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二硝酰胺铵盐染毒大鼠的病理学观察

王玉玲;孙苑菡;杜文霞;谢锋;邢亚飞;李江平

关键词:新型含能材料, 二硝酰胺铵, 大鼠, 病理改变
摘要:目的 研究新型含能材料二硝酰胺铵(ammonium dinitramide,ADN)染毒对大鼠主要脏器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96只健康成年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阴性对照(蒸馏水)组和30.8mg/kg(1/20LD50)、61.6mg/kg(1/10LD50)、123 mg/kg( 1/5 LD50)ADN染毒组,每组24只,雌雄各半.采用灌胃方法进行染毒,染毒容量为10 ml/kg,每天1次,每周5d,连续染毒90d.观察大鼠心、肝、脾、肺、肾、脑、睾丸及子宫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ADN染毒组大鼠肝组织结构紊乱,中央静脉扩张瘀血,肝细胞肿胀、肝细胞脂肪性变,肝细胞颗粒变性、空泡变性,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部分细胞点状坏死.而其他脏器改变不明显.结论 ADN对大鼠肝脏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环境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新型高效降酚菌的鉴定及特性研究

    目的 提高生物处理焦化废水效率,为工业废水处理用菌剂研究提供微生物资源.方法 从某焦化废水厂的活性污泥中通过微生物方法筛选、分离,并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所得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比浊法测定微生物量,研究菌株生长情况及降酚效果.结果 得到三株降酚菌,均能在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生长,在72 h内将初始浓度800 mg/L的苯酚完全降解.对菌株的16s rDNA序列分析并与已发现的菌株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表明,三菌株分别属于喜盐芽孢杆菌属(Halobacillus sp.)、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和红球菌属(Rhodococcus sp.).结论 实验所得菌株为新型高效降酚菌,其降酚效果优异并可用于焦化废水处理.

    作者:丁兰岚;叶姜瑜;周银行;龙素群;辉永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硒对砷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适量硒对砷诱导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HUVEC-304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调整HUVEC-304细胞密度为1.0× l05/ml,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05、0.1、0.5、1.5、3.0、6.0、12.0 μmol/L三氧化二砷以及0.1 μmol/L亚硒酸钠+0.05、0.1、0.5、1.5、3.0、6.0、12.0 μmol/L三氧化二砷染毒48 h,并设立对照(正常培养液)组.检测培养液中iNOS和eNOS的活力,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测定iNOS mRNA和eNOS mRNA的表达.结果 随着三氧化二砷染毒浓度的升高,HUVEC-304细胞培养物中eNOS的活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iNOS的活力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1.5~12.0 μmol/L三氧化二砷染毒组HUVEC-304细胞培养物中iNOS mRNA的表达均较高,eNOS mRNA的表达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相应浓度三氧化二砷单独染毒组比较,0.05、0.1、1.5 μmol/L三氧化二砷+0.1 μmol/L亚硒酸钠联合染毒组HUVEC-304细胞培养物中的iNOS的活力及其mRNA的表达均较低,0.05、0.5、1.5 μmol/L三氧化二砷+0.1 μmol/L亚硒酸钠联合染毒组eNOS的活力及其mRNA的表达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硒对砷诱导HUVEC-304细胞iNOS和eNOS的异常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姜迎;蔺新英;边建朝;姜艳艳;赵莎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情况与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关系的Meta分析

    为探讨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情况与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关系,检索中国知网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数据库1994-2011年1月公开发表的医务人员佩戴口罩情况与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关系的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数据,共纳入5个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感染呼吸道传染病的医务人员中口罩坚持佩戴率低于未感染的医务人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p=0.58,95%CI(0.42~0.80)].提示医务人员佩戴口罩可以有效地防止呼吸道传染病传播.

    作者:王睿;曾强;刘洪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电子垃圾处理区域居民外周血丙二醛和铁、锌、钙、镁含量及相关性的研究

    为探讨电子垃圾处理区域居民体内丙二醛和铁、锌、钙、镁含量的相关性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于2011年3月选取华北地区某市A县电子垃圾处理区域32名从事电子拆解作业职业的居民(职业组)和31名不从事拆解作业的居民(暴露组)及55名居住于距离该地50 km的居民(对照组),检测外周血中铁、锌、钙、镁的含量及血清中丙二醛含量.结果显示以人群的性别和年龄为协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职业组和暴露组外周血铁、锌、钙、镁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丙二醛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外周血铁、锌、钙、镁含量均与丙二醛含量呈负相关(P<0.05).提示居住在电子垃圾拆解地的居民体内铁、锌、钙、镁缺乏,丙二醛含量增多,体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

    作者:刘沙沙;李克秋;黄海;赵玉霞;李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钒酸钠对日本青鳉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钒酸钠染毒对日本青鳉(Oryzias latipes)肝脏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21d静态换水暴露法进行染毒,分别加入0(对照)、0.01、0.02、0.04、0.08、0.15和0.30 mg/L的钒酸钠溶液,每组12尾.在染毒第7、14和21天后,测定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 日本青鳉肝脏SOD和CAT活力随着钒酸钠染毒浓度的上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呈降低趋势.结论 较低浓度钒酸钠染毒可使日本青鳉肝脏SOD和CAT活力升高,较高浓度钒酸钠染毒可使肝脏SOD和CAT活力下降.

