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NA干扰与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相关基因

王秋明

关键词:RNA干扰, 宫颈肿瘤, 基因沉默, 放疗敏感性
摘要:宫颈癌是中国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放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Ⅰa1~Ⅱa2期宫颈癌患者,单纯根治性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效果相当,而对于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宫颈癌的放疗效果已有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对放射线不敏感,预后较差.多种基因分子水平的变化对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有重要影响.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dsRNA)分子诱发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基因转录后沉默现象,已用于肿瘤放疗敏感性的研究,但临床应用之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就RNAi相关基因表达增加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相关文献
  • 超重及肥胖对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目的:评估超重及肥胖对女性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516例行IVF-ET助孕治疗、年龄<38岁的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按体质量指数(BMI)分为2组:BMI正常组(A组,BMI 18.5~24.9 kg/m2)467例;超重及肥胖组(B组,BMI≥25 kg/m2)49例.分析其IVF新鲜取卵周期的相关指标及治疗结局.结果:B组患者较A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使用时间长和Gn用量多,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低(均P< 0.05).2组患者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卵子受精率高于B组(x2=8.102,P=-0.004),2组患者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重及肥胖可导致IVF-ET治疗过程中Gn使用时间延长、Gn用量增加,受精率降低,可能对IVF-ET结局有负面影响.

    作者:吴海霞;潘家坪;滕晓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和筛查的研究进展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和筛查(PGS)是近20余年发展的一种具有较低危险度的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卵母细胞或者植入前胚胎进行活检,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检测,对遗传物质进行分析,选择遗传信息正常的胚胎植入女方子宫,以避免妊娠有“病”的胎儿,同时提高妊娠率和活产率,降低流产率和多胎率.其主要适用于高龄、反复流产、反复植入失败和有遗传病史的夫妇等.综述在PGD和PGS中所应用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基因组杂交(CGH)、微阵列CGH (array-CGH)、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和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各种技术方法均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单细胞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其高度的敏感性、准确性、灵活性等特点显示出巨大的优势,随着该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成熟,将成为PGD/PGS的一个强有力的检测手段.

    作者:张静;吕睿;吕永焕;宋学茹;赵晓徽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空气污染物对哺乳动物生殖和胚胎发育的影响

    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已对人们的生命健康构成巨大的危害.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严重的空气污染对生殖系统有着多重负面影响.对男性而言,可导致睾丸体积减小和质量减轻,精子数量、浓度降低,运动力与形态学改变,并可引起精子染色体畸变、DNA断裂,终表现为男性生殖功能的下降,导致不育.而对女性,空气污染与卵巢结构与功能受损、生殖细胞发育异常、排卵率下降以及雌激素分泌异常等显著相关.另外,长期暴露于空气污染的环境中,孕妇的流产率明显增高,且更易造成胎儿畸形的发生.综述多种主要空气污染物对男、女生殖器宫(系统)、生殖细胞、生殖功能及胚胎发育影响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徐菲菲;马大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超声测定子宫底厚度指导吉妮宫内节育器置入的安全性

    目的:总结应用超声测定子宫底厚度对指导吉妮宫内节育器安全置入的应用经验.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9月于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医院要求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的健康育龄妇女516例,应用超声测定置器前子宫底厚度,分析是否适宜放置,置器后行即刻超声检查,以观察吉妮宫内节育器的置入情况.结果:516例中474例子宫底厚度>1 cm者一次成功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其余42例子宫底厚度<1 cm,其中39例改放其他节育器,3例放弃置入节育器.结论:子宫底厚度≥1 cm的哺乳期和正常育龄妇女放置吉妮宫内节育器是安全的,置器前应用超声检测子宫底厚度对指导吉妮宫内节育器的安全置入是必要的.

    作者:王丽红;张玉杰;代培凤;张美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双酚A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缺失鼠卵母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影响

    目的:研究双酚A (bisphenol A,BPA)暴露对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基因缺失(iNos-/-)的实验鼠卵母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影响.方法:给野生型雌鼠(iNos-/-)和iNos基因敲除(iNos-/-)的雌鼠强饲(oral gavage) BPA 100 μg/(kg·d)或200 μg/(kg·d)连续13d.结果:在iNos“组实验鼠卵细胞MⅡ期非整倍体卵母细胞数量没有显著增加.在iNos-/-组实验鼠卵母细胞染色体分离错误和染色单体提前分离增加.基因表达的特性表明polo样激酶1(PLK1)和RAN GTPase蛋白(RAN)水平在iNos-/-组实验鼠卵细胞的细胞周期和纺锤体的调控大幅下降.结论:iNos可能通过维持蛋白PLK1和蛋白RAN在哺乳类动物卵细胞稳定地表达,直接或间接地保护染色体减数分裂中精确分离;低水平的BPA暴露可能引起具有iNos-/-遗传背景卵细胞染色体畸变.

