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蒙边防某部莱姆病感染情况分析

贾月萍;禾娟惠;高峰;李永庆;张小鹤;谢宗昌

关键词:部队, 莱姆病, 感染率
摘要:目的:了解内蒙边防某部在莱姆病疫源区感染情况,为做好莱姆病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地区所在部队的官兵657人采用重组蛋白P 39 ELISA莱姆病特异抗体IgG血清学方法检测.结果:发现在市区的部队莱姆病感染率(0%)远低于草原地区部队的莱姆病感染率(6.02%),其中,老战士、新战士、干部三个组的莱姆病感染率分别为7.75%、1.59%以及2.94%,三组人群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莱姆病是一种新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对驻在疫源区部队的官兵要做好防病的宣传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部队的非战斗性减员.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1 235例舰艇官兵外科和皮肤科门诊病例分析

    为了解舰艇官兵外科和皮肤科疾病发病情况,我们对1998~2000年门诊接诊的1 235例舰艇部队官兵外科及皮肤科疾病进行了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纪学武;赵东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海岛部队独生子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近年来,随着部队独生子官兵的增多,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关注.为掌握其心理健康状况,全面、有效地开展部队精神卫生工作,我们于2001年7月11~13日,采用SCL-90问卷对某海岛部队独生子官兵进行了心理调查评估.

    作者:杨波;张春林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军队医疗体系联合预防军事训练伤探讨

    目的:总结医疗体系联合预防军事训练伤的经验,为提高训练效率,探索减少训练伤的方法.方法:对1997年、1999年体系部队部分全训团队随机抽查753人参训士兵,对实行医疗体系联合预防训练伤前后发病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997年未实行联合预防前调查的452人中,389人有伤病发生,占调查参训总人数的86.06%;1999年实行联合预防训练伤后调查301人,162人有伤病发生,占调查参训总人数的53.82%,前后对比减少发病率32.24%.结论:军队医疗体系实行军事训练伤三级医疗预防网络,对减少训练伤及训练相关伤病的发病率是一种较好方法,对基层医疗单位预防训练伤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杨道元;赵刚;席启;赵宏彪;孙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温高湿环境肢体火器伤细菌学改变的研究

    目的:为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后软组织清创的时机、方法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犬随机分为高温高湿(HHE)组和常温常湿(OE)组,于火器伤后0、4、6、8、12、24h进行大体情况、细菌学定量和定性变化等指标的检测.结果:伤肢肿胀、组织坏死和动物死亡时间,HHE组均较OE组提前及严重.细菌学定量检测HHE组火器伤伤道细菌数在同一时间点比OE组高,OE组12 h细菌数目达到可引起感染的临界数值,而HHE组8 h时细菌数即达临界数值.细菌定性检测,两组弹道局部均为表面菌群;血液中OE组只有表面菌群,HHE组除表面菌群外还有肠道菌群.结论:高温高湿环境下火器伤后细菌繁殖快,感染时间提前且严重,肠道细菌容易入血,因此处理更应强调尽早、彻底的清创和早期使用广谱抗生素.

    作者:魏宽海;裴国献;赵东升;郑磊;王前;罗炳德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调查

    2001年7月9日20时许,我校暴发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系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保生;沙宝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驻杭某部炊事人员健康状况调查

    为了解部队炊事人员的健康状况,我们于2001年4月对某部炊事人员进行了甲肝、乙肝和丙肝感染标志物检测及肝功能和肠道菌群(粪便培养志贺氏菌、沙门氏菌和霍乱弧菌)检查.

    作者:董厚彬;金保中;吴景清;沈瑛;沈丽敏;周正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海训应激对某部陆军士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了解海上训练应激对陆军士兵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SCL-90量表对参加海训的陆军士兵进行心理测试分析.结果:陆军士兵参加海训1个月时,其诸多因子分显著高于海训前得分.海训过程中北方籍士兵的忧郁(1.93±0.55)、焦虑(1.92±0.62)和恐怖(1.63±0.63)因子分显著高于南方籍士兵同因子分(1.77±0.71、1.70±0.63、1.51±0.60);独生子女士兵忧郁(1.97±0.61)、焦虑(1.94±0.58)和偏执(1.60±0.58)因子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士兵同因子分(1.76±0.62、1.70±0.65、1.49±0.52);一年兵躯体化(2.08±0.68)、焦虑(1.87±0.66)、恐怖(1.62±0.53)因子分显著高于二年兵的同因子分(1.96±0.59、1.75±0.61、1.53±0.47);步兵、装甲兵躯体化、恐怖、忧郁因子分显著高于炮兵.结论:高强度海训应激可使军人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北方籍士兵、独生子女士兵、一年兵及步兵和装甲兵对海训应激的心理反应较大.应针对不同士兵对海训应激的心理反应特点,做好心理教育和心理调节工作.

