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爽;阿拉木斯;金雯
肾移植是治疗各种终末期肾病的佳手段.但以前认为高龄尿毒症患者(超过60岁)手术风险大,感染和心脑血管并发症多,不适于肾移植治疗.
作者:翟秀宇;孙玲;王伟刚;傅耀文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运动与中药联合作用对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 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卵巢手术组、雌激素对照组、运动组、中药组、运动+中药组.正常对照组行假手术,其余各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3个月开始为期3个月的治疗.雌激素对照组用尼尔雌醇治疗, 中药组和运动+中药组应用中药治疗,运动组和运动+中药组按要求进行运动.治疗结束后对腰椎骨作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 运动+中药组骨小梁的数目在治疗各组中多,骨小梁分离度在各治疗组中小,矿化沉积率在各组高.结论 运动与中药联合治疗方法对骨质疏松大鼠腰椎骨,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
作者:李爽;阿拉木斯;金雯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和运动想象(motor imagery)疗法是近年来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新的康复方法[1~3].本研究探讨CIM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尹科;尹立全;蔡菲;郝小波;范秀林;袁左鸣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从新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中克隆和鉴定蛋白酶基因.方法 用PCR方法从新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DNA扩增出蛋白酶基因,PCR产物克隆入pMD-18T载体,DNA序列分析鉴定重组的插入片段;DNA序列分析结果与GenBank上的序列进行比较确定新克隆蛋白酶基因的种类.结果 从枯草芽孢杆菌DNA中扩增出大约1 200 bp的PCR产物,重组入pMD-18T载体,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插入的DNA片段全长1 146个核苷酸,在Genbank搜索显示为枯草芽孢杆菌蛋白酶基因全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所有序列均有差别.结论 从新分离的枯草芽孢杆菌DNA中克隆出新的蛋白酶基因.
作者:郑永晨;黄颖;钟莉莉;张堃;曹岩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新生血管的形态及微血管密度(MVD)的临床和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2例DCIS ER,PR, HER-2, CD-34等的表达.结果 在DCIS中MVD的形态主要表现为两种,一种为MVD紧靠乳腺导管的基底膜呈项链状分布,占58%;另一种为间质弥散状分布,占52%;34%两种形态共存.MVD密度随着核分级的增高而明显增加,高核分级和非高核分级DCIS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ER、PR 阴性组的MVD明显高于ER、PR阳性组(P<0.01);HER-2阳性组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结论 新生血管可能是乳腺癌的早期事件,MVD增加可能预示DCIS向浸润癌发展的几率增加及预后不良.
作者:杨明;管旌旌;张奇兵;范志民;大内宪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持续时间长.现代医学治疗常以镇静止痛、营养神经为主,祖国医学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主要治法,但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卡介菌多糖核酸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我科近年来利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疗效.
作者:刘颖;李跃飞;张弘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老年冠心病患者由于手术中易出现心功能的下降和各种心律失常,降低了手术的成功率,具有较高的风险,尤其是术前左室射血分数下降,心肌缺血的患者手术可增加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的发生[1~3].
作者:高志敏;刘亚林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脑梗死患者发病3~6 h内接受动脉溶栓可达到佳治疗效果,而临床工作中病人来就诊时往往超过这个佳时间,传统的观点认为此时只能接受单纯的静脉用药治疗,但效果不理想.目前已发现,脑梗死发病6~72 h的患者,缺血半暗带仍然存在.因此,我科开展了发病6~72 h的脑梗死患者梗死部位留置导管按疗程推注药物治疗的新方法,即经动脉留置导管推注药物治疗脑梗死.
