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逆灸关元、命门穴对力竭运动大鼠糖原、乳酸的影响

李凯歌;孙志芳;王洋;谭莉华;莫捷;张露芬;任晓暄;郭孟玮;李晓泓

关键词:逆灸疗法, 力竭运动, 糖原, 乳酸
摘要:目的 比较逆灸关元和命门穴对大鼠力竭运动时糖原、乳酸的影响,探讨逆灸不同经穴对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关元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关元+力竭组和逆灸命门+力竭组,逆灸组预先进行艾灸,干预20 d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并采用生化法检测肝糖原、肌糖原、肌乳酸、血乳酸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逆灸关元和命门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肌乳酸、血乳酸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竭对照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下降(P<0.01),肌乳酸、血乳酸含量上升(P<0.01);与力竭对照组相比,逆灸关元+力竭组和逆灸命门+力竭组的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1);逆灸关元+力竭组肝糖原含量升高、肌糖原无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肌乳酸、血乳酸含量下降(P <0.05,P<0.01),逆灸命门+力竭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升高(P<0.01,P<0.05),肌乳酸、血乳酸含量下降(P<0.01),逆灸命门+力竭组的肌乳酸含量较逆灸关元+力竭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逆灸关元和命门穴均可提高大鼠的运动耐力,使大鼠力竭时间延长,其作用可能与其加强能量代谢,提高糖原利用率并降低乳酸堆积有关,逆灸命门穴对肌乳酸的清除力度较关元穴更为明显.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刘健教授辨治骨关节炎经验

    刘健教授在治疗骨关节炎时,重视病因病机的分析,擅于辨证求因,重正虚与外感相合致病,倡导血瘀痰阻发病之因,认为骨关节炎正虚为本,外感为标,正虚以脾肾为主,脾虚湿盛又为发病之关键因素.临证辨证用药特色显著:益气健脾,调痰湿之本;渗湿健脾,除痰湿之标;补肾强骨,固本培正气;理气活血,顺气化瘀滞;清热解毒,妙治热毒痹等.

    作者:郭锦晨;刘健;万磊;汪元;周巧;黄旦;宋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论《伤寒论》考试

    金东明教授在中医经典《伤寒论》博、硕、本教学、临床与研究经验中,首次从中医药高校教学角度,针对各专业、博硕本三级,对如何进行《伤寒论》考试从:意义、特色、种类、方法、题型、试题、评分标准、结果分析,共8个方面进行了系统探讨,目前国内外尚无同类研究报道.

    作者:金东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

    目的 探讨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针灸学》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头维、率谷、角孙、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常规针刺.治疗组腧穴处方同对照组,先予风池穴“温通针法”,再对余穴施术治疗,余穴操作同对照组.均治疗1次/d,留针30 min/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4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头痛强度;采用头痛影响测定-6(HIT-6)问卷评价头痛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 (P <0.05).2组治疗后,头痛强度VAS评分和HIT-6问卷得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P <0.05,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头痛强度,减轻头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

    作者:张淼;苏苏;武文鹏;孙远征;孙兴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诃子与草乌不同比例配伍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目的 建立草乌中主要毒性成分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并测定其含量,探讨诃子-草乌不同比例配伍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阐释配伍减毒的原理.方法 采用HPLC含量测定方法对3种双酯型生物碱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为:采用Extend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0.05%氨水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流速1 mL/min.结果 诃子-草乌不同比例(草乌单煎、0.5∶1、1∶1、2∶1、3.3∶1、5∶1)配伍合煎后,3种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在水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抛物线状趋势.在诃子-草乌(2∶1)合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大,在诃子-草乌(5∶1)合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量低且低于单煎液.结论 诃子-草乌不同比例配伍对水煎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具有很大影响,一方面促进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溶出,另一方面在诃子配伍比例较高时,又加速了生物碱的水解.

