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化妆品营销市场实施卫生监督过程中有关问题探讨

钱长征

关键词:基层, 化妆品卫生, 营销, 市场实施, 卫生监督工作, 化妆品销售, 销售市场, 直接作用, 实施细则, 卫生质量, 卫生法规, 监督条例, 市场销售, 生产企业, 卫生部, 安全性, 制约, 人体, 普及, 品种
摘要:化妆品现已普及,由于其直接作用于人体肌肤,卫生质量及安全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报导:我国现有化妆品生产企业超过3 000家,市场销售化妆品种类达7 000余种[1].由于目前对化妆品销售市场实施卫生监督的法规仍依据近10余年前卫生部颁布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简称条例)和<化妆品卫生监督实施细则>(简称细则),许多规定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制约了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开展和提高.为进一步完善化妆品卫生法规,现就化妆品销售市场卫生监督过程中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环境与健康杂志相关文献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自<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颁布以来,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逐渐纳入了法制轨道,卫生监测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法规程序逐步规范.卫生标准合格率逐年上升,各类公共场所的持证率达95%以上,从业人员体检、培训率达98%以上,五病调查率达100%,使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有效的保护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在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及法规的具体运用过程中尚存在问题,现讨论如下:

    作者:陈秀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997~200O年四川省饮用水细菌学调查

    为了解四川省1997年~2000年各种饮用水的细菌合格率,对362份包括井水、矿泉水、饮用纯净水的样本进行监测.饮用水样品总合格率为78.2%,其中井水的合格率为73.9%,矿泉水的合格率为81.2%,饮用纯净水的合格率为86.1%.井水与矿泉水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1997~2000年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井水与饮用纯净水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王余华;许建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都县游泳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为了加强游泳场所的卫生管理,改善其卫生状况,保护游泳者的身体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对12家游泳场所的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为游泳场所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的持证情况,游泳池水质,游泳池卫生设施及卫生管理情况.现场采集游泳池水样,送本站检验科检验,检验方法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监测检验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为12家游泳场所均持有有效卫生许可证,持证率100%;有从业人员51人,持有效健康证38人,持证率74.51%.

    作者:刘强;李祥宏;曹明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洗发类化妆品的刺激性研究

    目的通过判定洗发类化妆品对皮肤、粘膜的刺激性,来确保消费者使用安全可靠的产品.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妆品安全性评价程度和方法>中,急性皮肤刺激试验方法、眼刺激试验方法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方法.结果三种类型的洗发香波对试验兔的皮肤一次刺激反应积分均值为零,属无刺激性.其中单纯型洗发香波的急性眼刺激试验属无刺激性,而止痒型和三效合一型洗发香波的急性眼刺激试验属轻刺激性.通过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可见三种类型洗发香波均出现皮肤增厚、变硬等症状.结论使用洗发类化妆品,应防止误入眼内,用后应彻底清洗干净.

    作者:李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新建某会馆装修后甲醛浓度调查

    对长春市建成的某会馆在装修3个月后的客房空气中甲醛浓度进行了现场采样监测.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监测规范与检验方法手册进行监测.以大气采样器采集一定量空气于气泡吸收管中,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空气中甲醛浓度.对新装修的客房监测1 d,上午、下午各监测1次,监测分别在通风与不通风状态下进行,同时监测室外空气中甲醛浓度作为对照组.监测结果显示,客房装修后甲醛浓度为(0.376±0.062)mg/m3,室外空气中甲醛浓度为(0.029±0.002)mg/m3,经统计学处理,t=7.18,P<0.001,两者差异非常显著.表明客房中甲醛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是由于装饰材料中释放出甲醛所致.

