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琴;冯正直
目的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部关于<切实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防止疫情传入部队,确保官兵健康.方法 采取了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治.开展积极预防,做到了组织领导、宣传教育、制度落实和防控措施4个到位.结果 这些做法使部队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在基层单位得到了较好地落实,有效地防止了高致病性禽流感传入部队,实现零感染目标,有力地保障了官兵的身体健康,确保了部队的安全和稳定.结论 只要按照国家和部队防治禽流感的技术规范,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高致病性禽流感是可防可控的.
作者:贺顺喜;李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男性老干部体脂分布类型与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356名海军男性离退休干部按体质指数和腰围分组,应用PCR方法检测各组ACE I/D基因型.结果 (1)DD基因型分布频率:中心超重组(60.3%)>中心非超重组(37.1%)>外周超重组(24.0%)>外周非超重组(4.9%)(P<0.01);(2)ID基因型分布频率:外周超重组(34.0%)+中心超重组(24.4%)与外周非超重组(24.6%)+中心非超重组(32.6%)比较、外周超重组+外周非超重组与中心超重组+中心非超重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Ⅱ基因型分布频率:外周非超重组(70.5%)>外周超重组(42.0%)>中心非超重组(30.3%)>中心超重组(15.4%)(P<0.01).结论 老年男性DD基因型的体脂分布以中心型为主,Ⅱ基因型的体脂分布以外周型为主.
作者:季玉峰;周建光;刘长云;方以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官兵环境意识现状和特点,为制定相关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某战区14个营区的619名官兵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 官兵环境意识得分为(64.0±6.8)分,及格率为78.4%.其中,环境知识知晓率为57.1%,环境态度正确率为94.1%,环境保护行为正确率为74.2%.干部环境意识得分及格率明显高于战士,大专以上文化者环境意识得分及格率明显高于高中以下文化者(P<0.05,P<0.01).官兵环境信息获取的渠道主要是广播、电视和报刊杂志.结论 官兵环境意识的总体水平较高,但与生态营区对官兵的环境意识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职务和文化程度是影响官兵意识水平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景兰;杨占清;李子建;李胜杰;刘运喜;王玉秋;钱茜;乔正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 systems,GIS)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构建疟疾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条件.为此,我们构建了基于GIS的海南省疟疾监测预警系统,现报告如下.
作者:温亮;杨祖虎;徐德忠;张治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某部科技人员心理健康水平的调查,旨在了解军队科技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寻找军队科技人员心理保健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研究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评软件对某部151名科技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将统计结果根据服役年限、年龄、学历、性别、研究单位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军队科技人员的SCL-90各因子分比军人常模各因子分低,比地方常模各因子分高.服役期为5年以上科技人员的躯体化、忧郁和偏执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服役1~4年科技人员(P<0.05,P<0.01);30岁以上科技人员的躯体化、忧郁、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均明显高于30岁以下科技人员(P<0.05,P<0.01);高学历科技人员(硕士、博士)的强迫、忧郁和敌对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大学以下(含大学)学历的科技人员(P<0.05,P<0.01).结论 与地方常模比较,部队科技人员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加强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保健,提高军队科技军人心理素质.
作者:于爱英;唐小伟;姚斌;蒲国永;党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心理选拔始于一战后期的军人心理选拔,其研究方法有文献分析法、专家咨询、多元统计法及工作分析法等,选拔方法有院校档案、纸笔测验、评价中心及结构式心理评估等,内容涉及智力、心理运动能力和人格等,特殊军队群体中军官的选拔侧重于决策能力,空管员的选拔突出了在多种任务情景下的决策,飞行员的选拔更强调情景意识和仪器测量.另外,还对心理选拔相关因素如预测度、效标、年龄等做了探讨,并预测未来军人心理选拔的可能方向有:心理选拔的脑功能取向研究、元认知及元情绪的研究、科学效标的建立等.