作者:卜淑霞;邵艳文;张静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骨密度和松质骨容积的特点,探讨容积定量CT(vQCT)技术在老年T2DM骨质疏松(OP)检出和椎体骨折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T2DM组和75例非糖尿病对照组用定量CT(QCT)行腰椎L1-3骨密度测定,并用vQCT测定腰椎L3的骨容积.同时由X线腰椎摄片和CT扫描侧位定位像记录有无腰椎(脊椎)骨折的病例数.结果 ①T2DM组经QCT测量腰椎L1~L3的骨密度以及T-Score值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②T2DM组的L3容积、每单位高度容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2DM组L3容积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③两组中,QCT测量的QCT-L3与vQCT测量的L3每单位高度容积有高度相关性(T2DM组:r=0.853,P<0.000 1;对照组:r=0.826,P<0.000 1).④T2DM组腰椎骨折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QCT技术在发现老年T2DM患者骨结构异常及骨折预测中有一定价值.
作者:孙皎;孙华;顾芹;刘明;姜苏源;王鸣鹏;尤传一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和内皮素-2(endothelin-2,ET-2)基因A985G多态性与老年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测定高血压患者和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对照者的身高、体重、血脂、血糖等指标.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测定(230例高血压患者和186例健康人)的eNOS和ET-2基因多态性,并对测定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及基因型对高血压的影响. 结果 高血压组eNOS基因G894T中GG、GT、TT基因型频率及G、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分别为χ2=13.698及χ2=13.075,P均<0.05);高血压组ET-2基因A985G中AA、AG、GG基因型频率及A、G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分别为χ2=19.358及χ2=20.452,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重指数、血糖、血总胆固醇及eNOS、 ET-2基因型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052、1.121、 1.323、4.006、0.294、3.423(P<0.01).结论 性别、体重指数、血糖、血总胆固醇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eNOS 基因G894T和ET-2基因A985G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发病的易感基因.
作者:王宗秋;毛拥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益气补肾中药脑神康胶囊对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脑神康胶囊高、中、低浓度组.对照组正常培养,损伤组及脑神康胶囊各浓度组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其中脑神康胶囊各浓度组于复氧时换以不同浓度(5%、10%、20%)含药血清的培养液,检测各组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RT-PCR法检测bcl-2 mRNA和bax mRNA的表达及两者比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损伤组SOD活性及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P<0.01),MDA含量、LDH活力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升高(P<0.01),bcl-2 mRNA表达下降,bax mRNA表达升高,bcl-2/bax降低(均P<0.01);脑神康胶囊各浓度组均较损伤组SOD活性及细胞存活率均升高(P<0.01),MDA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均降低(P<0.01),LDH活力及bax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bcl-2 mRNA表达升高,bcl-2/bax增加(均P<0.01),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结论 脑神康胶囊对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提高神经元抗氧化能力、调节凋亡相关蛋白、减少凋亡密切相关.
作者:李伟;刘德山;常萍;林炜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脑得生胶囊对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皮功能和内膜增殖的影响.方法 雄性大耳白兔30只,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n=6),拉伤组(n=8),高脂组(n=8),脑得生组(n=8).采用高胆固醇喂养加腹主动脉内皮剥脱制作血管狭窄模型,之后行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于术后4 w处死动物,取血管成形术部位血管标本,用免疫组化测定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水平.并分别于实验初、实验末兔耳缘静脉采血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浓度.结果 高脂组内膜增生明显,内膜面积大而管腔面积小;脑得生组内膜面积较高脂组明显减小,管腔面积明显扩大.高脂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ET-1均明显升高,而血清NO明显下降;脑得生组血浆TC、LDL-C和ET-1明显降低,而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免疫组化染色:与高脂组比较,脑得生组PCNA的表达水平显著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脑得生胶囊具有抑制家兔血管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冷吉燕;周海燕;孙立娟;董国霞;付军;张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研究大豆异黄酮及羧甲基纤维素钠对去卵巢大鼠肥胖的预防作用以及对血脂的改善作用.方法 清洁级7 w龄SD雌性大鼠88只,随机分为两组,喂饲不同剂量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每组内部再根据体重随机分为6亚组,1亚组为单纯开腹术组,其他5组在无菌条件下切除双侧卵巢,喂饲不同剂量的大豆异黄酮.手术后给与高脂饲料诱导肥胖,实验组同时进行受试物灌胃.结果 大豆异黄酮能显著降低去卵巢大鼠的体重、改善大鼠血脂水平,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羧甲基纤维素钠能显著降低大鼠体重,并与大豆异黄酮具有协同作用,但其对血脂的作用甚微.结论 大豆异黄酮能够预防去卵巢大鼠的肥胖,并且改善血脂;羧甲基纤维素钠可显著减缓大鼠体重的增加,但对血脂水平影响甚微.
