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1年某区HIV初筛实验室考核情况分析

秘淑萍;高东旗;宋文静;甘露;张玉国

关键词:HIV初筛实验室, 考核, 分析
摘要:目的 对HIV初筛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考核,以促进质控水平的提高.方法 采用HIV抗体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共10份考核血清,于2011年7月对某区18个医疗单位的21个HIV初筛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及考核.结果 21个HIV初筛实验室检测结果全部正确,各实验室设备齐全,制度落实到位,人员培训力度大,达标率为100%.部分HIV初筛实验室还存在人员素质不够高,操作规范性欠缺,质量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结论 该区HIV初筛实验室建设状况参差不齐,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质量管理欠完善,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军队医院心理服务热线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军队医院心理服务热线的应用效果,为开展部队心理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自建的《心理危机干预保障预案》程序完成105人次的电话来访,并对来电问题进行分类,应用痛苦指数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来电内容中情绪问题涉及多66次,其次是人际交往问题30次、婚恋情感问题26次和精神疾病问题3次.严重心理问题检出率1%,精神障碍检出率16.7%,抑郁症检出率1.7%,后期均入院治疗.即刻及2次随访结果显示,每次电话干预后痛苦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 心理服务热线有助于对问题来电的初步筛选,有效干预部队官兵心理问题,减少不安全因素隐患.

    作者:宋瑞华;汤泉;田艳慧;李丁;李湛;叶世清;代静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驻浙某部育龄人口优生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驻浙部队育龄官兵及其家属优生知识知晓情况、获取途径及态度取向,以及获取优生优育知识的需求渠道,为开展优生优育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对驻浙某部19 ~ 35岁育龄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586人,有效答卷575份.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身份、不同性别人员对婚前、婚后优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优生态度有明显差别,文化程度高者、干部和家属、女性对婚前、婚后优生知识的知晓率分别高于文化程度低者、战士、男性.结论 驻浙部队育龄人口优生优育知识知晓率与文化程度和身份有关,要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地开展优生知识健康教育宣传.

    作者:李彩云;徐立群;陈群;侍立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基层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主要做法

    目的 总结某部卫生防病工作做法,为基层部队立足现有卫生防病工作实力,充分发挥现有卫生资源,有效履行基层卫生机构职能作用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探讨总结.结果 总结出卫生防病的主要做法:(1)以“爱卫会”组织为工作平台,加强卫生防病工作的组织领导;(2)以提高卫生防病综合能力为基础,努力夯实维护战斗力支撑条件;(3)以健康教育为工作先导,努力提高官兵自我防病意识和能力;(4)以狠抓制度落实为工作重点,促进各项措施落到实处;(5)以先进人物引领为宗旨,努力营造爱岗敬业工作氛围.结论 着眼现状、立足本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大限度地挖掘并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是较好完成卫生防病工作的基础.

    作者:赵芳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医院2011年门诊处方用药分析

    目的 分析某医院门诊处方用药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1年1-12月门诊处方1248张,对其逐一审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48张处方中,平均处方金额118.99元,平均用药品种数2.4种,处方注射剂使用率36.4%,抗菌药物使用率39.8%.不合格处方比例14.6%.结论 该医院处方用药存在不规范现象,应严加管理.

    作者:张晓萍;杨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野外集训部队食品原料的风险监测及评估

    目的 监测与评估野外集训部队食品安全风险,为保证部队食品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对部队集训期间各类食品原料的现场检查、实验室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结合文献资料和Delphi专家咨询结果,确定其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利用风险矩阵分析方法,确定各类食品原料的风险水平.结果 集训期间共对肉类及水产品、豆类及制品、蔬菜水果、调料、奶类、蛋类、饮料、植物油、米面等10大类食品风险因素进行风险监测.结果显示,风险因素阳性检出率为1% ~5%的因素共10项,检出率小于1%且大于0的因素有9项,14项因素未检出.风险矩阵评估表明,动物性食品中盐酸克伦特罗检出、蔬菜有机磷农药超标、瓶装饮料细菌总数超标、瓶装饮料大肠菌群阳性4项属极严重风险,动物性食品运输过程达不到要求等19项属高危险度风险,动物性食品未经检验检疫等9项属中等危险度风险,米面运输车辆未专用1项属低危险度风险.结论 野外集训部队食品安全存在问题,有些风险因素属于极严重风险,值得引起重视,并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

