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常有;杜新鸿;毛忠强;王本旭;高东旗
部分藏药富含抗缺氧成分,我们观察了几种藏药对急进高原新兵心电图的影响,为研究部队急进高原增强习服能力的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张进军;王毅;牛文忠;王红军;陈宁荣 刊期: 2003年第06期
9-羧酸蒽anthracene-9-carboxylic acid,(9-AC)属于芳香族单羧酸类物质.以往9-AC研究往往局限在电生理和免疫组化方面.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法,结合DNA凝胶电泳法观察9-AC对人髓性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作者:杜可军;陈景元;周士胜;常文辉;叶琳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对恶性肿瘤患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早发现是前提.基层门诊通过门诊病人的蛛丝马迹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尤为重要.现就我所26年来发生的36例恶性肿瘤患者做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梁国新;王洪林;李冰清;张赵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对阴囊皮肤湿疹部位分离出的细菌、真菌进行药敏试验,为海训官兵进行阴囊皮肤湿疹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肉汤稀释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药敏实验,ATB G-和ATB FUNGUS药敏试验卡按说明书操作.结果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呋喃西林和利凡诺敏感;其他阴性杆菌均对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头孢他定敏感.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和白色念珠菌均对酮康唑、益康唑和5-氟尿嘧啶敏感.0.01 g@L-1苯甲酸和0.01 g@L-1酮康唑分别对红色毛癣菌和絮状表皮癣菌均有抑菌作用.结论根据药敏结果有针对性地选择抗细菌和真菌的药物进行阴囊皮肤湿疹的防治.
作者:王德春;徐元斌;于西泉;吴守法;兰小鹏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现代战争对军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做好战时军人心理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结合现代战争的特点,分析高技术局部战争对军人心理的影响及诱发战争性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提出战时心理障碍的防治措施.结果现代战争对官兵心理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与战争性心理障碍相关的因素是战斗应激强度、心身素质、参战士气、战场经验和情绪控制等.战争性心理障碍预防措施应包括战前心理健康教育、海上适应性训练、有效的医疗支持系统及整洁的阵地环境,治疗措施应采用就近治疗原则,还应加强官兵心理素质训练.结论熟悉现代战争对军人心理影响的规律,开展有针对性防治措施,可有效地减少战时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王应立 刊期: 2003年第06期
应激持续时间足够长或强度足够强,就可以对身体产生不良反应.通过营养干预可以减轻应激不良反应,促进应激适应.本文对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的辅酶(甲基维生素B12)、酪氨酸、磷脂酰丝氨酸(PS)、硫辛酸等营养素促进应激适应的作用作了综述.
作者:朱蓓;王松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部队战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加强教育管理和促进战士的心理健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某部713名战士进行心理调查.结果不同军龄战士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且阳性项目数和各因子分都明显高于军人常模(P<0.01).战士阳性项目数>40项者占47.5%;各因子≥3分者在9.4%~17.3%之间,突出的问题是躯体化占18.2%、强迫症状占16.1%、忧郁占12.5%,人际关系和敌对情绪以老兵人数多.结论部队创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加强心理辅导,对促进战士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作者:郑发仁;杨东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2003年2月20日~4月6日,某部2个营区新兵连发生一起流行性呼吸道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水痘暴发流行.报告如下.
作者:骆益杉;马力勤;王世芬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探讨对策,深化卫生监督工作.方法对全区3年来的卫生监督工作情况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总结出军区开展卫生监督工作的做法:(1)抓组织管理,推进卫生监督管理趋于规范;(2)抓能力培养,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3)抓监督检查,促进卫生管理制度的落实;(4)抓重点和难点,确保卫生监督工作取得实效.提出做好卫生监督工作的对策:(1)提高认识,确立和提高卫生监督工作的地位;(2)完善配套法规,理顺监督机制,确保执法工作的规范运行和顺利实施;(3)加快新装备的研制,适应卫生监督工作的需要.结论采取的做法和对策是行之有效的,对其他部队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刘士敏;李滨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考察国产艾滋病抗体酶免法试剂盒的质量,为部队选择质量好的艾滋病诊断试剂盒提供依据.方法对7种主要的国产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酶免法试剂盒进行质量考核.以1种进口HIV抗体酶免法试剂为参比试剂,用7种考评试剂对300份血清标本进行了统一的检测.300份血清标本都经过免疫印迹方法确认,其中包括国家艾滋病参比实验室提供的50份血清和本实验室的250份血清.结果参比试剂可以检测出全部125份阳性血清,敏感性为100%;国产试剂A、B、C、D和E可以检测出全部125份阳性血清,敏感性为100%;国产试剂F和G可以检测出124份阳性血清,敏感性为99.3%.在153份阴性血清中,参比试剂将1份错判为阳性,特异性为99.3%.国产考评试剂有1~6份错判为阳性,特异性为96.1%~99.3%.结论国产酶免疫法HIV抗体检测试剂大部分已经达到或接近进口试剂质量水平,可以作为部队艾滋病初筛试验的诊断试剂盒.
