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亚;李文
目的 建立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离、培养的方法,并进行鉴定、标记.方法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大鼠的MSCs.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MSCs的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3代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29、CD44、CD34和CD45的表达率;电镜检查第3代MSCs超微结构.DAPI标记MSCs为下一步进行体内细胞移植示踪.结果 原代培养的MSCs于6~8 h后贴壁,6 d左右形成集落,14 d 左右可达到80%~90%融合.第3代细胞表面标记物CD29,CD44,CD34和CD45的阳性率分别为98.6 %,78.2%,0.0%,0.3%.超微结构清晰,可见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细胞核呈圆形或不规则,可见较多微绒毛.DAPI可良好标记MSCs细胞核,呈蓝色荧光.结论 采用全骨髓贴壁培养的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和培养大鼠的MSCs,在第3代可获得高纯度MSCs.DAPI可以作为一种示踪剂标记MSCs.
作者:赵科研;柳克祥;侯明晓;孙江滨;吴慧颖;李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 收集ACS患者59例和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19例,2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设为对照组.测定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反应蛋白(CRP),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ACS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IIb/IIIa受体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SA患者 (P<0.01)及对照组(P<0.01).结论 P-选择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及CRP在有无冠心病的人群及不同严重程度的冠心病患者中存在显著差异,对其检测有助于临床上识别和预测易损斑块,发现易损病人,以便临床采取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防止疾病恶化,从而降低患者的病残率、病死率.
作者:苗青;吴伟利;李亮;薛玲;郝国贞;傅向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轮滑是集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全身性运动,它能促进心脑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代谢作用的加强,能增强肌肉的力量和身体各个关节的灵活性[1].目前对轮滑运动的研究仅局限在肢体形态、延年益寿等方面,对心肺功能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通过观察参与轮滑运动者运动前后的心率、血压、台阶试验、肺活量、大吸氧量等指标变化,探讨轮滑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功能的作用.
作者:马义勇;张兴东;胡景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我国慢性心力衰竭(CHF)患病率为0.9%,而65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0%[1].贫血在CHF中极为常见,研究表明CHF患者50%以上伴有贫血[2],是影响心衰预后的重要因素,可使心衰的病死率明显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181例CHF患者贫血的患病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梁秀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川芎嗪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神经凋亡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通过TUNEL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动态观察川芎嗪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元凋亡及bcl-2、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再灌注各时间点,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川芎嗪治疗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而 bcl-2 蛋白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柳朝阳;孙鹏;苗志;张涛;王建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老年人口腔颌面部肿瘤中涎腺肿瘤占很大比例,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及各类涎腺肿瘤在大、小涎腺中的分布却少见报道.本文收集我科近十年来老年涎腺肿瘤住院患者500例临床资料,针对发病年龄、性别、部位及不同病种与良、恶性肿瘤间的构成比进行分析,旨在提示目前老年人涎腺肿瘤的现状,为老年人常见涎腺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刘文书;徐亚娟;金志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本市敬老院内老年人口腔健康状况,探索敬老院老年人口腔疾病防治措施,协助敬老院更全面地做好老年人的养老工作.方法 上门抽样检查326名55~84岁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指数和标准参照全国第三次口腔流行病学调查的标准.结果 牙列缺失患病率为91.41%,龋病患病率为87.42%,楔状缺损患病率为46.63%,牙周病患病率为96.63%.结论 由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自我保健意识,敬老院内老年人的口腔健康状况较差,且治疗率低.提示口腔及敬老院工作者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口腔卫生宣教,并实施有效的预防、康复治疗.
作者:苏少晨;祁涛;王建林;杨兰;赵望泓 刊期: 2010年第11期
脑出血系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约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有研究表明,脑出血后出血部位和周围组织存在着炎性反应,是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害病理生理的重要环节[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目前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炎症事件的发生,hs-CRP是炎症、感染、组织损伤、坏死和恶性肿瘤的一个重要标志[2].