    作者:于瑞敏;杨会锁;王民;杜志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膳食补充剂对雷达兵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

    目的 评价膳食补充剂对雷达兵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为其应用于部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北方2个雷达站官兵共60人,分为2组,统一食谱进餐,同时分别服用膳食补充剂和安慰剂,连续90d.服用前、服用45d和90d空腹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视黄醇、核黄素、抗坏血酸、硒和暗适应能力.结果 服用膳食补充剂45 d、90d,血清视黄醇分别为(506.84±82.86)和(491.85±60.28)μg/L,明显高于服用前[(396.45±97.56) μg/L,P<0.05];与服用前比较,血清核黄素、抗坏血酸、硒水平也均显著升高(P<0.01).暗适应能力在服用90d时为(15.6±4.3)s,明显短于服用前[(21.8±7.4)s,P<0.01];服用安慰剂45 d和90 d与服用前比较,血清视黄醇、核黄素、抗坏血酸也显著升高(P<0.05,P<0.01),但是升高幅度显著低于相应膳食补充剂组(P<0.05,P<0.01).结论 膳食补充剂可以提高雷达兵血清相关营养素水平,改善暗适应能力.

    作者:杨昌林;罗丽华;王若永;张清俊;杜鹏;穆慧玲;辛益妹;邓昌磊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2011年某区HIV初筛实验室考核情况分析

    目的 对HIV初筛实验室的检测质量进行考核,以促进质控水平的提高.方法 采用HIV抗体阳性、弱阳性和阴性共10份考核血清,于2011年7月对某区18个医疗单位的21个HIV初筛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及考核.结果 21个HIV初筛实验室检测结果全部正确,各实验室设备齐全,制度落实到位,人员培训力度大,达标率为100%.部分HIV初筛实验室还存在人员素质不够高,操作规范性欠缺,质量管理不够严谨等问题.结论 该区HIV初筛实验室建设状况参差不齐,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质量管理欠完善,应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

    作者:秘淑萍;高东旗;宋文静;甘露;张玉国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综合措施促进疾控机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安全建设的效果

    目的 探讨生物安全管理的改进与落实,为我国卫生行政部门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某部60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记录实验室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情况;随机抽取60名实验室工作人员,采用问卷调查进行管理方法考核,根据得分计算达标率、及格率和不及格率.结果 研究组全年生物安全事件平均发生0.64例次,对照组平均发生3.88例次,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管理方法考核后平均成绩分别为(85.6±4.2)分和(48.5±6.3)分,达标率分别为86.67和6.67%,及格率分别为100.0%和40.0%,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进管理办法,可有效改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并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

    作者:兰智杰;丛黎明;马秋霞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基层部队官兵基本卫勤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及需求

    目的 调查某基层部队官兵对基本卫勤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为做好基层部队官兵基本卫勤知识技能训练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不记名自答问卷的方法调查某基层部队官兵90人,内容包括官兵对训练伤防护、战伤自救互救和核生化武器伤防护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自我评价与需求.结果 基层官兵对训练伤防护的需求较战伤自救互救、核生化武器防护的需求高,对核生化武器伤防护掌握较差.结论 基层部队要调整基本卫勤训练的方式、方法,以满足官兵需求.

    作者:张少战;娄来斌;刘晓林;韩云;郑尚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驻闽某驻训基地一起恙虫病流行的特征分析

    恙虫病是由恙虫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为主要传播媒介.近年恙虫病的疫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重视.某区地处东南沿海,气温高,湿度大,植被茂盛,适于微生物和鼠类的孳生,是恙虫病的典型疫源地,野外驻训过程中接触传染源和病原体的机会大大增加.本次在该区某驻训地发生一起恙虫病流行,虽然范围小,例数少,但同既往文献报道相比有许多不同特征,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将对该区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借鉴.

