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性大鼠勃起功能障碍的机制

王海鹏;姜华茂

关键词:糖尿病, 勃起功能障碍, 睾酮, a-肌动蛋白, Cx43
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DM)对大鼠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影响的机制.方法 将12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只,实验组40只(其中包括DM模型组20只,模型治疗组20只),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勃起次数及勃起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血清睾酮水平、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a-肌动蛋白和Cx43缝隙连接蛋白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勃起率和勃起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模型治疗组勃起率(73.7%)较模型组(35.3%)明显增加(P<0.05),勃起次数(1.4±0.4)明显多于模型组(0.9±0.3)(P<0.01).模型组血清睾酮水平、a-肌动蛋白和Cx43缝隙连接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模型治疗组上述指标明显改善(P<0.01).结论 血清睾酮水平降低、a-肌动蛋白和Cx43缝隙连接蛋白表达下降是DM引起ED的重要机制,胰岛素治疗对于提高血清睾酮水平、a-肌动蛋白和Cx43缝隙连接蛋白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社区老年女性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相关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石河子市社区不同风险程度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以分层抽样方法,对石河子市3个社区225名60岁及以上的女性进行入户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高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知识平均得分为(16.14±9.49)分,得分率为31.0%,得分32分及以上者6人,及格率仅为5,4%;低风险骨质疏松牲骨折老年女性知识平均褥分为(16.50±9.48)分,得分率为31.7%,得分32分及以上者8人,及格率为7.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及年龄是影响高、低风险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女性相关知识的主要因素.结论 重点加强教育程度低的老年女性及高龄女性骨质疏松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力度.

    作者:张苇;王玉环;陆宁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前列腺疾病检测雌雄激素的临床应用

    前列腺的生长依赖于雌激素与雄激素之间的协同与相互影响,雌激素与雄激素形成一复合体并诱导产生前列腺增生,本研究测定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及前列腺癌患者血清睾酮(Test)、雌二醇(E2)、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及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浓度,拟发现一定规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患者均选自我院泌尿外科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共129例.其中BPH组87例,年龄64 ~81岁,平均年龄(77.5±14.8)岁;前列腺癌组42例,年龄68~83岁,平均年龄(77.1±10.6)岁.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经临床和病理确诊.所有患者清晨空腹采血5ml,分离血清后检测.采集血标本前所有患者均避免直肠指检、经尿道器械检查前列腺活检等.正常对照组30例,年龄52 ~ 88岁,平均(70±13)岁,均为我院健康体检者.

    作者:林敏;农天雷;李辉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老年鼻咽癌患者放疗后残留淋巴结不同补救手术方式的疗效对比

    鼻咽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南方地区尤为高发.虽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目前认为与遗传易感、EB病毒感染及高龄等因素相关[1,2].由于鼻咽癌多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对放射治疗较为敏感,所以临床上鼻咽癌的治疗主要依靠放射治疗[3].虽然治疗主要以放疗为主,但仍然有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放疗后会残留受累淋巴结,为复发埋下隐患[4].对于放疗后残留淋巴结的治疗,手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影像学定位后,可有效清扫淋巴结.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鼻咽癌患者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

    作者:吴仁瑞;肖震宇;李峰;刘华峰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家庭心理干预联合社会技能训练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家庭心理干预联合社会技能训练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随访,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心理干预联合社会技能训练.比较两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生活质量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患者入组6个月时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WHOQOL-BREF表中各领域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完全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家庭心理干预联合社会技能训练治疗康复期精神分裂症能显著提高治疗依从性,进一步改善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减少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珀槿;裴双义;孙淑红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老年功能性肠病12年随访演变及其预后因素