    作者:赵爱娟;李红;图雅;李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神阙灸与养生

    神阙为任脉上的要穴,通过督脉与一身阳气相通,有“一穴系全身”之说,故通过艾灸神阙穴可温补元阳,以达养生延年之效.分析古籍及现代研究报道,发现神阙灸对不同年龄人群均有养生意义:温补脾阳,可防治婴幼儿腹泻等脾胃病;温补肾阳,可改善老年人的衰老症状,增强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疾病;温补脾肾,缓解脾肾阳虚症状,可预防及改善中青年人的亚健康状态.虽在不同人群中的养生意义有所侧重,但均可归结为阳虚体质,故神阙灸尤适用于阳虚体质,遏止亚健康状态向疾病的转变,符合中医养生的“治未病”思想.

    作者:张贵涛;何新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心病患者先天禀赋运气的分布规律研究

    目的 研究心病患者受孕、出生、百天、周岁共4个时段的运气特征,探讨先天运气禀赋对后天心病罹患是否产生影响.方法 将东直门医院11年的住院病例按照五脏分类,采用逻辑回归法,以是否罹患心病为因变量,不同时间的五运、六气为自变量,筛选出影响心病罹患的关键先天运气因素.结果 乙年出生者后天的心病罹患率要增加1.175倍(P<0.05),出生后1周岁时期主要分布在乙年者,后天的心病罹患率亦增加1.169倍(P<0.05).结论 影响心病罹患的关键先天禀赋运气为金运不及(乙年),其重要影响时段在出生期及1周岁期.

    作者:张轩;贺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芳香开窍药调控血脑屏障机制研究及脑病治疗

    芳香开窍药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是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临床常用于治疗脑部疾病.其大多具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既有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有利于相关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又有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起到保护血脑屏障结构的作用.

    作者:刘超;刘敬霞;刘抒雯;甘佳乐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从“聚于胃,关于肺”论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胃食管反流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合并高发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近年来发现的重要的临床现象,IPF与GERD关系密切,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目前,国际上缺乏干预GERD对IPF病程或预后的前瞻性研究.从中医学“聚于胃,关于肺”角度阐述IPF合并GERD,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在治疗IPF时,应当重视健脾的重要性,观察干预GERD对IPF病程的影响,进而阐明抑制胃食管酸反流与对IPF预后的作用.

    作者:王英;张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安理申联合银杏叶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

    目的 观察和分析安理申联合银杏叶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方法 选取150例V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各50例,A组给予单独口服银杏叶片治疗,B组给予单独口服安理申治疗,C组给予口服安理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对3组治疗前、后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C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WMS评分显著高于B组,且ADL评分显著低于B组,B组MMSE评分、MoCA评分、WMS评分显著高于A组,且ADL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B组,B组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VCI的治疗中应用安理申联合银杏叶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贺大权;秦雪颖;赵丹华;才丽娜;白晋;温宏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伤寒论》脾胃病治法探析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衰,生化无源,产生虚证、寒证;邪实壅于中焦,正邪相争,则为实证、热证;正气已虚,然邪仍恋战,则发展为虚实夹杂证、寒热错杂证;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运化不力则致痰阻气逆证.仲景在治疗外感病过程中运用五法治疗脾胃病:温补脾胃、苦寒直折、寓清于补、攻补兼施、降逆化痰,有效提升脾胃运化功能,恢复气机升降出入,成功截断病程,促进痊愈.《伤寒论》对脾胃病的治法,体现了仲景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思想.

    作者:金展功;钱俊华;郑小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胸痹贴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满意度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胸痹贴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胸痹贴护理.均3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检测总有效率,对比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76.1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所好转,且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2.86%和78.5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胸痹贴”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豁痰散结之功,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病持续时间,有效干预冠心病心绞痛,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

    作者:马洪宇;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综合护理疗法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运用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护理疗法在骨科术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运用.方法 选取骨科术后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针灸、按摩、中药等中医综合护理疗法,均护理治疗2周,监测疼痛指标,对比护理后2组临床疗效改善情况.结果 2组疼痛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疼痛、失眠、便秘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7%,优于对照组的74.67% (P <0.05).结论 中医综合护理能明显改善骨科患者术后便秘、失眠等症状,且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作者:董丹辉;朱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盘龙针刺法治疗消渴病合并脑卒中后舌强语塞

    目的 观察颈夹脊盘龙针刺法治疗消渴病合并脑卒中后舌强语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消渴病合并脑卒中后舌强语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颈夹脊穴及顶颞前斜线及颞前线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只针刺顶颞前斜线及颞前线的方法.用《汉语失语症成套测验》进行评分.结果 2组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颈夹脊盘龙针刺法治疗消渴病合并脑卒中后舌强语塞,能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治疗失语.

