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榑;高桂琴;林婉君
生物钟基因普遍存在于生物界,其作用在于产生和控制昼夜生物节律的运转.新研究发现,生物钟系统不仅在昼夜生物节律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参与机体其他功能的调节.该系统一旦失调可能引起一系列严重疾病发生,如淋巴瘤、白血病、乳腺癌和抑郁症等.就重要的生物钟基因Per2与肿瘤增殖凋亡的关系、Per2的抗肿瘤机制、及Per2在妇科肿瘤方面的研究近况做综述.
作者:王朝霞;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抑制素B是睾丸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受垂体卵泡刺激素(FSH)特异调控,具有昼夜分泌节律性并随年龄增加而变化.成年男性抑制素B几乎全部来自于睾丸,且其组装过程大部分在生精细胞内完成,而后释放到循环和精浆,因此血清和精浆抑制素B水平与精子发生同步.由于使用高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双抗体夹心ELISA法)可精确测定具有生物活性的抑制素B,满足科研和临床的需要.抑制素B的浓度在精子发生障碍时会出现变化,通过测定其浓度可对精子发生状态作出评估,在鉴别梗阻性与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方面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作者:蔡文娟;谷翊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正确而规范的诊断对男性不育的治疗至关重要.男性不育的诊断包括:疾病诊断、病理诊断及病因诊断.应在全面细致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应根据不育的病因,采取个体化的方案,以求增加自然妊娠机会或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对男性不育的诊断要略和系统治疗进行讨论,重点讨论常用的治疗方法、特别是辅助生殖技术的适应证及其安全性问题.
作者:陈振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电磁辐射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与工作环境中,雄性生殖系统对电磁辐射具有高度敏感性.电磁辐射可致睾丸结构和功能损伤,附睾精子密度降低、活力下降、畸形率增加、超微结构改变.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异常、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等在睾丸和附睾精子损伤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流行病调查研究提示,电磁辐射能引起精液参数变化,造成性功能和生育力下降.
作者:舒如明;谷翊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左旋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是有效的避孕药物.除用于人类节育外,还可用于治疗月经过多,减少子宫内膜异位症、腺肌症患者的疼痛.其抗子宫内膜增殖的活性,还被用于在激素替代治疗期间雌激素引起的内膜增殖,治疗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预防乳腺癌时他莫昔芬内分泌调节治疗中的内膜增殖.
作者:宋楠;冷金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在妊娠过程中首次出现或发现的任何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既往研究表明:GDM可能是一组多基因遗传所致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到糖代谢机制的每一个环节,相关基因可能包括葡萄糖激酶基因,肝细胞核因子基因,胰岛素受体底物基因多态性等.
作者:陈元元;陈丹青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输精管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男性绝育手术,也是一种重要的避孕选择.血肿和感染是常见的早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低于1%和2%.少数人手术后发生慢性阴囊或睾丸疼痛或不适,需要手术治疗者<1%.报告的输精管切除术失败率为O~2%.超过60%的男子术后发生循环抗精子抗体,除泌尿生殖道感染或炎症风险有短期升高外,多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输精管切除术不增加远期健康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免疫相关疾病或前列腺癌.
作者:刘小章;李顺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单胚胎移植(SET)是降低多胎妊娠率的一种有效方法,选择高质量的胚胎是提高单胚胎移植成功率的关键.目前,大多数生殖中心采用的胚胎形态学评分及卵裂率仍然是主要的评估方法,但在评估胚胎活力和预测继续妊娠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期研究表明,胚胎代谢分析结合当前的评估方法,可能会更有效地选择优质胚胎,提高妊娠率同时降低多胎妊娠率.
作者:赵红岩;孙莹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精子活力是衡量精液质量和男性生育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男性不育患者中约19%为精子活力低下所致.精子运动所需能量来自线粒体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各种原因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改变,如膜电位的降低,酶活性或表达量异常以及线粒体DNA(mtDNA)的突变或缺失等均可导致线粒体能量合成障碍,精子活力降低.对近年有关线粒体功能与精子活力相关性研究进展综述,旨在探讨精子活力低下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弱精子症的可能途径.
作者:周秀芬;姜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由<国际妇产科学杂志>和<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两刊编委会和杂志社举办的第十届全国现代妇产科学新进展学术会议和首届全国生殖健康,计划生育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9月19-22日在深圳市顺利召开.两会得到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的全力支持和通力合作.