作者:王泉兰;吴裕臣;李小兵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内脏感觉的调控作用及其途径. 方法 成年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内脏痛组、四白穴组、阳白穴组、颊车穴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1 ml/100 g),不给予其他任何处理;内脏痛组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后不给予其他任何处理;四白穴组先电针双侧四白穴20 min,再腹腔注射乙酸造成内脏痛模型;阳白穴组和颊车穴组除电针穴位不同外,其余处理同四白穴组.处理完毕后,观察大鼠的行为学变化(扭体反应)以及孤束核(NTS)和三叉旁核(PTN)的c-fos表达.结果 (1)大鼠腹腔注射0.6%的乙酸后,引发典型的内脏痛行为反应(扭体反应).电针四白穴和颊车穴预处理后,由内脏痛引发的腹部收缩次数明显减少,与内脏痛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5);电针阳白穴对内脏痛大鼠腹部收缩的次数无明显影响.(2)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后,内脏痛所致NTS的c-fos表达明显减少,与内脏痛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电针颊车穴亦产生类似的作用;电针阳白穴作用不明显.(3)电针阳白穴预处理PTN的c-fos阳性神经元数目与内脏痛组比较无明显变化.电针四白穴预处理后,三叉旁核的c-fos表达较阳白穴组明显增加(P<0.01);电针颊车穴亦出现与四白穴类似的效应.结论 (1)电针口面部穴位对大鼠内脏痛有显著的镇痛效应,且表现出一定的穴位特异性,与穴位的神经支配密切相关.(2)面口部穴位的躯体感觉传入可能经PTN中继后与胃肠道的内脏感觉传入在NTS发生汇聚并进行整合,PTN-NTS组成的二级神经元传入通路可能是面口部穴位调节内脏功能活动的重要途径.
作者:刘健华;符文彬;廖源;刘雪芳;陈杰斯;李心然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祛风除湿中药独活对Aβ脑内注射所致大鼠痴呆模型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Wistar大鼠行颅内Aβ蛋白海马CA1区内注射,随机分为丹参组、独活组、西药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6只,分别给予丹参、独活、吲哚美辛及生理盐水灌胃.实验4 w末处死动物,检测p38 MAPK,在大鼠脑中表达情况.结果 实验后各组除假手术组外,其水迷宫实验数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p38 MAPK在不同组别大鼠脑中的表达有所不同,中药独活可抑制p38 MAPK 在大鼠脑中的表达(P<0.05).结论 独活可以改善痴呆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可抑制p38 MAPK在痴呆模型大鼠脑中的表达.
作者:张杰;杜文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前进展性脑卒中在临床发生率高,占所有缺血性脑卒中的30%左右,且没有哪一种明确药物可阻止其发展,致残率、致死率高[1,2].因此,临床上若能在病程早期提前预测进展性脑卒中的风险,积极采取措施防止脑卒中的进展,是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有效措施.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临床表现为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住院的非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进展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以期发现可能的规律,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金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肌动蛋白(M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免疫电镜技术从超微结构水平研究MA和NSE在14例ACC中的表达.结果 MA主要表达于腺样囊性癌的细胞质中,NSE表达于ACC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上,MA阳性细胞与NSE阳性细胞具有相似的超微结构,NSE阳性细胞的超微结构符合肌上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结论 发生神经膜细胞分化的ACC细胞是其中的肌上皮成分.
作者:张凡;常永霞;刘春秀;李瑞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四肢功能占全身功能的80%以上,因其修复在外观及功能上要求较高,并且其功能部位软组织缺损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外伤,所以修复时通常选用皮瓣修复[1].本文回顾性分析42例四肢功能部位深度电烧伤的病例,采用不同类型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外观及功能的效果.
作者:李月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动态观察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过程中患者外周血 IL-12水平,观察CHB患者对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的反应及免疫状态.方法 100例患者随机分为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组和α-干扰素组,采用ELISA方法及PCR方法检测各组IL-12和HBV-DNA含量,同时观察各组ALT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结束时联合组与干扰素组比较,IL-12水平明显增加(P<0.05),联合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及ALT复常率指标也均优于干扰素组,且治疗结束后仍维持较长时间.结论 IL-12参与CHB的发病机制,并可作为评估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抗病毒治疗的重要免疫指标.胸腺肽联合干扰素治疗CHB比单独使用干扰素疗效更好、更持久.
作者:李俐;马颖哲;孙国光;张桂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通常用于减轻炎症反应或者稳定血压等,但是其在胰腺炎早期的应用价值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报道.Anderson[1]的研究显示GC能改善胰腺炎动物的生存率,国内王琼等[2]报道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早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大剂量GC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但是GC预防性应用于(ERCP)术后患者似乎不能降低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3].更年期女性由于性激素减少,处于神经内分泌自我调整的特殊阶段中,易于出现脂类、糖类代谢紊乱,这些情况均有可能增加SAP的治疗难度.因此本文拟初步探讨GC在更年期女性SAP中的疗效.
