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肠癌26例临床分析

杨晓春;徐鹤飞;班甡生

关键词:直肠癌, 齿状线, 乙状结肠, 人工肛门, 保留肛管, 癌根治术, 肿瘤切除后, 纤维结肠镜检, 会阴部, 不完全肠梗阻, 根治性手术, 临床资料, 治疗方法, 消化不良, 下界, 术中快速,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间断缝合, 肛门指检
摘要: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1996年3月-2001年12月共手术治疗直肠癌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9~82岁,平均55.6岁;30岁以下2例(7.7%),31~40岁3例(11.5%),41~50岁3例(11.5%),51~60岁8例(30.8%),61~70岁7例(26.9%),71岁以上3例(11.5%).症状分别有消化不良、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血、腹痛、腹胀、不完全肠梗阻、贫血、消瘦等,术前经肛门指检或纤维结肠镜检肿瘤下界距齿状线4~9 cm,平均6.1 cm,经术前病理或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直肠癌.②手术方法:根治性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有二种术式:①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于距齿状线7 cm以内的直肠癌,不保留肛管和肛门及全部肛管括约肌,行乙状结肠腹壁永久性造瘘术(人工肛门),术后终生用肛门袋;②拉下式直肠癌根治术:对于下界距齿状线7~10 cm的直肠癌,在肿瘤远侧紧靠齿状线处切断直肠.会阴部保留肛管,再将直肠和肛管外翻,充分扩肛,将肿瘤切除后的乙状结肠断端拖至会阴部,用4号丝线全层间断缝合.经腹腔上提结肠,使吻合口进入盆底形成一新直肠.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门静脉高压断流术中的应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门静脉高压患者36例,ASA Ⅱ~Ⅲ级,年龄29~64岁,体重43~78 kg.术前肝功能检查基本正常.36例患者随机分为复合全麻组(Ⅰ组)和单纯全麻组(Ⅱ组),每组18例.

    作者:尹建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工真皮成纤维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目的:建立人工真皮成纤维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方法:取出生24 h内的Wistar大白鼠背部皮肤,分别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分离纯化、传代培养,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果:用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呈梭形,属纤维型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95%以上细胞中间丝波形蛋白呈棕色颗粒或棕色着染(阳性);结蛋白抗体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均无棕色颗粒或棕色着染(阴性),表明所培养的细胞为比较纯净的成纤维细胞.结论:该培养方法可提供较纯净的足够量的成纤维细胞.

    作者:陈世义;马刚;于海滨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杞降糖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e和Rg1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参杞降糖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e、Rg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VP-ODS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21∶79),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e在0.5~5.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 9,n=5),回收率为(97.05±2.00)%;人参皂苷Rg1在0.04~0.2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 9,n=5),回收率为(96.70±1.70)%.结论:HPLC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含人参皂苷Re、Rg1成分产品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雷;陈燕萍;王志才;马兴元;陈春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氯化甲基汞对发育阶段大鼠小脑转录因子CRE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氯化甲基汞(MMC)对发育大鼠小脑组织转录因子CRE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方法:将妊娠大鼠于妊娠7~10 d连续4 d每日灌胃给予氯化甲基汞4 mg*kg-1,取生后1、3、7、14 d大鼠小脑组织提取核蛋白.采用凝胶移位法观察MMC对发育阶段大鼠小脑转录因子CREB 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各发育阶段小脑组织CREB在凝胶移位电泳中均呈现两条迟滞带;对照组和实验组P1-7大鼠幼仔小脑CREB DNA结合活性随生后发育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实验组大鼠幼仔小脑CREB DNA结合活性均高于相应对照组.结论:CREB参与大鼠脑发育的调节;甲基汞所致发育脑组织损伤可能与其引起CREB DNA结合活性升高有关.

    作者:郭杰;董丽波;张春霞;李志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目的:探讨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治疗机制.方法:对40例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通过用药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变化观察心功能改变.结果: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和心功能改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

    作者:刘晓亮;杨秋平;臧秀贤;董均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原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前尿道结石

    前尿道结石临床上以男性多发,以往认为男性尿道固定困难,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效果不佳,1998年4月-2001年10月本院应用国产科达NE-VB型水式电磁冲击波碎石机治疗前尿道结石患者4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久革;张春华;郭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

    目的:探讨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物生长迅速、活动性差、局部皮肤改变,X线示骨质破坏性改变,有骨膜反应.结论:手部内生性软骨瘤可以发生恶变,恶变在局部浸润生长,未发现远处转移,截肢术后效果较好.

