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定华;贾庆坤
目的了解驻不同地区、不同部队官兵常见皮肤病的发生情况,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全年跟踪调查驻渤海湾海军某部、驻长江下游某舟桥部队和驻西北高原某部官兵共计3 411人,通过临床检查确定皮肤病种类和感染人(次)数.结果皮肤病患者2 518人(次),发生率为73.82%,其中海军水下舰艇、水面舰艇和驻岛部队官兵发生率分别为142.47%、102.22%和99.72%,舟桥部队为56.14%,西北高原部队为47.62%,差异有显著性(P<0.05).常见皮肤病12种,排序前3位的为足癣(23.43%)、蚊虫叮咬(17.63%)和过敏性皮炎(14.34%),体癣、湿疹和阴囊皮肤湿疹(烂裆)也是官兵常见皮肤病.结论皮肤病是部队官兵常见疾病之一,驻不同地区、不同兵种官兵皮肤病发生情况有较大差异.
作者:王祥生;胡仲明;马建华;运太来;陈溪根;侯顺利;张凤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军人力量训练的有效方法,为优化部队体能训练方案,提高训练效率提供依据.方法 370名健康男性战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循环力量训练方法,对照组按部队现行方案进行常规训练.每周训练2次,每次50 min,持续训练8周.结果实验组训练后肌力水平显著提高,背肌力、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和单腿蹲起比训练前分别提高了16.3%、 200.0%、169.3%、132.5%;体脂含量减少1.28%,去脂体质量和身体围度增加,胸围和上臂紧张围分别增加了2.37 cm和1.03 cm;力量指标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循环力量训练可有效地发展士兵的肌力水平,提高训练效率.
作者:张敏;秦永生;董洪伟;冯洪波;孙建;魏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验证直流式饮水消毒装置的消毒效果.方法观察直流式饮水消毒装置的2种使用方式及不同消毒时间对水的灭菌效果.结果该装置在5 min内所试水样出水中的细菌总数≤3 cfu·mL-1,且出水贮存10 min后余氯仍不低于0.4 mg·L-1,可保持持续杀菌作用.结论该装置对细菌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可用于饮水处理工艺的终端消毒.
作者:张斌;龚泰石;尹静;王景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扎实抓好部队禽流感防治工作,维护官兵的身体健康,确保人员不感染,禽类不传染目标的实现.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总结开展防治禽流感工作的做法.结果总结出6点主要体会:(1)思想认识要有高度;(2)组织领导要有力度;(3)宣传教育要有深度;(4)措施落实要有广度;(5)责任制落实有强度;(6)强化疫情监控,做好应急训练.结论总结出基层部队禽流感防治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对今后开展防治工作有借鉴作用.
作者:何顺佳;宁显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军事演习中人员进驻坑道时空气微生物情况.方法采用自然沉降法采样,检测坑道细菌总数、溶血性链球菌和霉菌.结果在人员进驻前和进驻的第1、2、3、4天,所有采样点细菌总数平均值分别为2 659、1 805、2 480、2 554、2 850 cfu·m-3,溶血性链球菌数平均值分别为0、2.5、3.3、9.3、11.8 cfu·m-3,霉菌日平均值分别为6.8、3.4、2.3、1.2、0.3 cfu·m-3.结论应注意坑道空气消毒问题,并在人员活动频繁的地区添加空气消毒设施.
