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明;王建昌;李源;张婧;陈花
目的 观察过氧化氢(H2O2)对硫氧还蛋白和APE/Ref-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H2O2预处理对神经细胞具有适应性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PC12细胞作为神经细胞模型,以200和400 μmol/L浓度的H2O2处理PC12细胞,用MTT法检测细胞的损伤程度,以Western blot方法测定硫氧还蛋白和APE/Ref-1表达水平.结果 200 μmol/L H2O2促进PC12细胞的硫氧还蛋白和APE/Ref-1表达,400 μmol/L H2O2也促进PC12细胞的APE/Ref-1表达,但使PC12细胞的硫氧还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 促进硫氧还蛋白和APE/Ref-1表达可能是低浓度H2O2预处理对神经细胞具有适应性保护的分子机制.
作者:谢振华;刘长振;王爱民;马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人群是值得社会关注的一个弱势群体,到1999年底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我国人口的比例为10.09%,老年人口总数已近1.3亿,开始进入老年型社会[1].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下降,常见病、多发病逐渐增多,心理的变化十分复杂,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变化经常使老年人有自卑及恐惧感,甚至抑郁自杀.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由Brink等(1982)创制,是专用于老年人的抑郁筛查表[2].为了解武汉市老年人的抑郁情绪现状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武汉市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出相应的对策,我们对武汉市城区9个居委会的老年人进行了调查.
作者:陈静;张黎明;高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作用.方法 分离得到的MSCs在体外扩增、传代.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预诱导后加入不同时间的臂丛神经损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以鉴定分化细胞的表型特征.结果 细胞诱导后具有神经元或胶质细胞样细胞的形态,相应细胞表面标志NSE或GFAP阳性,以损伤后7 d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组NSE阳性和GFAP阳性率高(P<0.05).结论 臂丛根性撕脱伤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在体外能够有效地诱导骨髓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伤后1 w可以作为MSCs移植的佳时间.
作者:杨景全;路来金;闫峻;范东艳;崔建礼;邬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分离株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在结核病耐药性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分析了同时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链霉素(SM)的多耐药临床分离株和3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KatG、rpsL基因突变.结果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35株药物敏感株的rPOB、rpsL基因SSCP图谱正常,其特异性为100%;KatG基因有2株图谱异常,特异性为94.3%.71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均未发现rPOB、KatG、rpsL基因缺失,其PCR扩增产物SSCP分析结果表明:36株多耐药临床分离株中,32株rPOB基因图谱异常;21株KatG基因图谱异常;26株rpsL基因图谱异常.其敏感性分别为rPOB(88.9%)、KatG(58.3%),rpsL(72.2%).结论 结核分支杆菌耐RFP、INH、SM耐药性的产生主要是由于rPOB、KatG和rpsL基因突变所致.PCR-SSCP技术有望成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检测的方法之一.
作者:包洪;于庭;印璞;滕春燕;肖霞;刘爱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AF)是一种罕见的心血管畸形,其发病率约为0.3%~0.5%,多数患者因发现心脏杂音而就诊,因其临床征象类似主动脉窦瘤破裂等疾病,所以有时难以鉴别,我院于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共收治7例CAF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作者:危小军;谢东明;钟一鸣;谢东阳;王小萍;廖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神经肽Y(NPY)含量在不同时间段变化及三七皂甙(PNS)对其影响.方法 65例患者随机分为PNS组和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VEGF和NPY于第1、3、5、10天血浆含量的变化及应用PNS治疗后其变化情况.结果 ACI患者血浆VEGF和NPY的水平明显增加,不同时间段VEGF和NPY的含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段VEGF含量显示第5~10天时血浆VEGF达高峰(P<0.01).NPY于第3~5天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第10天的含量仍高于第1天.应用PNS治疗后血浆VEGF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血浆NPY的含量于第3天时明显下降,第5天升高,第10天又有所降低,但应用PNS治疗后不同时间段NPY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ACI后血浆VEGF和NPY水平开始增高,PNS能够明显增加VEGF的血浆含量,且能使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PNS对ACI后NPY的表达有部分抑制作用,这可能是PNS能够减轻ACI后缺血缺氧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王(蘋);周庆博;毕建忠;谢兆宏;刘震;来超;孙昭辉;赵敬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纤支镜介导微波治疗气道内膜结核的价值.方法 50例治疗组采用纤支镜下微波治疗,48例对照组采用全身抗结核化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36%,总有效率92%,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纤支镜下应用微波治疗气道内膜结核疗效好、治愈快,可作为治疗气道内膜结核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徐伟;吴杰;王胜;艾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人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易患带状疱疹,治疗不及时易产生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解老年人带状疱疹的发病及诊疗状况,本文对151例老年住院带状疱疹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徐秋梅;刘贞富;李雯;江从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的关系.方法 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8例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30例稳定心绞痛(SA)患者及30例健康人群血清MMP-9、CRP、IL-6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及其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 ACS组血清MMP-9、CRP、IL-6水平明显高于SA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CS患者中MMP-9与CRP、IL-6呈正相关.结论 ACS患者外周血清MMP-9水平明显增高且其与CRP、IL-6相关,表明炎症和细胞外基质降解在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ACS发病中的作用,可望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作者:杨智勇;于海杰;李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提前到来的,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同步,有较大的偏离和超前性.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可能造成家庭的经济危机,还可能给社会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因此,对解决老年护理及为其提供经济保障的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将成为极具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重要课题.