作者:李松;鲍作义;刘永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为确定战时部队所需的卫生防疫保障药材有一个合适的基数标准,以满足战时卫生防疫工作的需要,有效提高战时卫生防疫保障质量.方法通过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召开座谈会,与部队卫生防疫工作者讨论,综合部队的意见,并结合部队野外驻训卫生防疫保障实际,提出了建立战时部队卫生防疫保障药材基数标准的构想.结果明确了相关的概念,阐述了建立战时部队卫生防疫保障药材基数标准的重要性:(1)是做好未来军事斗争卫生防病保障的需要;(2)是部队卫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3)是部队卫生防病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确定了构思的工作方法和程序,为基数标准的研究和未来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结论建立战时部队卫生防疫保障药材基数标准是未来战争所需,是部队卫生建设的客观要求,是广大官兵的呼声和切身利益所在,已是刻不容缓,必须加速研究,尽快按标准装备部队.
作者:傅建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全训部队在执行新的<军人食物定量>标准1年多之后,食物供给情况及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状况.方法选择某部3个连队进行调查.膳食调查采用称量法和查帐法相结合的方式,能量消耗采用时间活动法,生化检测、体测量采用全军统一方法.结果(1)受调查的3个连队每人每日的能量消耗为17.9~18.9 MJ,均为极重劳动强度;每人每日的能量摄入为16.4~18.0 MJ,略低于能量消耗,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在能量来源分布方面,蛋白质占总热量的11.2%~14.5%,基本符合军标要求;而脂肪占31.5%~44.1%,明显高于军标;碳水化合物占44.7%~54.5%,则低于军标.(2)食物结构调查显示谷类、鱼类、蔬菜的摄入量低于军标,肉类则高于军标.每人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13.4~133.2 g,符合军标要求.(3)66名受检者的血清胆固醇高于正常值者占16.7%,血清甘油三酯高于正常值者占6.1%.体重过重和肥胖人数占受检135人的10.4%.结论全训部队官兵的食物供应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能量和蛋白质营养状况基本良好,但食物结构仍欠合理,脂肪摄入量偏高,导致少数人血脂偏高,体重偏重.
作者:许志勤;金宏;王先远;南文考;高兰兴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心理测试了解新兵的人格特征及其军事应激反应强度,研究不同个性对心理健康水平及应付方式的影响,为指导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应激评定问卷对114名新兵个性特征和应激水平进行调查.结果新兵内、外向性格及情绪稳定性均趋于正态分布;新兵过度应激的发生率为18.42%,其中因子分高的5人其人格特征均为内向不稳定型;不同内、外向个性类型及情绪稳定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新兵大多数具有良好的个性特征,且个性特征与应激水平存在相关关系.提示内向型和不稳定性人格是引发心理问题的素质因素,而良好的人格类型对提高应激适应能力无疑是重要的.
作者:赵云;钱令嘉;王新兴;杨发青;马强;徐俊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做好基层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部队官兵心理素质,增强官兵心理水平和部队战斗力.方法(1)提高认识,突出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2)健全制度,确保基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3)抓住重点,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4)注重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5)抓好质量,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上新台阶.结果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官兵运用心理知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的能力,官兵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和违纪现象明显减少,有力地促进了部队的全面建设和战斗力的提高.结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官兵的个人修养大为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增强,官兵始终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基层部队心理健康教育符合官兵工作、训练、学习的需要,必须常抓不懈.