作者:郝永建;白杨;葛学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2003年度部队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进行分析,为掌握部队病毒性肝炎发病状况及流行特征提供参考.方法采集总后勤部卫生部信息中心的综合数据库资料,以EXCEL和SPSS对病例特征及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年部队病毒性肝炎住院病例共2 757例,其中新发病例占70.62%.在住院病例中,甲型肝炎占6.96%、乙型肝炎占61.04%、丙型肝炎占 5.15%,戊型肝炎占2.58%,未分型占22.78%,重叠感染占1.02%;其中60.71%为乙型合并其他型别.年龄分布:病例平均年龄为27岁,甲、乙、丙、戊型肝炎的平均年龄分别为:22岁、27岁、37岁和36岁,年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P<0.01).职别分布:甲型肝炎以战士为主(64.06%),乙型肝炎中干部(41.89%)与战士(47.53%)病例相近,丙型肝炎、戊型肝炎均以干部为主,分别占58.45%、57.75%.平均住院天数50 d,住院病例所用的住院费用中,以戊型肝炎平均费用为高.结论部队病毒性肝炎以乙型肝炎为主,各型肝炎人群特征不同,尤其是戊型肝炎,临床症状重,易暴发,对部队具有潜在危害.由于病毒性肝炎是影响部队官兵健康以及耗费大量卫生资源的重要传染病,对其的防治应加以重视.
作者:孙海龙;范国英;汤浩;马纯钢;胡湖;曹务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探讨现代战争性心理应激与防御应对,以期促进我国现代战争性心理防御系统的构建与启动,进而提高现代战争性群体心理应激的防御应对效能.根据认知心理学与心理动力学理论、生物学应激理论、控制理论,研究探讨了:(1)现代战争性心理应激的六元素定义;(2)现代战争性两大心理应激源;(3)战时参战军人和社会群体各自的三大心理应激表现;(4)心理应激的两种应对策略;(5)防御应对的三大资源和五大系统.提出的对现代战争性心理应激定义的界定与防御应对框架体系的初步构建设想,为丰富我国现代战争条件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理论体系及提高管理效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宋华;黄正东;赵育新;陈文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部队CDC在反恐行动中卫生防疫任务和对策.方法分析恐怖袭击引发的各种卫生防疫问题.结果恐怖袭击引发的卫生问题主要是:生物战剂袭击直接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疫情暴发或流行;其他袭击方式(如爆炸、纵火等)导致的饮水、食品供应渠道被破坏、有害气体产生、建筑物废墟,以及尸体腐烂等环境污染继发的卫生问题.反恐行动中,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做好侦检和处置两大任务;同时应采取综合措施和针对性防疫对策,即:(1)贯彻生物战剂袭击的综合防护原则;(2)把卫生防疫救援与保障纳入高级别反恐指挥和运作体系;(3)建立一支装备精良、反应迅速、技术过硬的反恐防疫快速反应队伍;(4)尽快研制并装备适合反恐条件下防疫快速侦察和处置的器材及人员防护装置;(5)建立针对生物战剂危害的疫苗、药品和消杀灭器材的储备机制;(6)解决防疫快速反应队伍的机动和通信保障问题.结论只有做好平战应急卫生救援准备工作,才能避免恐怖袭击对人员健康的危害或把危害控制在小范围和低限度.
作者:李森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潜艇有害气体净化装置(净化装置)对有害气体、烟尘颗粒物净化效果.方法分别在实验室和现场(潜艇)以仪器和检测管法测定净化前后有害气体、烟尘浓度;现场试用时随机选择某潜艇4个舱室,于出航前未开启净化装置时进行舱内有害气体浓度测定,再于出航期间开启净化装置连续3 d,测定有害气体浓度.结果 (1)实验室试验:净化装置对硫化氢1 h净化率为100%,对烟尘的净化率为92.9%,对其他有害气体的净化率达80%以上.(2)现场试用:净化装置对甲苯、二甲苯、甲醛、苯和氨的净化率分别为:1号舱室80.0%、 80.0%、65.2%、 60.0%、 50.0%;2号舱室50.0%、50.0%、80.0%、66.7%,氨未检测;4号舱室30.8%、50.0%、96.0%、60.0%、100%;对3号舱室内有害气体的净化效果不明显,对氨、苯、甲苯、二甲苯均无净化作用.结论潜艇净化装置对潜艇舱室内空气中多种有害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作者:张华山;李官贤;袭著革;张伟;赵凯;杨丹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硫芥是一种糜烂性化学战剂,能直接损伤组织细胞,引起局部炎症,吸收后导致全身中毒.为此,从核酸、蛋白质、自由基、细胞因子等分子水平对其毒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硫芥对组织细胞的损伤是多方面的,烃化损伤DNA是基础,并从不同途径影响蛋白质和酶的合成、结构及功能,消耗谷胱甘肽,使自由基生成增加,电子传递链中断,损伤线粒体,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硫芥的毒作用机制目前仍不完全清楚.当前,对硫芥中毒的治疗方案主要是:(1)硫芥清除剂;(2)预防和逆转烃化造成的附加生化结果.
