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王军晖;王宏伟
目的探讨胎儿纤连蛋白(FFN)与早产和绒毛膜羊炎膜之间的关系,为诊断早产和绒毛膜羊膜炎及判定预后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 ELIAS(酶联免疫吸附法)对 42 例先兆早产孕妇(实验组)和同孕龄健康孕妇 48 例(对照组)进行宫颈阴道分泌物 FFN 检测。结果实验组 FFN 阳性率 45.2 %(19/42),对照组 FFN 阳性率 4.8 %(2/48),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中 FFN 阳性者发生早产及绒毛膜羊膜炎者分别为 68.4 %(13/19)、73.6 %(14/19),与 FFN 阴性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FFN 对诊断早产和绒毛膜羊膜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围产期保健提供重要监测手段。
作者:王冬;安晓芬;刘会玲;文英;王占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TH)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竞争技术检测 186 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3,3,5′-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rT3)、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结果急性肝病组 T3、TSH 含量正常,仅 T4 增高;慢性肝病组 T3 含量降低,T4 正常,仅 rT3 增高;重症肝病组和肝硬化组 T3 和 T4 显著减少,而 TSH、rT3 明显增高。结论急、慢性肝病组患者随病情稳定,甲状腺激素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重症肝病组和肝硬化组异常改变者增多,恢复较差;通过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鉴别与评价病毒性肝病预后及转归。
作者:贾京萍;杨晓艳;张红艳;淡以锐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而要解决这个关键,抓好教育特别是在高等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是根本。1 可持续发展与教育模式 高等学校教学不是一般文件传递,而是科学知识的选择、传递和创新,具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大学生在学习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使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大学生以学习为主,学习与科研逐步结合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为学生探索新事物和继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学工作中要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仅注重问题解答正确与否,而且要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为获得科学知识的坚强毅力。
作者:姚佑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在肺部良性肿瘤中,肺平滑肌瘤罕见,国内外仅见 30 余例报道,笔者收集近几年来临床、X 线、CT 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肺平滑肌瘤 5 例。
作者:张德义;范力军;蒋高民;唐化勇;杨常运;贾存玮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检测市售猪肉火腿中亚硝酸钠(NaNO2)的含量。方法随机采集 6 种品牌的猪肉火腿 36 份,用盐酸萘乙二胺法进行检测。结果 NaNO2 的平均检出率为 94.64 %,总合格率为 61.11 %。结论零散加工的猪肉火腿 NaNO2 含量超标较多,长期食用将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作者:王长文;郑燕萍;贾镭;马洪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透析器复用的适宜次数。方法选用德国产 B.Braun 透析器,复用 10 次,每次透析前后分别留血标本测定血清 Cr、BUN。结果复用少于 8 次透析膜对 Cr、BUN 的清除率无明显差异,复用 10 次 Cr、BUN 的清除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采用 B.Braun 透析器复用 8 次为宜。
