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纯洁;傅利娟;吴兰得;陈旺;张涛;周宏灏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介素-10(rhIL-10)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显微镜下夹闭左肺动静脉和左主支气管建立单肺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rhIL-10药物干预组(rhIL-10组),每组分为缺血45 min、再灌注60、120 min 3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8只,共24只.按上述时间点处死收集标本,检测血浆TNF-α、丙二醛(MDA)水平,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各组MDA在缺血45 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60 min和120 min时IR组明显升高,而rhIL-10组虽较Control组升高,但明显低于IR组(P<0.05).与Control组比较,IR组缺血45 min时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rhIL-10组无明显变化(P>0.05).再灌注60 min和120 min时IR组TNF-α水平较Control组明显升高(P<0.05),而rhIL-10组虽较Control组显著升高(P<0.05),但明显低于IR组(P<0.05).肺病理提示肺泡间隔及肺泡内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大量炎性细胞渗出、出血,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损伤加重.rhIL-10组病理损伤均较IR组为轻.结论:rhIL-10可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中性粒细胞浸润、TNF-α反应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作者:司裕龙;张文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预防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症反复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症[嗜酸细胞比例<0.04,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浓度为正常范围]惠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期间全部病例按照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孟鲁司特钠颗粒,每晚一次,共4个月.随访1年.测定血液嗜酸细胞比例和血清总IgE浓度,观察喘息反复发作情况.结果:两组患儿血液嗜酸细胞比例和血清总IgE浓度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1年来反复喘息发作人数和总平均发作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孟鲁司特钠预防婴幼儿非特应性喘息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喘息的发作次数.
作者:马陆;郭晓渊;皮文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高血压全麻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压控制稳定,择期行胃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0.5 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组(D2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手术结束前60 min分别静脉微泵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1μg/kg、生理盐水20 mL,输注时间30 min.于麻醉前、拔管前、拔管后1、3、5、10 min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血糖(GLU)、血乳酸(LAC)浓度,并记录手术麻醉时间、唤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围拔管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数值和血浆E、NE、COR、GLU、LAC浓度均比麻醉前明显增高(P<0.01或P<0.05);与D1组、D2组比较,C组的MAP、HR、E、NE、COR、GLU、LAC明显增高(P<0.01或P<0.05);D2组的唤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C组和D1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明显抑制气管拔管期引起的应激反应,以0.5μtg/kg更为合适.
作者:章玲宾;樊理华;卢向红;楼天正;何仁洪;陈琴;游敏吉;丁友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新型阳离子聚合物非病毒载体——尿刊酸修饰的壳聚糖(UAC)介导野生型p53(wt-p53)基因体外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效果.方法:载体UAC包裹含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和wt-p53治疗基因的质粒(pEGFP-p53)转染HepG2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显微术检测细胞内GFP的表达,优选佳转染条件;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内p53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评价基因转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53及其下游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结果:在低pH(pH=6.9)条件下,采用低壳聚糖分子量(20000)的UAC作为载体,与pEGFP-p53形成高N/P(N/P=30)的UAC/ pEGFP-p53复合物转染HepG2细胞,可获得佳转染效果;载体UAC介导wt-p53基因转染细胞后,p53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G0/G1期出现显著阻滞,p53、p21和Rb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cyclin D1和CDK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调.结论:载体UAC可成功介导wt-p53基因转染HepG2细胞,并诱导其产生细胞周期阻滞.
作者:王伟;王玉;王若宁;徐苏颖;丁杨;周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丙丁酚改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选择36例I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丙丁酚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的基础治疗以及常规抗心衰治疗,丙丁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丁酚片.治疗初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下列指标的变化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血脂指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应激指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丙丁酚组患者MDA明显降低(P<0.05),ox-LDL明显降低(P<0.01),SOD明显增高(P<0.01),NYHA心功能分级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LVEF有增加的趋向,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丙丁酚对于TG、HDL-C、LDL-C、hs-CRP、ESR、LVEDD和LVESD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丁酚改善ICM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的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与其调脂作用无关.