作者:戴琴;冯正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新兵集训前后心理应激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60名新兵集训前后的心理应激状态进行测评.结果 集训前后新兵SCL-90各因子分均明显低于中国新兵常模(P<0.01).集训后新兵SCL-90中除偏执因子外,其余因子分均明显低于集训前(P<0.01).集训前,城市籍新兵SCL-90各因子中,除强迫症状外其余因子分均明显低于农村籍新兵(P<0.01);集训后,城市籍新兵SCL-90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阳性项目数因子分与农村籍新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集训前,大专文化程度新兵除强迫症状、焦虑因子外,与高、初中文化程度新兵SCL-90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集训后,初中文化程度新兵除人际关系敏感和恐怖因子外,其他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大专和高中文化新兵(P<0.05,P<0.01).集训后,新兵SAS总分(22.35±4.05)和SDS总分(28.24±7.54)均明显低于集训前(P<0.01).结论 集训有利于改善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兵源来源及文化程度对新兵的心理应激状态有一定影响,要特别关注有敌对和偏执趋向新兵的心理状态调整.
作者:李海波;王勇;张永贞;吴银;张付意;韩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不同+Gz暴露对大鼠脑海马HSP70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2 Gz暴露组,+6 Gz暴露组,+10Gz暴露组.各组大鼠在G暴露后的5 h、10 h、1 d、2 d、4 d处死,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观察大鼠脑海马部位HSP70 mRNA表达水平.结果 +2 Gz、+6 Gz、+10 Gz3种水平+Gz暴露组在暴露后5 h,HSP70 mRNA表达水平均开始增加,3种水平+Gz暴露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7.6±4.0、51.4±6.0和14.1±2.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2±1.6,P<0.01);在10 h时达峰值,3种水平+Gz暴露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33.8±4.3、69.4±7.9和20.8±4.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2±2.3,P<0.0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3种水平+Gz暴露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0±1.2、5.6±3.2和0.6±0.9.在同一时间点上,+6 Gz组HSP70 mRNA表达水平高,10 h时的阳性细胞数为69.4±7.9;+10 Gz组低,10 h时的阳性细胞数为20.8±4.7.结论 +Gz暴露对大鼠脑海马部位HSP70 mRNA表达水平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韩磊;李鸣皋;马贵喜;孙喜庆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为了掌握入伍新兵的结核感染情况,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治措施,保证部队的参训率及官兵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某部两地区入伍新兵进行了结核菌素(PPD)试验.现将普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强;徐琳霞;郭保臣;刘欣;于树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管理的方法,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对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全面综合性和目标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医院感染管理探讨.结果 总结出了医院感染的现状、造成医院感染的常见因素:(1)以经验管理替代规范化管理,无菌操作观念淡薄;(2)大量使用侵入性诊治手段;(3)环境和空气消毒不符合要求;(4)抗生素的使用不规范.提出了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1)医院感染的监测;(2)空气及环境消毒;(3)洗手;(4)医疗器械消毒;(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6)合理使用抗生素;(7)加强卫生宣传.从实际工作中归纳出3点体会:(1)加强感染控制的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是前提;(2)认真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是重要手段;(3)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关键.结论 加强组织领导和知识培训、做好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进一步控制医院感染的几点要素,在医院感染控制中尤应引起重视.
作者:陶韬;王效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以往水源卫生调查的经验,建立全区水源水质监督检测网络及部队水源卫生资料数据库,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方法 采用调研回顾、现场调查、检验与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结果 全面掌握军区所属部队水源水质现状、水质检测设备情况及基层防疫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建立一套水源水质监督检测网络及部队水源卫生资料数据库.结论 开展此项调查是对部队给水卫生工作的完善、丰实与发展,也是保障军区广大官兵的身体健康,防止介水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作者:何瑛;黄留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风洞作业人员工作中会接触噪声、振动、电磁辐射、潮湿等有害作业因素.这些有害作业因素对女性生殖健康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性欲与受孕力降低、月经紊乱、异常妊娠和子代发育异常.有关风洞作业有害因素暴露与女性生殖健康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为此,我们进行了本调查.
作者:杨晓琳;董丹青;孙欣;占振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为更加准确量化军人集体效能感水平,对自编军人集体效能量表进行项目和效、信度分析.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某部142名士兵,用自编军人集体效能量表进行测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收回问卷的31个条目中,第3、9、10、11、13、16、17、19、23、25、28、29、31条与总分的相关无显著性(P>0.05),被删除;剩余18个条目效度分析的共同度为0.543~0.906,累积解释率为76.55%,分度分析的分半信度为0.8681,同质性信度α1=0.8430、α2=0.7722.结论 该自编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与结构效度,能够用于测量中国军人的集体效能感水平.
