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马丽;吴恩余

关键词:多层螺旋CT, 颌面部骨折
摘要:颌面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骨折,对其治疗的关键来源于对骨折准确而全面的认识和对骨折性质做出及时的诊断.临床医生在制定颌面部骨折的治疗方案时,需全面了解颌面部骨折的整体情况,才能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独活寄生汤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独活寄生汤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独活寄生汤组,采用制动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独活寄生汤组兔予独活寄生汤灌胃,其余两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治疗6w后,测定各组兔膝关节液TNF-α、IL-6和MMP-1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6w后,独活寄生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关节液中TNF-α、IL-6和MMP-1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独活寄生汤能抑制1L-6、TNF-α、MMP-1的释放,从而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作者:李军;王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100例

    腰椎管狭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腿痛,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1,2],其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由于病情较复杂,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目的在于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近年来,由于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术后腰椎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而被众多医生所采用.本文回顾分析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黄隆;何立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鼻咽癌患者放疗不良反应临床干预效果分析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效果较理想的方法就是放射治疗,然而放疗患者会发生口腔黏膜炎及张口难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严重时可影响放疗患者情绪甚至无法进食,给病人带来巨大痛苦,进而可能导致患者放弃放疗[1].本文回顾分析老年鼻咽癌患者临床干预对预防和减轻放疗不良反应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李艳;高占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ACE2mRNA、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ACE2mRNA、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腺嘌呤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和模型对照组,氯沙坦治疗组大鼠予氯沙坦(10 mg·kg-1·d-1)混悬液灌胃30 d,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在实验结束时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检测Scr、BUN、24 h MTP等生化指标,采用Real Time PCR测定肾组织ACE2mRNA、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氯沙坦组较模型组Scr、BUN、24 h MTP均显著下降(P<0.01).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ACE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反而增加(P<0.01);经治疗后氯沙坦组较模型组ACF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1).结论 氯沙坦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除了拮抗ATIR外,还可能与上调ACE2 mRNA表达水平,抑制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有关.

    作者:朱诗平;孙升云;冯伟峰;何铃;金鑫;聂玲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光动力疗法在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应用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原称光辐射疗法(Photoradiation Therapy,PRT)、光化学疗法(Photochemical Therapy,PCT),是利用光学动力反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原理是通过光照激发体内被肿瘤组织选择性摄取的光敏剂,由此产生单态氧等细胞毒性因子,进而破坏肿瘤的治疗方法.早在1895年Finsen和Raab等开始涉及光动力学;1903年Jesionek和Tappeiner通过伊红致敏肿瘤,达到肿瘤细胞破坏的目的;1976年Kelly和Snell应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HpD)治疗膀胱癌取得成功,从而开创了光敏疗法.近年来,由于光敏疗法优点甚多,故广泛用于多器官肿瘤治疗,包括皮肤癌、消化系统癌变、鼻咽癌、喉癌、宫颈癌、支气管肺癌、泌尿系统癌变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2].PDT在消化系统中可用于治疗食道癌、胃肠癌、胆管癌以及各种非肿瘤病变,如Barrett食管(BE)等.本文就BE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及近年来应用PDT治疗BE食管的机制及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简要介绍.

    作者:于凡;马洪喜;徐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400例病因分析

    目的 探讨初诊血小板减少症(thrombopenia,TP)住院患者的病因和特点.方法 收集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1400例住院初诊TP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病因构成、血小板参数变化、实验室指标变化和骨髓特点.结果 ①病因构成比:非血液系统疾病占57.9%,血液系统疾病占29.6%,诊断不明12.0%,假性血小板减少症0.5%.②非血液系统疾病引起TP的患者血小板数减少程度较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轻,分别为68(3 ~99)×109/L和27(1 ~98)×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巨幼细胞性贫血(MA)所致TP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升高,实体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所致TP患者的PDW升高或正常.再生障碍性贫血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所致TP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降低或正常,MA和急性冠脉综合征所致TP患者的MPV升高或正常.④感染和药物所致TP患者的乳酸脱氢酶升高或正常,均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肾功能不全所致TP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与肌酐水平呈正相关.⑤459例患者行骨髓检查,其中血液系统疾病309例、诊断不明20例、非血液系统疾病130例,骨髓为增生活跃以上110例、增生低下20例,巨核细胞总数大于150个15例、小于7个24例.结论 TP病因复杂,非血液系统疾病为主要原因,其血小板减少多为Ⅰ~Ⅱ度,骨髓检查多无特征性改变,需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及理化检查综合分析寻找病因.