    作者:董桂芬;左社清;许计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一起钼选矿厂尾矿废水污染水源事故的调查

    辽西地区钼矿资源较为丰富.近些年我市一些私人小选矿厂逐渐增多.由于其生产不规范,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1998年10月19日锦西化工总厂北井水源地发生一起因钼选矿厂尾矿废水污染水源,引起化工厂地区饮用水水质异常的事故.10月20日我站接到化工厂供水部门电话报告后,马上展开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0月18日~19日,化工厂地区饮用水连续两日发现有异嗅味,大部分居民反映饮后有头晕、头疼、乏力、恶心、腹部不适症状.其中有13人入院治疗,症状在2~3天内基本好转.化工厂供水部门经过现场检查,发现水源地2井水质异味尤为浓烈,立即关闭2井并进行水质应急检验,初步结果表明2井样本挥发性酚含量偏高.

    作者:潘壮;李壮;张平辉;刘会玲;罗艳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20家洗浴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经济的繁荣带动了我区洗浴行业的迅速发展.于2000年7~8月对我区规模较大的20家洗浴场所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意在分析洗浴行业存在的卫生问题,探讨其卫生管理对策.调查对象为通州区内规模较大,具备池浴、淋浴、桑拿浴的20家洗浴场所.设计专用调查表格,统一调查标准,由专职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员逐家调查监测.空气细菌总数检验方法采用普通琼脂平皿自然沉降法.池水浊度参照GB 8535-199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进行.

    作者:刘波;魏连旺;王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饮用纯净水、矿泉水细菌学检测结果分析

    2001年2~5月对各种纯净水及矿泉水的微生物指标进行了检测.检测样品来自东丽区企业生产、销售商店及食品卫生监督中的送检样品.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检测按GB4789.2.3-1994、GB/T8538-1995及GB5750、35、36-1985进行.饮用纯净水根据GB17324-1998评价;饮用矿泉水根据GB8537-1995评价,若其中一项不合格即判定该样品不合格.本次检测的饮用纯净水样共50份,合格率为80%,饮用矿泉水共22份,合格率为81.8%,两者均为细菌总数超标,大肠菌群均未检出.本地企业生产的产品与外省市产品合格率比较见附表.

    作者:孙克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桂林市文化娱乐场所空气质量调查

    为了解文化娱乐场所空气质量、微小气候,于2000年3月至2001年2月对桂林市区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了空气质量及微小气候的卫生学监测.对桂林市150家包括舞厅、卡拉OK歌厅、酒吧、茶座、咖啡厅等文化娱乐场所进行现场监测.监测项目:温度、相对湿度(TY93-1温湿度晴雨表)、噪声(AMA5610A型积分声级计)、风速(TY-9900数字式微风仪)、CO2(TY-9800A)和空气细菌总数(普通琼脂平皿沉降法),所有设备使用前均充电校对.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设点和监测,依照<文化娱乐场所卫生标准>进行评价.

    作者:李勤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我国室内空气污染及控制进展

    空气污染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在19世纪中期,专家们已较早地认识到了大气污染会影响人体健康,室内空气污染有时比室外更严重.因为室内空气污染的种类更多,污染源更广泛,影响因素也更复杂,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近20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室内环境是人类接触频繁、密切的外环境之一.室内污染物的来源及种类日趋增多,建筑物密闭程度的增加,使得室内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室内人群与污染物的接触机会.

    作者:李荣江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成都市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卫生质量调查

    为了解成都市化妆品生产企业产品的卫生质量,对1995年至2001年上半年全市产品进行了调查.以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化妆品生产企业的所有产品作为调查对象,依据<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实施细则>进行随机抽样,共抽取各类化妆品517种.微生物检测项目包括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999年,新增添了霉菌项目;卫生化学检测指标包括铅、砷、汞,含乙醇的产品增加甲醇项目.检验方法按GB7918-1987、GB7917-1987进行.评价标准为婴幼儿用化妆品及眼部、唇部、口腔粘膜用化妆品菌落总数500 cfu/g(ml),其他化妆品菌落总数1 000 cfu/g(ml),霉菌100 cfu/g(ml),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均不得检出;卫生化学指标铅40 mg/kg,砷10 mg/kg,汞1 mg/kg,甲醇2 000 mg/kg.

