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萍;罗书练;匡建芳
目的:为落实《“十五”期间全军爱国卫生工作规划》,提高营区环境治理和卫生设施建设水平,达到文明卫生军营标准.方法:深入部队现场,对部分武警单位营区环境治理和卫生设施建设过程进行分析思考.结果:通过分析思考,找出存在的不足,并提出3点措施:(1)加强法制管理,依法进行卫生营院建设;(2)争取领导支持,从根本上寻找营院整治的出路;(3)加强相互协调,统一营院建设标准.结论:营区环境治理和卫生设施建设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所提出的几点措施,可供相关单位参考.
作者:葛兵;马玉玓;胡佩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介绍了贫铀的化学特性、衰变规律和迁移方式.依据国内外有关贫铀的实验数据、流行病学研究、动物毒理学试验和人体临床观察等几个方面的研究结果综述了贫铀武器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结合当前研究中的不确定因素,提出了今后进行有关研究的建议.
作者:丁志斌;罗凌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查明海军舰艇部队特殊军事训练伤的发生率和分布特征,以及施加干预措施后军事训练伤发生率的变化.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取海军某舰艇部队官兵1648人,对全年军事训练伤进行前瞻性流行病学调查;以每个参试支队各抽2艘舰艇为干预试验单位,设同期对照组和历史对照组.结果:全年军事训练伤累积发生率为14.62%,时间分布以7月份为高峰;46.53%的伤者为机电部门人员;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占32.64%;受伤类型以急性创伤性损伤为主;干预试验的军事训练伤发生率为8.96%,低于同期对照组(12.21%,P<0.05)和历史对照组(14.62%,P<0.01).结论:舰艇部队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与其它军兵种有较大的区别.施加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舰艇部队的军事训练伤.
作者:方旭东;阎凤青;周宗华;孙跃红;孙锦程;巴剑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高原寒区高炮部队在伙食费标准上调后的膳食营养状况,为部队安排膳食和改善营养提出建议.方法:采用称量法对驻藏某高炮部队进行膳食营养调查.结果:部队膳食中谷类、根茎类、叶菜类为主,占83.06%;每日人均摄入热量14.80 MJ,消耗能量14.62 MJ;蛋白质摄入量为115.97g,优质蛋白占19.80%;碳水化合物高于军标;脂肪稍微不足;维生素摄入量不足;Ca略低于标准,Fe满足机体代谢需要;战士营养缺乏病体征者达53.50%;体重较重及肥胖者占35%,皮褶厚度、体脂含量、肌围均正常者占90%.结论:部队膳食营养状况基本良好,但存在蛋白质的摄入量达标质量欠佳,维生素损失过多导致部分营养缺乏病等问题.
作者:田冰;张蓉;张华平;毛晓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高原低氧可导致消化系统某些生理或病理性改变进行了综述:(1)高原低氧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低氧后,胃肠运动功能发生紊乱,消化系统的分泌功能出现异常.(2)高原低氧引起消化系统某些脏器的病理性损伤.主要叙述了低氧对肝脏、胰腺和胃肠粘膜上皮的病理性损伤.
作者:张翠萍;谢印芝;尹昭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针对广东省部分地区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疫情,总结控制疫情传入部队的做法,为指导处理重大疫情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结合工作实际,总结预防“非典”的经验.结果:总结出预防“非典”的具体做法是: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召开各种紧急扑疫会议、反复现场检查督导、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及时进行有效消毒、密切与地方有关部门联系等一系列管控措施,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争取了卫生防病工作的主动权.经过广大官兵的共同努力,特别是经过广州地方与部队全体卫生工作者的日夜奋战和辛勤劳动,有效控制了疫情,保护了军民的健康.结论:只要引起重视、沉着应战、上下结合、军民联防、措施到位,就能有效阻止疫情蔓延.总结的做法对其他部队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作者:傅建国;李健;向前勇;余永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研究探索新的新兵体检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以组织检查调研的方式,对战区内征兵体检工作情况和资料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在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社会大背景下,社会疫情日趋复杂,新的情况如:吸毒、艾滋病、精神心理疾病在新兵中也有发现,体检工作任务压力增大,体检手段面临挑战,接兵军医职能弱化.分析后提出6点建议:改变工作方式;规范接兵行为;加强身体复查;深入改革试点;调整体检标准;进行专项复查.结论:通过对现征接兵体制和新兵体检模式进行改革,就可进一步做好征兵体检工作.