    作者:王颖;顾发卉;李小丰;卢爱萍;崔红花;王秀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附子对氧自由基及性激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利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附子“温阳补火”温热效应的产生机制.方法 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两组,分别灌胃附子水煎剂和生理盐水.给药20 d后,提取肝脏总RNA,应用Illumina大鼠全基因组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其“温阳补火”功效的分子机制.结果 附子组与对照组比较有592条基因差异表达,催化活性基因功能为较显著性基因功能,42条涉及氧化还原酶活性(上调26条,下调16条),其中7条与氧自由基的生成和清除有关,3条涉及性激素代谢过程.结论 附子可下调超氧阴离子生成催化酶基因水平,上调自由基清除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减少自由基生成,促进其清除;调控性激素代谢相关基因表达,促进性激素转化,减少灭活,发挥一定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这可能是其温热效应机制之一.

    作者:王世军;于华芸;季旭明;吴智春;韩冰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阿托伐他汀通过ERK1/2通路抑制内皮微粒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ICAM-1的表达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内皮细胞微粒(EMP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与ERK1/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HUVECs分为不同浓度EMPs作用组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应用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ERK1/2和ICAM-1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 EMPs可诱导HUVECs ICAM-1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表达增加,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关系(均P<0.01);阿托伐他汀及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显著抑制EMPs诱导的HUVECsICAM-1 mRNA和蛋白及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均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通过ERK1/2信号通路抑制EMPs诱导HUVECs ICAM-1表达.

    作者:陆永光;符春晖;严华;黄军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

    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减退以及电切后疼痛引起的膀胱痉挛,容易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术后应用镇痛泵可有效缓解膀胱痉挛症状,降低术后继发出血的风险.本文拟观察舒芬太尼复合左布比卡因用于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术后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以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符少川;周期;陈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疗效与载脂蛋白E基因型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载脂蛋白E基因型与多奈哌齐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筛选符合轻、中度AD患者,给予多奈哌齐(5~10 mg)治疗,每3个月定期随访,利用量表MMSE、MoCA、ADAS-Cog行认知功能测定;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FLP-PCR)方法对随访6~24个月96例AD患者进行ApoE基因型测定.结果 96例患者中26例(27.1%)为ε4携带者,70例(72.9%)为非ε4携带者;随访12个月,ΔMMSE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24个月,ΔMoC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和24个月,ΔADASCog比较,ε4携带者分别增加了4.4分和7.5分,而非ε4携带者分别增加了0.3分和2.5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oEε4携带者对多奈哌齐的疗效差于非ε4携带者.

    作者:郑雪丽;钟远;苗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突触前膜列阵蛋白1在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大鼠前额叶的表达

    目的 研究成年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大鼠前额叶突触小体内突触前膜列阵蛋白1(syntaxin-1)的表达量及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后的恢复状况.方法 用丙硫氧嘧啶建立成年期大鼠甲减模型共6 w,第5~6周分别给予5μg/100 g和20 μg/100 g体重的左甲状腺素(左旋T4)腹腔注射,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分析甲减组、小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组、大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组及对照组大鼠前额叶syntaxin-1的表达情况.结果 甲减组大鼠血清T3、T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前额叶内syntaxin-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小剂量左旋T4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恢复至正常水平,syntaxin-1蛋白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大剂量替代治疗后血清T3、T4高于正常,syntaxin-1蛋白表达的恢复更接近正常水平(P>0.05).结论 成年期甲减大鼠前额叶内syntaxin-1蛋白表达减少;左旋T4替代治疗能使其恢复,恢复的程度与治疗的剂量有关.