    作者:易浪波;马陶武;彭清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饮用水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该文介绍了饮用水有机污染的现状、来源及其对健康的影响,综述了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降解饮用水中天然有机物、人工合成有机物和消毒副产物的新研究进展,分析了与其他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相比,二氧化钛光催化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饮用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潘力军;金银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成都市住宅室内空气甲醛污染调查

    为了解成都市住宅不同功能区室内空气甲醛污染情况,探讨温度和湿度对室内甲醛浓度的影响,于2010年9月-2011年6月在成都市三环路以内的主城区选取96户居民住宅共421个房间进行室内空气检测,同时记录温度、湿度等气象参数.结果显示,居室内甲醛平均含量为0.11 mg/m3,甲醛超标率42%,大超标倍数达4.4倍;不同功能居室的甲醛超标率高低顺序为主卧>次卧>书房>儿童房>客厅.室内气温>25℃时甲醛超标率高,为60.8%;相对湿度>75%时甲醛超标率高,为41.3%.提示本次调查的装修住宅内部的不同功能居室室内空气甲醛超标存在差异,温度和湿度较高时会促进甲醛释放.

    作者:唐玉凤;王妍;楚英豪;尹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06-2010年兰州铁路局铁路沿线分散式供水水质变化分析

    为了解2006-2010年兰州铁路局铁路沿线分散式供水水质的状况,对2006-2010年兰州铁路局辖区内兰州、武威南、嘉峪关、银川、陇西、固原6个车务段全部分散式供水监测点水质监测资料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共采集水样324件,合格163件,合格率为50.3%.2006-2010年兰州铁路局分散式供水水样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合格率从39.1%上升到63.2%;各年水样合格率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菌落总数(84.3%)、总大肠菌群(55.4%)、耐热大肠菌群(66.7%)和硫酸盐(85.1%)外,其余指标的合格率均在90%以上.提示兰州铁路局铁路沿线分散式供水水质有待继续提高,其主要受总大肠菌群的影响.

    作者:刘晓峰;王金华;胡晓斌;范丙志;王俊;李振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水果中甲霜灵和氯噻啉的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目的 建立水果中甲霜灵和氯噻啉的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以乙酸乙酯-环已烷(Ⅴ∶Ⅴ=1∶1)为提取溶剂,以超声波法提取水果中的甲霜灵和氯噻啉,经固相萃取净化,采用液相色谱法测定.液相色谱检测波长为230 nm,流动相为乙腈-水(体积比为60∶40),流量0.8 ml/min,进样量20μl.结果 甲霜灵和氯噻啉线性范围分别为1.0× 10-6~1.0× 10-2 g/ml( r=0.999 0)和1.0× 10-6~ 1.0× 104 g/ml( r=0.999 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94%~99.95%和97.98%~100.43%,检出限分别为2.56×10-5和3.43×104 μg/g,RSD分别为2.07%和2.8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可作为水果中甲霜灵和氯噻啉含量的检测.

    作者:高智席;吴艳红;敖克厚;徐中轩;牟青松;黄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重症监护室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案的改进及消毒效果观察

    为探讨改良环境清洁消毒方案在重症监护室的消毒效果,在传统的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案的基础上,通过延长每次清洁消毒时间、增加每天清洁消毒次数来改良环境清洁消毒方案,采用改良方案与传统方案分别对各20名患者周围环境中12种物体表面进行清洁消毒,计算两种方案清洁消毒前后6个时间点各种物体表面的菌落数,并进行比较.在实施两种清洁消毒方案1~6 d后分别统计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经Repeated Measures和Multivariate过程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多元方差分析,两种清洁消毒方案的时间、时间×清洁消毒方案的P值均<0.05,提示时间因素以及时间因素和分组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用改良方案清洁消毒4.5 h和8.5 h后,83.3%物体表面的菌落数明显低于传统方案组(P<0.05),用改良方案清洁消毒12.5~16.5 h后,所有物体表面的菌落数两组间均明显低于传统方案组(P<0.05).在改良方案清洁消毒后3~6 d时,患者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传统方案组(P<0.05).说明改良方案清洁消毒效果更为显著,并可能更有助于控制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尤洪兰;王亚萍;林萍萍;陈蓉芳;程华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5%高效氯氰菊酯与氟铃脲混配杀虫剂现场灭蝇效果观察