作者:《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生育年龄阶段妇女一种较常见的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目前认为高雄激素血症是其发病的中心环节.雄激素的生物学作用不仅和血清雄激素水平相关,同时也受到雄激素受体(AR)活性的调节.编码AR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Xql 1~12),第一外显子区包含一个高度多态性的胞嘧啶、腺嘌呤和鸟嘌呤(CAG)重复序列,其表达受X染色体失活模式的影响.体外实验证实,较短的CAG重复次数具有较高的转录活性.近年越来越多实验结果证明,AR的CAG多态性与PCOS间存在相关性,可能为PCOS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徐丽爽;韩玉崑;宿爱琴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妊娠(cesarean section pregnancy,CSP)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47例确诊为CSP的病例,诊断主要依靠超声检查、全子宫切除标本及病理检查.治疗主要选择2种方法:①在超声引导下妊娠囊穿刺术+甲氨蝶呤(MTX)囊内注药,适时行清宫术.②子宫动脉栓塞术,配合静脉MTX治疗,适时行清官术.结果:47例中第1种方法治疗27例,失败2例;第2种方法治疗20例,失败5例.治疗失败7例患者均因反复阴道大量出血,终切除子宫.结论:CSP应早期诊断,选掸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可提高治疗成功率.
作者:张榑;高桂琴;林婉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促排卵已经成为辅助生殖技术(ART)中的核心环节.目前超促排卵长方案即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抑制垂体联合相对大剂量外源性卵泡刺激素(FSH)在临床应用广泛.但常规促排卵方案较复杂,费用高昂,用药时间长,大量雌激素的应用可造成卵巢过度刺激.临床有寻求更适宜促排卵方案的需求.由于GnRH拈抗剂(GnRHA)在临床应用,微刺激促排卵方案在体外受精(IVF)中应用逐渐广泛.该方案与常规促排卵方案主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并不明显降低IVF成功率的前提下减少促性腺激素的用量,缩短刺激周期时间,降低卵巢过度刺激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佳(偩);孙晓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近年不孕症发病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其中输卵管炎性不孕占30%~40%.输卵管是摄取卵子、精卵运输及成熟、受精和植入前胚胎发育的场所,在人类生殖过程中发挥极重要作用.这些作用主要通过输卵管液这个媒介实现,输卵管液多种细胞因子成分扮演关键角色.阐明输卵管液细胞因子成分对精卵运输及其功能发挥、受精和早期胚胎的作用及其在输卵管炎性不孕发病中的作用,对预防和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吴亚玲;郝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长期临床实践表明,复方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在短效避孕措施中优势突出.随着COC的使用日益广泛,其对人体的安全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关于COC安全性的研究和报道很多,但意见尚不统一.
作者:史惠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水通道蛋白家族(aquaporins,AQPs)是一组参与水分子转运的跨膜蛋白,与血管新生、肿瘤扩散等生理病理机制有关,其在子宫内膜发生病变时出现异常表达.血管新生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设想水通道蛋白家族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作者:徐科君;吴瑞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当避孕失败或未采取避孕措施而发生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包括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是有效的补救措施,但其对身体和心理都有负面的影啊[1].近两年,上海市长宁区各计划生育手术点人工流产数居高不下,据长宁区妇幼保健所统计资料:2005年人工流产总数17 491例(其中上海市户籍已婚4 418例,未婚2 664例;外来户籍已婚4 511例,未婚5 898例);2006年人工流产总数19 192例(上海市户籍已婚4 705例,未婚2 523例;外来户籍已婚5 469例,未婚6 495例).
作者:陆榑;刘晓瑷;何萍;鲁巧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微小RNA(micro RNA,miRNA)是一类新发现的非编码的调控RNA,其主要在转录水平或转录后水平上发挥调控效应,控制着生长发育、分化、代谢和疾病等许多生物过程.miRNA调控精子与卵子的减数分裂,影响配子的生长发育.参与植入前小鼠胚胎早期发育时序的调节,干预植入过程中相关基因的表达.而且涉及到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多潜能性的维持,控制多能胚胎干细胞谱系的决定.生殖细胞miRNA的异常表达与生育能力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就miRNA相关机制和功能,主要检测方法及其在生殖发育领域中研究进展综述.
作者:王彬;徐艳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