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8、IL-18和IL-20的表达及意义

田恒松

关键词:冠心病, 白细胞介素-8, 白细胞介素-18, 白细胞介素-20
摘要:研究显示冠心病发展过程中可能有炎性介质参与[1].白细胞介素(IL)-8、-18和-20是重要的炎性介质,三者对炎性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检测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中IL-8、-18及-20表达,探讨其与冠心病不同类型及不同病变程度的关系.
中国老年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对比

    目的 探讨两种用药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对照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17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埃索美拉唑、阿莫两林及呋喃唑酮治疗,对照组应用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克拉霉素治疗,疗程1 w,疗程结束4 w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Hp根除率,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停药4 w后,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62.5%,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分别为61.4%、94.3%,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Hp根除率为89.8%,对照组为90.9%,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4例,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减退,因症状轻微,均未给予特殊处理,患者能耐受,未停止治疗,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用药方案治疗Hp相关性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愈合率及Hp根除率均较高,患者依从性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青美;谢宝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老年患者抑郁情况及影响因素

    目的 了解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老年患者抑郁情况及相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长春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1 1年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的不同年龄段的老年患者261例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选取老年抑郁量表(GDS),将结果录入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GDS得分为17.18±6.316,整体处于轻度抑郁状态;在各种影响因素中,性别、年龄、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居住情况得分存在差异.结论 冠脉支架植入术后老年患者处于轻度抑郁状态,性别、年龄、经济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及居住情况对老年人抑郁情况有影响.作为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应给予重视,关心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加以疏导支持,促进患者整体健康.

    作者:李虹彦;刘涛;殷欣;安力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联合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联合单药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本院44例经病理证实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2例接受恩度联合单药治疗方案,对照组只用单药方案.化疗2个周期后按照实体瘤评价标准(RECIST)评价疗效,记录中位肿瘤进展时间、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每个周期按照NCI CTC 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结果 治疗组22例患者完成2个周期以上恩度联合化疗,总体PR 5例,SD 12例,PD 5例,客观有效率(RR)22.7%(6/20),疾病控制率为77.3%(17/22),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毒性反应以骨髓抑制发生率较高,但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恩度联合单药化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和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安全性较好,临床受益率高,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群;石琴;谢强;李育宏;肖松;林江平;王成辉;陈巧林;王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患者γ-谷氨酰转肽酶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2型糖尿病(T2DM)以及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4例T2DM患者和74例正常人,检测身高、体重、血压、GGT及其他生化指标,比较两组间所测指标的差异性,并分析I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经Pearson相关分析,体重指数(BMI)、SBP、DBP、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尿酸(UA)、GGT、甘油三酯(TG)与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呈正相关,其中GGT与IRI显著相关(r=0.369,P<0.01),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压、BMI、GGT与IR密切相关.结论 在排除其他肝病的影响因素后,GGT可以作为IR的独立预测指标,GGT有可能成为T2DM发生危险因素的预测指标.

    作者:马静静;逄曙光;王聪聪;李静;赵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MCI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N170效应与翻转效应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早期面孔知觉加工过程中N170效应与N170翻转效应.方法 采用配伍组设计从潍坊潍柴社区退休职工中选取受试对象,刺激程序使用stim2软件编写,采用美国Neuroscan公司脑电信号采集记录仪记录脑电后进行离线分析并用SPSS18.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MCI组与对照组均产生了明显的颞枕区分布的面孔特异性成分N170,且MCI组非靶刺激诱发的N170波幅比对照组降低(P<0.001),潜伏期延长(P<0.05).②MCI组和正常老年人均产生N170效应(Nd170)以及N170翻转效应.结论 MCI患者存在早期面孔知觉加工障碍,可能发生在面孔基本分类水平,而结构信息的早期加工尚保持正常.

    作者:许桂春;孟庆慧;杨海英;李秀艳;刘京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锁骨骨折合并胸锁关节后脱位骨折端插入肺及纵隔1例

    笔者于2010年2月收治1例外伤后锁骨骨折合并胸锁关节后脱位骨折端插入肺及纵隔的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57岁,因车祸后右肩及胸背部疼痛、肿胀、活动障碍5h入院.查体:右锁骨区表面皮肤轻度肿胀,畸形明显,未见皮下瘀血斑,局部压痛阳性,可触及骨折端及皮下气肿,内侧锁骨断端缺如;右肩关节活动受限,双侧上肢血运好,皮温正常,无感觉障碍.

    作者:付允;孙大辉;张吉亭;金安;赵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目的 观察糖尿病(DM)大鼠在血糖波动状态下海马神经元凋亡及Caspase-3的异常表达,探讨血糖波动对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间断短效胰岛素应用制备DM血糖波动模型.12 w后,用TUNEL法检测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 DM组大鼠海马可见少数阳性凋亡细胞表达,与对照组(NC组)相比明显增多(P<0.01);血糖波动组(RDM组)凋亡阳性细胞较DM组增多更加明显(P<0.01).DM组大鼠海马神经元Caspase-3表达较NC组明显增强(P<0.05),RDM组Caspase-3的表达较DM组进一步增强(P<0.05).结论 DM大鼠血糖波动可明显加速海马神经元的凋亡,Caspase-3介导的细胞凋亡机制可能参与DM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损伤.

