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肺癌细胞血管外游走的影响

辛华;郑雅娟;韩振国;闫继东;王岩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 肺癌转移, 血管外游走
摘要:目的:评价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肺癌细胞血管外游走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癌细胞血管外游走模型,观察VMRC-LCD、LK-2、RERF-LC-KJ等3种肺癌细胞的血管外游走状况,并计算游走至血管外的肺癌细胞数.结果:LK-2和RERF-LC-KJ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游走至血管外、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肺癌细胞更多地浸润至血管外基质.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强肺癌细胞的运动能力,加速肺癌细胞的血管外游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探讨bFGF基因转移治疗视网膜病变的方法.方法:将bFGF和GFP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结果: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 pcFG中含有bFGF和GFP基因.结论:成功的构建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作者:吴宏;张绍昆;王桂云;张晓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中国男性青年人体体段质心位置及测算方法的研究

    目的:确定中国男性青年人体体段质心的位置及测算方法,为直接测算中国人体惯性参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CT-图像分析法,对50例中国男性人群(18~23岁)进行全身CT横断层扫描、影像分析和测算.结果:中国男性青年人体各体段相对质心数据较大,质心位置较低,尤其四肢体段.CT-图像分析法的样本相对误差均方根值在2.04%以内.结论:中国青年人体四肢不够发达,四肢各体段中骨骼所占比例较大,表现出四肢各体段密度较高的结构特点和体型体态特征.CT-图像分析法的测算精度高,数据可信.

    作者:苏略;石岫昆;陈野;石秀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杞降糖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e和Rg1的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参杞降糖口服液中人参皂苷Re、Rg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VP-ODS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溶液(21∶79),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人参皂苷Re在0.5~5.0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 9,n=5),回收率为(97.05±2.00)%;人参皂苷Rg1在0.04~0.25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r=0.999 9,n=5),回收率为(96.70±1.70)%.结论:HPLC方法简便、准确,精密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含人参皂苷Re、Rg1成分产品含量的测定.

    作者:张雷;陈燕萍;王志才;马兴元;陈春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人类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在垂体外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分布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HRH)受体在垂体外正常组织和癌组织的分布及两者性质的比较.

    作者:赵刚;龚守良;岳瑛;朱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直肠癌26例临床分析

    1 临床资料 ①一般资料:1996年3月-2001年12月共手术治疗直肠癌26例,男11例,女15例,年龄19~82岁,平均55.6岁;30岁以下2例(7.7%),31~40岁3例(11.5%),41~50岁3例(11.5%),51~60岁8例(30.8%),61~70岁7例(26.9%),71岁以上3例(11.5%).症状分别有消化不良、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血、腹痛、腹胀、不完全肠梗阻、贫血、消瘦等,术前经肛门指检或纤维结肠镜检肿瘤下界距齿状线4~9 cm,平均6.1 cm,经术前病理或术中快速病理证实为直肠癌.②手术方法:根治性手术是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有二种术式:①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对于距齿状线7 cm以内的直肠癌,不保留肛管和肛门及全部肛管括约肌,行乙状结肠腹壁永久性造瘘术(人工肛门),术后终生用肛门袋;②拉下式直肠癌根治术:对于下界距齿状线7~10 cm的直肠癌,在肿瘤远侧紧靠齿状线处切断直肠.会阴部保留肛管,再将直肠和肛管外翻,充分扩肛,将肿瘤切除后的乙状结肠断端拖至会阴部,用4号丝线全层间断缝合.经腹腔上提结肠,使吻合口进入盆底形成一新直肠.

    作者:杨晓春;徐鹤飞;班甡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普乐可复治疗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

    目的:观察普乐可复(FK506)治疗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的疗效.方法:选择尸肾移植术后6~34个月出现慢性肾功能异常的患者24例,将原有以环孢素A(CsA)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替换成以FK506为主的免疫抑制方案,观察肾功能变化.结果:替换FK506治疗8~12周后,21例肾功能明显改善,其中4例肾功能在4周内恢复正常, 3例效果不良,但血清肌酐(Cr)未呈上升趋势,总有效率85%.继续随访6个月以上,移植肾功能稳定,亦未发生明显药物毒性作用.结论:对慢性移植肾功能减退患者采用FK506替换CsA治疗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措施.