    作者:张金文;杜春海;张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通过回顾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的情况,分析OHSS患者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早发型和晚发型OHSS的差异.方法:选择2002年6月-2010年8月在本院行体外受精(IVF)治疗因中、重度OHSS住院患者36例(OHSS组),其中早发型OHSS 25例,晚发型OHSS 11例.选取因OHSS倾向行全胚冷冻或单胚移植而未发生OHSS的患者76例为高危组.另选取同期移植≥2个胚胎,与OHSS组基本情况相近,未发生OHSS者61例为对照组.记录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2)水平、穿刺卵泡数及获卵数等.结果:①早发型OHSS患者hCG日E2水平高于晚发型(P<0.05).②OHSS组和高危组的hCG日E2值,卵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③3组获卵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HSS组的获卵数少于高危组(P<0.05).结论:①hCG日E2值升高可作为OHSS发生的参考指标.②卵泡数及获卵数是预测OHSS敏感的指标.③中、小卵泡较多时更易导致OHSS.

    作者:黄家佳;杨芳;杨健之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长方案反复降调后雌二醇水平未达标者体外受精结局探讨

    目的:探讨长方案体外受精(IVF)中经反复降调而雌二醇(E2)仍为高水平患者的助孕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8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效长方案反复降调节E2水平难以达到降调标准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直接行超促排卵,其中2例获得临床妊娠;1例改行微刺激方案后获得临床妊娠;1例给予来曲唑(LE)继续治疗后促排卵,获得临床妊娠.结论:反复降调后E2不达标准者仍可获得较好的IVF妊娠结局.

    作者:王晶;刘雨生;黄玲莉;郑圣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41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后临床妊娠结局的研究

    目的:探讨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行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结局,为此类不孕症患者的辅助生殖治疗及遗传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研究41例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孕症患者(观察组)及751例染色体正常不孕症患者(对照组)在行常规IVF/ICSI-ET治疗后的临床妊娠结局.结果:41例观察组患者中24例为常规IVF治疗周期,17例为ICSI治疗周期.41对不孕夫妇中28例为原发性不孕,11例有不良妊娠、生育史.2组患者女方年龄、获卵数、MⅡ卵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晚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畸形胎儿率、死胎分娩率、活胎分娩率、每取卵周期活胎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胚胎种植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早期流产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1例观察组中有19对夫妇先后在27个移植周期中获得妊娠,并终成功分娩了22个婴儿.结论:通过常规IVF/ICSI-ET治疗结合产前诊断技术,携带染色体平衡易位的不孕症患者可获得理想的临床妊娠结局,是一种相对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法.

    作者:蔡靖;刘红杰;沈树秋;林奇;麦文婷;尹彪;邹淑玲;叶燕萍;曾勇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新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即子宫内膜基质和腺体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是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生殖系统的具有侵袭性及雌激素依赖性的良性疾病,其发病机制迄今不明,可引起痛经、慢性盆腔痛、生育能力低下及月经失调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女性的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传统药物治疗手段效果欠佳、不良反应明显,而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随着近年EMs相关基础及病因学的研究深入,学者们提出EMs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因此提出了抗细胞增殖、抗血管生成、抗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以及干细胞治疗等新的治疗理念,作用于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各个方面.同时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为目前EMs合并不孕症患者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作者:何晔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1984例胎儿羊水染色体检查的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染色体数目或结构畸变与胎儿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1 984例产前筛查高危的妇女,在知情同意下,于孕17~23周进行羊水穿刺、细胞培养及染色体制备、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1984例羊水染色体检查中共发现异常核型49例(2.47%),包括数目异常31例(1.56%),其中常染色体数目异常27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4例;结构异常12例(0.60%),其中9例平衡性结构异常,3例非平衡性结构异常;嵌合体6例(0.30%).多态变异226例(11.39%),包括9号臂间倒位20例(1.01%),D/G组随体及短臂多态变异78例(3.93%),次缢痕区多态变异72例(3.63%),大Y、小Y 56例(2.82%).结论:羊水染色体核型检查有助于产前诊断胎儿染色体病,对妊娠结局的评估和胎儿的预后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魏淑彦;杨会欣;封纪珍;王亚凡;贾立云;李扬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长方案超排卵获卵数对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结局的影响