作者:任宁;唐惠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常被用来比较多组生存率间的差别.如果同秩和一组全部删失特殊情况下仍采用常规模型有可能会得出错误结论.该如何分析同秩和高比例删失数据是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一临床实例的分析过程,探讨了Discrete、Breslow、Efron和Exact四种方法处理同秩现象的效果,当时间为离散型推荐使用Discrete方法,否则推荐使用Exact方法.当一组全部删失,Cox模型的Wald检验结果不可靠,Cox模型的LR检验和Score检验或logrank检验结果较为可取,或者直接考虑采用X2检验对观察终点的生存率进行比较.
作者:李婵娟;王锐;蒋志伟;夏结来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大鼠胸主动脉的舒张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记录氯沙坦对血栓素A2 (TXA2)类似物U46619、氯化钾(KCl)预收缩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作用,观察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与吲哚美辛对其作用的影响.结果:氯沙坦(3×10-8~3×10-5 mol/L)对U46619(1μmol/L)预收缩的主动脉环有内皮依赖性的、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L-NAME(0.1 mmol/L)可显著抑制氯沙坦的舒血管作用.吲哚美辛(1 μmol/L)对氯沙坦的舒血管作用无明显影响.氯沙坦对KCl(60 mmol/L)诱发的血管收缩无明显影响.结论:氯沙坦对U46619引起的血管收缩有浓度依赖性的舒张作用,此作用具有内皮依赖性,与内皮产生的一氧化氮(NO)有关,与前列环素( PGI2)无关.
作者:田晶;吕吉元;牛龙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片补充治疗对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不育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2009年9月至2010年12月在本中心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的所有患者在胚胎移植日均再次用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如子宫内膜厚度<7 mm,则加用戊酸雌二醇片补充治疗.结果: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患者共有60例,共移植了66个周期,148个胚胎.平均内膜厚度(6.21±0.51)mm,平均移植胚胎数(2.14±0.63)个.共有临床妊娠16例,妊娠率为24.2%,胚胎种植率为11.5%.自然流产1例,异位妊娠1例.结论:戊酸雌二醇片补充治疗仍可使胚胎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7 mm的不育患者仍可获得一定的妊娠率.
作者:杨海燕;赵军招;林金菊;余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联合硬脊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外科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100例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各50例.帕瑞昔布钠组(P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 PCEA;对照组(C组)使用曲马多注射液0.5 g+PCEA;均于手术结束离室时启用PCEA镇痛.2组术后4、6、8、12、24 h进行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记录镇痛泵(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及不良反应.每个时间点采血测试血清IL-6、TNF-α的变化.结果:2组术后4、6、8、12、24 h VAS评分,PCA按压次数,有效次数,不良反应及各时间点IL-6、TNF-α水平P组与C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联合PCEA对外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抑制了围手术期致炎因子IL-6、TNF-α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作者:吴平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弃G因子鲎试剂(B、C试剂)检测注射用香菇多糖细菌内毒素的效果.方法:参照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分别用全成分鲎试剂和弃G因子鲎试剂做香菇多糖的细菌内毒素检测实验.结果:弃G因子鲎试剂检测结果灵敏、准确可靠,不出现假阳性反应.结论:弃G因子鲎试剂检测注射用香菇多糖的细菌内毒素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姚鑫宝;田秀丽;魏国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研究硝酸异山梨酯(ISDN)对大鼠离体膀胱逼尿肌螺旋条的舒张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离体逼尿肌螺旋条浴槽实验方法,以硝苯地平为对照,测定ISDN( 10-6~10-4 mol/L)对氯化钾(4×10-2 mol/L)和乙酰胆碱(10-4 mol/L)预收缩离体膀胱逼尿肌条的平均张力、收缩幅度和频度的影响.用标准试剂盒测定膀胱组织经ISDN( 10-4 mol/L)孵育1h后组织中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结果:ISDN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10-5 mol/L和10-4 mol/L)对乙酰胆碱预收缩肌螺旋条的平均张力、收缩幅度和频度均明显降低(P<0.05);ISDN各剂量组对高钾预收缩膀胱逼尿肌条的平均张力、收缩幅度和频度均没有明显影响(P>0.05).另外,膀胱组织经ISDN孵育后NO的含量和NOS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ISDN对乙酰胆碱预收缩的膀胱逼尿肌条有一定舒张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SDN激活NOS,升高NO的含量有关.