    作者:朱洋波;宁丹;王芬;朱德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体外转染Klotho基因对H9c2(2-1)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目的 研究转染Klotho基因对H9c2(2-1)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培养H9c2(2-1)大鼠心肌细胞,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模型,Fermentas转染试剂介导小鼠Klotho基因转染H9c2(2-1)大鼠心肌细胞.实验分4组: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转染Klotho基因组(Klotho组)、转染Fermentas转染试剂空载体组(Vehicle control组).各组进行缺血再灌注后RT-PCR及免疫荧光法检测Klotho mRNA 及Klotho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测定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Klotho含量.结果 Klotho组较I-R组和Vehicle control 组Klotho mRNA、Klotho蛋白表达明显增加,LDH、MDA明显降低,细胞活性高(p<0.01).结论 Fermentas转染试剂介导的Klotho基因转染H9c2 (2-1)大鼠心肌细胞可保护H9c2(2-1)大鼠心肌细胞、减轻H9c2(2-1)大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李宝善;马厚勋;王艳娇;吴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丹参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丹参注射液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丹参组(SI组)、丹参+阻断剂组(LY组),每组分别按再灌注时间(1、3、6、24h)分为4个时相,每组各个时相均为5只.制作70%肝缺血再灌注模型,测血清ALT、AST及LDH水平;免疫印迹法测肝组织中PI3K、Akt及p-Akt(Ser308)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观察各组的肝细胞凋亡;以及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形态学变化.结果 ALT、AST、LDH含量:IR、SI、LY组的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SI组、LY组各个时相的值较IR组均下降(P<0.05);与LY组比较,SI组各个时相的值均下降(P<0.05).免疫印迹检测:各组PI3K、AKT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p-Akt的表达中,假手术、IR、LY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SI组各时相的表达都高于其余各组,且均有显著差异(P<0.05).凋亡检测:IR组肝细胞有典型的凋亡特征,SI、LY及假手术组均优于IR组(P<0.05);其中SI组又优于LY组(P<0.05);假手术组正常,优于其余各组.在光镜下观察肝形态学变化,可见IR组损伤为明显,SI组和LY组较IR组轻,其中SI组更轻,而假手术组肝组织形态正常.结论 肝脏缺血再灌注造成了肝细胞显著损伤,丹参注射液预处理通过PI3 K-Akt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发挥了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程;毕旭东;赵国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疗效分析

    随着社会逐渐步入老龄化,老年创伤患者人数日益增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医生倾向选择低血压性液体复苏[1],然而这是否适用于老年病人,尤其是否适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患者值得商榷.本文主要探讨有高血压病史的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疗效.

    作者:张寰波;李锦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人参皂苷Rg2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及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2对Aβ25~ 35诱导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及突触素(SY)表达的影响.方法 大鼠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2预防给药,海马内注射Aβ25~35建立AD模型,5w后采用HE染色法光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大鼠海马神经元SY的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大鼠海马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暗细胞神经元数量增多;SY免疫组化染色浅,吸光度值显著下降;神经元核内异染色质增多,胞质内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可见脂褐素颗粒,神经毡内突起空化,神经丝和线粒体减少.人参皂苷Rg2各剂量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一般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较AD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SY免疫组化染色加深,吸光度值上升.结论 人参皂苷Rg2对AD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结构和SY的表达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武聪;庄莹;李艳茹;崔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紫杉醇对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辐射增敏作用

    目的 观察紫杉醇对胶质瘤SHG-44细胞的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紫杉醇(0、0.062 5、1.25、2.5、5和10 μg/mL)作用于SHG-44细胞,MTT法检测紫杉醇对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变化.结果 紫杉醇有明显的抑制SHG-44细胞增殖和提高其放射敏感性的作用,紫杉醇可提高3、6Gy照射24h后SHG-44细胞的凋亡率.结论 紫杉醇对人胶质瘤SHG-44细胞具有杀伤及放射增敏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加强射线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效应,增强其杀伤肿瘤作用.

