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张伟
目的 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胸痹贴干预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内科收治的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胸痹贴护理.均3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检测总有效率,对比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持续时间的改善情况.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76.19%,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心绞痛发作情况均有所好转,且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92.86%和78.57%,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联合“胸痹贴”具有行气活血,祛瘀止痛,豁痰散结之功,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缩短发病持续时间,有效干预冠心病心绞痛,明显改善心绞痛发作情况.
作者:马洪宇;王爱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针灸学》针刺治疗,取穴:风池、头维、率谷、角孙、太冲、足临泣、外关、丰隆,常规针刺.治疗组腧穴处方同对照组,先予风池穴“温通针法”,再对余穴施术治疗,余穴操作同对照组.均治疗1次/d,留针30 min/次;6 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连续治疗4个疗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评价头痛强度;采用头痛影响测定-6(HIT-6)问卷评价头痛对患者生活影响的程度.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 (P <0.05).2组治疗后,头痛强度VAS评分和HIT-6问卷得分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P <0.05,P<0.01,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风池穴“温通针法”为主针刺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能有效缓解头痛强度,减轻头痛对患者生活的影响程度.
作者:张淼;苏苏;武文鹏;孙远征;孙兴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在我国开展的多中心临床试验中要求必须有牵头单位牵头开展临床试验,可见牵头单位在临床试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牵头单位”这一概念的形成却在国家出台的相关法规中无从查询,这就导致牵头单位的职责模糊不清,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无法落实具体责任.研究认为,牵头单位作为临床试验的总负责单位,应全面掌握并监督临床试验的开展及试验的全部过程.而牵头单位中每个主体,即主要研究者、伦理委员会和机构办公室应认真履行好自己在各个环节中的职责.
作者:柳正植;崔英子;齐彩缤;刘柳;杨海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结合对儿童过敏性鼻炎(AR)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60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布地奈德鼻喷雾剂(雷诺考特)喷鼻,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辛芩颗粒口服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三烯E4(LTE4)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 (P<0.05);2组治疗后血清IgE、LTE4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AR,能有效降低患儿血清IgE、LTE4水平,提高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郭志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运用微信对心力衰竭出院患者进行持续性随访与指导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科住院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以往常规的出院指导及健康宣教基础上加用微信持续随访及指导,对照组则应用以往住院指导及健康宣教手段.比较2组半年内复查时的用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疗效指征等.结果 观察组3个月复查时,综合性指标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药依从性、自我护理主动性、随访疗效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微信对心力衰竭出院患者进行持续性随访与指导,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服药依从性、复查依从性.
作者:杨旭;杨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在我国医药产业目前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变的重要时期,中药注射剂的研发具有特殊的意义,同时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安全性问题也亟待解决.0期临床试验,也称为探索性临床试验对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尤其是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从药物研发/二次开发和上市后再评价两个方面进一步梳理中药注射剂开展0期临床试验的思路和方法,以探讨其应用于中药注射剂研发和评价的可行性.
作者:崔英子;谢雁鸣;杨海淼;杨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肝与肺的相关性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和组成部分,二者生理上相辅相成、病理上相互影响.从气机升降、将相和谋、升降协调、五行相制及病因病机等方面探讨肝肺的生理病理联系,并结合临床经验,阐述从肝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抑郁的主要方法及辨病用药,证明对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安慰,对本病的治疗和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郑莉莉;王婕琼;李泽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吉林省三甲医院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倦怠、工作投入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工作压力源量表、工作倦怠量表、工作投入量表对68名导管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源总分(2.91±0.43)分,其中工作量与时间分配问题方面的压力源得分高.在工作倦怠量表中情绪衰竭,工作状态评分中度的护士,工作压力源与工作投入成负相关性(P<0.05).结论 导管室护士工作压力较大,管理者应找到减轻护士工作压力及倦怠感的方法,促进导管室护士的职业心理卫生健康发展.
作者:金立莉;于水;宋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年点校出版了刘纯的《医学全书》,其中载有《杂病治例》一卷,此乃刘纯的一部纲领性的杂病要诀,分门别类地记载、论述了74种病症的治法要诀,文辞通俗、简约、易懂,具有重要的医学价值.以明成化十五年萧谦刻本为底本,参校其他医学文献对照出版的《医学全书》点校本中的《杂病治例》,改正了书中所存在的断句、标点、字误、字脱等错误,并分别做了理由说明.
作者:付新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二至丸对D-半乳糖致衰老模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的影响,探讨二至丸抗氧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大鼠,测定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结果 二至丸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二至丸能够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可能与其能够降低体内活性氧含量有关,从而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
作者:赵雪莹;韩伟丽;徐丹;高长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补肾中药血清对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成骨活性的影响,探讨中药血清浓度与成骨分化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制备低、中、高浓度补肾中药大鼠血清,培养第3代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按诱导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中药血清浓度的不同及是否联合骨形态蛋白(BMP-2),分为基本培养基组(对照组)、5%中药血清组、10%中药血清组、15%中药血清组、5%中药血清+BMP-2组、10%中药血清+BMP-2组、15%中药血清+BMP-2组及BMP-2组,分别观察各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BGP)含量及钙离子浓度变化.结果 低、高、中不同浓度中药血清组分别在诱导第6、9天及第3、6天可提高ALP活性,10%中药血清组在诱导第9、12天能提高细胞内BGP含量,而中药血清联合BMP-2后,ALP活性及BGP含量明显提高,尤其以5%低浓度联合组为明显.各组成骨诱导第21天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变化,5%中药血清+BMP-2组、BMP-2组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其他各组,且5%中药血清+BMP-2组荧光强度为明显.结论 不同浓度补肾中药血清单独诱导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作用较弱,但联合BMP-2后均能不同程度提高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活性,尤其以5%低浓度补肾中药血清为佳,且具有一定的协同促进作用.