    作者:孙娟;李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光动力疗法在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应用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原称光辐射疗法(Photoradiation Therapy,PRT)、光化学疗法(Photochemical Therapy,PCT),是利用光学动力反应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新技术,原理是通过光照激发体内被肿瘤组织选择性摄取的光敏剂,由此产生单态氧等细胞毒性因子,进而破坏肿瘤的治疗方法.早在1895年Finsen和Raab等开始涉及光动力学;1903年Jesionek和Tappeiner通过伊红致敏肿瘤,达到肿瘤细胞破坏的目的;1976年Kelly和Snell应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ematoporphyrinderivative,HpD)治疗膀胱癌取得成功,从而开创了光敏疗法.近年来,由于光敏疗法优点甚多,故广泛用于多器官肿瘤治疗,包括皮肤癌、消化系统癌变、鼻咽癌、喉癌、宫颈癌、支气管肺癌、泌尿系统癌变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2].PDT在消化系统中可用于治疗食道癌、胃肠癌、胆管癌以及各种非肿瘤病变,如Barrett食管(BE)等.本文就BE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及近年来应用PDT治疗BE食管的机制及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作简要介绍.

    作者:于凡;马洪喜;徐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紫杉醇对胶质瘤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和辐射增敏作用

    目的 观察紫杉醇对胶质瘤SHG-44细胞的抑制及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紫杉醇(0、0.062 5、1.25、2.5、5和10 μg/mL)作用于SHG-44细胞,MTT法检测紫杉醇对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辐射敏感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变化.结果 紫杉醇有明显的抑制SHG-44细胞增殖和提高其放射敏感性的作用,紫杉醇可提高3、6Gy照射24h后SHG-44细胞的凋亡率.结论 紫杉醇对人胶质瘤SHG-44细胞具有杀伤及放射增敏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加强射线对肿瘤细胞的诱导凋亡效应,增强其杀伤肿瘤作用.

    作者:李忠;侯吉光;苏清秀;刘博宇;杨艳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100例

    腰椎管狭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腰腿痛,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1,2],其治疗有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由于病情较复杂,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方法.手术目的在于解除神经组织和血管在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所受的压迫.近年来,由于椎弓根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技术能很好地解决术后腰椎稳定性下降的问题而被众多医生所采用.本文回顾分析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黄隆;何立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病毒感染对慢性疲劳综合征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目的 探讨EB病毒(EBV)、HHV-6感染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发病的影响,为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期刊网、PubMed、High Wire Press、Medline等数据库搜集EBV、HHV-6感染对CFS发病影响的资料,应用RevMan5.0软件对这些资料进行Meta分析,应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效应量.结果 经过文章质量评价,筛选出病例对照研究文章15篇,纳入病例数1 930例,对照人数1 725例.EBV、HHV-6感染对CFS发病影响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5.12(3.81 ~6.88)、2.79(1.94~4.00).结论 EBV、HHV-6感染在CF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石阶瑶;陈卫忠;沈洁;聂宏伟;徐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在胃癌分期中的应用

    胃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居第三位的恶性肿瘤,预后及优化治疗方案与癌细胞浸润程度、淋巴结受累及腔外转移情况密切相关,准确的分期是制定胃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评估中显示了越来越多的优势.本文评价MSCT对胃癌术前TNM分期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军;陈岩;王贺雷;王庆锋;徐越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ACE2mRNA、TGF-β1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氯沙坦对肾间质纤维化大鼠肾组织ACE2mRNA、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复制腺嘌呤致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随机分成氯沙坦组和模型对照组,氯沙坦治疗组大鼠予氯沙坦(10 mg·kg-1·d-1)混悬液灌胃30 d,模型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另设正常对照组予等量蒸馏水灌胃.在实验结束时留取血、尿、肾组织标本,检测Scr、BUN、24 h MTP等生化指标,采用Real Time PCR测定肾组织ACE2mRNA、TGF-β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氯沙坦组较模型组Scr、BUN、24 h MTP均显著下降(P<0.01).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组较正常组ACE2 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1),而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反而增加(P<0.01);经治疗后氯沙坦组较模型组ACF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P<0.01).结论 氯沙坦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除了拮抗ATIR外,还可能与上调ACE2 mRNA表达水平,抑制TGF-β1 mRNA的表达水平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作用有关.

    作者:朱诗平;孙升云;冯伟峰;何铃;金鑫;聂玲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序贯通气治疗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

    目的 探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的患者应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优点.方法 以肺部感染控制窗为切人点建立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方法.比较58例序贯组和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1 w以内再插管率、ICU(RICU)入住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和序贯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序贯组有创通气时间、再插管率,ICU(RICU)入住时间、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序贯组治疗前后动脉血pH、PaO2均明显提高,PaCO2则显著降低(P<0.01),序贯组无创通气治疗后的pH、PaO2、PaCO2、心率、收缩压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衰较常规有创通气方式更优越.