作者:朱彪;黄尉初;车吉泊;张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高海拔无人区卫生保障经验,为未来高海拔地区的局部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卫生保障提供借鉴.方法:根据多次参加海拔5000m以上无人区执行特殊任务的卫生保障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通过实践,总结出做好高海拔无人区执行特殊任务的基本经验:(1)加强联勤,保证高海拔无人区现代战争的胜利;(2)加强卫生人员力度;(3)加大药材供应量;(4)加强高原业务训练,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在高原的工作能力.结论:总结的经验和对策为今后做好高海拔地区执行特殊任务卫生保障提供有益的参考.
作者:罗宝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了解武警军校学员和战士的膳食营养状况,提出膳食营养建议,保障官兵身体健康.方法:采用3d膳食称量法进行膳食调查,按标准方法进行体格检查,对其中79名学员和95名战士进行血红蛋白、血钙、血铁和尿液维生素C测定.结果:学员和战士的膳食以粮食和蔬菜为主,蛋白质摄入量仅达军标的75.3%和72.8%;油脂摄入量分别为军标的200.0%和202.0%;多种维生素及元素钙摄入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需要.结论:两单位膳食能量供应基本达标,但膳食结构欠合理,食物品种单一.应调整膳食结构,提高动物类食品和大豆及其制品的供应,并增加食物品种,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和矿物元素的需求.
作者:章保新;卢亚南;刘小利;张宏田;肖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及评价复合益生菌制剂(海生元)对长航核潜艇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及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同一艘长航核潜艇艇员设用药组及未用药组,并以另一艘未出航核潜艇艇员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各组艇员血液细胞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1)红细胞系:用药组航后 RBC、HGB、MCV均低于未用药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 RBC、HGB、MCV高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或P<0.01),HCT只高于本组航前(P<0.05).(2)粒细胞系:航后用药组WBC、GRAN 高于未用药组(P<0.05),LYMP则明显低于未用药组(P<0.01);GRAN及NPR高于本组航前(P<0.05).未用药组航后WBC及GRAN低于本组航前(P<0.05),LYMP高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1).(3)巨核细胞系:航后用药组PLT、PCT高于而LPCR低于未用药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PLT、PCT低于而LPCR高于本组航前(P<0.05);PLT尚低于未出航组(P<0.05).(4)血液流变学:用药组航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低于而红细胞电泳时间高于未用药组(P<0.05);用药组航后血浆粘度且低于未出航组(P<0.05).未用药组航后全血粘度高于而血小板凝集功能低于本组航前和未出航组(P<0.05),血浆粘度只高于本组航前(P<0.05).结论: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从多方面改善长航核潜艇艇员的血液细胞成分及流变学的变化,有效防止长航过程对艇员血液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
作者:杨朋;吴力克;房芳;梁冰;徐涛;吴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一氧化氮(NO)介导和调节许多病理生理过程,包括对血管张力、血压及器官血液的调节.一氧化氮合酶(NOS)是NO生成的关键限速因子.我们在海拔5 380m建立富氧室,研究富氧后运动对人体NO及NOS的影响.1 对象和方法 (1)对象:为自平原(海拔 1 400m)……
作者:崔建华;张西洲;王达文;白虎虎;张建林;张芳;马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驻亚热带农村某部恙虫病的流行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恙虫病防治的可行性经验,达到控制及消除恙虫病对官兵的危害.方法:结合恙虫病防治的实际情况,进行边实践、边分析、边总结.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出5点基本经验:(1)开展有针对性的恙虫病防治教育,提高官兵防病常识是基础;(2)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活动和营区综合治理是条件;(3)开展“灭鼠杀虫”活动是关键;(4)搞好个人防护是保证;(5)做好对患者的治疗是防止疾病扩大的措施.结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基本经验,对做好驻亚热带农村部队恙虫病防治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作者:何顺佳;吕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1年8月29日,某部特种兵大队在野外生存训练中,有12例战士误食桐籽而中毒.报告如下.1 中毒情况 该队本次跨省区野外生存训练,为期5d.训练间隙,有2名战士摘食了桐籽,由于数分钟后无不适,其他战士随食之.累计中毒12人,罹……
作者:冯继贞;胡金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对海军某部队2002年疫情报告进行了分析,并与2001年度报告进行了对比.1 材料和方法(1)材料来源:2002年度及2001年度海军某部队上报的传染病报告卡.(2)方法:按《中国人民解放军传染病防治条例》将传染病进行分类、整理,依据病例发病时间对材料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郝晓艳;周国胜;姚彩霞;陈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寒区坑道内微小气候对进驻部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检测23条无人进驻的军事坑道、1条有人进驻的卫生坑道的气温、气湿、风速.结果:23条无人进驻坑道平均气温8.9℃,相对湿度36.1%.卫生坑道在人员进驻后,气温由9.5℃上升到10.6℃,相对湿度由33.9%上升到76.5%;采取升温保暖及防潮措施后,相对湿度降至55.0%,手术室气温上升到20℃左右,顺利完成外科手术2例.结论:无人进驻的寒区坑道气温普遍较低.当有人进驻时,较强的负辐射易使人体与环境之间热能失衡,不利于人体健康.升温保暖及防潮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是有效的.