    作者:李权超;何英强;戴忠友;曾岚;蒋忠军;李兴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二炮某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卫勤保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目的:总结和探讨二炮某部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卫勤保障方法,减少高原反应的发生率,确保广大官兵的健康.方法:采取伴随保障的方式、注重抓好防病措施的落实和做好各阶段卫勤保障工作.结果:确保了快速上升到海拔5 000 m并下撤到平原地区人员没有发生1例非战斗减员.总结出几点体会:(1)精心准备,周密组织是完成好卫勤保障的基础;(2)加强教育,落实防病措施是做好卫勤保障的重要条件;(3)分阶段做好各项卫勤保障工作是完成保障任务的主要手段.结论:只要准备充分、措施得力,二炮部队能够快速进入高原地区完成作战训练任务.

    作者:邓致荣;郑金福;高淑萍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武警某部战士、学员体重指数和腰臀围比值研究

    目的:了解部队超重现状,为监测部队健康、指导膳食和训练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体重指数(BMI)作为评价体脂含量指标,以腰臀围比值(WHR)作为评价体脂分布指标.结果:(1)武警部队战士、学员BMI均值男性为(22.49±2.06)kg@m-2,女性为(20.96±4.72)kg@m-2;WHR均值男性为0.80±0.07,女性为0.72±0.06;BMI和WHR均值都有男性高于女性的性别差异(p<0.05)和北方籍高于南方籍的地区差异(p<0.05).(2)武警部队战士、学员BMI和WHR均值低于地方青壮年(P<0.05).(3)依BMI>24kg@m-2作为判断超重的标准,超重率男性为20.73%,女性为14.43%.超重人群的WHR均高于非超重人群(p<0.01).结论:武警部队战士、学员存在一定比例的超重现象,存在以中心型超重为主要特征的超重人群,对此应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陈金源;王增田;刘晓宇;相虎生;吕辉;彭思国;黄志勇;徐文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基地海勤人员五年体检动态分析

    海军某基地地处祖国南端,四季气候炎热,为了解基地海勤人员身体情况,我们对5年体检情况做了动态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舒友善;符亚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西藏泽当镇藏、汉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与患病情况调查

    我国是乙型病毒性肝炎高流行区,随着流行因素不断改变,各地人群感染与发病率有着各不相同的变化.

    作者:李宏;李党生;彭顺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原驻训对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

    为了解高海拔驻训对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于2000年对某部高原驻训官兵进行了调查.

    作者:段小晏;曾述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高原部队248个水源卫生调查

    目的:为了进一步掌握高原部队的水源水质现状,建立水源卫生资料,总结改水经验,为平时进一步改善水质及战时水源卫生侦察和水源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按统一表格进行现场调查,然后采样送实验室检测.采样、检测方法统一采用GB 5750-85,标准采用GB 5749-85,按全军综合评价标准对自供水源进行综合评价.参照农村生活饮用水标准(准则)对水源水质进行分级.结果:供水方式以集中式给水为主,自供水源237个,城镇自来水11个,水量充足;调查发现部分水源卫生防护较差,洁治消毒设施简陋,消毒制度落实不好;调查的248个水源感官性状较好;总硬度超标13个,铁超标30个,锰超标22个,氟化物超标7个,汞超标13个,细菌总数超标162个,占65.3%;总大肠菌群超标200个,占80.6%.对自供水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为良好的39个,评为差的42个.参照农村生活饮用水标准(准则)分级,一级的42个,二级的98个,三级的54个.不合格的43个.结论:西藏地区部队以集中式供水为主,但由于卫生防护与管理不善,水源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加强水源卫生管理,提高管水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水能力,严格落实饮水消毒制度,加大改水及管水力度.

    作者:罗勇;梁登富;张华平;金全明;刘道华;田冰;赵伟;卢国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内蒙边防某部莱姆病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内蒙边防某部在莱姆病疫源区感染情况,为做好莱姆病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地区所在部队的官兵657人采用重组蛋白P 39 ELISA莱姆病特异抗体IgG血清学方法检测.结果:发现在市区的部队莱姆病感染率(0%)远低于草原地区部队的莱姆病感染率(6.02%),其中,老战士、新战士、干部三个组的莱姆病感染率分别为7.75%、1.59%以及2.94%,三组人群的感染率差异显著(P<0.01).结论:莱姆病是一种新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对驻在疫源区部队的官兵要做好防病的宣传工作,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部队的非战斗性减员.

    作者:贾月萍;禾娟惠;高峰;李永庆;张小鹤;谢宗昌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院校伙食保障社会化卫生防疫工作探讨

    目的:了解伙食保障社会化后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现状,探讨社会化后降低肠道疾病发病率,进一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的措施.方法:以学院97名饮食从业人员为对象,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卫生知识普及率正确回答半数以上问题者不超过60%;卫生知识知晓率低,不同文化程度及是否接受过上岗前培训者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卫生法律意识淡薄.结论:强化卫生防疫部门职能作用,提高饮食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水平和卫生法律意识刻不容缓.