    作者:吕媛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沈阳市碘缺乏病流行及防治状况

    碘缺乏病是由于环境缺碘,人体碘摄入不足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性地方病.沈阳市属于环境缺碘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碘缺乏病的发生,而且分布比较广泛.从70年代起,沈阳市开展了以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使人群的碘营养水平有了明显的改善,碘缺乏病大幅度下降.为进一步阐明碘缺乏给人体带来的危害及防治措施所取得的效果,现将沈阳市人群碘缺乏病流行及防治现状报告如下.按照<国家碘缺乏病监测方案>的要求对病区人群开展碘缺乏病监测.人群腺肿率的监测:用触诊法检查甲状腺.人群碘营养水平的监测:采集尿样5 ml,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碘含量,100 μg/L以上为正常.新生儿促甲状腺素(TSH)的测定:采取新生儿足跟血或脐带血,用放免法测定TSH,5MU/L以下为正常.

    作者:陈新秋;刘丽杰;白瑞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某学校浅井水与自来水并网引起中毒事故调查

    1998年9月23日下午2时许,江苏锡山市某中心小学陆续出现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症状的病人.经采取加强饮食卫生管理和停用浅井水、清洗消毒水箱、禁止喝生水等措施后于25日上午停止发病.共计发病521人,占全校师生人数的27.2%,所有患者经输液和使用抗生素等治疗后均于1~2日内痊愈.经调查,521名发病患者无共同饮食史,但发病学生均于发病当天或前一天饮用过学校供水管网龙头放出的生水;该管网水系学校为解决自来水供水不足矛盾,将学校的自备浅井水抽入高位水箱与自来水混合后通入全校供水管线的混合水;学校自备浅井为一口25 m深的敞口井,无井栏,井盖等卫生防护设施,与学校化粪池相距约5 m;9月21日抽取浅井水之前,当地曾下过一次暴雨,因此,井水被加重污染的可能性极大.

    作者:童鹤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特征

    目的探讨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特征.方法使用原代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assay,SCGE)观察砷酸钠和亚砷酸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特征.结果1~10μmol/L的砷酸钠染毒24h可诱发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且具有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时以Ⅰ级DNA链断裂为主.当浓度增高到10μmol/L时,Ⅱ级DNA链断裂比例达50%,但未出现Ⅲ级DNA链断裂.1μmol/L的亚砷酸钠染毒24h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不明显.10μmol/L的亚砷酸钠可引起人皮肤成纤维细胞DNA的损伤,Ⅰ,Ⅱ,Ⅲ级DNA链断裂均有出现,且有较多的凋亡型DNA链断裂.结论砷酸钠主要引起一般型DNA损伤,而亚砷酸钠除引起一般型DNA链断裂外,还可引起凋亡型DNA链断裂.砷酸钠和亚砷酸钠对DNA损伤的不同特征可能是由于它们与DNA作用的方式不同所致.

    作者:金昱;王慧;李新华;郭新彪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沙县饮用水水质与居民死因的相关性研究

    近年来沙县农村饮用水水质受不同程度的污染,某些与饮水污染有关的慢性病及肿瘤的死因顺位也发生了变化,为此开展了探讨沙县饮用水与居民死因的关系.选择了沙县有代表性的三个区(平原、高山和城区)的6个乡镇1998~2000年居民全死因进行回顾性调查.饮用水质资料来源于1991~2000年我县参加的全国30个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资料.

    作者:董建忠;刘杏媚;万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农村地区空气污染人群暴露评价研究

    目的了解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空气污染的状况及农村人群对空气污染的实际暴露水平.方法选择安庆市所属两个县18个乡镇的189个家庭,对其室内、外空气污染水平进行环境监测,同时对上述家庭中年龄在15~65岁之间的488名调查对象进行入户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地区存在严重的室内外空气污染,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主,厨房、卧室、庭院、田间分别为(518±27)μg/m3,(340±9)μg/m3,(287±9)μg/m3,(270±10)μg/m3,室内污染水平显著高于室外(P<0.01);SO2和CO的污染水平较低(P>0.05).结合个体暴露时间和环境暴露浓度对个体的综合空气污染暴露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显示,该地区农村居民冬季对PM10的实际暴露水平明显高于国家卫生标准,而其室内外空气污染主要来源是由于做饭和取暖的燃料燃烧引起.结论该地区农村室内空气污染严重,污染物以PM10为主.