    作者:王少扬;黄德东;刘海周;马卫闽;谢志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部2009年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分析

    2009年4月中下旬,世界各地相继出现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疫情暴发,6月世卫组织宣布全球进入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阶段.我国启动了卫生应急工作机制,军队在上级机关领导下,各单位及时有效地落实防控措施,保障了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维护了部队的安全稳定.本文对某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流行特点,以为将来更好地防控流感疫情提供借鉴.

    作者:姚伟;尹红;李荣;韩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处理日遗化武作业官兵心理调查问卷分析

    目的 分析处理日遗化武作业官兵作业前后的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针对性心理疏导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官兵作业前、作业中、干预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从准备程度来看,3次调查在“能排除干扰完成任务”一项有差异(P<0.05);从影响作业心态的相关因素来看,害怕林区作业、担心组织不力、家人态度会影响自己的心态3项有差异(P<0.05);从受测人员目前的困扰来看,“担心爆炸、泄露、出现事故等”、“蜱、蚊、蛇的袭击”以及“生活保障不力”3项有差异(P<0.05);从作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来看,“作业周期好持续一个月”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 良好的生活保障、严密的防护措施、合理的作业周期、适时的心理干预有助于解除高危、高爆、高毒条件下作业人员的心理困扰.

    作者:许志伟;张中莉;杨青;王继群;杨振中;邢安辉;贺顺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部新兵心理健康状况的追踪调查

    目的 对某部2011年度新兵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追踪调查,为新兵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部新兵在入伍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时分别进行测评,比较各次测评结果,并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结果 (1)与中国军人常模比较:2011年度新兵入伍1个月时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敌对、偏执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入伍后3个月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入伍后6个月(野外训练时)强迫、偏执因子分低于中国军人常模,差异有显著性(P<0.01).(2)各阶段SCL-90得分比较:入伍后3个月总分及各因子分均低于入伍1个月时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入伍6个月(野外训练时)除偏执外,其他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入伍3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入伍1个月与野外训练时总分及各因子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各阶段个体阳性症状的分布情况:调查对象中3次得分≥160分的4人,占0.62%;3次得分<160分的438人,占67.38%;随入伍时间延长,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下降的67人,占10.31%;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提高的108人,占16.62%;3次调查SCL-90阳性症状因子分布略有不同.结论 该部2011年新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各阶段心理应激反应不同,应根据不同阶段心理应激反应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作者:孙洁;王红岩;顾春红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杯芳烃识别作用研究进展

    杯芳烃是一类具有独特空穴结构的环状低聚化合物,由酚单体通过亚甲基在酚羟基的邻位连接构成,其衍生物具有识别各种分子离子和包结有机分子的超分子化合物特征.文章概要介绍了杯芳烃的概念、性质,重点综述了杯芳烃对金属离子、生物活性分子、阴离子和中性分子的识别作用,并对杯芳烃识别作用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应用于水体中重金属检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马新华;欧国荣;刘楠;李晓丽;高志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法检测蔬菜中乙烯利的残留量

    目的 利用乙烯利在碱性水溶液中受热能够分解成乙烯的特性,建立静态顶空-气相色谱方法检测蔬菜中乙烯利的残留量.方法 将匀浆后的样品加入顶空样品瓶中,加入3ml饱和氢氧化钾溶液,并在70℃恒温条件下水浴2h后,用顶空进样器进样,采用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该方法的检测限为5×10-3 mg/kg;3个添加水平乙烯利的平均回收率在97.4% ~ 109.6%,相对标准偏差为3.73% ~6.18%.结论 该方法简化了样品的前处理,缩短了样品的检测时间,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但由于不能区分乙烯利和乙烯,故仅适用于蔬菜中乙烯利残留量的快速排查.

