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菲;宋杰;刘霞;宋维杰
喉白斑多见于声带,由于其潜在恶变倾向,常被视为癌前期病变.目前对其治疗尚无统一标准.我们自1999年6月~2002年9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喉白斑病1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朝晖;郭晓东;宣永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辅助足板小窗技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耳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半导体激光辅助的足板小窗技术及人工镫骨置换术的疗效.结果39耳中,除1耳术后听力无改善外,38耳听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3耳曾再次手术.术后高频区(4kHz)听力改善明显,卡哈切迹消失,气骨导差缩小或消失.18耳术前耳鸣,9耳术后耳鸣消失.随访3~6年,38耳远期疗效均保持在术后近期水平,无内耳并发症,骨导听力无减退.结论半导体激光辅助足板开窗对内耳的损伤性小,并发症少,远期疗效稳定.
作者:林枫;王跃建;虞幼军;刘振;梁海荣;周珩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建立耳蜗Corti器体外培养模型.方法取刚出生2~3天小鼠耳蜗,采用鼠尾胶表面平铺培养并结合荧光染色方法观察耳蜗毛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耳蜗基底膜经1~5天培养,内、外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生长良好,排列有序,无任何衰亡和缺损.结论耳蜗Corti器可以在体外培养环境存活一定时间并健康生长.
作者:宣伟军;丁大连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头颈鳞状细胞癌在D9S171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的发生率、临床意义及对检测颈淋巴结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标准酚氯仿法提取肿瘤组织及颈清扫淋巴结组织的基因组DNA,采用D9S171微卫星多态性位点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m reaction,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硝酸银染色.分析D9S171微卫星多态性位点的LOH.结果头颈鳞癌原发癌组织的D9S171多态性位点的LOH发生率为62.96%;LOH发生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有相关关系(P<0.01).颈清扫淋巴结组织D9S171多态性位点的LOH发生率(35.60%),高于常规病检的阳性率(17.0%),(P<0.01).结论D9S171多态性位点LOH与头颈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LOH分析可能作为检测头颈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手段之一.
作者:李丙华;徐娅苹;苏立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腺样体切除对治疗儿童鼻窦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1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结果1月后治疗组有效率94.8%,对照组有效率84.7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月后治疗组有效率85.4%,对照组有效率61.1%,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治疗儿童鼻窦炎的同时,切除肥大的腺样体可提高疗效,尤其以远期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刘英;赵允沛;王学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Nd:YAG激光与射频治疗鼻腔利特尔区出血的效果.方法576例鼻出血患者,Nd:YAG激光治疗390例,射频治疗186例,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两组的治愈率分别是77.4%和95.2%(P<0.05);治疗后需鼻腔填塞的比例分别是44.4%和12.9%(P<0.05);需再次治疗比例分别是15.8%和6.5%(P<0.05).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鼻出血治疗中,射频更方便有效.
作者:王宝东;朱春生;贡振扬;王延生;庄惠学;纪宏志;林家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非上皮源性鼻咽部恶性肿瘤远比上皮源性(鼻咽癌)少见,据统计我国两者之比为1:99~211,在欧美国家其比例则为1:3~9.非上皮源性鼻咽部恶性肿瘤中常见的为恶性淋巴瘤,其他有纤维肉瘤、血管内皮肉瘤、恶性黑色素瘤等[1].国内报道较少,常英展在1997年报告鼻咽部血管内皮肉瘤1例[2],崔楫安、史书垣在1998年报告鼻咽部神经纤维肉瘤1例[3].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耳鼻咽喉科自1990~2000年间收治的13例报道如下.
作者:吴跃军;任正心;樊建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病因至今尚不完全明了,因此SOM的治疗方法很多,其中如何改善咽鼓管功能,促进中耳积液排除被受重视.咽鼓管导管吹张为治疗措施之一,但在小儿SOM治疗中,这一方法由于要求技术操作熟练程度高,或者小儿不能很好的配合治疗,使咽鼓管导管吹张在小儿(SOM)治疗中实施颇感困难.随着鼻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仅能给我们提供直观的检查咽鼓管咽口的手段,而且给治疗带来了方便.2002年2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小儿鼻内镜引导下进行咽鼓管导管吹张治疗SOM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和平;王勤学;於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1月~2003年6月在我科治疗的37例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的临床资料.本病单发于一侧上颌窦,以鼻涕带血、鼻塞为主要症状,鼻窦CT多示有窦腔内钙化影,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结果治疗以经鼻内镜手术为主,全部治愈,随访6月~2年无复发.其中经尖牙窝入路22例,经中鼻道入路15例.结论非侵袭型上颌窦真菌病应根据鼻窦CT所示病灶范围选择手术方式.本病预后良好.