    作者:孙伊平;尹晓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汪悦教授运用补肾调肝法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西医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以激素替代治疗为主,症状改善不显.汪悦教授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得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发病多以肾阳不足为根本,肝郁气滞为发病的关键,治疗时应抓住疾病的本质,并注重随证加减应用,以附桂地黄汤和逍遥丸为基础方加减,可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石晓晨;汪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眼用新型递药系统释药规律的研究

    眼用新型递药系统释药规律主要是研究眼用制剂在体外的释放规律和体内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保证制剂的质量可控,同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减少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邢垚;李超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中医五神辨治体系下的心理脉象

    心理脉象是伴随心理活动而产生的,代表某种特定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的脉象改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身心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也促成了区别于传统脏腑辨证的中医“五神”辨证体系的形成.心理脉象与中医五神学说有着密切的联系,初步构建中医五神辨治体系下心理脉象诊断系统,对于心因性疾病、心理性疾病的诊断以及中医心理学客观化研究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明珠;滕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腔内阻滞结合口服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 观察腔内阻滞结合口服中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采用TDP照射及股四头肌功能锻炼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膝关节腔内阻滞结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口服中药汤剂进行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优于对照组的70.00% (P <0.05).结论 腔内阻滞结合口服中药治疗可以提高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减轻痛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树军;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消渴脂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及血浆HbAlc、Ins的影响

    目的 探讨消渴脂平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耐量及血浆HbAlc、Ins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Wistar大鼠4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40 mg/kg柠檬酸缓冲液复制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血糖随机分为模型组、消渴脂平胶囊540、270、135 mg/kg剂量组,取同批次的大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治疗期间大鼠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4周后,检测大鼠糖耐量(OGTT)、检测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消渴脂平胶囊540 mg/kg剂量组在灌胃葡萄糖30 min时即表现出一定的改善糖耐量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5;消渴脂平胶囊540、270 mg/kg 2个剂量在灌胃葡萄糖60、120 min时表现出一定的改善糖耐量作用,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消渴脂平胶囊540、270 mg/kg 2个剂量组可降低大鼠血浆中HbAl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给予消渴脂平胶囊治疗4周后,Ins含量明显回升,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提高,与模型组比较,P<0.01,P<0.05.结论 消渴脂平胶囊对糖耐量具有保护作用,可以升高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受体敏感性.

    作者:成光宇;丁云录;初洪波;李晓兵;陈声武;朱光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取穴规律研究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现代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对腧穴的选用频次、归经、属性、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穴位总数为46个,总频次为280次,涉及12条经脉.结论 现代文献针灸治疗心律失常主要取穴为内关和神门,常用的经脉为手厥阴心包经,所在部位主要为四肢部腧穴,特定穴类别选用主要是五输穴.

    作者:刘岩;赵宏岩;赵鸿飞;刘明军;张朕;王涵;治丁铭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岩舒联合依托泊苷在小细胞肺癌维持治疗中的疗效

    目的 观察岩舒(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依托泊苷在小细胞肺癌(SCLC)维持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给予岩舒注射液联合依托泊苷方案全身化疗,对照组给予单药依托泊苷方案化疗.2组化疗均28 d为1个周期,治疗6个周期,每周期治疗后均监测毒副作用.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KPS评分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有较明显的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脱发、肝肾功能损伤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以及疼痛缓解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岩舒注射液联合依托泊苷方案维持治疗小细胞肺癌,可减轻患者骨髓功能抑制、消化道反应、疼痛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提升患者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

    作者:李大鹏;吴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