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全身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体内的胰岛素不足,加上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从而引起蛋白质、糖、脂肪代谢的紊乱.从而引发糖尿病,临床表现多以:多糖、多食、多尿为主要特征.由于治疗环节的复杂及治疗过程漫长的因素,常常会引致糖尿病人的心理障碍.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朱梅;林莉;史海弘 刊期: 2011年第35期
TransbondTM Supreme LV是一种可流动的正畸粘结剂,这方面的优势尤其体现在间接粘结,以及其他流动性光固化粘结剂,用于全方面的正畸应用.本文根据本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收集的167例患者进行临床应用研究,发现脱落率大的是托槽拆除后,脱落率为0.95%,托槽拆除的24h的脱落率为0.4%,在粘接托槽拆除后的一个星期的脱落率为0.4%.结果表明,第2前磨牙上托槽的脱落率高,可能与该牙的位置太偏远中,隔湿、操作较困难等因素有关.
作者:石磊 刊期: 2011年第35期
手术室护理工作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意义重大.如何提高手术室优质护理工作是每个护理人员关心的问题.本文根据实践经验,在分析目前手术室护理工作方面存在问题的前提下,对如何提高优质护理工作进行了探讨.
作者:陆春梅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通过临床试验,进行分析动态三维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2867名,孕妇为临床研究对象,经动态三维超声诊断出胎儿畸形的36例孕妇,在检查出胎儿畸形后的进行引产或生产;观察剩余的2831名孕妇正常生产后的婴儿状况.根据所得的2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用动态三维超声诊断出畸形儿的孕妇进行生产后,有2例婴儿正常,34例为畸形儿.在用动态三维超声检查胎儿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2831名中,有4例婴儿畸形,其余婴儿正常.结论 动态三维超声诊断的有效率为94.44%.但是漏检率为0.01%.动态三维超声能有效的检查出孕妇腹中胎儿的发育情况,在临床上此方法是一种可靠的诊断方法.
作者:王发敏;林宇红 刊期: 2011年第35期
同时开展无痛胃镜和肠镜检查,是使患者摆脱因痛苦不能在常规状态下完成的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手段,经过临床观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米日古丽·艾力 刊期: 2011年第35期
在以往的急诊工作中,为及时挽救患者的生命,医护人员往往只注重采取积极有效医疗护理措施,而忽略了病人的心理护理.此时病人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往往因不安、焦虑、恐惧而加重病情,或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而不配合医护人员,影响治疗,贻误病情.此时,若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减少不良心理因素,使其树立信心,不仅有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配合,还可以提高急救效果,使患者转危为安.因此,加强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急诊护理工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本文就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浅谈一下在日常急诊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作者:杜秀娟;王蕊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人性化护理在重症医学科病人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性化服务为重症病人及其家属营造了一个安静、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极大地提升了患者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人性化服务的开展既可以提高医院的医护服务质量,为医院赢得良好的美誉度,与此同时,人性化服务也极大了满足了重症病人及家属的心理需求,人性化服务将成为医护服务未来的发展趋势.
作者:王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安全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病人在治疗和康复中获得身心安全.本文就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防范措施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郭华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硝酸酯类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7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2组患者均应用硝酸甘油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病情微量泵输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量泵持续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缩短硝酸甘油的应用时间,减轻患者的心脏负担,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杜雪萍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的护理.方法 对40例锁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锁骨钩钢板固定术治疗,术后给予挺胸、提肩康复训练及出院指导等;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40例患者经过治疗、护理、观察及随访,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骨折,具有固定牢靠,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李淑芹;迟源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与常规治疗相比,观察奥拉西坦注射注液在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发病24h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常规给予脱水、保护脑细胞、营养神经细胞和对症等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奥拉西坦注射注液4g静脉滴注,每天1次,用100~250mL的5% 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钠注射液,共21d,在治疗21d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21d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60%,ADL评分为(73.8±13.34)分,对照组的有效率为40%,ADL评分为(65.64±14.49)分,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值,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88±5.35)分和(6.09±7.22)分,P<0.01.结论 奥拉西坦注射注液治疗急性脑卒中疗效确切、安全、有效.
作者:吴珊燕;孔令玲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提高小儿肾上腺节神经节细胞瘤的早期诊治率.方法 回顾分析1例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的症状及诊断,通过临床表现、诊断进行讨论.结论 小儿肾上腺节神经细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症状不典型,通过超声、CT和MRI是诊断肾上腺节神经细胞瘤的主要方法,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手术切除肿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王爱平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了解务工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相关态度、行为和需求,为制定宣传干预计划提供客观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有1.2亿农村劳动力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他们大都为15~49岁的青壮年,由于生理、心理和卫生知识缺乏等因素,容易发生不安全性行为,这些因素将会造成艾滋病等其它传染病的传播.
作者:徐淑峰;宫嫦宁;于淑娟 刊期: 2011年第35期
为了改善学生营养状况,许多国家针对学生人群制定了以国家法规为基础的营养改善政策和营养改善项目,专门用来保障和促进学生营养状况的改善,现对目前国内外有关学生改善效果的研究进行一个概括.
作者:黄运坤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由于季节、环境、疾病、运动、饮食等诸多因素影响,老年人习惯性便秘逐年增多.但由于患者及家属对此病认识不足,而不重视预防、治疗和护理.常常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有的导致手术治疗甚至死亡.通过对患者病因的分析,达到积极预防,妥善治疗,防止诱发或加其他疾病的目的.同时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加强宣教,提高认识,帮助病人建立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作者:王蕊;吕艳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措施.结果 18倒患者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精神障碍、视物模糊、抽搐、脑膜刺激症、病理反射等,给予相应的临床症状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结论 对隐球菌脑膜炎患者加强护理,可避免发生护理并发症,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殷红;俞敏华;胡新亚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观察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效果及对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0年4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片治疗,以连续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同时观察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影响.结果 (1)本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显著,尤以治疗第4周后变化明显(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2)本组患者治疗前与对照组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随着治疗周期的延长,ET水平逐渐恢复正常水平,第4周开始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第8周时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3)本组患者出现面色潮红2例,头晕2例,乏力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结论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非洛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理想,且能够有效改善血浆内皮素(ET)水平,临床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高军 刊期: 2011年第35期
我国传统医疗养生体系一直强调饮食须寒温适宜.孙思邈为我国古代养生大家,其发展了《黄帝内经》“生病起于过用”的理论,从人的生命周期整体出发,确立了“春夏取冷太过”的病因观,提倡通过“温食”以养生防病,反映了其整体性的养生观,对令人的生活保健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陈亚杰 刊期: 2011年第35期
目的 对长期接触噪声与心脑血管的关系作初步的相关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本文对352名接触噪声工人为接噪组,150名非接触噪声工人为对照组进行脑血流图和心电图的测试.结果 发现5年工龄以上的接噪组工人脑血流图和心电图异常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而且脑血流图和心电图的异常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藉此可认为超过国家试行卫生标准的噪声对噪声作业工人心脑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证实噪声对作业工人心脑血管有影响,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的预防措施.
作者:郑丽娜 刊期: 2011年第35期
2009年手足口病疫情在我国一些省市出现了爆发流行趋势,有个别患病儿童因治疗不及时引起并发症造成了死亡,一些儿童家长因为不了解手足口病的知识,引起了不必要的恐慌,这篇文章介绍了手足口病的基本知识和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正确认识手足口病,将手足口病的危害降到低.
作者:张静文;王鹏飞;胡晓娟 刊期: 2011年第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