    作者:李忠;侯吉光;苏清秀;刘博宇;杨艳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淫羊藿苷通过雌激素受体和p38MAPK信号诱导MC3T3-E1Subclone14细胞的分化

    目的 观察淫羊藿苷(ICA)对MC3T3-E1Subclone14前体成骨细胞株活力、分化的影响,以及雌激素受体(ER)信号、p38MAPK信号在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WST-8方法检测MC3T3-E1Subclone14细胞活力;pNPP法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ALP);ELISA检测Ⅰ型胶原(Col Ⅰ)和骨钙素(BGP);Western印迹法检测p38MAPK的蛋白磷酸化;并分别用ICI182780阻断ER受体或SB203580阻断p38 MAPK信号后检测ICA对细胞ALP、Col Ⅰ、BGP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ICI182780阻断ER受体信号后,ICA对p38MAPK蛋白磷酸化的影响.结果 ICA(10-7、10-6、10-5 mol/L)对细胞活力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ICA可以浓度依赖性的提高细胞的ALP、ColⅠ和BGP和矿化结节数量(P<0.01,P<0.05);ICI182780阻断ER受体信号后,10-5 mol/L浓度的ICA促细胞分化的特性明显下降(P<0.01);ICA可以浓度组依赖性的提高细胞p38MAPK的蛋白磷酸的水平(P<0.01);SB203580阻断p38MAPK信号后,10-5mol/L浓度的ICA促分化的特性下降(P<0.01);ICI182780阻断ER受体信号后,10-5 mol/L浓度ICA促p38MAPK磷酸化明显减弱(P<0.01).结论 ICA可以促进MC3T3-E1 Subclone14细胞分化,ER受体信号、p38MAPK信号在促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ER受体信号通路在p38MAPK信号通路的上游.

    作者:朱晓峰;张荣华;孙升云;王廷春;王攀攀;杨丽;韩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8、IL-18和IL-20的表达及意义

    研究显示冠心病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炎性介质参与[1].白细胞介素(IL)-8、-18和-20是重要的炎性介质,三者对炎性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8、-18及-20表达,探讨其与冠心病不同类型及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

    作者:田恒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瑞舒伐他汀钙结合维生素B预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疗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也在随之增高[1,2].有资料显示[3,4],血脂异常增高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选择有效的药物降低血脂水平,可以预防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本研究对孝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

    作者:何荣华;岳新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

    目的 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辐射诱导胸腺瘤形成的影响,探讨辐射损伤的防治,为预防辐射诱发肿瘤的发生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按照Kaplan经典方法,取(13±2)g雌性C57B1/6小鼠,每次照射剂量1.75 Gy,每周1次,共4次,制备小鼠胸腺瘤动物模型.无菌取乳鼠股骨骨髓,分离、培养、DAPI标记MSCs,取1.0 × 106个MSCs经尾静脉注入模型小鼠,每周1次,共2次.末次照射后6个月杀鼠取胸腺,10%甲醛固定、包埋、切片、HE染色,病理学检测胸腺结构,判断胸腺瘤的形成情况,计算胸腺瘤发生率.结果 镜下观察可见假照射组C57BL/6小鼠胸腺组织结构正常,皮髓质结构清晰,淋巴细胞形态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辐射诱导模型组C57BL/6小鼠无正常胸腺结构,未见正常淋巴细胞,淋巴样肿瘤细胞弥漫分布,胞核大,深染,呈典型的淋巴瘤特征性细胞.MSCs注射组可见小鼠胸腺结构,未见淋巴瘤特征性细胞.模型组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率为72.73%,MSCs注射组的发生率为20%.结论 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模型建立成功;MSCs可降低辐射诱导C57BL/6小鼠胸腺瘤的发生率.

    作者:姚月良;陈玉丙;韩志龙;王铁君;葛立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