作者:张云波;那晓琳;赵新宇;李丽娜 刊期: 2009年第17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老年人在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是抗反流机制和对反流物的损害抵御机制减弱的结果,食管下括约肌功能不全、食管黏膜暴露与胃酸反流是造成GERD的主要病因.老年GERD伴发食管炎者随患者年龄的增长而增多,本研究主要探讨老年GERD患者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和胃酸反流的特点.
作者:崔莉红;朱风珍;陈桂敏;李方儒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6和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奥扎格雷钠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区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奥扎格雷钠治疗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线栓(MCAO) 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IL-6和TNF-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较,脑缺血/再灌注组IL-6和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P<0.05),奥扎格雷钠能够明显减少TNF-α的表达(P<0.05),而对IL-6表达无影响(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对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表达有关.
作者:马瑛;靳学婷;方艳秋;谭岩 刊期: 2009年第17期
原发性结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起源于结肠淋巴组织的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原发胃肠道NHL占全部结肠外NHL的40%,其中17%~54%原发于肠道.发病部位依次为小肠、回盲部和大肠.因起病隐匿、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而诊断困难,故常误诊.
作者:金洪永;姜洪伟;张丽梅;赵德新;于磊;姜天明 刊期: 2009年第17期
涎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是临床和病理检查中较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现报道1例该病患者,并结合文献复习,对其临床特征、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对鉴别诊断进一步掌握,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与认知,并在临床治疗上选用妥贴的方法治疗患者.
作者:龚悌;宁浩勇;朱华;王虹;彭涛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改善血液流变学在防止睾丸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40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高脂饲料绞股蓝组、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组、标准饲料组.实验前和实验后6、9 w检测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观察睾丸病理学.结果 ①血液流变学:高脂饲料绞股蓝组、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随饲养时间延长渐升,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0.01),高脂饲料绞股蓝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优于高脂饲料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②TG、TC、LDL-C、HDL-C:高脂饲料绞股蓝组、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高脂饲料组随饲养时间延长TG、TC、LDL-C渐升,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高脂饲料绞股蓝组、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低于高脂饲料组(P<0.05,0.01),高脂饲料绞股蓝组TG、HDL-C、LDL-C与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TC与高脂饲料绞股蓝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睾丸病理学:高脂饲料绞股蓝组、标准饲料组生精细胞正常;高脂饲料组睾丸生精细胞脂肪变性,间质纤维化,基底膜增厚,精子细胞数量下降,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睾丸损伤较高脂饲料组明显减轻.结论 改善血液流变学对高脂血症导致的睾丸损伤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贺琴;谭华炳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C-1562T基因多态性与IgA肾病病理改变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88例IgA肾病患者的MMP-9 C-1562T多态性,进一步研究其与IgA肾病病理分级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IgA肾病患者MMP-9 C-1562T基因型分布频率为:CC基因型65例(73.9%),CT基因型23例(26.1%),TT基因型缺如.其基因型与IgA肾病病理分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MMP-9 C-1562T基因多态性可能不影响IgA肾病的病理改变和预后.
作者:孙珉丹;罗萍;耿兴花 刊期: 2009年第17期
目前研究发现,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胃黏膜病变发生率较高,病变呈多样性,病变组织细胞内可检测出乙肝病毒HBsAg、HBcAg、HBV DNA[1,2].本文就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发病特点以及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袁文芳;高会霞;邵石祥 刊期: 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