    作者:周宏胜;范家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独活寄生汤对兔膝骨性关节炎关节液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1水平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独活寄生汤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组、模型组和独活寄生汤组,采用制动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独活寄生汤组兔予独活寄生汤灌胃,其余两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治疗6w后,测定各组兔膝关节液TNF-α、IL-6和MMP-1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6w后,独活寄生汤组与模型组比较,关节液中TNF-α、IL-6和MMP-1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 独活寄生汤能抑制1L-6、TNF-α、MMP-1的释放,从而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作者:李军;王朝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二甲基亚砜和5-氮胞苷诱导P19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的效率

    目的 分析二甲基亚砜(DMSO)和5-氮胞苷(5-Aza)诱导P19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的效率,比较两者的区别.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一组使用常规方法对P19细胞进行培养,为阴性对照组;一组使用DMS01.0%进行诱导;一组使用5-Aza 10 μmol/L进行诱导.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RT-PCR法检测GATA-4基因相对表达量.结果 DMSO和5-Aza组诱导4d后,细胞均以克隆集落方式增殖,梭形细胞明显增多.8d出现自发性节律收缩的心肌样细胞.诱导后2 w,5-Aza组分化细胞明显多于DMSO组.RT-PCR法检测GATA-4基因相对表达量,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他两组均表达心肌早期分化基因.每组15 d后表达量与本组7d表达量相比较均明显增加.此外,5-Aza组诱导28 d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DMSO组28 d.结论 DMS0 1.0%和5-Aza 10 μmol/L均可诱导P19细胞转化为心肌细胞,5-Aza 10 μmol/L的诱导效率高于DMS0 1.0%.

    作者:金鹏;申星花;李学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与超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关系

    目的 观察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水平与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将95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50例)与对照组(45例),分别检测两组睾酮、hs-CRP、IL-6 、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收集两组病例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体质指数等基本临床信息.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在年龄、高血压史、吸烟史、体质指数、血脂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睾酮显著低于对照组,hs-CRP、IL-6、Hcy显著上升(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冠心病组的血浆睾酮水平与hs-CRP(r=-0.760,P<0.05)、IL-6(r=-0.625,P <0.05)、Hcy(r=-0.529,P<0.05)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睾酮水平降低,但Hcy及炎性反应水平升高;睾酮的水平与炎性反应水平和Hcy水平呈负相关.

    作者:王琦;吴赛珠;张帆;刘公理;阮云军;赖文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初诊肺癌住院患者生活质量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老年初诊肺癌住院患者生活质量(QOL)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老年初诊肺癌患者QOL各维度间相关性、一般资料与各维度的相关性,同时对QOL影响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初诊肺癌患者总体健康状况与躯体因素、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呈显著相关(P<0.05);年龄与躯体因素呈负相关、文化程度和身体状态与总体健康状况呈正相关.结论 老年初诊肺癌患者QOL取决于躯体功能、心理状况和社会环境,年龄、身体状态、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等也会影响其QOL.

    作者:张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山楂叶总黄酮不同给药途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比较山楂叶总黄酮不同给药途径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舒血宁组、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给药60、30、15 mg/kg三个剂量组、山楂叶总黄酮灌胃给药240、120、60 mg/kg三个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检测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给药及灌胃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行为障碍评分的影响,对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的活性及大鼠脑梗死面积的影响.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山楂叶总黄酮腹腔注射给药60、30 mg/kg及灌胃给药240 mg/kg均能不同程度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障碍(P<0.05),明显降低大鼠血清中CK和LDH的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P<0.01),降低脑梗死面积(P<0.05,P<0.01).其中注射给药60 mg/kg的作用明显强于灌胃给药240 mg/kg(P <0.05).结论 山楂叶总黄酮注射给药及灌胃给药均能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缩小脑梗死面积,减少酶的漏出,腹腔注射给药可明显减少用药剂量,优于口服给药途径.

    作者:李红;张爽;纪影实;杨世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现状

    股骨头缺血坏死(osteonerc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由于不同病因破坏了股骨头的血液供应而引起软骨下变性、坏死,继而造成股骨头塌陷,终导致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对于老年患者来说绝大多数终都需要行全髋关节置换来改善髋关节功能.近年来在该病的发病率、诊断以及治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全世界现有股骨头坏死患者2 000多万例,其中我国有500万~750万例,在北欧一些国家和俄罗斯,股骨头坏死已占骨伤科疾病的近30%.老年患者的坏死率逐步升高.该病多发生于壮年,若不及时治疗,70%患者股骨头将塌陷,日本每年有2500~3 000例新发病例,美国为1.5万~2万,而我国为10万~20万[1].一项6 958例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股骨头坏死常见于广大农村、林区和矿山,这些地区的发病率占总发病率的70%以上,股骨头坏死已取代了髋关节结核的位置,居髋关节疾病的首位[2].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未见明确报道,股骨头坏死中非创伤性所占发病比例逐年增长,近年来已占半数以上.

    作者:韩金宝;毕郑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主管:中国老年学学会

主办:中国老年学学会 吉林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