作者:郑世英;张永良;阮世荣;李达;奚万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做好冬季空运进藏新兵卫生防疫保障工作,确保新兵身体健康.方法:采用回顾性调研,总结多年来卫生防疫保障的做法.结果:总结出4点做法:(1)抓健康教育,上好新兵进藏第1课;(2)抓卫生管理,把住“病从口入关”;(3)抓伤病防治,加大技术指导力度;(4)抓生活保障,提高生活质量.由于组织有力,措施得当,有效地降低了新兵急性高原病发病率,无烈性传染病和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维护了新兵身体健康.取得4点体会:(1)加强组织领导,打牢保障基础;(2)加强部门协同,形成保障合力;(3)强化行政管理,提高保障效果;(4)抓住主要矛盾,突出保障重点.结论:通过实践总结的做法和体会,对做好部队空运急进高原卫生防疫保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吴迁;杨川莉;李江;蒲永高;余永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调查某部战士集体发生阴囊炎、口角炎、唇炎、舌炎的患病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体检、真菌镜检、尿中核黄素含量测定等方法对386名战士进行核黄素缺乏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65人患有阴囊炎、口角炎、唇炎、舌炎,总患病率为42.7%.其中修理队战士患病率为67.2%、学员队为40.7%、汽训队为25.1%,三者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来自驻京部队战士患病率(28.8%)低于其他地区战士(67.6%),两者之间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痂型阴囊炎在148例阴囊炎患者中占56.5%;唇炎以下唇粘膜内侧溃疡为主要表现.真菌镜检和培养均为阴性;尿中核黄素水平平均为(45.5±32.1)μg·L(-1),显著低于正常水平.结论:某部战士发生的阴囊炎、口角炎、唇炎、舌炎可以确定是一起核黄素缺乏症的暴发流行.除饮食因素外,劳动强度大、环境改变等可能也是此次核黄素缺乏症的致病因素.
作者:吕世超;王萍;李斌;刘红战;安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研究燃汽油机动车尾气成分,及其对DNA分子的氧化损伤,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探讨燃汽油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遗传毒性效应与机制.方法:以DNA加合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作为DNA氧化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用高压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HPLC-EC)法对污染物染毒后的DNA中8-OHdG进行定量检测,通过气质联用法(GC-MS)进行有机成分分析和原子吸收法(AAS)对其进行无机元素分析,并从化学组成成分的角度探讨DNA氧化损伤的分子机理.结果:在燃汽油机动车尾气的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中分别检出有机污染物85种和46种,无机元素7种和5种.燃汽油机动车尾气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均可在体外直接诱导DNA氧化损伤,尾气颗粒物还可诱导大鼠肺组织DNA氧化损伤,并呈现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结论:污染物直接以及间接的氧化作用,源于含有醌类、多酚等具有自氧化作用的化合物,不需要任何生物活化系统,在体外就可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并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下进攻DNA的碱基形成8-OHdG,产生遗传毒性效应,而8-OHdG是DNA氧化损伤的较好的效应标志物.
作者:袭著革;晁福寰;孙咏梅;李官贤;张华山;杨丹凤;张伟;刘中文;李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2年3月上旬,我们接到报告,某部近期细菌性痢疾、肠炎和皮肤病等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生活饮用水出现混浊臭味.为此,我们对该部的饮用水水源、水井周围环境、输水管道、官兵与饮水相关的发病情况等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春海;王现锋;赵明;贾伟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