作者:李君;李炳汝;马培娥;李秀芬;王赛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5年1月16~26日,某军校学员队发生一起以乏力、纳差、厌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暴发.经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验,证实为一起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小梅;蔡颖;王雅凡;赵庆波;揭晓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三嗪活性染料Cibacron Blue F3GA和KE-3B艳红制备的亲和层析柱用于建立分离纯化面包酵母乙醇脱氢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方法.方法 在琼脂糖凝胶Sepharose 6B上,分别偶联三嗪活性染料Cibacron Blue F3GA和KE-3B艳红,制成染料亲和层析柱.将面包酵母经超声破碎、高速离心、硫酸铵分级沉淀、透析、冰冻干燥等步骤得到脱氢酶粗品,再经染料亲和层析柱进一步纯化.结果 经过固定有Cibacron Blue F3GA的亲和层析柱,乙醇脱氢酶的纯化倍数为2.0,酶活性回收率为30.8%;经过固定有KE-3B艳红的亲和层析柱,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纯化倍数为23.2,酶活性回收率为66.0%.所得的乙醇脱氢酶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1条带.结论 染料配基亲和层析可作为面包酵母乙醇脱氢酶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精制纯化方法.
作者:陈翔;陈奇洲;欧国荣;马新华;李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驻高原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驻海拔4 300 m高原某部109名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某部官兵SCL-90的9项因子分均高于军人常模(P<0.05,P<0.01).军官和士官的总分、总体症状指数、阳性项目数和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明显高于义务兵(P<0.01).高中以上文化官兵各项心理评定指标与初中文化官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驻高原<6个月官兵的总分和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均明显低于驻高原≥6个月官兵(P<0.05);各因子分中有1项≥3分者,驻高原≥6个月官兵占34.7%,<6个月官兵占10.0%.结论 影响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在高原工作的时间,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作者:张西洲;王宏运;崔建华;李彬;高亮;王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经验,进一步做好工作,保护和促进官兵身体健康,巩固和增强部队战斗力,保障各项任务顺利完成.方法 分析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特点、现状和实际工作情况.结果 总结出了开展卫生防病工作的7点做法:(1)确定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2)细化标准制度,制定配套措施;(3)多方筹集经费,解决部队急需;(4)加强防疫机构建设和防疫人员的培训,促进工作质量提高;(5)加强传染病预防管理和饮食卫生工作,防止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发生;(6)加大卫生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7)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结论 总结的卫生防病工作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成效显著.
作者:李伍全;潘承法;李晋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室内装潢甲醛污染严重,为了保证空气质量,对自行研制的二氧化氯缓释装置去除游离甲醛的效果进行了观察.方法 在相对湿度分别为29%~31%、59%~61%和89%~91%时,甲醛挥发率依次为4.48 mg·h-1、4.36 mg·h-1和4.18 mg·h-1.设计二氧化氯释放率分别为5.8 mg·h-1、6.5 mg·h-1和7.4 mg·h-1,进行气体二氧化氯清除空气中游离甲醛试验.用Formaldemeter 400甲醛测定仪测定试验空气中甲醛残留量.结果 二氧化氯释放率为5.8 mg·h-1和6.5 mg·h-1不能完全清除3种不同相对湿度下挥发出来的甲醛;二氧化氯释放率为7.4 mg·h-1才能清除3种不同相对湿度下挥发出来的甲醛.结论 二氧化氯将甲醛氧化为甲酸直至CO2而除去,因此,长效缓释低浓度气体二氧化氯的装置可以作为室内装潢甲醛污染的清除方法.
作者:郑进胜;帅友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超细竹炭对水中Pb2+的吸附能力,为其在废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方面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探求pH值、吸附时间、温度、重金属离子Cd2+和Cu2+、聚合氯化铝(PAC)等因素对超细竹炭吸附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 超细竹炭对Pb2+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是影响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在pH 4.0、吸附30 min、水温25 ℃时,超细竹炭对Pb2+的吸附率为99.8%.Ca2+以及添加PAC对铅的吸附会有一定的影响,重金属离子Cd2+、Cu2+对吸附作用影响很小.结论 超细竹炭作为一种水中Pb2+吸附材料,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陈国青;周靖平;高琦;吴小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们利用低压舱模拟高原慢性低压缺氧,观察了大鼠在7 km高度肝脏中6种金属元素的变化.
作者:金连海;韩学平;许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