作者:孙波;李明贤;卢绪栋;李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炮兵新兵集训期的营养供给情况,为指导新兵合理性膳食,增强新兵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称量法,连续7 d,对某新兵连进行膳食结构和营养水平调查.结果该新兵连食物摄入以谷类为主,占摄入总量的57.1%.每人每日热能摄入量为16.57 MJ,超过军队供给量标准,但副食品种类单调,豆类及其制品以及蔬菜供给不足;维生素大部分品种缺乏;蛋白质产热比例仅占9.8%,明显低于军标,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产热比例均在军标规定的范围内;蛋白质摄入量达标,但优质蛋白不足;脂肪摄入尚可.结论该新兵连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建议在确保品种多样化的前提下,合理配置,改进烹调方法,进而平衡膳食.
作者:张建明;毛国庆;牛成早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为加强新时期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进一步明确地位、作用和发展方向,促进研究所在新时期发展目标的实现.方法通过分析新时期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原则,探讨发展的方向和主要任务.结果通过分析论证,研究所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为加强本战区卫生系统的6个中心和基地的建设:科研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实验中心、人才培训基地、监督监(检)测中心、防治中心.结论确定新时期军区军事医学研究所的发展方向,以进一步促进研究所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王常有;杜新鸿;毛忠强;王本旭;高东旗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野外训练环境条件对坦克乘员肠道双歧杆菌的影响.方法通过活菌定量培养计数法,动态观察32例参训坦克乘员和30例非坦克乘员粪便中双歧杆菌数(B)和大肠杆菌数(E)及B/E值.运用SPSS/P+软件包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判断参训坦克乘员肠道双歧杆菌数与训练环境因素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坦克乘员组参训后第30天和第59天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分别为(8.35±0.48)lg cfu@g-1和(8.41±0.49)lg cfu@g-1;大肠杆菌分别为(8.05±0.43)lg cfu@g-1和(7.97±0.41)lg cfu@g-1;B/E值分别为1.04±0.08和1.06±0.08.参训前粪便中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分别为(9.55±0.42)lg cfu@g-1和(7.01±0.20)lg cfu@g-1,B/E值为1.36±0.07.非坦克乘员组粪便中双歧杆菌数和大肠杆菌数分别为(9.27±0.65)lg cfu@g-1和(6.93±0.29)lg cfu@g-1,B/E值为1.34±0.11.坦克乘员组参训后与参训前及对照组比较,粪便中双歧杆菌数量均显著减少(P<0.01),大肠杆菌数均显著增多(P<0.01),B/E值均显著降低(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按标准回归系数大小排列,对参训坦克乘员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有显著意义(P<0.05)的影响因素有:噪声、乘室空间、有害气体、生活质量、心理应激、振动.结论野外训练环境因素中的噪声、乘室空间、有害气体、生活质量、振动及心理应激可能是影响参训坦克乘员肠道双歧杆菌数量的主要因素.
作者:张桂兰;程薇莉;毕洪玲;何嫱;丁茗敏;徐卫国;孙勇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知识教育和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量表(CSQ)对367名新兵进行调查,分研究1、2组和对照组,研究1组采用集体心理教育和个别心理辅导;研究2组仅采用集体心理教育.结果干预后研究1、2组的心理不良下降率分别为32.14%、27.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5.24%(P<0.01,P<0.05).干预前的SCL-90因子分(除1组的两个因子分外)和CSQ各维度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干预后各组SCL-90总分分别为123.41±24.20、125.06±24.85、131.84±26.40;CSQ-PC为3.58±0.47、3.51±0.49、3.44±0.54;CSQ-NC为2.32±0.57、2.33±0.56、2.48±0.61,研究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P<0.01),而研究1组优于2组.研究组军事训练成绩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教育和干预是促进新兵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对提高军人整体素质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鲁豫;景占峰;薛东方;张现华;牛素霞 刊期: 2003年第06期
随着艾滋病(AIDS)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已成为军队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严防艾滋病传入部队,我们自1996年开始对每年入伍新兵进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现将对1996~2002年度新兵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靳晓红;刘元东;苗仲水;黄尉初;郭慧兰;董业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为营区医生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与评估工作做理论上的准备,为建立适应部队需要的新型卫勤人才培养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调查走访等形式,了解基层部队的卫生需求,分析武警部队的社区性质和医疗保健体系,在借鉴全科医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部队营区医疗理念.结果提出了营区医疗的概念,从服务宗旨、知识需求、管理职责、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方式等5个方面详细阐述了营区医疗和专科医疗之间存在的主要区别.结论营区医疗是当前能适应基层部队卫生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该概念的提出为部队营区医生的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南克勉;冯巍;吴志东;曹广军;周矛新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