    为探讨氟铃脲(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与高效氯氰菊酯混配后的灭蝇效果,2010年6-7月于某村选择4个小型蝇孳生地,按GB/T 23796-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采用笼诱法进行成蝇密度测定,将96%高效氯氰菊酯、98%氟铃脲(北京市东旺农药厂)溶于无水乙醇后,再分别配制成4%高效氯氰菊酯、1%氟铃脲、5%混配杀虫剂(含4%高效氯氰菊酯和1%氟铃脲),按50 mg a.i/m2使用剂量对其中3个蝇孳生地作滞留喷洒,另1处面积大小、环境条件与蝇密度相当的场所作对照区.施药后1~30 d观察灭蝇效果.

    作者:王伟;许明;李培羽;陈玉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叔丁基对苯二酚对皮肤角质细胞核因子Nrf2通路的影响

    目的 观察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butylhydrquione,tBHQ)对皮肤角质细胞核因子Nrf2 (tanscription factor NF-E2-related factor 2)及其调控的下游靶基因NAD(P)H醌氧化还原酶[NAD(P)H:quinone oxidoreductase1,NQ01]和血红素单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向HaCaT细胞中加入终浓度为50 μmol/L的tBHQ溶液分别培养0(对照)、2、6、12、24、36 h;或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对照)、25、50 μmol/L的tBHQ溶液培养24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50 μmol/L的tBHQ染毒2~36 h时HaCaT细胞Nrf2蛋白表达水平,染毒12~36 h时HaCaT细胞NQO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染毒6~36 h时HaCaT细胞HO-1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5 μmol/L和50 μmol/L tBHQ分别染毒24h后HaCaT细胞的Nrf2、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25 μ mol/L tBHQ染毒组比较,50 μmol/L tBHQ染毒组Nrf2和HO-1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NQO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HQ能够诱导皮肤角质细胞的核转录因子Nrf2及其调控的下游靶基因NQO1和HO-1的蛋白持续表达,从而对皮肤角质细胞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李冰;邢晓越;刘丹;王欣;李炜;李昕;孙贵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亚硫酸钠和甲醛联合染毒对人正常二倍体肝细胞活力及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亚硫酸钠与甲醛联合染毒对人正常二倍体肝细胞株(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肝细胞内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 mmol/L甲醛以及0.1 mmol/L甲醛+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 h,采用MTT试验检测肝细胞的活性.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mmol/L甲醛,10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以及0.1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h,采用蛋白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 mmol/L亚硫酸钠及0.1~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且肝细胞活性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而下降;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高于0.1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P<0.05),且0.1 mmol/L甲醛+2.5 mmol/L亚硫酸钠联合染毒组肝细胞活性也明显高于2.5 mmol/L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各浓度亚硫酸钠单独染毒对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而0.5~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可引起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10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10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及相同剂量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而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亚硫酸钠和甲醛联合染毒对肝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较高浓度(10mmol/L)甲醛可抑制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亚硫酸钠可加强这种抑制作用.

    作者:雷佩玉;王晓君;白剑英;王静;邢锦;梁瑞峰;王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化妆品中铅和汞污染特征及评价

    为调查化妆品中重金属铅和汞的含量及污染水平,随机抽取市场上销售的24件化妆品,采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分别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铅和汞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其污染水平.结果显示,化妆品中铅和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2.431±12.514) mg/kg和(0.493±0.194)mg/kg.化妆品中铅含量的顺序为:防晒霜类>补水霜类>乳液类>粉底液类>祛斑霜类,汞含量的顺序为:防晒霜类>粉底液类>乳液类>祛斑霜类>补水霜类.24件化妆品中,汞含量均合格;有9件化妆品为铅轻度污染,且大多为中低档化妆品,合格率为62.5%.提示本次调查的24件化妆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铅污染.

    作者:马明海;王宗庆;钱丽萍;徐圣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长期铅暴露对小鼠胸腺细胞移行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影响

    目的 探讨铅暴露对小鼠胸腺细胞胸腺内迁移相关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的影响.方法 将48只健康初断乳21日龄清洁级SD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蒸馏水)组和低(200 mg/L)、中(400 mg/L)、高(800 mg/L)剂量乙酸铅染毒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采用自由饮水方式进行染毒,连续染毒12周.染毒结束后,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检测血清、胸腺中的铅含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胸腺细胞趋化因子受体CXCR4、CCR5、CCR9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乙酸铅染毒组小鼠血清、胸腺铅含量以及小鼠胸腺细胞膜分子CXCR4、CCR5 、CCR9的表达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乙酸铅染毒剂量的升高,小鼠血清、胸腺铅含量以及小鼠胸腺细胞膜分子CXCR4、CCR5、CCR9的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趋化性细胞因子受体参与长期铅暴露小鼠胸腺的免疫损伤.