    作者:袁定富;匡永铭;唐凤鸣;黄长蓉;陈金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补锌对新兵血浆ACTH水平及耐寒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锌对寒区新兵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及耐寒的作用.方法:选西北某部集训期新兵54人,分为普食对照组(25人)和普食加锌组(29人,每人补锌30 mg@d-1),25d补锌前后,分别测定冷暴露4 h后血浆促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血浆锌浓度以及冷暴露4 h前后直肠温度、胸部皮温等.结果:膳食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战士热能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取量基本满足要求,锌摄入量为12.5 mg,补锌后战士冷暴露后ACTH水平为(536±50)ng@L-1低于补锌前的(710±33)ng@L-1和对照组相应时间的(690±45)ng@L-1,(P<0.05).血清锌水平没有明显差异.补锌后、冷暴露后,直肠温度和胸部皮温下降的幅度分别为(0.62±0.04)℃和(0.54±0.01)℃,低于实验前的(0.80±0.08)℃和(1.05±0.09)℃,(P<0.05).结论:适量补锌可提高人体的耐寒能力.

    作者:陈景元;董兆申;陈耀明;蒙晓泽;高双斌;齐宗利;刘文韬;雷体金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33名老年离退休干部健康调查及保健对策

    为了解老年离退休干部的健康状况,使医疗保健工作更有针对性及有效性,我们对某干休所133名老年离退休干部2001年的体检资料进行了分析.

    作者:董曦芳;史建华;郑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预防新兵冻伤的几点做法

    目的:积极做好预防新兵冻伤工作,保障新兵身体健康,提高部队战斗力.方法:针对驻地气候严寒,南方籍新兵耐寒能力差的特点,积极预防冻伤.主要做法:一是搞好宣传教育,普及防冻知识;二是掌握冻伤规律,落实防冻措施;三是开展耐寒锻炼,增强抗寒能力;四是加强检查指导,搞好物资保障.结果:采取上述措施后,新兵预防冻伤的意识明显增强,加强耐寒锻炼、落实防冻措施成为自觉行为,新兵没有发生1例冻伤,确保冬训任务完成.结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对提高官兵整体健康水平,加强部队全面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石文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半饥饿状态下复合电解质维生素对实验性热应激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半饥饿状态下补充复合电解质维生素对实验性热应激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大鼠进行二周或三周半饥饿热暴露试验,复合电解质维生素以饮料形式作为干预,以饮水作为对照,观察死亡情况以及外周血电解质浓度、丙二醛水平、SOD与GSHPx活性和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干预组半饥饿动物热暴露后的死亡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小鼠对照组、干预组热暴露后的死亡率分别为75.0%和33.3%(P<0.01),大鼠分别为71.4%和12.5%(P<0.01);复合电解质维生素对大鼠血电解质浓度、MDA水平、GSHPx活性和内毒素水平也有干预作用,对照组、干预组热暴露后血钾离子浓度分别为(5.7±0.3)和(6.3±0.4)mmol@L-1(P<0.05),镁离子浓度分别为(1.5±0.2)和(1.7±0.1)mmol@L-1(P<0.05),磷离子浓度分别为(2.7±0.2)和(3.0±0.3)mmol@L-1(P<0.05);大鼠对照组、干预组热暴露后血MDA水平分别为(45.37±14.13)、(33.90±5.54)mmol@L-1(P<0.05),GSHPx活性分别为(180.32±5.75)和(189.67±3.45)mmol@L-1(P<0.05),内毒素分别为(35.8±3.4)和(31.8±2.0)×10-3 U@ml-1(P<0.05).结论:半饥饿状态下补充电解质维生素具有显著的抗热应激作用.

    作者:郭长江;杨继军;韦京豫;李云峰;蒋与刚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某部新兵暴发流行ALT升高的初步研究

    目的:查明新兵中以血清单项ALT升高为主要特征的肝损害患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07名2001年入伍新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血清和部分粪便标本进行肝功能和各种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对ALT升高者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对部分ALT升高者进行肝穿活检.结果:血清TTV DNA阳性108例,占52.13%,5人粪便中检出TTV DNA;ALT升高79例,占38.16%;ALT升高可排除各种中毒因素,血清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均阴性;ALT升高者均无明显症状和体征,肝组织活检均有肝细胞肿胀变性、点状坏死等病理改变.结论:本次ALT升高可能是由TTV引发的非甲~庚型病毒性肝炎;传播途径是消化道.

    作者:庄立琳;饶日春;黄俊达;胡桂华;黄英英;杨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中国人民解放军预防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