    目的 探讨老年人功能性肠病(FBD)随访演变、转归及其预后因素分析.方法 选择145例老年FBD患者为观察组,按照FBD罗马Ⅱ标准分型分为四组:肠易激综合征(C1)、功能性腹胀(C2)、功能性便秘(C3)、功能性腹泻(C4),并选择74例无FBD老年人作为对照组(C),12年随访观察各组病人并发大肠息肉、大肠癌情况,对入选患者随访分析年龄、性别、口服降压药物类别、合并高血压及其ACC,同时分析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的DD基因型频率与大肠息肉、大肠癌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各组及对照(C)组12年随访结果显示:观察各组的大肠息肉总检出率为31.03%,高于C组的8.11% (P<0.01),观察各组(C1 ~C4)的大肠息肉检出率分别为20%、45.83%、29.82%、34.48%,均高于对照(C)组,其中C2~C4组分别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各组的大肠癌总检出率为13.79%,高于C组的4.05% (P <0.05),观察组C2 ~ C4组的大肠癌检出率分别为16.67%、8.77%、34.48%,均高于C组,其中C2、C4组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第二个6年的大肠息肉的总检出率为20%,高于同期C组的4.05% (P <0.01).合并高血压病177例老年FBD患者口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大肠息肉检出率为11.11%,明显低于口服非ACEI类降压药的34.48% (P <0.01).携带ACE基因DD基因型的FBD患者,其大肠息肉、大肠癌罹患率分别为16.09%和11.49%,低于应用非ACEI类降压药组携带ACE基因的ID患者.结论 老年人FBD随访第一个6年后,大肠息肉、大肠癌发病率高于第二个6年,老年人口服ACEI类降压药,在ACE基因的DD基因型中对肠道功能更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季洪赞;许卫君;潘士勇;吴晓尉;孙泉;许小兵;张晓华;赵文新;于正洪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反复紫外线照射建立皮肤光老化模型

    目的 采用紫外线反复照射裸鼠局部皮肤的方法,造成皮肤光老化,探讨建造皮肤光老化模型的新方法.方法 紫外线照射裸鼠背部右侧标记区域皮肤(2.5 cm×1.5 cm),并以对侧未照射皮肤作为对照,观察紫外线对皮肤老化的影响.照射方法:第1周每次给予裸鼠紫外线照射量为180mJ/cm2(180mJ/cm2为小致红斑量),第2~4周每周能量比前1 w增加1/3,分别为240、300、360 Mj/cm2,此后第5周起维持360 mJ/cm2分别至6(A组)、8(B组)、10 w(C组).每周每只裸鼠照射3次,完成后一次照射24h后处死.取标记区域照射皮肤和对侧未照射皮肤,进行HE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羟脯氨酸(Hyp)、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结果 照射10 w(C组)的裸鼠标记区域皮肤HE染色显示表皮明显增厚,真皮组织排列紊乱,SOD、Hyp、MDA指标与对侧未照射组具有统计学差异,符合光老化皮肤特性,证明紫外线局部照射裸鼠皮肤10 w的皮损状态可以作为皮肤光老化模型,用于皮肤光老化的相关研究.结论

    作者:石潇;陈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 研究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与传统开腹近端胃癌根治手术相比其临床疗效的优劣.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已被收治的符合标准的89例需手术治疗的近端胃癌患者,按知情同意原则随机分为腹腔镜辅助治疗组(病例组)及传统手术治疗组(对照组),记录分析两组手术治疗时术中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情况(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及高体温)、术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活性、1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情况,两组比较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病例组手术时间(236.2±43.5)min长于对照组(201.2±33.5) min(P <0.05),病例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止痛剂使用情况、术后高体温、T淋巴细胞活性及NK细胞活性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年生存率及肿瘤复发情况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近端胃癌根治手术是一项安全、有效、微创的临床技术,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何培生;李冠华;郭灿;郑康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血液透析治疗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顽固性心力衰竭是指应用休息、限盐、强心、利尿等常规心力衰竭治疗,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1].目前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并无有效治疗方法,患者预后差,病死率高[2,3].血液透析为近年来快速纠正心力衰竭的重要手段,本文就我院对老年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