    作者:黄青松;王树芳;孙启蒙;赵晓楠;牛艳华;聂慧岩;牛志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血脑屏障模型通透性指示剂使用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荧光黄(lucifer yellow,LY)在血脑屏障模型(blood brain barrier model,BBBM)通透性测定中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Wistar乳鼠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brain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BCECs)和星型胶质细胞( astrocytes,As)进行共培养建立非接触BBBM;利用通透性试验进行HRP和LY对BBBM通透系数(permeability coefficient,Pe)的测定.结果 建立分别与12孔和24孔板相匹配的非接触BBBM.通透性测试显示,HRP组Pe值(12孔和24孔板模型)低于LY组.HRP和LY对BBBM的Pe分别为(0.64±0.05)×10-3、( 1.67±0.07 )×10-3 cm/min (12孔、24孔模型)和( 1.08±0.16)× 10-3、( 3.03±0.13)×10-3 cm/min( 12孔、24孔模型).结论 HRP和LY作为指示剂均能用于BBBM通透性定量测定.但LY使用简便性,安全性较高,实际中可作为优先选择.

    作者:赵康峰;李玲;张少平;王翀;蒲小平;张宏伟;白雪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供水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供水率现状水平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为优化农村供水工程设计和运行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7-2008年调查我国东、中、西部8省区的1324座农村水厂的设计、运行和管理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约93%的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日供水规模小于1 000m3/d,水厂供水率中位数为65.81%;东部省份水厂供水率高于中西部省区;82.18%的水厂现状受益人口未达到设计水平,平均低于设计水平的34.61%;供水率与现状受益人口/设计受益人口比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581,P<0.01).结论农村水厂以小型水厂为主,约60%的调查水厂供水规模在20~200 m3/d;水厂现状受益人口与设计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示水厂设计受益人口数应考虑经济社会影响;受益人口数和运行年限是水厂供水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张琦;陶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改进型快速小鼠气管滴注法——透射灯下经口直视滴注法研究

    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无创、廉价、快速的小鼠气管插管、滴注方法.方法建立一套小鼠透射灯照射下经口咽气管插管、滴注的方法,并通过对28只雄性C57BL/6J小鼠(体重20~30 g)以1次/2 d的频率重复插管、滴注0.06 ml炭黑颗粒物(2.5 mg/ml)共6次来测试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 共成功完成162次插管、滴注操作,末次滴注后解剖小鼠可见双肺散在分布炭黑颗粒物.结论透射灯下经口直视气管滴注法具有无创、价廉、快速等特点,可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重复滴注.

    作者:贾晓峰;郭新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世界卫生组织《饮水水质准则》研究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 WHO)制订的《饮水水质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是国际上现行重要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之一,为许多国家制定本国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从1983年至今,WHO-共发布了4版《准则》,其中第4版《准则》于2011年7月在新加坡国际水源周上发布.

    作者:张振伟;鄂学礼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维生素E琥珀酸脂对顺铂致人胚肾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维生素E琥珀酸脂(Vitamin E succinate,VES)对顺铂(cis-diamminedichloroplatinum,CDDP)所致人胚肾293( HEK293)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胚肾293细胞(HEK293),设空白对照组、VES(20 μg/ml)对照组、CDDP(25 μg/ml)单独染毒组以及低剂量CDDP( 25 μg/ml )+VES(5 μg/ml)联合处理组、中剂量CDDP(25 μg/ml)+VES( 10 μg/ml)联合处理组、高剂量CDDP( 25 μg/ml )+VES( 20 μg/ml)联合处理组,染毒12h.采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效应,测定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氧酶(LDH)活力,采用荧光法检测DNA链间的交联情况.结果 与CDDP单独染毒组比较,各剂量CDDP+VES联合处理组HEK293细胞的存活率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VES能明显抑制CDDP所致HEK293细胞MDA含量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的升高,并能提高细胞GSH的含量(P<0.05,P<0.01).高剂量CDDP+VES联合处理组HEK293细胞的交联率低于CDDP单独染毒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S能抑制CDDP所致HEK293细胞的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与VES的抗氧化作用和对DNA损伤的防护作用有关.

    作者:李昱辰;仲来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环境与健康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