    作者:张巨;刘浩宇;刘学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异丙酚与安氟醚或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异丙酚与安氟醚和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择期非肝胆系统手术的全麻病人,随机分为4组,每组8例,分别给予安氟醚麻醉(A组)、七氟醚麻醉(B组)、异丙酚-安氟醚麻醉(C组)、异丙酚-七氟醚麻醉(D组).其中A、B组为对照组,C、D组为观察组.分别于麻醉前、麻醉诱导后2 h和术后3 d采集静脉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3 d ALT值高于麻醉前(P<0.01),但未超出正常值范围,二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2 h ALB值低于麻醉前(P<0.05),但术后3 d各组的ALB值均恢复正常,而且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项指标全程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安氟醚和七氟醚两者均有潜在的、轻度的肝毒性;临床麻醉剂量的异丙酚能有效防止转氨酶的升高,对安氟醚及七氟醚所致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异丙酚复合安氟醚、七氟醚麻醉,是一种理想的静吸复合麻醉方法.

    作者:冯春生;赵恒兰;王凡;张彦辉;马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踝内翻二例报告

    目的:探讨踝内翻发生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采取胫腓骨下端干骺部截骨来矫正内翻.结果:畸形得到彻底矫正,1年后踝关节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结论:踝内翻为儿童期踝部内侧骺板损伤,发育受阻所致,手术应彻底矫正内翻畸形,为防止复发需轻度矫枉过正.

    作者:陈伟;甘义明;孙丹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早搏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26例室性早搏的病人索他洛尔治疗前后室性早搏的数目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索他洛尔治疗不同原因所致室早总有效率为69%(18/26),尤其对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疗效显著.结论:索他洛尔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室性早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秦玲;郑杨;高沿航;张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核S期增殖细胞比率分析在评价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核DNA倍体、S期细胞比率(SPF)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食管鳞癌术后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21例,正常食管组织6例,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核DNA倍体和SPF.观察异倍体和2倍体食管鳞癌5年存活率以及SPF对5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21例食管鳞癌中异倍体出现16例(76.1%),5年存活1例(6.25%);2倍体食管鳞癌5例,5年生存4例(80%,P<0.05),食管鳞癌SPF≥30%的16例,5年生存1例(6.25%),SPF<30%的5例,5年生存4例(80%,P<0.05).结论:食管鳞癌的细胞核DNA倍体类型和SPF是评价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SPF≥30%时预后明显不佳,SPF与TNM分期明显相关可作为TNM分期的参考.

    作者:王岩;闫继东;李国栋;郑强;李贵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庆大霉素和α-糜蛋白酶吸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2001年1月-2002年1月本科收治慢性支气管炎患者100例,在给予吸氧、抗感染、补液等常规治疗的同时,部分患者应用庆大霉素及α-糜蛋白酶吸入治疗。本文作者对应用庆大霉素和α-糜蛋白酶吸入治疗患者与仅用常规对症治疗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于虹;张星灿;时颖;宁湘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家族性巨大儿一家系分析

    1 临床资料先证者:男,出生体重4.5 kg,剖宫产,出生时面部与全身皮肤呈青紫,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肌肉张力好,心率98次/min,Apgar评分7分.家系调查:祖父现82岁,身高170 cm,体重69 kg,出生时4 kg.有6个儿子,其中有3个儿子出生体重在4 kg以上.6个儿子先后结婚,育6男2女, 有4个出生体重在4 kg以上.这4个巨大儿的父亲身高为170~174 cm,体重64~70 kg,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母亲身高为160~164 cm,体重48~53 kg,在孕期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孕期无糖尿病,除先证者外,其余巨大儿家境经济状况一般.足月产,在分娩过程中产程长,均属难产,其中一个需产钳帮助娩出,且娩出后重度青紫、窒息,并且有髋脱位.本家族连续3代出现8例巨大儿.