    作者:王琳;程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危重症患者合并感染病情的评估作用

    危重症患者尤其老年患者由于免疫力低下等因素更容易合并感染,导致病情恶化.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为临床炎症指标[1].本文探讨危重症合并感染患者血清PCT、CRP浓度的升高程度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其对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作者:周发为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脂蛋白脂肪酶基因多态性与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 评价中国汉族人群脂蛋白脂酶(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发病、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分析了341例样本LPL基因第8内含子HindⅢ多态性(病例组232例,对照组109例),各组间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研究对象来自河北居住的健康查体人群.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后,高糖组中并发高甘油三酯(TG)血症组和正常TG组的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L基因HindⅢ酶切位点突变与血糖升高无明显关联,胰岛素抵抗指数与血糖升高有独立相关性.

    作者:刘娜;任路平;于贤;陈树春;宋光耀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经蝶人路神经外科术前给予帕瑞昔布联合术后局部神经阻滞对镇痛和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联合局部神经阻滞对择期神经外科全麻颅脑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开颅手术患者120例,入选病例采用2×2析因设计随机分为四组:A组(术前不给予帕瑞昔布及术后不行局部神经阻滞)、B组(术前给予帕瑞昔布)、C组(术后行局部神经阻滞)、D组(术前给予帕瑞昔布及术后行局部神经阻滞).记录各时间段患者的疼痛模拟评分(VAS)及测定血浆内皮素1 (ET-1)、白介素6(IL-6)、皮质醇(Cor)水平.结果 术后1h,A组VAS评分较其他三组高(P<0.05),术后12 h内,B、C、D组明显低于A组(P<0.01),D组略低于B、C两组,三组间差异不显著.各组患者术后ET-1、IL-6及Cor水平较术前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ET-1和Cor水平在术后6h达高峰,而IL-6持续增高,24h缓慢降低,给予帕瑞昔布麻醉的患者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效果好于单纯的术后局部神经阻滞,联合应用与其比较,效果较好,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帕瑞昔布能明显缓解围术期的过度应激反应,联合局部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术后疼痛且持续时间更长,有更好的安全性.

    作者:宋云;闵苏;赵玲;杨刚;邹磊;律峰;李裕昕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TFAM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其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通过构建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骨关节炎软骨细胞,探讨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保护软骨细胞退变的作用.方法 构建TFAM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Western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TFAM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鉴定转染后软骨细胞线粒体DNA拷贝数的变化.结果 成功构建TFAM重组腺病毒,且体外转染率高;RT-PCR结果示细胞转染后MOI为500、1 000组TFAM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Western印迹结果示转染后MOI为500、1 000两组TFAM蛋白表达均升高,其中MOI=1 000组表现为明显(P<0.01);骨关节炎细胞组线粒体DNA的平均拷贝数为(389±117),而MOI=500组为(575±144),MOI=1 000组为(762±179),前者显著低于后两者(P<0.01).结论 转染TFAM重组腺病毒可正向增强其在软骨细胞中的表达,保持线粒体DNA结构的稳定性.

    作者:廖壮文;黄彦;梁月屏;吕浩然;张珠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河北省33843机关职员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

    目的 调查河北省机关职员(含退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病率并分析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河北省体检中心查体机关职员33 843例,进行身体一般情况、既往史、血脂、血糖及血压和肝脏B超检查,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33 843例符合本次试验要求,其中男性19 326例,女性14 527例,年龄18 ~93岁.排除酒精性及可疑性脂肪肝后,经B超检测出NAFLD 8 364例.NAFLD组人群的年龄、体重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TG)及胆固醇(TC)水平升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脂血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高HAFLD的发病率呈增加的趋势,而在60岁之前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x2=264.5,P<0.01),同时相应的在男性中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女性,但是在60岁后,男女之间的NAFLD发病率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河北省机关人员NAFLD的发病率较高,危险因素中男性、年龄、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等代谢紊乱与NAFLD的发病密切相关.

