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高血压病的护理体会

王岩;张轶群

关键词:高血压病, 老年人, 护理
摘要:高血压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正确指导老年人高血压患者了解高血压病的知识,进行合理饮食、适当活动、调整良好心态、坚持合理的药物应用等综合性治疗,护理工作的好坏在治疗效果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具有深远的意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腹胀的观察及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临床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方法之一,手术采用尿道-膀胱切除镜窥视下以高频电刀切除前列腺,大优点是无手术切口、痛苦小、恢复快,对不能耐受开放手术的患者可用此方法,尤其适用于前列腺较小、前列腺纤维化及膀胱颈硬化的患者[1].术后排气困难引起腹胀较为常见,病人表现为腹部膨胀、疼痛,当胀气压迫腹腔时,腹胀可使腹内压升高及便秘严重则造成前列腺窝出血.笔者对2008年1月-2009年7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治疗的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出现腹胀的病人,采用新斯的明注射双侧足三里的治疗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丽丽;杨素凤;朱智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诊治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系指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或烧灼感(burning)的症状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并排除可能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和代谢性疾病[1].FD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消化内科疾病中占20%~40%.据统计,约有25%~40%的人一生中某个时期曾出现过消化不良症状.

    作者:陈晖;陆喜荣;陶鸣浩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下肢静脉曲张的非手术疗法

    下肢静脉曲张是由于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静脉压力升高而引起静脉血管伸延、扩张和迂曲的一种疾病,位于血管病之首[1].笔者认为,非手术疗法仍是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首选疗法.

    作者:李红宝;韩东萍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心脉安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136例临床观察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简称.临床中分为5型,心绞痛型冠心病(angina pectoris)是其中一个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骨压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后或情绪激动时,持续数分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笔者应用心脉安治疗心绞痛型冠心病136例收到明显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孙思宏;孙长成;孙美伦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痛点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痛点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穿刺针埋线法在疼痛点穴位埋入羊肠线.结果 60例患者,痊愈32例,显效12例,好转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1.6%.结论 痛点埋线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疗效显著.

    作者:李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臭氧能有效治疗早、中期膝骨性关节炎, 并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抑制缓激肽的释放和抑制炎性介质PGs的合成,减轻疼痛;抗炎及抑制免疫性反应;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并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腓肽等物质,达到镇痛作用;改变关节腔内的内环境,从而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再生,延缓关节退行速度.

    作者:查磊;王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中医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中医药作为我国的特色文化,以其独特的方法、神奇的疗效和低廉的价格,深受欢迎.作为中医药期刊的编者,必须高度重视,在关注期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要努力打造中医药品牌期刊,以保证期刊的科学可持续发展.尽管一些中医药期刊正在实践着产业化,但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刊社自觉或不自觉在体制上、观念上、机制上受到制约.剖析期刊的状况,并结合期刊实践工作谈出了经营中医药期刊的几点思考.

    作者:覃芳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补中益气治疗小儿顽固性遗尿45例

    临床上常常碰到一些顽固性遗尿的患者,经过多方求医用药,没有取得明显效果,遍观其用药辨证,皆是从温补肾气,收涩止遗方面论治.笔者经过十余年临床实践,以补中益气为主,随证加减治疗顽固性遗尿45例,收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福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血浆与甘露醇合用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41例

    目的 比较血浆与甘露醇合用较单纯使用甘露醇治疗脑梗死后脑水肿的疗效,探讨二者合用是否更为有效.方法 在我院过去5年中所收治的脑梗死病人中选取使用甘露醇与血浆者41例,年龄45~82岁,CT提示脑梗死面积>3.1 cm,符合中国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标准(1995年)>16分.另选取对照组40例,.仅使用甘露醇,未用血浆.记算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分析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 血浆与甘露醇合用后,精神意识状态有一定改善,神经功能评分有明显提高,较单纯使用甘露醇治疗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 中大面积脑梗死病人在使用血浆后更有利于保护脑细胞,清除氧自由基,减轻脑水肿,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丁煜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鼻炎宁冲剂致不良反应23例分析

    鼻炎宁冲剂主要用于治疗慢性鼻炎、慢性副鼻窦炎,也适用于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传染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对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也有效.鼻炎宁作为临床常用药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也逐渐凸现,笔者对检索出的23例病例进行分析总结,期望促进临床更好的用药.

    作者:曲毅;金锋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同配伍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不同配伍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的影响,探讨中药复方配伍的合理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延胡索单味药,延胡索分别配伍白芷、当归、川楝子的4种水提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lODS2(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三乙胺调pH 5.3)(28∶72),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为280 nm,柱温为35℃.结果 延胡索与白芷、当归配伍后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降低,与川楝子配伍后其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升高.结论 不同配伍对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有明显影响.

    作者:田永亮;窦志英;曹柳;王萍;李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从分类角度探讨中医英译

    从中医多学科的特点进行分析,认为中医各个学科因其各自特点不同翻译时所用的方法亦有差异.探讨性的将中医的内容分类到音译、直译、意译的框架之内,避免用一种方法翻译中医,希望在翻译中起到一定的现实作用和拥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作者:林玉萍;李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84例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脑梗死是指局部脑组织包括神经细胞、胶质细胞和血管由于血液供应缺乏而发生的坏死[1].及时的进行急性期相应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于清香;马云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医药科技期刊出版中的编辑意识

    编辑意识是指编辑主题所持有的一种对编辑客体的系统化了的、自觉的、伴随着情感体验具有能动性的心理反映形式,是编辑主题以情感态度等方式体现编辑与受众之间,编辑与作者之间,编辑与社会之间的一种带倾向性的心态,具有使编辑行为带有目的性并促成现实的控制力量[1].编辑意识渗透在编辑工作的各个环节,内容丰富多彩,如品牌意识、作者意识、读者意识、创新意识、策划意识等等.

    作者:阎琪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不缝合皮肤小儿腹股沟斜疝腹横纹切口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不缝合皮肤小儿腹股沟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疗效.方法 应用皮下缝合法,对61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观察.结果 皮下缝合、不缝合皮肤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创伤小,手术无瘢痕,免除拆线换药,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结论 小儿腹股沟斜疝经腹横纹小切口行疝囊高位结扎术应用皮下缝合法疗效好,无复发,无切口感染.

    作者:顾毓昕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以补为通治疗老年性便秘

    老年性便秘多因脏腑功能衰退,或气血两亏,阳气阴津不足而致运化无力,传送减弱.治疗老年性便秘,不可妄用泻火通便,而应施以健脾、益气、温阳、养血、润燥等法,以治其本.以补为通是治疗老年性便秘的重要法则.

    作者:杨戈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变态反应性鼻炎72例

    变态反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笔者在临床中采用针刺配合超短波治疗72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蒋春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医院数据库安全防护

    医院数据库中信息主要包含:患者数据、医疗数据、临床学科或专业技术数据等.它们对医院有重要作用,便于统计处理各种信息,提供决策,那么怎样有效地保障数据库安全运行,笔者就医院数据库的安全防护浅谈如下.

    作者:王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痹证的临床用药体会

    痹证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病程长,易复发,治愈率低,严重妨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1].笔者在临床中积累了粗浅经验,现介绍如下.

    作者:辛永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眼眶骨折67例螺旋CT表现及临床分析

    笔者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2月在我院经临床和CT证实的58例眼眶骨折,旨在提高对眼眶骨折CT表现的认识,正确指导临床治疗[1].

    作者:楚建设;张秀梅;王旭飞;王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