T3与T2比较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 D2组内,T3与T2比较SBP、DBP及HR较平稳(P>0.05)。 D3组内,T3与T0、T2比较SBP、DBP明显降低,HR明显减慢(P<0.05)。与C组比较,D1、D2和D3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T3及术后10 min的Cor值明显降低,丙泊酚的追加率、艾司洛尔的使用率降低,呼吸抑制、体动的发生率降低,阿托品的使用率升高(P<0.05);与D3组比较,C、D1及D2组的苏醒时间缩短(P<0.05)。结论 Dex可安全有效伍用于老年患者ERCP丙泊酚麻醉,中等剂量即可减少丙泊酚用量,并不影响苏醒时间和效果,有助于维持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作者:佟冠然;施小娇;金立民;刘瑶;宋雪松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随着辅助检查技术不断提高,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率日益提高。中心型病灶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EBUS-TBNA )、痰细胞检查等明确性质,然而周围型病灶明确病理学诊断仅能依靠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但孤立性肺结节及直径<1 cm的微小结节的阳性率却不能令人满意。尤其肺穿刺活检导致的气胸、出血,甚至空气栓塞、大量出血、肿瘤播撒等致命性并发症仍不可完全避免。近年来随着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使周围型肺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了新的选择,尤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1〕。本研究从诊断准确率、并发症等方面评价胸腔镜手术( VATS)与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病灶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曲明江;王启文;赵晖;王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我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1〕。本研究旨在了解西部民族地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玉凤;熊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海州香薷总黄酮(THES)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 Langendorff离心心脏灌流系统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全心停灌处理方法,在K-H液平衡30 min后,全心停止灌流40 min,再灌注120 min模拟缺血再灌注过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HES低、中、高剂量组,使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多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用 TTC 染色法对心肌梗死面积进行测定,观察并测定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情况和再灌注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R组心率压力乘积(RPP)、冠脉流量(CF)、左心室内压力大开降速率(±dP/dtmax)呈现进行性降低,提示造模成功。 TFES 1、10、100μg/ml剂量组各复灌时间点RPP、CF、±dP/dtmax均明显高于I/R组(P<0.05);与I/R组相比,TFES 10、100μg/ml剂量组均能够明显提高心肌 Formazan含量(P<0.01);恢复灌流后30、60、90 min时间点TFES 1、10、100μg/ml剂量组中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含量均明显低于 I/R组( P<0.01);在给予TFES 1、10、100μg/ml之后,CaCl2诱导的线粒体520 nm处吸光度降低被明显抑制,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HES能有效对抗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且呈现剂量依赖性,其对心脏的保护机制与抑制心肌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开放有关。
作者:邱国权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基底节区。是比较凶险的急症,病程进展快、血肿大,短时间内可发生脑疝。采用何种手术方式,既能有效地清除血肿,又能尽可能地减少手术创伤,一直是神经外科医师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尽管显微神经外科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当血肿量较大时,由于不能清楚地观察到血肿腔的每个角落,仍未能解决重症脑出血时血肿残留的问题。随着微侵袭手术概念的提出,神经内镜由于光源充足、可直视的特点,已逐渐受到关注。本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下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重症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观察临床疗效。
作者:岳景齐;钟志坚;孙海鹰;田登攀;蒋开元;王建荣;刘艳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系统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1978~200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6)、万方数据库、互联网上Goole学术搜索引擎和Pubmed 检索库检索关于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按照循证医学系统的评价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的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相关的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Fugl-Meyer评分比较所纳入分析的研究中经过作业疗法的康复治疗,治疗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MBI评分比较所纳入分析的研究中经过作业疗法的康复治疗,治疗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作业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合理的运用作业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有临床意义。
作者:吴保平;郭霞;刘晨;张晓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高血压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50岁以前男性高血压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但在女性绝经后其高血压的发病率开始上升,70岁以后女性的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这与女性性激素水平发生变化有关〔1〕。人体血压在昼夜24 h内呈现双峰一谷的生理性节奏性波动,即杓型血压曲线,部分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弱或消失,呈现异常血压曲线〔2〕,进而加速了高血压患者发生认知功能损害的进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CI)是介于正常老化和痴呆之间的中间状态。及早预防及治疗MCI可阻止其向痴呆发展。本研究探讨MCI绝经后女性高血压患者异常动态血压曲线与MCI间的相关性。