    作者:周洪澜;刘铁石;王伟刚;傅耀文;张慕淳;张纯海;阴雷;邢广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核S期增殖细胞比率分析在评价预后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核DNA倍体、S期细胞比率(SPF)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食管鳞癌术后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21例,正常食管组织6例,分别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核DNA倍体和SPF.观察异倍体和2倍体食管鳞癌5年存活率以及SPF对5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21例食管鳞癌中异倍体出现16例(76.1%),5年存活1例(6.25%);2倍体食管鳞癌5例,5年生存4例(80%,P<0.05),食管鳞癌SPF≥30%的16例,5年生存1例(6.25%),SPF<30%的5例,5年生存4例(80%,P<0.05).结论:食管鳞癌的细胞核DNA倍体类型和SPF是评价患者预后的主要指标,SPF≥30%时预后明显不佳,SPF与TNM分期明显相关可作为TNM分期的参考.

    作者:王岩;闫继东;李国栋;郑强;李贵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局部注射32P胶体治疗瘢痕疙瘩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的好发部位及局部注射32P胶体治疗瘢痕疙瘩的疗效.方法:采用局部注射32P胶体方法治疗瘢痕疙瘩115例,共134个瘢痕疙瘩.结果:瘢痕患者中,患单个瘢痕疙瘩115例(54.8%),患2个瘢痕疙瘩10例(8.7%),患3个或3个以上瘢痕疙瘩42例(36.5%);瘢痕疙瘩好发部位是前胸,占50.75%(68/134).瘢痕疙瘩32P胶体局部注射治疗疗效好,1次治愈33例(28.70%),2次累计治愈77例(66.96%),3次累计治愈108例(93.91%), 4次累计治愈113例(98.26%),5次累计治愈115例(100%).结论:瘢痕疙瘩好发于胸部,以单发或多发常见;局部注射32P胶体治疗瘢痕疙瘩疗效好,治愈后不复发.

    作者:罗云霄;郭夯;孙淑滨;梁贵荣;宋晓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喉鳞癌组织中Rb基因突变的分析

    目的: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b基因突变的具体位置和内容,分析其在喉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为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CR-SSCP-DNA测序技术,选择Rb基因第20外显子的引物,对50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2例正常对照进行突变的检测.结果:50例喉癌患者的喉癌组织中Rb基因的突变率为12%,突变以点突变为主,突变均引起氨基酸的改变.Rb基因的突变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Rb基因突变导致的喉癌细胞不能产生有功能的Rb蛋白可能是喉癌发生的原因之一,但Rb基因的突变并不是喉鳞癌的常发事件.

    作者:全成实;郭晓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扫描仪在大脑中动脉阻断脑梗死面积测量中的应用

    目的:建立一种应用扫描仪测量脑梗死面积的方法.方法:利用扫描仪扫描红四氮唑染色的梗死脑组织,计算机测量脑梗死面积.结果:扫描所得图像更为清晰,可观察到微小的变化,测量灵敏度可达1 mm2.结论:扫描仪扫描测量脑梗死面积方法精确度高,操作简便、快捷,适用于多种标本的测量.

    作者:温克;蒋宇;李红;杨世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胶原膜在引导牙周组织再生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面牙周组织再附着形成的可能性,为临床应用引导组织再生术(GTR)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钢丝结扎和去骨法,人工建立狗的牙周炎模型,牙周常规治疗后,使用可吸收性胶原膜进行GTR术,采用同体对照法,对侧行单纯翻瓣术,不放置诱导膜.术后 6、8、12周分别屠杀实验动物,进行组织学观察. 结果: 实验侧可见明显的新生牙骨质、牙槽骨以及牙周膜主纤维样结构;对照侧根面形成上皮样结构,无纤维结缔组织再附着形成. 结论:牙周外科手术应用可吸收性胶原膜,可促进再附着形成.

    作者:林崇韬;车彦海;孙宏晨;欧阳喈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

    目的:探讨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手部内生性软骨瘤恶变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肿物生长迅速、活动性差、局部皮肤改变,X线示骨质破坏性改变,有骨膜反应.结论:手部内生性软骨瘤可以发生恶变,恶变在局部浸润生长,未发现远处转移,截肢术后效果较好.