作者:曾惠;刘勇;董兆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渡海登岛400 m障碍训练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为研究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表,调查了参加渡海登岛400 m障碍训练的808名官兵训练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808名参训官兵的训练伤发生率为67.3%.其中上肢伤占总人数的54.0%,下肢伤占45.2%,躯干伤占3.0%.单人受伤部位1~9处不等,平均2处.各种训练伤中,皮肤破损占52.1%,关节扭伤占25.0%,软组织挫伤占13.6%,肌肉拉伤占8.7%,关节脱位占0.3%,骨折占0.31%.障碍物的难度系数与训练伤发生率成正相关(r=0.7491,P<0.01).结论渡海登岛400 m障碍训练难度大,训练伤发生率较高,部队对其训练伤的发生规律了解和掌握不够,亟待改进和完善防护措施.
作者:于晓华;于长春;吴祝龙;顾中贤;殷天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索建立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饮食卫生监管机制,维护官兵健康,促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方法通过近4年的不断探讨与实践,认真总结饮食保障社会化卫生监督管理基本经验.结果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化保障需求的饮食卫生监管机制,有效控制了部队发病率,官兵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并总结出7点做法:(1)完善卫生监督管理网络;(2)健全基层监管组织和工作职责;(3)制定工作制度和落实措施;(4)明确监控内容和标准;(5)加强支撑条件建设;(6)实行分类管理,提高监管效率;(7)强化监管队伍建设.结论总结出的做法对做好新形势下的卫生监督管理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王猷金;乔正福;唐功臣;党勃;刘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低氧环境下大鼠与高原鼠兔血液中NO与ET-1含量.方法将Wistar大鼠暴露于3 780 m低氧环境中,分别于低氧24 h、2周、3周后取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和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液中ET-1、NO含量,计算NO/ET-1比值,并与高原鼠兔比较.结果急进高原24 h后,大鼠血液中的NO与ET-1比同海拔的鼠兔显著增加(P<0.01),而两者NO/ET-1比值却非常接近(P>0.05).随着大鼠在高海拔停留时间延长,血液中NO呈减少趋势,而ET-1呈上升趋势.高原鼠兔NO/ET-1值约是大鼠缺氧2、3周时的2倍(P<0.01).结论适当的NO/ET-1比值是高原鼠兔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适应性选择.急进高原时,NO显著增加和适当的NO/ET-1值是机体对抗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有效的代偿性机制;随着缺氧时间延长,NO、NO/ET-1值的降低及ET-1的增加,可能是机体不适应低氧环境的一个指征.
作者:刘凤云;王晓勤;陈秋红;王志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第二炮兵官兵个性特征对军事作业成绩的影响,为选拔操作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 PF)对某部1 204名官兵进行测试,并与其的作业成绩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 16 PF各因素(除兴奋性外)及次级因素均与官兵的作业成绩呈显著相关(P<0.05),其中忧虑、稳定、聪慧、自律、独立、世故、紧张、乐群8个因子进入作业成绩回归方程.16 PF总体结果对作业成绩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忧虑、稳定、聪慧、自律、独立、世故、紧张、乐群.操作手16 PF测试结果对作业成绩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稳定、乐群、忧虑、聪慧、独立、世故、自律、紧张.结论某部官兵及其操作手的个性特征对其作业成绩可能有一定影响.