作者:伍启刚;戴熙善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对于骨关节,尤其是解剖关系较复杂的骨关节创伤诊断有很大价值,可直接地显示骨折特征,能较容易地判断骨折的程度和范围,由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颌面骨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创伤,临床治疗和手术处理常以影像学资料作为参考.近年来随着螺旋CT的研发,三维重建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本文通过33例颌面骨骨折进行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作者:胡建妙;陆映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危急重症之一,如能及时就诊,做到早诊断早治疗,则疗效很好;反之,则会引起很多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作者:李德炳;徐仲明;奚玲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们近期在临床急诊工作中遇到3例牛奶干吃片类异物,此类异物有气管内分泌物量多,钳取时易碎裂等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张培华;秦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鼻侧切开术、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及鼻内进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62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术后随访半年~11年,各组患者症状均消失或减轻.鼻侧切开术36例中复发8例(22.2%),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18例中,复发2例(11.1%),鼻内进路联合鼻内镜手术8例中复发1例(12.5%).复发者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改良面中部揭翻径路联合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可靠且有效的方法.
作者:姚卓华;罗育新;吴先光;彭立清;陈恩河;丘华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结核病发病率的回升,咽喉部位的结核亦相继多见,且早期症状往往易被忽略或误诊.由于其痰菌阳性率甚高,对结核病的控制大为不利.为此,笔者将本所自1998年7月~2003年12月由综合医院转来的31例咽喉结核伴肺结核的临床诊治分析报告如下,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作者:高文荣;高晓斌;邱志红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咽淋巴环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误诊的原因和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咽淋巴环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初次临床误诊有慢性扁桃体炎10例,扁桃体癌3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鼻咽癌5例,舌根癌1例.初次常规病理检查误诊为慢性炎症4例,未分化癌2例.结论咽淋巴环非何杰金淋巴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发生误诊,应提高对本病认识.扁桃体病灶的切除有助于扁桃体恶性淋巴瘤的诊治.
作者:沈雄;王挥戈;林彬;毛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儿童鼻中隔黏膜糜烂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病,多由环境污染、空气中粉尘增加、气候干燥、外伤(如挖鼻、鼻腔异物)等因素导致鼻中隔黏膜糜烂出血.传统的治疗方法:如凡士林纱条填塞、化学药物烧灼、电凝、冷冻等,虽亦有一定的止血效果,但儿童难以接受.我科于1997年至今应用α-糜蛋白酶贴敷治疗儿童鼻中隔黏膜糜烂出血80例进行疗效观察,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小英;李桃根;涂玉蓉;钟彩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咽囊炎是一种少见疾病,因咽囊位置特殊、隐蔽,故易造成误诊误治.现将我科收治的在当地医院误诊的咽囊炎3例报告如下.
作者:徐朝霞;路婷;张左华;郭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鼻石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2002年10月我科收治1例巨大鼻石引起的鼻中隔大穿孔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平;陈群;鲍红琴;张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外伤性鼓膜穿孔是一种常见病,穿孔较小(面积小于鼓膜1/4)者,一般都能够在1~2周内自行愈合,不会遗留永久性穿孔;穿孔较大(面积大于或等于鼓膜1/4)者,自行愈合时间延长,感染机会增加,遗留永久性穿孔者多见.我们通过对82例(87耳)外伤性鼓膜穿孔面积占鼓膜1/4以上者,用浸有湿润烧伤膏棉片外贴法修补鼓膜穿孔后发现,鼓膜穿孔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善顶;万顺成;鄂予;段永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变应性鼻炎的外科治疗一直为临床应用,并向着简便、微创发展,术后近期疗效是肯定的,但远期疗效有争论.它的理论基础为减少鼻腔黏膜的副交感神经支配范围,降低鼻腔黏膜的敏感性等.
作者:石崧;周水淼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