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山葡萄籽总黄酮的毒理学实验研究(一)

徐莉;王志宏;赵雷;陈哲实

关键词:山葡萄籽, 总黄酮, 毒理学, 实验研究
摘要:山葡萄籽总黄酮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降血脂等保健功能,经过对其进行毒理学实验研究证明,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对机体正常生理机能无任何不良影响和病理改变.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山葡萄籽总黄酮的毒理学实验研究(一)

    山葡萄籽总黄酮具有免疫调节、抗疲劳、降血脂等保健功能,经过对其进行毒理学实验研究证明,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对机体正常生理机能无任何不良影响和病理改变.

    作者:徐莉;王志宏;赵雷;陈哲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干燥综合征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危害性很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在我国为0.29%~0.77%,在风湿病中的发病率仅次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但其在实际临床中的诊断率却很低.文中从患者及医生自身缺乏对本病的认识入手探讨了干燥综合征的漏诊误诊原因,以期引起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对本病的认识和警惕.

    作者:田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42例临床分析

    笔者从2002~2005年采用平阳霉素或鱼肝油酸钠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共42例,将两者疗效进行对照,现将方法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宁颗粒中葛根素含量

    目的:建立测定感冒宁颗粒有效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对感冒宁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葛根素在0.081~0.41μg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2%,RSD=1.31%(n=5).结论:该方法灵敏、重现性好,适用于感冒宁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徐多多;胡嵘;毕丹;魏忠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滤过手术的临床体会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neovascular glau-coma)系虹性青光眼,是指虹膜和小梁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使虹膜与小梁和角膜后壁粘连所造成的青光眼.本病极顽固,且临床常见,但治疗较困难.常规治疗时禁忌做滤过手术,因可引起术中出血,终告失败.但本文总结和分析了69例(73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的资料,进一步评价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滤过性手术的治疗方法.现将有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周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于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若干思考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是中医药学术发展具有方向性、根本性的问题,与中医教育的水平、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中医药学术进步等密切相关.本文在此立足于中医药学术的主体性发展,就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范畴、学术特征、发展现状等问题,梗概地谈谈认识.

    作者:王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红豆杉片抗血栓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复方红豆杉片对大鼠体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凝聚率的影响.方法:制造大鼠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模型,观察血栓湿重;采用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凝聚,测定血小板在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以及大聚集率.结果:复方红豆杉片2g/kg、1g/kg组均不同程度地抑制大鼠体内静脉血栓的形成,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抑制由ADP诱导的大鼠血小板不同时间点的聚集率和大聚集率.结论:复方红豆杉片可明显对抗血栓的形成,并具有明显地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的作用.

    作者:孙靖辉;尚坤;苏宪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从痰论治高血压病治验举隅

    导师盖国忠教授师从于著名中医急症学专家任继学教授,业医二十余载,学验俱丰,对中医药治疗血管疾病有深刻认识和独到见解.笔者随师出诊,听师教诲,获益非浅.现采摘导师从痰论治高血压病验案二则,以资佐证.

    作者:常立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血塞通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临床观察

    糖尿病(DM)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无特殊方法治疗.弥可保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对周围神经形态的改善和感觉神经损害疗效较好[1].本文采用血塞通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0例,并设对照组60例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凤红;范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概况

    抑郁症是精神科常见疾病,是全球性的主要精神卫生问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压力增加,情感冲击加大,造成抑郁症发病率逐年增长.近年来该病已引起有关学者的高度重视,从其流行病学、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疗效标准、实验研究、辨证分型等诸方面进行了研究.本文仅就其病因病机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李振;宁飞;邓永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自拟降脂汤每日1剂,水煎服;对照组口服脂必妥片,每次3片,每日2次,30d为1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及血脂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83.33%;能有效降低TC、TG、DLD-C,两组作用无明显差异.结论:自拟降脂汤降脂作用明显,能有效治疗高脂血症.

    作者:李国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二仙汤对更年期肾阳虚大鼠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仙汤对更年期肾阳虚大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30只符合自然老化的更年期大鼠模型,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3月龄鼠作为青年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治疗组用氢化可的松制造肾阳虚模型成功后,治疗组给予二仙汤灌胃14d.观察二仙汤对大鼠性激素水平的影响.结果:二仙汤能明显减轻肾阳虚症状,体重增加(P<0.01),治疗组血中的雌二醇(E2)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促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刺激素(FSH)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二仙汤对更年期肾阳虚大鼠模型有治疗作用.

    作者:刘春杰;纪凤兰;董立珉;刘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麻杏石甘汤的临床应用概况

    麻杏石甘汤源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主治肺热炽盛的肺炎和热邪犯肺的哮喘.近年来,对其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张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西医实验教学课应加强学生生物安全防范观念

    中医院校培养医学生要在继承传统,掌握现代医学发展的同时,更要把对疾病的防范观念灌输给学生.生物危害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存,预防疾病比治疗疾病更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伟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水蛭的药理研究概况

    水蛭,俗称蚂蟥,中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为水蛭科动物蚂蟥(Whitmania Pigra Whitman)和水蛭(Hirude Nipponica Whitman)及柳叶蚂蟥(Whitmania Acranulata Whitman)等的干燥全体.其性味咸苦平,有小毒,入肝、膀胱经,具有破血逐瘀、通经之功效,在临床中广泛用于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脑水肿等病的治疗.现将其药理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作者:韩进庭;邢晓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对象158例门诊及入院的糖尿病(均由本院内分泌科确诊)患者,男性78例,女性80例;年龄在36~74岁,平均52岁.80例体检无糖尿病及肾脏疾病的健康者作正常对照组,平均年龄46岁.

    作者:梁淑媛;于晓春;于淑梅;孙胜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痰热清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6例

    笔者2004年12月~2005年3月间共收治了118例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病人,部分已发展为肺心病,并多数已经抗生素治疗数日未得到控制.经使用痰热清与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短期得到控制,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王树岐;高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概况

    推拿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显著的降压疗效,现就近十年来推拿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情况,综述如下.

    作者:徐立光;李研;邓盈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冬虫夏草小议

    冬虫夏草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冬天为虫,夏天为草.常人莫能辨,神妙不可言.冬虫夏草生长于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带3500m以上的山区,其幼虫体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以蓼属、黄芪属及麦冬属等高原植物根茎为食,在长达2年的地下发育过程中,可耐受长期饥饿、寒冷及缺氧环境,体内积蓄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特有的高原生物成份.主含粗蛋白(水解得多种氨基酸)、D-甘露醇(即虫草酸)、核甘类(如腺苷等)、麦角甾醇、虫草多糖、生物碱等,尚含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有机酸等.

    作者:周玉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黄连素的提取及分子活性部位研究

    黄连素是从黄连、黄柏等中药中提取的生物碱类药物,抗菌疗效确切,主要用于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等;并具有抗肿瘤,抗癌,降血压等作用.本文采用微型实验方法,从中药黄连叶片中提取黄连素,并参与其质谱实验分析结果,从结构、能量等分子层面上探讨标题化合物可能的分子反应活性部位和机理,以期为研究黄连素的药效作用机理,为药物分子全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胡冬华;袁绪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吉林省教育厅

主办:长春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