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恒斌;朱文博;王冰;赵良辰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脓胸纤维板剥脱术中行肺叶裂游离的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老年慢性脓胸患者,其中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的患者42例(对照组),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肺叶裂游离的患者43例(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肺功能。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且无死亡病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量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研究组肺活量(VC)、每分钟大通气量( MMV)、肺总量(TLC)及功能残气量(FRC)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慢性脓胸纤维板剥脱术中行叶裂游离对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且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能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
作者:袁世璋;肖家荣;杜小军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可比特雾化吸入对慢性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COPD)患者单肺通气(OLV)手术期间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0例伴COPD的贲门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在麻醉机吸气回路中同时给予可比特雾化吸入。观察患者在插管后5 min(T0)(未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后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和单肺通气消除后10 min(T4)的动脉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 PaCO2)、血氧饱和度( SpO2)和气道峰压( Pmax),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结果与T0和T4时比较,T1~T3时两组PaO2、SpO2均降低;PaCO2、Pmax均升高(P<0.05)。与治疗组比较,T2~T3时对照组PaO2、SpO2降低;PaCO2、Pmax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对照组pH值降低,Pmax明显高于治疗组( 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缩短( P<0.05)。结论可比特雾化吸入在 COPD 患者单肺通气手术中应用可以提高患者PaO2和SpO2,改善其呼吸功能,术后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也明显缩短,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张景亮;李志煜;王清香;于德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我国至少有2340多万老年人独守空巢〔1〕。本研究旨在了解西部民族地区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玉凤;熊健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 HIF)-1α在SD大鼠心室肌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 IRI)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原代培养心室肌细胞,继而用脂质体转染pcDNA3.1-full length HIF-1α和空载至心室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肌细胞IRI模型;分成处理后培养6 h 和5 d 两个检测体系; MTT法检测细胞活性,Western印迹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相关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心室肌细胞缺血再灌注( IR)后细胞活性下降,凋亡率上调。在转染pcDNA3.1-full length HIF-1α质粒后,细胞活性明显增加,bcl-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上调,凋亡受到抑制;转染pcDNA3.1-full length HIF-1α组培养5 d后虽然HIF-1α仍高表达,但VEGF和bcl-2表达量下降,细胞活性下降,凋亡率升高。结论大鼠心室肌细胞IR后活性下降,凋亡增加;短时间内HIF-1α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细胞,增强细胞活性,抑制凋亡;但长期作用后,HIF-1α对 IRI的心肌细胞并未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范林洋;张娜娟;邵鑫;李小雪;陈芬;杨春蕾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 AQP)2在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表达变化及其与尿素氮( BUN)和肌酐( Cr)变化的关系、内皮素( ET)-1与AQP2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手术结扎胆总管的方法造成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于术后3、5、7、10、14 d处死大鼠取血和肾脏标本,检测血浆直接胆红素( DBIL)、BUN和Cr,先行光镜下肾脏病理形态学观察,再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APQ2及ET-1表达。用光密度分析表示AQP2及ET-1表达。结果梗黄组3 d时光镜下可见肾集合管上皮细胞排列不规则,肿胀明显,5 d时可见细胞水样空泡变性,7 d时见部分细胞脱落,间质有炎性细胞浸润,10、14 d时见局灶上皮细胞坏死,胞质崩解,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ET-1在梗阻3 d后其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 P<0.05),且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增加更加明显。梗阻5 d后AQP2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 P<0.05),梗阻时间延长减少量增加。在其改变的同时,肾集合管光镜下形态学改变可以证实肾功能损害。 Cr在梗阻性黄疸组术后10 d 开始升高,而 BUN在梗阻14 d后开始升高。 AQP 表达与 ET-1表达呈负相关( r=-0.94,P=0.0000)。结论梗黄期AQP表达减少可以作为梗黄时肾功能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韩继龙;王勇;刘金钢 刊期: 2014年第22期
消化道出血临床上常规检查方法有钡餐造影、钡剂灌肠、纤维内镜、放射性核素扫描等,虽对诊断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弥补了传统检查方法的不足。本文旨在系统评价DSA对疑难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和临床疗效。
作者:张文雷;张佳欠;王鑫森;王雪;李佳睿 刊期: 2014年第22期
