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维新;林芳萍;刘华荣
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某院收治的7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与B组患者相比,A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
作者:魏丽;杨光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时机对其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近期内在靖西市人民医院进行分娩的152例双胎妊娠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这152例产妇分娩时孕周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孕周<37周,n=76)和B组(孕周≥37周,n=76).然后,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A组产妇分为阴道分娩A组和剖宫产A组,将B组产妇分为阴道分娩B组和剖宫产B组.对这四组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其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结果:与阴道分娩A组产妇相比,剖宫产A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道分娩B组产妇相比,剖宫产B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道分娩A组产妇相比,剖宫产A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道分娩B组产妇相比,剖宫产B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孕周的双胎妊娠产妇采用不同分娩方式进行分娩的母婴结局存在明显差异.临床医生应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宜的分娩方式.
作者:黄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江苏彭城监狱医院于近期内接收的4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盲选法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使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肛门瘘管切除术对常规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住院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常规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保留括约肌挂线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较好,能够有效地缩短患者住院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滕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不良影响.方法:对在某院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人的临床检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0例体检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25例体检者.对两组体检者均抽取2ml晨起空腹状态下的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对甲组体检者的血液标本直接进行血常规检测,对乙组体检者的血液标本先进行溶血处理后再进行血常规检测.然后,比较两组体检者的血常规检测结果.结果:甲组体检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红细胞血红蛋白平均值、淋巴细胞百分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容积、血小板比容、血小板计数均明显优于乙组体检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检者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会对血常规检测的结果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可明显降低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避免血液标本发生溶血现象,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江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治疗对其糖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启东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7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个性化的饮食治疗,然后对其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个性化饮食治疗,这76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个性化饮食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能明显改善其各项糖代谢指标.
作者:顾欣欣;蔡建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近几年某院收治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前列腺增生的程度.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平均前列腺增生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显著,可减轻患者前列腺增生的程度.
作者: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用不同浓度的碘伏液对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结膜囊冲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资中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2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施手术前,用浓度为0.05%的碘伏液为对照组患者进行结膜囊清洗,用浓度为0.025%的碘伏液为实验组患者进行结膜囊清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手术后进行结膜囊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白内障患者实施白内障手术前,用浓度为0.025%的碘伏液为其进行术前结膜囊冲洗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郑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指导接受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在钟祥市人民医院接受腹部手术后的1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180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80例)和康复锻炼组(100例).术后,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康复锻炼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指导其进行早期康复锻炼,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及其住院的时间.结果:与常规护理组患者相比,康复锻炼组患者临床症状的评分更低,其术毕至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导接受腹部手术后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能有效地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康复的时间.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导致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近期内在乐至县人民医院进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100例患者的年龄、术前进行导尿术的情况、手术的时间、术前使用抗感染药物的情况、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情况和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导致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结论:年龄较大、术前接受过导尿术、手术的时间较长、术前未使用抗感染药物、合并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时间较长均为前列腺电切手术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医生应对上述情况予以关注.
作者:冷建荣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几年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这112例患者分为骨窗组(GC组)和微创组(WC组),每组各有56例患者.对GC组患者使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WC组患者使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其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与GC组患者相比,WC组患者NIHSS的评分更低,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清除其颅内的血肿,保护其大脑的功能.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汪亮;程志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便捷式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近期内南通大学附属建湖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便捷式急救组(30例)和常规急救组(30例).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该院对常规急救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护理,对便捷式急救组患者进行便捷式急救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拨打求救电话至接受急救的时间、住院的时间、急救的费用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结果:与常规急救组患者相比,便捷式急救组患者拨打求救电话至接受急救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其急救的费用更少,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便捷式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有效地缩短其拨打求救电话至接受急救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减少其急救的费用,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杨蓉蓉;高夏蓉;毛宁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一系列先进的医疗设备应运而生,并被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检测和治疗工作中.头部CTA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头部检测技术,它能够对人体的头部进行快速、大面积的扫描,并且具有安全、可靠等优点.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限制,CTA成像技术很容易受到颅骨的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失真,进而对临床诊断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一定的负性影响.通过对当前去骨成像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头部CTA检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颅骨的干扰和影响,导致检测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有研究认为,用16排螺旋CT进行头部CTA去骨成像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主要就西门子公司生产的16排螺旋CT设备为例展开讨论,旨在提高检测工作的质量.
作者:宾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50例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对A组患者进行开腹手术治疗,对B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科肿瘤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夏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妇康口服液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某院收治的7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将这78例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39例)和妇康口服液组(39例).对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妇康口服液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妇康口服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组患者先比,妇康口服液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妇康口服液对其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且其不良反应较少.此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虫类药物具有活血化瘀、攻坚破积、培补正气、祛风除湿等功效.由于骨伤科疾病多为气滞血瘀、风寒湿痹、肝肾亏虚、久病耗伤正气所致,故虫类药在治疗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且疗效显著.此研究主要探讨了虫类药在治疗骨折病、伤筋病、痹症、股骨头坏死、下肢静脉血栓性疾病、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方面的药理作用,以便为虫类药在临床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朱艳伟;甘荫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对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广西省平南县人民医院于近期内收治的64例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这64例患者分为A组(n=32)和B组(n=32).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A组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口腔感染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复发率.结果:A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有效率、口腔感染症状消失的时间及复发率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艾滋病合并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进行精细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缩短其口腔感染症状消失的时间,降低其口腔感染的复发率.
作者:张位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用核磁共振检查、乳腺钼靶检查及彩超检查诊断早期乳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南充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6例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96例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乳腺钼靶检查及彩超检查,然后将这三种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比较,总结用这三种检查方法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明显高于用乳腺钼靶检查和彩超检查诊断该病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乳腺钼靶检查和彩超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的结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乳腺钼靶检查及彩超检查诊断早期乳腺癌相比,用核磁共振检查诊断该病的准确率更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斯兴无;徐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近期内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接受治疗的2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200例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n=100)和试验组(n=100).为这两组患儿均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在这两组患儿进行输液期间,对参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对试验组患儿进行细节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7.27%(4/55),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18%(54/55).参照组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20.00%(11/55),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85.45%(47/55).与参照组患儿相比,试验组患儿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应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手足口病患儿实施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地降低其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其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谢虹;任蕾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期内广西贵港市港北区根竹镇卫生院收治的11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这112例患者分为参照组(56例)和治疗组(56例).为这两组患者均应用常规疗法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参照组患者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加用兰索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上腹部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溃疡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结果: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上腹部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溃疡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其上腹部疼痛症状消失的时间、溃疡症状消失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
作者:梁星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DFPP)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间隔周期.方法:将在某院住院治疗的64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64例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32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使用来氟米特和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乙组患者加用DFPP进行治疗.在进行治疗前、进行治疗后的24小时、进行治疗后的72小时和进行治疗的第7天时,对两组患者均进行RF、CCP、ESR和CRP检测.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治疗后的24小时、治疗后的72小时和治疗的第7天时其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CCP)、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从中找出用DFPP治疗RA的间隔周期.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RF、CCP、ESR和CRP的水平均明显下降,与进行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患者RF、CCP、ESR和CRP的水平均明显优于甲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乙组患者RF、CCP、ESR及CRP的水平在治疗后的3天内显著下降,在治疗后的第7天开始有上升的趋势.结论:用DFPP治疗RA的佳间隔周期为7天左右.此疗法可有效地降低RA患者血浆中的自身抗体及相关的炎症指标.
作者:徐萍;赵建勇;卢伟伟;杨文静;于笑霞;李振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