作者:王璐;王国玉;赵翠;李伟;李彤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重庆不发达地区农村中老年居民基本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入户调查的方法对474名5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健康率为36.3%,不同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健康状况差异均显著( 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OR=28.071),患重病(OR=0.415)是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基层地方政府应加强卫生保健常识的宣传,鼓励发展简单易行的村级老年常见患病医疗服务;强化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意识和自我调控的能力,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作者:许红;张宝平;何中臣;唐贵忠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老年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直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探析,将其分成三组,组一28例采取腹会阴联合根治术(Miles)手术治疗,组二26例采取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治疗,组三16例采取Hartmann手术治疗。结果组一10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5.71%,3年内22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78.57%;组二9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4.62%,3年内20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76.92%;组三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3年内10例患者存活,存活率为62.50%。三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一、组二患者的存活率明显高于组三(P<0.05)。结论老年患者一般体质状况较差,而且手术耐受情况不良,一定要结合老年患者肿瘤的位置、身体状况以及合并疾病等情况正确选择手术方法,确保临床的疗效率。
作者:史刚刚;郝敬鹏;何彬;王力;王晖;甘建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是从微量白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且肾功能呈现进行性下降〔1〕,若治疗不及时,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蛋白尿的治疗手段,主要采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配合低蛋白饮食等综合治疗。近年来,部分DN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后,蛋白尿有所控制,除此以外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我科运用硝酸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大量蛋白尿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尚霞;李敏;王刚;杜凯;张楠;张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研究槲皮素(Que)对血管紧张素(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得纯化的CFB,应用MTT法测定CFB增殖,羟脯氨酸法测定胶原蛋白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活力含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 CFB 的Ⅰ型胶原(Col Ⅰ)、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的 mRNA 表达。结果槲皮素在10~40μmol/L浓度范围内可明显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增加,同时可升高SOD含量、降低MDA活力,可以降低ColⅠ、TGF-β1蛋白的mRNA表达。结论槲皮素可抑制AngⅡ诱导的CFB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的作用,从而延缓心肌纤维化的发展。
作者:李恒斌;朱文博;王冰;赵良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肝圆韧带间置行肠肝吻合在围肝门区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08年12月到2013年12月在该院行围肝门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观察组),另选同期30例行围肝门区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对照组)。两组予以常规肝门区肿瘤切除,对照组另行常规吻合方式,观察组行改良的吻合方式。对比两组手术情况、近远期生存率以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100.00%(30/30),2年生存率为93.33%(28/30),3年生存率为83.33%(25/30),略高于对照组的96.67%(29/30),86.67%(26/30),73.33%(22/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的主要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9/30)(P<0.05)。结论肝圆韧带间置行肠肝吻合手术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张艳林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α在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与非CNSL(N-CNSL)患者脑脊液(CSF)中表达差异。方法使用病例对照研究及自身前后比较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的 CSF 中 SDF-1α表达。结果 CNSL 组 CSF 中 SDF-1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 N-CNSL组(P<0.05)及对照组(P<0.05),N-CNSL组高于对照组(P<0.05)。 CNSL组经治疗SDF-1α表达水平下调(P<0.05),而N-CNSL及对照组治疗后SDF-1α表达水平与治疗前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SF中SDF-1α表达与CNSL发生密切相关,SDF-1α高表达可能是CNSL发生的重要分子病理机制之一。
作者:曲延章;王苏亮;韩英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2期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发病及死亡率〔1〕。正常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大概是0.77%,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超过70岁的人群房颤的发病率超过6%〔2〕。这种高发率使得心血管并发症(如恶性心律失常、脑卒中及心衰等)的发生率也有所上升。阵发性房颤中应用厄贝沙坦能有效减少初发房颤及永久性房颤的发生率〔3〕。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能够直接抑制交感活性,从而在房颤中有着重要的应用〔4〕。本研究探讨倍他乐克与厄贝沙坦联用在老年房颤患者中的疗效。
作者:李婧;周琦;马丽;胡良坤;韩红彦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TRABE)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态与眼表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该院行TRABE治疗的86例青光眼患者,根据术后眼表改变情况分组,其中加重组24例,无变化组62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整术眼眼表改变情况,分析滤过泡面积、夹角眼部感觉改变情况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平均眼压均显著低于术前(均 P<0.05)。随访6个月,薄壁滤过泡计56眼,厚壁滤过泡计30眼。术后患者的角结膜荧光素染色( FSS)评分、虎红染色( RBSS)评分、泪膜仪分级、对称指数( SRI)、不规则指数( SAI)均显著高于术前,潜在视力(PUV)及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手术前后比较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变化组相比,加重组眼部感觉改变的患者滤过泡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重组有异物感、畏光感、视力波动以及睁眼困难的患者滤过泡夹角均显著小于无变化组(均P<0.05)。根据 Spearman 法分析可知,上述指标均与滤过泡夹角呈显著负相关( r=-0.615,-0.589,-0.712,-0.698,P=0.000,0.002,0.000,0.000)。与无变化组比较,加重组有干涩感和有痒感的患者滤过泡夹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结论青光眼患者接受TRABE之后,恢复效果较好,但加重组的有异物感、畏光感、视力波动以及睁眼困难的患者滤过泡夹角更小,因此应重视其滤过泡角度情况。
作者:胡辅华;刘丽林;季建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