作者:孙淑清;王凤华;王丽;王军辉;陈国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的分离方法。方法通过链霉蛋白酶 E 消化气管和肺组织,并辅以离心、机械吹打等手段,获取细胞后观察其形态、数目。结果获得带状或纺锤状细胞,其细胞膜光滑、胞质均匀、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用乙酰胆碱刺激细胞能产生收缩。结论用酶消化 30 min,以 1 200 r/min 离心 60 min,可获得形态较好、数目多、收缩良好的支气管平滑肌细胞。
作者:刘志洋;姚平;佟文革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多媒体技术可将声频、视频、图形、图象和文本融为一体,制作计算机多媒体教材,使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我院从 1997 年开始制作多媒体教材,其中《X 线诊断学多媒体教材》在 1998 年被总后评为“双百计划”多媒体教材二等奖。为满足教学的需要,还先后购进《脑与脊髓的传导通路》、《血栓的形成》等多媒体教材 50 余部,多媒体教材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者:徐斌;王世英;李毅 刊期: 2001年第01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40 岁,因下腹疼痛 3 d,加重 1 d,伴发热于 2000 年 8 月 3 日门诊以“急性盆腔炎”收住入院。以往患者月经规律,无停经史,体温 38.2 ℃,脉搏 94 次/分,贫血貌。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腹肌紧张,全腹压痛及反跳痛,以下腹为著。妇科检查外阴、阴道正常,宫颈光滑,有举痛,后穹窿不饱满,有触痛,子宫及双附件触不清。B 超检查发现子宫左则可见 4.87 cm×3.98 cm 低回声区,周边似有包膜,内有散在光点,子宫后方见较模糊回声,边界不清,左下腹腹膜下见 3.99 cm×2.25 cm 低回声,界限尚清。住院后给予消炎治疗,3 d 后出现新鲜血便,总量 150 ml/d。既往史,儿时曾患“阿米巴痢疾”,近 4 年来时有稀便及便中带血,未曾就诊。半年前曾因“急性盆腔炎”在其它医院治疗,其间曾出现粘液脓血便及便中带有新鲜血,静滴消炎药后症状消失。考虑既往有血便及稀便史,于 8 月 7 日行结肠镜检查,发现镜至 4~5 cm 处直肠侧壁有菜花样肿物,并有活动性出血,14~15 cm 处见环肠腔生长菜花样肿物,质脆,表面有出血及坏死组织,取病理活检诊断为乙状结肠腺癌。于 8 月 15 日在全麻下行手术,术中见腹膜及大网膜上有多个散在的粟粒状结节,左下腹部有 5 cm×4cm×3cm 大小肿物,质硬,不光滑,活动欠佳,与子宫后壁、左输卵管、卵巢、腹后壁粘连紧密,阑尾未见异常,行乙状结肠癌姑息性切除术及造瘘术,术后给予消炎及支持治疗。切口术后 7 d 拆线,愈合良好,并进行化疗。
作者:闫进;孙丽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肾小球滤过膜早期发育。方法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小鼠胚龄 10、14、18 d 时肾小球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毛细血管侵入 S 小体第一弯曲时诱导足细胞分泌基膜,然后足突、毛细血管内皮孔出现,内皮产生基膜,后内皮基膜与足细胞产生和基膜融合成一层共有的基膜。结论毛细血管诱导足细胞分泌基膜之后再诱导足突产生;足细胞基膜和足突出现后内皮才发育成有孔型内皮,并开始分泌内皮基膜,终两层基膜融合为一层。
作者:郭敏;郭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的寿命逐渐延长。据统计,女子平均寿命已达 76.85 岁,这就意味着妇女的后半生甚至是超过一半的生命时期会在更年期后渡过。要使广大妇女在更年期后保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就应加强对妇女更年期的保健培训教育工作。
作者:程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的关系。方法将 82 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 41 例和对照组 41 例,在内科常规治疗下,对干预组采取改善生活方式、合理指导用药、密切观测血压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降压疗效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降压疗效显著。
作者:刘海莹;董学茹;吕欣;施红琼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血管紧张素Ⅱ(AⅡ)受体拮抗剂可分为肽类和非肽类两类,前者以沙拉新为代表,可拮抗 AⅡ的生理作用,但其口服无效,作用时间短,且价格昂贵,使用受到限制。非肽类 AⅡ受体拮抗剂以其与 AⅡ受体亲和力强,选择性高,口服有效,作用时间长,无激动作用,WHO/ISH(国际高血压协会)在这类药物上市 3 年后就建议将其作为抗高血压的一线治疗药物。笔者拟对非肽类 AⅡ受体拮抗剂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简要综述。