    作者:赵晓云;陈伟华;路永刚;宋光耀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老年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

    甲状腺癌(TC)是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女性较为常见.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多项研究提示其可能与雌激素水平升高、碘过量或缺乏,放射性物质接触或遗传等因素相关[1-3].乳头状癌为常见,预后相对较好.世界卫生组织将瘤体<1 cm的乳头状癌定义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4].这种TC亚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隐匿性,瘤体常位于甲状腺深部或腺体的背部,在查体时多无法触及,且瘤体较小,多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PTMC的肿瘤生物学倾向于良性,发展较为缓慢,侵袭性较弱;但近年发现,其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并不低,一旦延误诊疗,可发生远处转移[5].PTMC的准确诊断以及根据其临床特征并作出合理的处理十分重要[6].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PTMC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赵雪桃;安亮;金保红;陈文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南京地区行政人员高血压危险因素

    目的 探讨南京地区从事行政工作人员(主要指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人员)的高血压危险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参加健康体检的1 893名机关人群,采用Logistic回归法对高血压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尿酸(UA)水平者高血压发病率差异显著,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随着年龄、BMI、TC、TG、LDL-C、FPG增高,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大,是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南京地区行政人员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男性较女性更易患高血压,年龄、BMI、TC、TG、LDL-C、FPG的升高可增加高血压发生的危险性,应针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综合防治.

    作者:茆丽娜;张群;贾坚;杨可名;门琛;唐康庭;占伊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阿尔茨海默病与脑缺血的相互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与年龄高度相关的、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力损害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多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以及慢性脑缺血引起的血管性痴呆,具有和AD相似的一些体征和症状,如行为异常、认知功能下降等,而且也多发于老年人.Zekry等[1]发现,33个痴呆病人中,24个同时有神经退行性变和血管损伤.这些均说明AD和脑缺血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共性,还可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作者:赵万红;罗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负荷深呼吸训练治疗中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效果

    目的 研究负荷深呼吸训练对中老年烟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中老年COPD烟民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进行加压深呼吸训练,对照组进行普通日常活动而不进行任何一种有意提高肺功能的专项练习.结果 实验后,治疗组肺功能各项指标康复效果明显优于训练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 负荷深呼吸训练对提高中老年烟民COPD患者肺功能效果显著.

    作者:许荣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空气质量急剧恶化,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现已成为恶性肿瘤死因第一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2].在全部肺癌患者中,约有80%~85%为非小细胞癌,主要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胞未分化癌三类.非小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较晚,对放化疗敏感性差,较适合外科治疗[3].对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和开胸肺叶切除两种方法,本文对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而对两种方法的手术效果进行探讨.

    作者:吴颖猛;黄伟钊;姜海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对胸痛的影响

    胸管的管理是胸外科术后管理的关键,而胸管携带的时间直接影响病人住院时间长短和费用多少,通常情况下由胸外科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决定是否拔除,但目前仍有较少资料和数据来说明胸腔引流管对病人的影响,以及拔除胸管是否能够减轻病人的疼痛,本文探讨胸管拔除前后患者疼痛的情况.

    作者:姜竹;赵松;李向楠;张春敭;朱登彦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腹部大手术后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支持的疗效及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功能机制十分复杂,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认为其除了消化功能外,还具有免疫调节、维持内稳态平衡等重要功能[1-3].在患者受到严重创伤等情况会导致全身性应激反应,胃肠道血供骤减,导致肠黏膜屏障受损[4].受损的肠黏膜通透性增大导致细菌异位,严重者会产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是脓毒症休克.胃肠道大手术后不仅会导致全身性应激反应还会导致肠道蠕动减缓,这些都有可能破坏肠黏膜屏障功能.老年人群由于全身功能均处于衰老状态,在接受较大手术后,更容易引起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目前认为免疫营养可以一定程度调节患者免疫平衡及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5,6].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肠内营养在老年腹部大手术后的疗效.

    作者:陈云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