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楚烽;唐绍基;赖茂廷
目的 探讨三仁汤在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初期的疗效.方法 选择在临床上符合中医辨证为湿热蕴脾、寒湿蕴脾、脾肾不足夹湿、肝肾不足夹湿型的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初期78例,给予中药三仁汤(药用:杏仁、白豆蔻、厚朴、通草等)加减治疗.结果 78例中显效率为28.2%,有效率为69.2%,无效率为2.6%,总有效率为97.4%.结论 三仁汤治疗以上4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初期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左渝陵;曾琴;黄文强;金剑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垂体转移癌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对11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垂体转移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结果 11例患者有4例来源于乳腺,2例来源于肺部,2例来源于胃肠道,1例来源于前列腺,1例来源于肾脏,1例来源于甲状腺,其中视神经损害4例,尿崩5例,垂体功能低下8例,眼外肌麻痹3例,生存期(83~490)d,平均(242±25)d.结论 垂体转移癌是颅内罕见病变,多来源于乳腺和肺部,以视神经损害、尿崩、垂体功能低下和眼外肌麻痹为首发症状,预后较差.
作者:刘春晖;毛更生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医认为,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湿、热、毒邪内蕴大肠,气血凝滞,迁延不愈而致脾胃两伤,或进一步累及肝肾.热毒、血瘀为本病的重要病机,对于重度UC的治疗,临床常采用清肠化湿解毒,调气凉血活血法结合中药灌肠生肌敛疡辨证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扬长避短,能发挥佳疗效.
作者:刘达;叶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各75例,治疗组采用针灸(穴取听宫、听会、耳门等)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进行疗效比较观察.结果 治疗组显效45例(60.00%),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显效30例(40.00%),总有效率69.33%,2组比较,P<0.05.结论 针灸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梅妹;宋泽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寒是百病之源,依据寒生六淫,风、暑、湿、燥、火皆由寒气所生.寒气蓄积,初为外感,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暑热、暑湿、秋燥等不同现象,而其根源是伤寒所致.寒久而成病,寒为杂病之根,是多种疾病直接或间接的病因.寒是伤人致病的根本病因.受寒之人,耐热能力下降,日久则百病由生.
作者:申泽忠;姜丽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肛门病术后电针白环俞镇痛的机理.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混合痔术后患者6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进行电针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在针刺前与针刺后分别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同时采血检测血清中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结果 疼痛情况:电针后临床治愈3例,显效12例,有效4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91.67%;电针后患者血清中的PGE2含量均有所降低,针刺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针白环俞对治疗肛门病术后疼痛有明显疗效;电针白环俞镇痛能降低血清中PGE2含量,说明电针白环俞镇痛的机理与血清中PGE2有关.
作者:王玉立;任天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周恩超主任中医师在治疗肾痛综合征过程中,以益气祛风法应用多,每以益气祛风为主,兼合养阴、清利、涩精、宣肺诸法,并认为,益气乃固脾肾之根,治病之本,祛风乃消蛋白之流,治病之标.唯益气方能匡正以助肾之固摄主水之功,健脾运强后天助先天以资生化.
作者:杨健伟;周恩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确诊的5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缓解率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在肿瘤治疗的稳定率和缓解率都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显示,治疗组好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率高,可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疗法,对照组口服元胡止痛片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6%(P< 0.01).结论 推拿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优于元胡止痛片.
作者:崔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赵和平主任医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变薄或腺体萎缩,甚或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与胃癌关系密切.采用分型辨治疏肝和胃、清胆和胃、滋阴养胃、活血化瘀、清热泻火、温阳散寒6法并结合胃镜检查结果辅以对药(徐长卿配合欢皮、附子配黄连、芦根配枇杷叶、枳实配白及等)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孟彪;高立珍;赵和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并发呼吸衰竭,多由严重呼吸道感染所致.中医认为,热毒、痰浊、瘀血三者胶结壅盛,导致气机逆乱,肺气失于肃降,见肺部喘咳胀满,痰浊上蒙清窍,神志恍惚模糊,病机以标实为重为急,突出的病理表现为痰热夹瘀.脏腑亏虚为本,痰、瘀、热毒为标.初为因虚致实,继则因实致虚,恶性循环,互为因果,日趋加重.针对病机特点,“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当以清热解毒、化痰活血为主,兼顾脏腑之气.
作者:谈欧 刊期: 2013年第05期
刘沈林教授对大肠癌病机强调脾气亏虚,湿邪、瘀血、癌毒互结,湿邪、瘀血、癌毒为病之标,脾气亏虚为病之本,二者互为因果.治法重在益气健脾、扶正祛邪,扶正重在益气健脾,时刻不忘顾护脾胃之气.临证注重辨证论治,不拘泥于一法一方,并根据患者不同情况,遣方灵活,用药严谨.