    目的:比较常规长方案超排卵周期中,获取不同卵母细胞数对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007年1月-2013年6月因单纯男性因素采用常规长方案超排卵行ICSI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获卵数目分成4组,获卵数≤4个为G1组(90个周期),获卵数5~10个为G2组(368个周期),获卵数11~20个为G3组(449个周期),获卵数≥21个为G4组(135个周期).结果:在ICSI治疗中,G1组女方平均年龄高于其他3组(P<0.01),但其中<35岁的患者占57.8%.G1组患者完全受精失败发生率、G4组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以及这2组的移植周期取消率均高于G2组和G3组(P<0.01);G1组的临床妊娠率在4组中低(31.3%,P< 0.05);4组中G3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移植胚胎活产率高,且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ICSI治疗周期中,获卵数≤4个影响ICSI受精结局,完全受精失败发生率升高;获卵数在11~20个时ICSI临床结局好.

    作者:张文红;龙晓林;杜红姿;李莉;黄玉玲;孙源;刘见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RNA干扰与宫颈癌细胞放疗敏感相关基因

    宫颈癌是中国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放疗是宫颈癌的重要治疗方法,对于Ⅰa1~Ⅱa2期宫颈癌患者,单纯根治性手术与根治性放化疗效果相当,而对于Ⅱb~Ⅳa期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随着放射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宫颈癌的放疗效果已有很大提高,但仍有部分患者因对放射线不敏感,预后较差.多种基因分子水平的变化对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有重要影响.RNA干扰(RNAi)是由双链RNA(dsRNA)分子诱发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基因转录后沉默现象,已用于肿瘤放疗敏感性的研究,但临床应用之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就RNAi相关基因表达增加宫颈癌的放疗敏感性的现状及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王秋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孕酮对子宫内膜、卵细胞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孕酮是一种女性激素,在人类生殖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作用于卵巢及子宫,对卵细胞的发育成熟、排卵、胚胎发育、胚胎着床、维持妊娠等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认为孕酮分泌不足可能是妊娠早期流产的原因之一.孕酮通过调节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为胚胎的生长发育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同时通过调节黄体生成激素(LH)峰及其受体以及对优势卵泡发育的作用来影响卵细胞的成熟及质量.此外胚胎本身的发育也受到孕酮的作用,在体外培养胚胎时添加孕酮能提高囊胚的形成率及植入率.虽然目前对孕酮的药代学及药效学已研究得十分透彻,其人工合成制剂已经投入临床使用,但对其病理生理机制尚存在争议.综述孕酮对子宫内膜、卵细胞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作者:顾建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抑制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激素合成机制的研究

    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单乙基己基酯[Mono-(2-ethylhexyl)phthalate,MEHP]抑制人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激素合成的机制.方法:选取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患者6例,分别收集卵泡液,提取颗粒细胞进行原代体外培养72 h后,分别加入MEHP 25,300,500 μmol/L,并于之后48 h通过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胆固醇侧链裂解酶(CYP11A1)、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γ)、芳香化酶基因(CYP19A1)、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的表达.结果:MEHP为300及500μmol/L时CYP19A1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500 μmol/L的MEHP可使CYP11A1表达明显降低(P<0.05);当MEHP为500 μmol/L时3β-HSD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当MEHP达到300,500 μmol/L时,PPAR-γ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MEHP不仅能降低雌激素合成关键酶CYP19A1的合成,也抑制了孕激素合成关键酶CYP11A1及3β-HSD的合成.此外,MEHP能促进PPAR--γ的生成.

    作者:蔡晓辉;石程;沈浣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剂量hCG联合hMG在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中促排卵的应用

    目的:分析小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对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HH)患者促排卵的作用.方法:11例HH者(研究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应用小剂量hCG(100~200 IU/d)联合hMG(150 IU/d)促排卵23个周期.5例HH者(对照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仅应用hMG(150 IU/d)促排卵9周期.对2组HH患者周期应用hMG总剂量、连续刺激时间、诱发排卵日获得平均直径≥18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周期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①2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诱发排卵日获得平均直径≥18 mm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和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研究组和对照组促排卵周期应用hMG总剂量分别为(1 829.35±625.35) IU和(2 408.33±263.69) I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研究组和对照组促排卵连续刺激时间分别为(15.04±2.94)d和(22.89±1.9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O01).结论:小剂量hCG联合hMG对HH患者促排卵,在维持高周期妊娠率的前提下,可减少hMG用量和缩短促排卵连续刺激时间.

    作者:王国萍;吴瑞芳;何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天津市医学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