随着辅助检查技术不断提高,肺部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断率日益提高。中心型病灶可以通过支气管镜检查、超声内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 EBUS-TBNA )、痰细胞检查等明确性质,然而周围型病灶明确病理学诊断仅能依靠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但孤立性肺结节及直径<1 cm的微小结节的阳性率却不能令人满意。尤其肺穿刺活检导致的气胸、出血,甚至空气栓塞、大量出血、肿瘤播撒等致命性并发症仍不可完全避免。近年来随着胸腔镜微创手术的广泛开展,使周围型肺病变的早期诊断有了新的选择,尤其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1〕。本研究从诊断准确率、并发症等方面评价胸腔镜手术( VATS)与肺穿刺活检在肺周围型病灶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曲明江;王启文;赵晖;王雷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南昌市青云谱区高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将南昌市青云谱区高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12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将120例健康高龄女性设为对照组。对两组人群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合并慢性疾病率、吸烟及便秘比例、体重指数( BMI)、孕次及产次高于对照组(均 P<0.01)。观察组绝经年龄〔(49.33±3.71)岁〕低于对照组〔(54.01±4.28)岁〕( P<0.01)。观察组患者尿急、排尿频率、夜尿次数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绝经年龄轻、吸烟与便秘、孕次与产次多均是诱发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应该引起本地女性群体和临床的重视。
作者:陈文玲;周春芳;刘岚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VitalStim电刺激疗法辅助治疗对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存在吞咽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在对其基础疾病常规治疗的同时使用Intelect 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工作站治疗;对照组30例,除常规治疗外,仅对其进行健康宣教。根据治疗前后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 SSA)、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结果判断临床疗效。结果4 w治疗后,2组的 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误吸率降低(P<0.05),但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二组间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56.67%,优于对照组20%(P<0.01)。结论运用VitalStim电刺激疗法治疗老年人吞咽功能障碍,减少误吸发生率,安全有效。
作者:成静;杜勤;曹爽;蔡文炜;陆平;陈谊;盛净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血清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VD模型组、穴位埋线组、尼莫地平组,采用改良Pulsinelli四血管闭塞法(4-VO)建立 VD大鼠模型,两个治疗组分别施行穴位埋线和尼莫地平治疗,连续15 d。 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β、TNF-α含量,制作海马组织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观察并比较各组大鼠学习能力、血清IL-1β、TNF-α含量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表现出明显的学习记忆障碍,定位航行试验、空间探索试验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与VD模型组比较,穴位埋线治疗后 VD 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P<0.05,P<0.01),血清IL-1β、TNF-α含量降低(P<0.05)。结论穴位埋线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埋线后降低血清IL-1β、TNF-α含量,缓解脑缺血后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元的损伤有关。
作者:唐中生;谢高宇;陆莹;陈波;张作涛;罗亚非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凋亡因子(sFas)及其配体(sFasL)水平变化与病情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患者不同病情发展阶段的血清sFas和sFasL水平进行测定,同时以2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血清sFas和 sFas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在发病24 h后血清sFas和sFasL的表达开始升高,且在48 h达到高峰,并于1 w后开始下降,以后逐渐接近正常水平;患者病情越重,血清sFas和sFasL的表达越高,重度脑卒中患者血清sFas和sFasL的表达均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中度脑卒中患者均高于轻度患者(均P<0.05)。 sFas和sFasL表达水平与脑卒中病情呈正相关(P<0.05)。结论 sFas、sFasL水平能反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病情发展,对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吴春芳;赵雪艳;陈勇;张起顺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硒化壳聚糖对体外培养慢性粒细胞多药耐药白血病细胞株 K562/阿霉素( ADM)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硒化壳聚糖作用于体外培养的K562/ADM细胞12、24 h,应用流式细胞法检测细胞凋亡,软件拟合计算细胞周期;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P-糖蛋白( P-gp)的表达;应用RT-PCR法检测MDR-1 mRNA水平。结果硒化壳聚糖能够明显增强 ADM对 K562/ADM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阻滞细胞周期于 G1期(P<0.05,P<0.01),下调P-gp表达和MDR-1 mRNA水平(P<0.05,P<0.01),硒化壳聚糖浓度越高,作用效果越显著。结论硒化壳聚糖能够通过下调MDR-1基因和P-gp表达,阻滞细胞周期于G1期来诱导细胞凋亡,进而对体外培养的K562/ADM细胞耐药生物学行为产生逆转。
作者:邓守恒;蔡晓军;潘东风;李芳;李林均;陈萍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项目与常规教育模式对2型糖尿病( T2DM)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成本效用。方法 T2DM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124例,男72例,女52例,平均年龄(54.15±10.21)岁和对照组72例,男42例,女30例,平均年龄(50.76±9.92)岁。实验组采用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模式管理,即给予初期连续5个半天的糖尿病(DM)集中培训加后续的强化随访(活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DM教育。入组时、入组后6、12个月分别使用编制的调查问卷记录一般情况、临床观察指标、生活质量指标、医疗费用和项目成本等资料,并进行T2 DM自我管理培训指导网络项目的成本效用分析。结果随访1年内,两组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较入组时有所改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获得单位以质量调整生命年(QALYs)所需成本,实验组(4435.17元)略低于对照组(4487.31元)。敏感度分析结果与改变参数前的结果基本一致,实验组取得单位效用所需的成本仍低于对照组。结论 DM 教育模式能够改善T2DM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用。