作者:黄继真;赖淑珍;田留宗;周先立;郑良根;魏永超;熊富先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抗震救灾中卫生防疫工作措施,确保灾区军民的健康.方法根据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总结出重点落实的6项防疫措施:(1)制定灾区群众及救灾部队卫生防疫工作要点,大力宣传灾后防疫措施.(2)狠抓环境卫生治理,及时掩埋死亡动物.(3)进行现场水质检验,提高给水卫生质量.(4)严格食品卫生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5)注重四害密度观测,防止医学昆虫孳生蔓延.(6)加强疾病监测分析,严防传染病暴发流行.由于采取这些措施,灾区无传染病暴发流行,无食物中毒,卫生状况得到改善.结论采取的各项预防措施是有效的,对非常时期卫生防病工作有借鉴意义.
作者:唐振华;马德新;刘栓奎;张华;张士良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某部戊肝疫情防治的经验和做法,做好戊肝防控工作.方法回顾4个多月防控戊肝疫情工作中组织指挥、宣传教育、部队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并进行总结.结果总结出戊肝防控工作的3点做法:(1)反应及时迅速,实施强有力的组织指挥;(2)实施科学防治,严格落实各项防病措施;(3)加强健康教育,增强官兵防护能力.由于各级高度重视,防控及时,措施得力,军区部队没有发生戊肝疫情蔓延扩散.结论领导重视是前提,文明卫生习惯养成是基础,卫生制度落实是关键.
作者:赵冲;李健;刘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对检出引起腹泻的新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为腹泻病原学理论及腹泻病因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在SMAC上分离获纯培养菌、血清学检验、药敏试验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形态,以及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的方法.结果检出1株氧化酶阳性且能与EHEC O157:H7诊断血清发生强凝集反应的维罗纳气单胞菌温和生物变种.结论该菌株的发现提示在分离EHEC O157:H7时,为避免出现假阳性,必须进行系统化鉴定,以确保菌株鉴定的准确性.
作者:李刚山;范泉水;朱姝媛;周卫国;龙沛然;邱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构建人内皮抑素(endostati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方法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得到人内皮抑素全基因,连接PGEM-T载体,测序确认,定向克隆重组入pTRX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结果经SDS-PAGE分析,出现特异性蛋白质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合.结论人内皮抑素基因在原核细胞表达载体pTRX中获得成功表达,为应用内皮抑素进行肿瘤的抗血管生成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芳;杨秋芬;何援利;陈燕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为提高军队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而组建军区CDC,搞好卫生资源整合,提升综合保障能力.军事医学研究所与卫生防疫队合编后组建CDC,通过分析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探讨发展的方向和功能定位.合编组建后的军区CDC是一个质的变化过程,应该整合技术资源,实现防控监督专业化;整合结构资源,实现装备配置集约化;整合人才资源,实现高素质多能化;整合科研资源,实现应用科研特色化.通过整合才能做到以疾病防控工作为中心,以人才为根本,以应用性科研为特色,平时完成对机关部队卫生防病工作的监督指导和应急处理突发疫情,战时完成抽组任务,履行好平时保健康,战时保打赢的职责.确定军区CDC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以进一步促进其建设和发展.
作者:年春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保障航天远洋测量船官兵在远航执行任务期间的饮食卫生安全.方法通过部队实地调查,实施饮食卫生保障,边实践,边探索,边总结.结果总结出航天远洋测量船试验任务期间3个阶段的饮食卫生保障:(1)航前补给食品卫生保障主要采用实验室微观理化检测方法实施.(2)航行中饮食卫生保障主要采用宏观监督等综合方法实施.(3)航行后实施远航留样食品处置,并进行饮食卫生保障总结、评估.由于采取了这些做法,从而保障了远洋测量船官兵在远航执行任务期间的饮食卫生安全,确保了试验任务的顺利完成.结论在航天远洋测量船试验任务期间所采取的饮食卫生保障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王晋蜀;王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