作者:薛维伟;朱超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改良口腔护理法在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患者临床实施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110例急性肾衰竭少尿期患者,依据入院先后分为观察与对照2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方法上加用改良口腔护理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护理法,对比2组患者对口腔护理的接受程度及口腔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采用改良口腔护理法,病人舒适,易于接受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口腔感染病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口腔护理法使病人易于接受和舒适感增加,使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病人减少了口腔感染发生率,避免病情加重.
作者:刘静;李小平;张翠梅;赵海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据流行病学资料[1]表明,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人数正在逐年增加,80年代中期我国高校有23%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近年来已达30%[1].体育保健作为一种心理治疗和康复的手段在国内外已成为常用方法,研究[2]表明,体育保健是保持或促进心理健康,消除心理疾病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在正确的中医养生观念指导下,通过适当的体育保健达到减压、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作者:吴运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改良拔甲术治疗拇趾甲沟炎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在我科采用改良拔甲术治疗拇趾复发性甲沟患者128例,部分拔甲加甲床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结果 128例中,105例15 d内痊愈,18例20d痊愈,5例30 d痊愈.结论 采用部分拔甲加甲床切除术,能彻底消除病灶,复发率低、治疗时间短、换药次数少、创伤小、恢复快.
作者:夏萍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旨在探讨槲皮素与针刺联用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作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槲皮素针刺联用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 槲皮素与针刺联合干预的大鼠行为评分显著下降,表明两者联用能够更为显著的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损伤.槲皮素与针刺联用能够有效的增加GSH的水平,增强SOD的活性,并能有效减少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且与单用相比效果更为显著.结论 槲皮素与针刺联用能够有效改善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宋林;张丽;许康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艾灸防治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皆进行常规护理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电针足三里、上巨虚配合艾灸神阙穴治疗.观察2组肠鸣音、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应用灌肠治疗的比率情况.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腹胀发生率、应用灌肠治疗的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配合艾灸治疗是防治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有效方法.
作者:易新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患者,男,47岁.患糖尿病10年,双下肢疼痛、持续并加重1个月入院.查体:血压、心肺功能正常,体温37.8℃,空腹血糖14 mmol/L.双下肢多处皮肤微红、肿胀、变硬,皮温变高,触痛明显.超声检查:右大腿股外侧肌浅层可见无回声区,范围4.2 cm×2.5cm,内透声差,边界不清,周围肌肉回声紊乱,无血流信号;右大腿骨直肌深层、右大腿股中间肌深层、左大腿股内侧肌浅层、左大腿短收肌深层、左小腿胫骨前肌浅层均可见同性质无回声区,范围分别为3.8 cm×2.3 cm、3.4 cm×1.7 cm、2.8 cm× 1.4 cm、3.0 cm× 1.0cm和3.0 cm×0.8 cm.
作者:丁鉴;隋国庆;王辉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破血化瘀,填精补髓法对实验性大鼠脑出血(ICH)后脑水含量的变化及灶周组织MMP-2/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以自体血注入法制备ICH模型,观察脑出血方干预后脑水含量和MMP-2/MMP-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ICH后脑水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1d时和高剂量组各时间点脑水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MMP-2水平显著降低,P<0.01;MMP-2蛋白1d开始表达,随时间持续增长;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中剂量组在3、7d时明显增高,P<0.05;高剂量组在3、7d时显著增高,P<0.01.MMP-9水平: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显著降低,P< 0.01;MMP-9蛋白1d开始表达,在3d达高峰,7d时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低剂量组7d时显著降低,P<0.01;高剂量组1d时明显降低,P<0.05,3、7d时显著降低,P<0.01.结论 脑出血方能有效降低ICH后脑水含量,拮抗脑水肿的发生,可能是通过抑制MMP-2/MMP-9蛋白表达而减少脑水含量.
作者:赵德喜;熊壮;王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征(SMAS),亦称良性十二指肠瘀滞证,是肠系膜上动脉或其分支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距离变小,致夹在其中的十二指肠水平部或升部受压而造成的排空困难,出现间歇性发作的慢性肠梗阻[1-3].发病以体型瘦长的女性为多,罹患年龄多在20~40岁,儿童亦可患此疾病.本病也见于体质量快速下降、长期卧床或有脊柱前突的病人.临床主要表现为逐渐发生的上腹胀痛或绞痛、恶心、呕吐,于食后数小时或更短时间发作,俯卧位或胸膝位可以缓解症状.X线钡餐透视检查可见十二指肠近段扩张,钡剂瘀滞,胃与十二指肠排空延缓[4].笔者在实习期间遇到SMAS病案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常雅婷;杨锡燕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