    作者:宋春梅;范喜生;田春艳;张敏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复方利福平片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抗菌作用

    目的:研究复方利福平片剂对结核分枝杆菌的体内、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抗结核药利福平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体外检测小抑菌浓度(MIC);建立结核分枝杆菌的动物感染模型,观察药物在体内的保护作用.结果:体外实验复方利福平对26株结核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复方利福平片剂中所含利福平的MIC低于单纯利福平的;体内保护实验结果表明,阴性对照组感染小鼠半数存活时间(50% survival time,ST50)为17 d,复方利福平片剂(337.5 mg*kg-1)组其ST50则达29 d.复方利福平片剂的病变指数分别为0.4、0.34、0.24;复方利福平片剂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肺重量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复方利福平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作者:马琳;李菁华;史红艳;孙延波;关显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肺癌细胞血管外游走的影响

    目的:评价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肺癌细胞血管外游走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癌细胞血管外游走模型,观察VMRC-LCD、LK-2、RERF-LC-KJ等3种肺癌细胞的血管外游走状况,并计算游走至血管外的肺癌细胞数.结果:LK-2和RERF-LC-KJ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游走至血管外、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肺癌细胞更多地浸润至血管外基质.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强肺癌细胞的运动能力,加速肺癌细胞的血管外游走.

    作者:辛华;郑雅娟;韩振国;闫继东;王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三羟基苯乙烯多酚对紫外线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三羟基苯乙烯多酚抗紫外线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实验前将12只豚鼠随机分为防护组(三羟基苯乙烯多酚组)和裸照组(对照组),用急性递增剂量的紫外线(UVB、UVA)照射两组豚鼠的皮肤,达到一定累积照射剂量后,将两组动物处死,测定其皮肤内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防护组豚鼠皮肤内MDA含量明显低于裸照组,SOD含量明显高于裸照组(P<0.05),裸照组豚鼠皮肤光老化现象明显.结论:三羟基苯乙烯多酚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作用.

    作者:李玲;樊英显;刘洪阳;栗学军;李文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SOCON复位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SOCON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移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复位效果.方法:腰椎滑移符合手术适应证者接受椎管减压及SOCON复位固定术18例,经X线证实Meyerding 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7例,Ⅲ度滑脱1例;部位L4-5 7例,L5S1 11例.术后随访9~18个月,比较手术前后症状改善与复位程度.结果:影像学评价完全复位16例(88.8%),植骨均获融合,临床疗效主观评估病人满意17例(94.4%),采用LBOS标准客观评估,优良17例(94.4%),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SOCON系统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效果好,早期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高志朝;刘飙;夏军;马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盐酸纳洛酮对颅脑手术病人血浆和脑脊液β-内啡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在颅脑手术中盐酸纳洛酮对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盐酸纳洛酮的脑保护作用.方法:32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纳洛酮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脑脊液中β-EP的含量.结果:纳洛酮组在给药后1 h( T2期)、给药后2 h(T3期)和给药后3 h(T4期)血浆β-EP含量分别为(187.76±81.37)、(109.56±45.92)和(69.37±21.66) ng*L-1,脑脊液中含量分别为(2 169.61±416.37)、(1 369.85±433.55)和(987.62±278.19) ng*L-1,均较给药前(T1期)即开始切硬膜时低(P<0.05),纳洛酮组血浆和脑脊液中的β-EP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值(P<0.05).结论:颅脑手术围术期应用纳洛酮可以使脑脊液和血浆中β-EP含量降低,从而说明应用纳洛酮可以减轻脑水肿和损伤,保护脑细胞.

    作者:王虎山;鲁质成;王凡;庞晓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芦荟烧伤膏的毒性实验

    芦芬烧伤膏是本院自行研制的治疗烧伤的中药复方制剂,本文作者通过观察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接触受试药物后所产生的反应,证明该药无毒性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兵;杨春梅;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癌患者术后行腹腔内化疗15例分析

    1997-2000年本院行胃癌根治术48例,其中29例为浸出浆膜的Ⅲ、Ⅳ期胃癌患者,术后对15例行腹腔化疗,其余均行全身化疗,经2年随访观察,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徐鹤飞;周文才;杨晓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