作者:王艳春;吴晓东;沈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高龄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特点,为临床特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近 10 年高龄住院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及护理情况。结果高龄肺部感染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性差、治愈率低,住院死亡率约 26.9 %。结论针对高龄肺部感染患者这一特殊群体,除积极治疗外,还应进行严格、合理的特殊护理。
作者:刘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鼠膈淋巴液形成的机制。方法大鼠腹膜腔内注射兔血和示踪剂后,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膈腹膜及膈毛细淋巴管的变化。结果膈腹膜间皮和膈毛细淋巴管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结论影响膈淋巴液形成的主要因素为膈腹膜吸收孔和呈开放性连接的毛细淋巴管,囊泡系统在膈淋巴液形成和物质转运中也起一定作用;管腔内表面突起具有释放作用,管腔外表面突起具有吸收作用。
作者:马晶;柏春枝;刘丽;唐立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晚期直肠癌动脉内置泵灌注化疗的治疗方法。方法 38 例晚期直肠癌患者,采取选择性动脉内置泵进行灌注化疗。结果 38 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缓解,B 超检查瘤体有不同程度缩小者 24 例(占 84.9 %),有 16 例(占 42.1 %)再获手术机会,生存期达 3 年者有 5 例(占 13.1 %)。结论选择性动脉内置泵灌注化疗治疗晚期直肠癌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作者:吕飞跃;高占军;宁国礼;王利群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笔者在解剖 1 具成年女尸时,发现其下腔静脉左侧变异,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 该具成年女尸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在腹主动脉分叉(分为左、右髂总动脉)的左后方合成,约平第 5 腰椎下缘水平沿腹主动脉左侧上行,根据其从下向上走行,下腔静脉分为左侧段、斜行段和右侧段 3 部分。下腔静脉上行至第 1 腰椎下缘水平,斜行穿越过腹主动脉的前方移行为斜行段,此段长约 4.7 cm,在腹主动脉的右侧与右肾静脉汇合后入肝脏面的腔静脉窝。腹主动脉位置、走行均属正常。下腔静脉在腹腔内的行程属右侧异位,部分下腔静脉的属支也相应发生了变化:(1)左肾静脉在第2腰椎处平行于左肾动脉的下方直角注入下腔静脉,而右肾静脉在第 2 腰椎水平行于右肾动脉的上方,上升 2.6 cm 后,以锐角汇入下腔静脉;(2)左侧卵巢静脉横径 0.8 cm 注入下腔静脉,而右侧卵巢静脉横径 1.0 cm 却注入右肾静脉,这两条静脉均与正常相反的位置回流,这种变异很可能与下腔静脉的移位有关。同时左右肾的位置和左右输尿管过骼血管的位置也发生了与正常相反的变化。左肾下端低于右肾下端 1.5 cm,左肾位于第 12 胸椎至第 3 腰椎体之间,右肾上端平第 11 胸椎,下端平第 2 腰椎体。左输尿管过骼外动脉起始处进入盆腔,右侧输尿管则过骼总动脉的末端进入盆腔。两肾门的位置均属正常,约与第1腰椎平齐,左肾明显缩小平右肾。肾上腺形态位置属正常。
作者:唐立勇;傅东然;张慧博;张占波;葛小平;周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检测方法,提高阳性检出率。方法将已确诊的 82 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分别进行抗 PPD-IgG 、PCR 检测及两种方法联合检测。结果两种方法单独应用检出率分别为 70.5 %、59.8 %;联合检测的检出率为 80.5 %。结论胸水抗 PPD-IgG 和 PCR 联合检测能够提高对结核性胸膜炎的阳性检出率。
作者:赵大力;马爱新;王典瑞;李妍;苗晓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各种原因引起的干骺端致密带征 X 线及临床表现。方法在 1000 例儿童腕、膝关节 X 线片中寻找具有干骺端致密带征的病例,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31 例有干骺端致密带征,根据 X 线表现和临床资料分析由 7 种原因所致。结论干骺端致密带征缺乏特异性,其原因的确定要借助 X 线表现和密切结合临床进行诊断。
作者:杨立生;刘维民;党润民;贾存玮;盛卫东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和 B 超检查的普及,脂肪肝检出率逐年增多。笔者单位于 2000 年对 234 名人员(含离退休干部)进行体检,经 B 超等检查确诊脂肪肝 32 例。现就其发病相关因素进行探讨,以寻求脂肪肝的预防及保健措施。
作者:曹志友;孙泽新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