    作者:潘小川;金晓滨;王黎华;董兆举;王滨燕;徐希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996~2000年南充市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分析

    为了解南充市城区二次供水的卫生状况,于1996~2000年对南充市城区二次供水水质进行了卫生监测.随机采集南充市城区23家二次供水的管网末稍水,每年采两次.按GB5750-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检验.检验项目有色度、浑浊度、pH、铁、锰、氨氮、亚硝酸盐氮、耗氧量、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游离余氯.按GB5749-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和GB17051-1997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进行评价.1996~2000年共监测水样127个,合格75个;检测1 390项次,合格项次1 299个,总合格率分别为59.1%和93.5%.1996~2000年各年度水质监测数合格率分别为48.6%、64.5%、58.8%、70.0%、58.3%;检验项次合格率分别为91.7%、95.3%、90.0%、95.5%、94.3%.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美容美发业卫生学调查及建议

    为了解美容美发店卫生质量存在的问题,指导经营者如何采取改进措施,于2000年对沙河口区40家美容美发店进行了卫生学调查.调查方法每个场所对角线设3个检测点,采样高度1 m,部分场所每日测3次(早、中、晚),部分一次性检测.卫生指标的检测均按GB9664-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检验方法>进行.结果显示:微小气候:温度22℃~28℃,平均值24.8℃;相对湿度为43%~81%,平均值52.3%;风速0.02~0.19 m/s,平均值0.09 m/s.空气质量:环境CO浓度0.3~1.7 mg/m3,平均值0.79 mg/m3;CO2浓度0.04%~0.09%,平均值0.67%;可吸入颗粒物(IP)浓度0.03~0.07mg/m3,平均值0.05 mg/m3;细菌总数(沉降法)1~80 cfu/皿,平均为28.8 cfu/皿;噪声30~50 dB/(A),平均值35 dB/(A);照度100~507 Lx,平均值232.4 Lx.公共用品消毒后微生物指标检测结果表明:美容院面巾细菌总数采样48份,检出24份,检出率50%.美发工具细菌总数采样123份,检出98份,检出率80%.

    作者:王心军;吴雪雁;王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996~200O年海南省化妆品卫生监督与检验质量分析

    为了解海南省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化妆品及海口市大型商场销售的化妆品卫生质量状况,对1996~2000年我省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全部化妆品的卫生质量检验情况和市售化妆品卫生监督情况进行了卫生统计分析.1996~2000年共采样海南省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化妆品530件,合格498件,合格率为93.95%,其中1996~2000年各年度海南省化妆品生产企业生产的化妆品检验合格率分别为86.96%、90.54%、92.50%、96.92%、98.41%.各年度间化妆品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4.54,P<0.01),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于传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氯灭活甲型肝炎病毒机理研究

    目的探讨氯灭活水中HAV机理及RT-PCR在评价消毒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细胞培养、ELISA及大片段逐步步移RT-PCR对消毒前后HAV的感染性、抗原及核酸全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在10或20 mg/L的加氯量接触时间30 min以上可完全灭活HAV的感染性,而病毒抗原性灭活需要10 mg/L加氯量接触60 min.HAV核酸5'非编码区(5'NTR)对氯敏感,其灭活时间与病毒的感染性灭活一致.结论氯灭活HAV是由于病毒核酸5'NTR的损伤.PCR技术既可用于消毒机理研究,也可用于病毒消毒效果评价.

    作者:李君文;辛忠涛;王新为;宋农;郑金来;晁福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环境与健康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