    作者:张伟;杨红莲;房彦军;刘焕亮;闫峻;袭著革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基因Ⅱ型方法的建立和评估

    目的 建立灵敏、特异的诺如病毒基因Ⅱ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用于临床腹泻粪便样本病毒的定量检测.方法 构建质粒DNA,并转录合成RNA作为标准品,建立和优化诺如病毒基因Ⅱ型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反应体系,评价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并进行临床粪便样本的检测.结果 此方法低可以检出102拷贝数/μl,能特异地检出诺如病毒基因Ⅱ型,与诺如病毒基因Ⅰ型无交叉反应,与柯萨奇病毒B组、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星状病毒、甲肝病毒、埃可病毒和轮状病毒无交叉反应.针对标准品,2次批内试验的荧光信号循阈值(Ct值)变异系数(CV)分别为1.60%、0.70%,2次批间试验的变异系数(CV)分别为0.40%、0.40%,均在5%以下.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实时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基因Ⅱ型的方法,其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良好,可用于该病毒的快速检测.

    作者:夏体娇;金敏;陈照立;王景峰;谌志强;邱志刚;李君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某心血管药对新兵入伍训练心率变异性和内分泌变化的改善作用

    目的 观察新兵入伍3周内的心率变异性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及服用一种心血管中药(稳心颗粒)后对心率变异性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改善作用,为其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390名新兵(年龄17 ~21岁)入训练营时行症状自评量表分析,将焦虑评分>40分的30名新兵随机分为服药组(15人)和对照组(15人),于军训第3周初,服药组服用稳心颗粒,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连服7d后,检测心率变异性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结果 于军训第3周末,服药组训练后低频成分为705±55,血管紧张素Ⅱ为(388.4±5.1) pg/m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训练后的水平[分别为797±82和(522.1±1.8) pg/ml],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部分新兵入伍后出现交感神经失衡,通过服用稳心颗粒可得到调节和改善.

    作者:何燕萍;叶季鲜;郭宏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军人与地方城市男性自评健康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

    目的 比较军人与地方城市男性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军人健康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河南、湖北分别对某军队医院体系部队30~ 60岁男性干部289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中的男性人群(228人)进行比较,采用Logit模型对自评健康与教育、吸烟、饮酒及居住安排等因素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军人自评健康状况好于城市居民;军人吸烟和饮酒百分率均低于城市居民;50岁以下的军人已婚并与配偶共同生活的百分率远远低于城市居民;军人受教育程度明显好于城市居民.回归结果显示,吸烟、饮酒、受教育程度对自评健康的影响在这2组人群中有较大差别.对城市居民而言,不管是偶尔饮酒还是经常饮酒者,其自评健康状况均好于不饮酒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军人而言,饮酒与自评健康状况呈负相关,经常饮酒者自评健康为好的概率只占不饮酒者的22.5% (P<0.01).在城市居民中,吸烟与自评健康的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军人中,吸烟与自评健康则呈正相关关系,吸烟者自评健康为好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5.32倍(P<0.01).城市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与自评健康无显著相关;而军人的受教育程度与自评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大学及以上学历的军人自评健康为好的概率是大学以下军人的2.51倍(P<0.05).结论 军人自评健康好于城市男性居民.对军人而言,饮酒与自评健康呈负相关关系,而吸烟和受教育程度与自评健康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陈四喜;孙松梅;燕学波;王丽娟;李林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寒冷地区基础训练期间新兵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某寒区部队新兵基础训练期间训练伤的分布规律及流行特点,为探讨致伤因素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依据《军事训练伤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设计调查问卷,对2008年我国东北地区某部658名新兵进行训练伤调查.结果 658名新兵当中,共发生训练伤102例,累计发生率为15.5%,发生高峰在训练第6周,软组织损伤和骨关节损伤的构成比分别为31.4%(32/102)和68.6% (70/102).结论 寒区部队训练伤发生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合理的训练安排及科学施训是预防训练伤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向楠;柯涛;王波;胡云龙;王基野;张振宇;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驻疆某野战部队新兵适应不良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

    目的 调查驻疆野战部队新兵适应不良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提高新兵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2012年度驻疆某野战部队新兵288名进行军人适应不良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测评.结果 该部新兵适应不良各因子分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适应不良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即获得社会支持越少,越易发生适应不良.文化程度、有无工作经历、是否独生子女和社会支持是影响驻疆野战部队新兵适应不良的主要因素.结论 驻疆野战部队新兵存在适应不良情况,应采取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提高其适应能力.

    作者:丁魁;魏晓刚;李作彬;孟新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