作者:荆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JAK/ATAAT信号途径对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HKC),分别给予高糖和JAK抑制剂AG490干预,Western印迹检测α-SMA、E-Cadherin及STAT1、STAT3、p-STAT1和p-STAT3的表达;ELISA法测定上清液中TGF-β1、Ⅰ型胶原的分泌,RT-PCR检测TGF-β1mRNA表达.结果 与低糖组比较,高糖培养的HKC中α-SMA、p-JAK2、p-STAT1和p-STATA3表达明显上调;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TGF-β1 mRNA表达增加;上清液中TGF-β1、Ⅰ型胶原增加.AG490明显抑制α-SMA表达升高,减轻E-Cadherin表达;降低TGF-β1 mRNA表达及TGF-β1、Ⅰ型胶原的分泌.结论 JAK/STAT信号途径可能参与高糖诱导HKC转分化.
作者:赵松;史永红;段惠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胆固醇和载脂蛋白E4(apoE4)对海马神经元生长和活性的影响及银杏内酯B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培养初生大鼠海马神经元,采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免疫荧光进行鉴定.用160 μg/ml的银杏内酯B处理海马神经元16 h,40 μg/ml 25-OH-胆固醇和30μg/ml apoE4继续处理24 h.MTT比色实验观察海马神经元生长活力的改变;Image-Proplus分析系统观察神经元长突起长度和胞体长短经的改变.结果 25-OH-胆固醇和apoE4降低海马神经元活性,抑制海马神经元突起的生长,与单纯apoE4和单纯胆固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银杏内酯B对神经元活性有提高趋势,但与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银杏内酯B可以有效促进损伤神经元突起生长,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高胆固醇在apoE4环境下损伤海马神经元,促进老年性痴呆的发生,银杏内酯B对损伤神经元在一定程度上有保护作用.
作者:姜希娟;卢斌;杨琳;范英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多弹头射频消融(RFA)联合干扰素(INF)α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组(n=29)和接受RFA治疗患者(n=58),其中RFA组29例单纯接受RFA治疗和联合组29例接受RFA治疗+INFα治疗,分析与比较各组的生存率、复发率及复发相关因素.结果 手术组、RFA组及联合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85.72%、90.89%、93.45%,2年生存率分别为67.69%、75.19%、80.02%,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6.52%、53.69%、61.74%.手术组、RFA组及联合组1年复发率分别为28.63%、20.59%、15.19%,3年复发率分别为35.35%、30.77%、23.91%.RFA组与联合组生存率及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RFA治疗后是否应用INFα治疗是影响复发的独立因素,RFA后应用INFα复发率可减低2.267倍.结论 多弹头RFA联合INFα治疗肝癌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复发率.
作者:许颖;姜振宇;姚程;赵恒军;李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慢性缺血致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及形态学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在治疗V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实验分假手术组、模型组及都可喜对照组及依达拉奉治疗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方法制备慢性脑缺血大鼠痴呆模型,观察各组大鼠的记忆功能及脑组织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缺血组水迷宫表现同对照组、都可喜组及依达拉奉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依达拉奉组与都可喜组相比未见显著差异.同时电镜观察结果也发现依达拉奉组及都可喜组与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相比神经细胞病理改变较轻,且依达拉奉组线粒体及前膜突触小泡增多,代谢活动较都可喜组旺盛.结论 依达拉奉可能通过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来改善慢性脑缺血大鼠空间学习记忆障碍,证明依达拉奉对慢性缺血致VD大鼠具有治疗作用.