作者:谢波;张开金;孙子;林荚敏;鞠昌萍;韩晶;刘莉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
股骨骨折在成人骨折中约占10.81%〔1~3〕。由于老年人自身骨质情况,使得股骨骨折在老年患者中较为多见,骨折多由摔伤、交通意外等造成。对于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及家属担心的问题是骨折愈合及远期生活质量的问题。生活质量多采用日常生活活动( ADL)进行评价。 ADL是指人们为了独立生活而反复进行的、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动作活动,是对患者综合能力、生活技能的评定〔4,5〕。本研究拟观察早期康复疗法对老年患者骨折愈合、并发症发生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刘军;魏巍;霍维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对亚急性衰老家兔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乳酸脱氢酶( LDH)表达水平的影响及抗衰老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无特定病原体( SPF)级家兔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推拿治疗组各8只,模型对照组和推拿治疗组采用乙酰苯肼( APH)皮下注射建立亚急性衰老家兔动物模型;推拿治疗组予以推拿治疗21 d,其余两组不予特殊处置。分别于治疗过程中的第7、14和21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各组家兔血清中GSH-Px、LDH的含量。结果第7、14、21天推拿治疗组血清GSH-Px含量均明显高于, LDH含量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均P<0.05)。结论推拿疗法具有明显的抗衰老作用,其作用机制与调节GSH-Px、LDH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王宇峰;丛德毓;高辉;楚云杰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糖尿病肾病( DN )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临床表现是从微量白蛋白尿到大量蛋白尿,且肾功能呈现进行性下降〔1〕,若治疗不及时,终会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2〕。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蛋白尿的治疗手段,主要采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及配合低蛋白饮食等综合治疗。近年来,部分DN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后,蛋白尿有所控制,除此以外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我科运用硝酸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DN大量蛋白尿的疗效进行临床评价。
作者:尚霞;李敏;王刚;杜凯;张楠;张玉玲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大鼠颅脑损伤后 ICAM-1的表达。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10组,采用改进的 Feeney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制造大鼠颅脑损伤模型,各型损伤分别于伤后15 min 、30 min、1 h、3 h、6 h、24 h、72 h、96 h及120 h处死,免疫组化法检测ICAM1的表达,采用 CMIAS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神经细胞内平均灰度值。结果 ICAM1在颅脑损伤3 h后表达增高( P<0.05),至120 h 表达接近正常。结论大鼠颅脑损伤后ICAM1表达随时间变化,很可能在颅脑损伤修复中发挥重要功能,且对颅脑损伤的早期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刚;李畅;任强;陈为龙;朱海超;陈志明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河北联合大学图书馆系统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1978~200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6)、万方数据库、互联网上Goole学术搜索引擎和Pubmed 检索库检索关于作业疗法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按照循证医学系统的评价方法,逐一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有效的数据,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相关的Meta分析。结果 Meta分析结果显示:Fugl-Meyer评分比较所纳入分析的研究中经过作业疗法的康复治疗,治疗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MBI评分比较所纳入分析的研究中经过作业疗法的康复治疗,治疗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作业疗法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合理的运用作业疗法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功能有临床意义。
作者:吴保平;郭霞;刘晨;张晓伟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 IMRT)治疗老年鼻咽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收集30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老年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根治性调强放疗,26例患者接受了同期化疗。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患者完全缓解( CR)率及部分缓解( PR)率分别93.3%(30/32)和6.7%(2/30),有效率为100%。全组无局部及区域复发,局部控制率100%。1年总生存率及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0%及85.3%。1年及2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7%及76.5%。全组毒副反应轻,主要为放射性口腔黏膜炎及放射性皮肤反应。结论调强放疗治疗老年鼻咽癌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作者:潘兴喜;杨文;唐武兵;伍楚蓉;卢奕宇;陈永发;张永胜 刊期: 2014年第22期
目的:探讨血清Th17和Treg细胞在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于该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70例银屑病性关节炎患者(试验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两组个体中的白细胞介素( IL)-17和人转化生长因子( TGF)-β1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亚群,比较两组个体中四个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 IL-17水平、Th17细胞、Th17/Treg和Treg细胞均高于对照组( P<0.05);试验组TGF-β1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 Th17细胞及Treg细胞可能通过调节其分泌的IL-17和TGF-β1水平从而在银屑病性关节炎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张秀英;董砚奉;董汉玉 刊期: 2014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