作者:陈贻平;翁敬飚;赵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hMLH1 T1151A和APEX A1247G,APEX T2197G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大肠癌的关系.方法 选取散发性大肠癌患者100例,并以100例正常人为对照.基因组DNA分别由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中及健康人的外周血白细胞中提取,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基因序列分析,检测hMLH1 T1151A和APEX A1247G、APEX T2197G的多态性.结果 hMLH1 T1151A的多态性在正常人中发生率1.0%,在散发性大肠癌组中发生率11.0%,差异有显著性(χ2=4.48,P<0.05);APEX A1247G的多态性在正常人中发生率1.0%,在散发性大肠癌组中发生率13.0%,差异有显著性(χ2=4.84,P<0.05);APEX T2197G的多态性在正常人中发生率3.0%,在散发性大肠癌组中发生率27.0%,差异有显著性(χ2=9.44,P<0.01).关联性分析显示hMLH1 T1151A和APEXA1247G无相关性,和APEXT2197G存在相关性;APEXA1247G和APEXT2197G存在相关性.结论 hMLH1 T1151A和APEX A1247G、APEX T2197G的多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散发性大肠癌的筛查和预后监测指标.
作者:李静;陈丽;肖琳;安鼎伟;李迎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缬沙坦(Val)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DCM组,n=15),Val组(DCM+Val组,n=15),对照组(C组,n=10).DCM组及DCM+Val组给予阿霉素腹腔注射,DCM+Val组给予缬沙坦灌胃.8 w后,采用Western印迹法、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CMAI).结果 ①Western 印迹结果显示,DCM组和DCM+Val组大鼠心肌组织中VDAC、Smac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组(均P<0.05);与DCM组相比,DCM+Val组大鼠心肌组织中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CM组和DCM+Val组VDAC、Smac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C组;与DCM组相比,DCM+Val组两种蛋白阳性的细胞数显著减少.③TUNEL检测结果显示, DCM组和DCM+Val组大鼠CMAI与C组相比显著升高(均P<0.05);与DCM组相比,DCM+Val组大鼠CMAI有所降低,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l 对DCM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
作者:张赢予;张馨木;苏兆亮;李卫东;尹春阳;陈建华;张国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在高静水压条件下分化抑制因子3(inhibitory of differentiation 3,Id3 )基因在心肌营养素-1 (cardiotrophin-1,CT-1 ) 促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3~4代心肌成纤维细胞用于实验,分为对照组( C 组)、CT-1反义寡核苷酸组 (ASODN组) 、正义寡核苷酸组 ( SODN组)、高静水压组( P 组).利用自制压力培养装置,将各组细胞置于160 mmHg压力下培养8 h.CT-1活性通过 Western印迹法分析测定,Id3基因表达通过RT-PCR方法测定,MTT测定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 .结果 高静水压明显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 ,CT-1表达上调,Id3 mRNA表达增加;CT-1 ASODN干预后能抑制高静水压所致的细胞增殖,CT-1表达下调,Id3 mRNA表达减少.结论 Id3 mRNA在心肌成纤维细胞中有明显表达,且与CT-1促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密切相关.
作者:周瑞红;李菊香;夏子荣;颜素娟;谭秋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帕金森病(PD)主要为神经基底节疾病,是第二大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影响到超过65岁以上人口的1%以上[1].PD病因迄今尚未明了,可能与一些环境因素如井水、暴露于杀虫剂或除草剂、锰、教育、吸烟、头痛、阳性家族史、遗传史等有关.中国由于特殊职业关系,长期生活在城镇与农村的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体质状况等都呈现明显的不同特点.在农村长期居住,接触农药等机会较多;而城镇人口接触机会偏少.PD患者在城镇和农村脑萎缩的发病情况是否有不同特点,本文进行回归性分析研究.
作者:黄晓玉;彭国光;夏晓建;李素珍;王法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病区[1].据李海峰等[2]报道ICU感染始终居各临床科室之首位.笔者对206例ICU病人进行了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比,综合分析感染因素,总结控制对策.
作者:赵法荣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