作者:赵晴;杜建时;韩雪梅;李新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γ-catenin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生物学意义.方法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1例NSCLC和20例癌旁正常肺组织中γ-catenin的表达.结果 61例NSCLC组织中γ-catenin表达的阳性率为72.13%,20例正常肺组织无一例阳性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中γ-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为84.21%,无淋巴结转移者为52.1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γ-catenin的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均P<0.01).γ-catenin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其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型、有无胸腔积液及肿瘤大小无关.结论 γ-catenin可能与NSCLC的发生、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及转移有关.
作者:王丽华;蒋军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对酒精诱导大鼠脑损伤模型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及对海马结构神经元内维生素D依赖性钙结合蛋白(CB)变化的保护作用.方法 150~200 g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20%的酒精、山莨菪碱,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免疫组化等技术,结合图像分析系统分析酒精对海马及齿状回神经元的影响及山莨菪碱的作用.结果 ①在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酒精(E)组寻找平台的潜伏期时间显著高于生理盐水(NS)组、山莨菪碱+生理盐水(ANI+NS)组、山莨菪碱+酒精(ANI+E)组(P<0.05).E组寻找平台的游泳距离显著长于NS组、ANI+NS组、ANI+E组(P<0.05),ANI+E组高于ANI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在海马CA1、CA3和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E组CB表达阳性的神经元平均灰度值略有降低,但与NS组、ANI+NS组、ANI+E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对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可减轻损伤.
作者:孟秀梅;胡亚卓;韩志涛;张红红;陶国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心力衰竭(HF)在老年人中是一种常见综合征,其病死率很高,并且随增龄而增高.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在衰竭心脏病理生理中重要性的认识使HF的药物治疗取得了突出进展,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等的应用.大量证据证实ACEI对HF有益处,但是在HF患者中ACEI仍未得到充分应用.本文综述ACEI治疗老年HF的相关问题.
作者:蒋长盛;杨凯隆;王仁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和培养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ric cells,DC)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树突状细胞的功能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从健康大鼠管状骨中,无菌下提取骨髓细胞,用GM-CSF和IL-4诱导大鼠骨髓前体细胞,培养10 d,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的DC形态学特征,LPS刺激1~2 d,进行形态学观察、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分子(未成熟和成熟的)CD80、CD86和OX62的表达水平进行DC表型检测.结果 培养的骨髓细胞胞浆突起大而长,呈树突状,具有DC的典型形态.培养7 d未成熟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OX62表型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0.95%、52.93%和45.66%.培养11d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和OX62表型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5.93%、81.38%和96.36%.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骨髓DCs的体外诱导方法,为研究DC的功能及其在移植耐受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作者:苏纪权;付学奇;石东磊;朱志成;孙梅;王荣有;张兴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老年肺大疱绝大多数是在肺气肿等慢性阻塞性疾病的基础上形成的气肿型肺大疱,传统的方法多因肺大疱破裂形成自发性气胸时,行急诊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处理,而且复发率高达20%~40%[1].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考虑外科手术治疗,而此时手术风险更大,术中术后并发症多.我科对22例老年肺大疱患者,在肺大疱未造成自发性气胸时即采取了肺大疱切除及部分壁层纤维板切除术,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张彬;李长远;刘国津;佟倜;李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细胞凋亡是基因调控下的具有生化及形态学特点的细胞自杀行为[1].凋亡抑制使细胞躲过死亡而异常增殖,导致肿瘤发生、发展[2].细胞增殖与凋亡是机体维持自身稳定的基础,研究表明:胃肠恶性肿瘤无限增殖与肿瘤细胞凋亡减少和(或)分裂增加有关.肿瘤细胞通过复杂的分子机制下调凋亡相关基因,从而赋予肿瘤恶性增殖特性.Caspase尤其是Caspase-3在凋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urvivin是晚近发现的凋亡抑制蛋白家族的新成员[3],它可直接抑制Caspase-3和Caspase-7的活性,从而阻断细胞凋亡过程,Caspase-3和Survivin参与胃肠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近年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胃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郑爱秋;陈云波;贾明库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