作者:陆振飞;杨俊锋;王庆;马勇;王建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作为大型道教丛书的《道藏》收录了大量的中医药文献,对于中医药文献的保存和传播贡献极大,《急救仙方》《素问六气元珠密语》《葛仙翁肘后备急方》《黄帝八十一难经纂图句解》《灵柩略》《养性廷命录》《混俗颐生录》《四气摄生图》等医籍因《道藏》的收录而传世;《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图经衍义本草》《仙传外科秘方》因《道藏》的收录而扩大了传播范围.
作者:杨东方;周明鉴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纪青山教授治疗单纯性肥胖首重辨证论治,依据中医八纲辨证中虚实辨证,认为素体肥胖之人大多以虚性肥胖为主,并指出肥胖多因脾虚不能健运,致使运化失调、痰湿内阻.临证重视针与灸相结合,辨证论治,因证制宜,采用俞募配穴法,在治疗脾虚湿盛型单纯性肥胖过程中常以电针结合空针配以雷火灸为主.
作者:荣硕;陈新华;陈春海;张楚;刘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酸枣仁皂苷A对机械刺激剥夺果蝇睡眠节律的干预作用.方法 实验选取2日龄果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3组,以睡眠时间和睡眠-觉醒节律为考察指标,利用果蝇活动监测仪连续监测48 h,考察酸枣仁皂苷A对果蝇的干预.结果 酸枣仁皂苷A能延长2、3日龄果蝇的夜晚睡眠时间(P<0.01),缩短3日龄果蝇的白天睡眠时间(P<0.01),改善在机械刺激剥夺下果蝇的睡眠-觉醒节律.结论 酸枣仁皂苷A对机械刺激剥夺果蝇睡眠节律变化具有干预作用.
作者:刘美玉;刘晓岩;卞宏生;李廷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逆灸关元和命门穴对大鼠力竭运动时糖原、乳酸的影响,探讨逆灸不同经穴对调节机体能量代谢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按游泳能力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逆灸关元组、逆灸命门组、力竭对照组、逆灸关元+力竭组和逆灸命门+力竭组,逆灸组预先进行艾灸,干预20 d后进行力竭游泳,观察力竭时间并采用生化法检测肝糖原、肌糖原、肌乳酸、血乳酸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逆灸关元和命门组大鼠肝糖原、肌糖原、肌乳酸、血乳酸含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竭对照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下降(P<0.01),肌乳酸、血乳酸含量上升(P<0.01);与力竭对照组相比,逆灸关元+力竭组和逆灸命门+力竭组的力竭游泳时间延长(P<0.01);逆灸关元+力竭组肝糖原含量升高、肌糖原无统计学意义(P<0.01,P>0.05),肌乳酸、血乳酸含量下降(P <0.05,P<0.01),逆灸命门+力竭组肝糖原、肌糖原含量升高(P<0.01,P<0.05),肌乳酸、血乳酸含量下降(P<0.01),逆灸命门+力竭组的肌乳酸含量较逆灸关元+力竭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逆灸关元和命门穴均可提高大鼠的运动耐力,使大鼠力竭时间延长,其作用可能与其加强能量代谢,提高糖原利用率并降低乳酸堆积有关,逆灸命门穴对肌乳酸的清除力度较关元穴更为明显.
作者:李凯歌;孙志芳;王洋;谭莉华;莫捷;张露芬;任晓暄;郭孟玮;李晓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制定人参益智片质量标准草案,控制制剂成品质量.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人参、补骨脂等进行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补骨脂中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总含量.色谱条件: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2%冰乙酸溶液(3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46 nm.结果 TLC法对制剂中鉴别药材专属性强、斑点分离清晰、重现性好,阴性无干扰;HPLC测定补骨脂素在0.019~0.19 μg范围、异补骨脂素在0.023~0.23 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为97.50%,RSD为2.95%.结论 质量检测方法简便易行,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雷明明;刘恬佳;李长惠;于秀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是一类可由患者预先自行控制镇痛药物给药量以减轻其疼痛的镇痛药物递送系统.静脉自控镇痛技术是PCA技术中研究和应用久的,但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在高风险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PCA更为优越,而在上肢或下肢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PCA能够获得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在应用PCA技术时,应当尽量避免准备过程和PCA设备程序设定中的错误操作,这将有利于术后镇痛效果的提高,并将PCA不良反应小化.
作者:李容杭;闫力;吕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安理申联合银杏叶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方法 选取150例V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3组,各50例,A组给予单独口服银杏叶片治疗,B组给予单独口服安理申治疗,C组给予口服安理申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对3组治疗前、后简明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C组治疗后MMSE评分、MoCA评分、WMS评分显著高于B组,且ADL评分显著低于B组,B组MMSE评分、MoCA评分、WMS评分显著高于A组,且ADL评分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B组,B组疗效分布和临床有效率均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VCI的治疗中应用安理申联合银杏叶片,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贺大权;秦雪颖;赵丹华;才丽娜;白晋;温宏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金菊利咽口含片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急性咽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金菊利咽口含片治疗,对照组给予银黄含化片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8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4% (P <0.05);2组治疗过程中无肝肾损伤发生,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金菊利咽口含片可有效缓解急性咽炎患者临床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个性化护理康复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10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了进行骨科临床治疗外,同时按照手术方式设定术前康复以及术后护理康复程序进行治疗;对照组仅按照骨科临床治疗以及常规术后康复进行.结果 2组分别失访2例.治疗组Harris总分在术后14 d及术后4周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治疗组康复训练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髋关节功能康复达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康复模式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有积极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较早恢复.
作者:赵琪珩;门华一;裴艳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