    作者:张巨;刘浩宇;刘学忠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盐酸纳洛酮对颅脑手术病人血浆和脑脊液β-内啡肽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在颅脑手术中盐酸纳洛酮对血浆和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盐酸纳洛酮的脑保护作用.方法:32例择期颅脑手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纳洛酮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及脑脊液中β-EP的含量.结果:纳洛酮组在给药后1 h( T2期)、给药后2 h(T3期)和给药后3 h(T4期)血浆β-EP含量分别为(187.76±81.37)、(109.56±45.92)和(69.37±21.66) ng*L-1,脑脊液中含量分别为(2 169.61±416.37)、(1 369.85±433.55)和(987.62±278.19) ng*L-1,均较给药前(T1期)即开始切硬膜时低(P<0.05),纳洛酮组血浆和脑脊液中的β-EP均低于对照组同期值(P<0.05).结论:颅脑手术围术期应用纳洛酮可以使脑脊液和血浆中β-EP含量降低,从而说明应用纳洛酮可以减轻脑水肿和损伤,保护脑细胞.

    作者:王虎山;鲁质成;王凡;庞晓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索他洛尔治疗室性早搏

    目的:观察索他洛尔对室性早搏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动态心电图监测26例室性早搏的病人索他洛尔治疗前后室性早搏的数目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索他洛尔治疗不同原因所致室早总有效率为69%(18/26),尤其对冠心病并发室性早搏疗效显著.结论:索他洛尔是一种有效地治疗室性早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秦玲;郑杨;高沿航;张晶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γ刀照射后胶质瘤细胞抑癌基因p16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γ刀对体外培养的胶质瘤C6细胞照射后,凋亡细胞中抑癌基因产物P16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胶质瘤C6细胞,经Leksell γ刀照射,体外培养48 h,应用免疫组化S-P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γ刀照射前后C6细胞P1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00、6.22 Gy组γ刀照射后,培养48 h的C6细胞P16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细胞灰度值分别为155.4±2.0、124.9±7.1),与对照组(细胞灰度值为167.1±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γ刀诱导C6细胞凋亡的机理可能与激活P16蛋白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赵兴利;赵丛海;田宇;刘红强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关系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患者耳蜗电图(ECochG)与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的关系.方法:对57例(57耳)梅尼埃病患者及10例(20耳)听力正常青年人的ABR及ECochG进行对比观察.结果:57例梅尼埃病患者中,25耳(43.9%)Ⅰ波潜伏期延长,10耳(17.5%)Ⅴ波潜伏期延长.Ⅴ波的延长多由Ⅰ波延长向后推移的影响.在中、重度听力损失组ABR Ⅰ波潜伏期延长与ECochG AP (N1)潜伏期延长均可达66.7%,同时-SP/AP比值加大.结论:部分梅尼埃病患者ABRⅠ波潜伏期确有延长,而且常伴有-SP/AP比值加大,后者可作为应用ABR检查法的梅尼埃病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汪欣;刘淑芳;杜宝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芦荟烧伤膏的毒性实验

    芦芬烧伤膏是本院自行研制的治疗烧伤的中药复方制剂,本文作者通过观察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接触受试药物后所产生的反应,证明该药无毒性反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兵;杨春梅;王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IOSIS Previews 网上查询模式与方法

    通过对网上BIOSIS Previews(BP)数据库查询模式与检索方法的研究,探讨BP数据库的特点以及在收录范围、检索途径等方面的优势,并与MEDLINE、EMBASE进行比较研究.

    作者:李欣欣;曹锦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细胞生长因子对肺癌细胞血管外游走的影响

    目的:评价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肺癌细胞血管外游走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癌细胞血管外游走模型,观察VMRC-LCD、LK-2、RERF-LC-KJ等3种肺癌细胞的血管外游走状况,并计算游走至血管外的肺癌细胞数.结果:LK-2和RERF-LC-KJ可以通过血管内皮细胞间缝隙游走至血管外、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够刺激肺癌细胞更多地浸润至血管外基质.结论:肝细胞生长因子能增强肺癌细胞的运动能力,加速肺癌细胞的血管外游走.

    作者:辛华;郑雅娟;韩振国;闫继东;王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SOCON复位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

    目的:探讨SOCON系统手术治疗腰椎滑移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复位效果.方法:腰椎滑移符合手术适应证者接受椎管减压及SOCON复位固定术18例,经X线证实Meyerding 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7例,Ⅲ度滑脱1例;部位L4-5 7例,L5S1 11例.术后随访9~18个月,比较手术前后症状改善与复位程度.结果:影像学评价完全复位16例(88.8%),植骨均获融合,临床疗效主观评估病人满意17例(94.4%),采用LBOS标准客观评估,优良17例(94.4%),全部病例无并发症发生.结论:SOCON系统治疗腰椎滑脱,复位效果好,早期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高志朝;刘飙;夏军;马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