作者:王占庆;王金萍;许景峰;曾明;陈艳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单体R1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hypoxia hypercapnia-induced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HPV)的作用及其与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雄性SD大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PASMCs),随机分为6组:常氧组(N组),低氧高二氧化碳组(H组),DMSO对照组(HD组),R1干预组(R8、R40、R100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ERK1/2磷酸化蛋白表达,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计RK1、ERK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p-ERK蛋白在N组表达弱,与H、HD组比较,R8、R40、R100组均不同程度下调,以R8组为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RK1 mRNA、ERK2 mRNA在N组弱表达,与H、HD组比较,R8、R40、R100组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和P<0.05),以R8组为著.结论:ERK1/2信号通路可能介导大鼠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三七皂苷单体R1可能通过抑制ERK1/2通路减轻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收缩.
作者:唐兰兰;王淑君;黎关龙;王园园;周俊辉;赵珊;刘亚坤;王万铁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下的温热对化疗药盐酸吉西他滨增敏的规律及机制.方法:应用四氮唑蓝(MTT)快速比色法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热疗组、单纯化疗组以及以不同序贯方式结合的热化疗组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PLA-801D)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测定42℃温热条件下各组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1)38~41℃的单纯热疗促进了肺癌细胞的生长(P<0.01);42~43℃的单纯热疗对肺癌细胞有抑制和杀伤作用(P<0.01);(2)温热与药物同时作用效果佳(P<0.001),且抑制率与温度的变化呈正相关(r=0.9683,P=0.0001);(3)细胞周期分析发现热化同时组细胞各个周期增减的幅度大.结论:临床热疗不宜单独进行,需与化疗同时联合应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热化疗的疗效越好.
作者:孙胜杰;吴志勇;焦顺昌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头孢曲松钠为临床常用药物,高效,半衰期长,抗菌谱广,给药途径多,细菌对该药发生耐药较其它抗菌素少,适用于多种细菌感染和特殊人群,为同类药物中较为优秀的一种.近年来该药在临床使用中,各种不良反应常见报道,甚至是致死性反应.尤为使用不当,如与钙剂配伍使用时,引起死亡.现报道死亡病例1例如下.
作者:孙宝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空腹血糖≥13.0 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两次混合胰岛素皮下注射和短效联合中效胰岛素每天四次皮下注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空腹血糖≥13.0 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均连续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变化,血糖、空腹C肽、血糖达标时间、日均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例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空腹C肽升高(均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上述各项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治疗后体重变化、血糖达标时间、日均胰岛素用量差别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空腹血糖≥13.0 mmol/L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混合胰岛素每天两次皮下注射可能会取得短效联合中效胰岛素每天四次皮下注射治疗相似的疗效.
作者:程子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一名平素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生长抑素治疗顽固性腹泻期间出现血糖显著升高.考虑生长抑素通过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而影响血糖水平,会因机体内后两种激素水平的不同而对血糖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使用胰岛素促泌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及低血糖患者应谨慎使用生长抑素,在使用生长抑素时需加强血糖监测.
作者:王结胜;王钦贤;陈富兴;李宏春;罗科学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钙通道拮抗剂维拉帕米对静脉麻醉药氯胺酮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氯胺酮处理组(K)、维拉帕米处理组(V)、维拉帕米和氯胺酮联合用药组(V+K),通过醋酸致小鼠扭体法观察小鼠给药后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的变化.另取40只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上述4组,利用甩尾实验分别观察给药后小鼠对热水和冰水痛阙值的改变.结果:维拉帕米单独用药对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次数、热水和冰水痛阈值均无显著影响;氯胺酮能够延长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潜伏期,并且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的次数,升高小鼠对热水和冰水甩尾痛阈值;而维拉帕米能够进一步增强氯胺酮延长小鼠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次数和升高小鼠甩尾痛阈值的效应.结论:维拉帕米能够显著增强氯胺酮对小鼠的镇痛效应.
作者:武玉清;周成华;张永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瑞舒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类药物,相对之前的他汀类药物,肝选择性更好;肝代谢少、消除半衰期长,具有更强的降脂作用,临床应用前景广泛;其耐受性良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同类其他药物相似.本文对瑞舒伐他汀的药代动力学及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作一综述.以期为指导瑞舒伐他汀的临床用药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临床上的个体化给药.
作者:温金华;袁钊;熊玉卿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采用生长抑素抑制人肝细胞肝癌细胞株SMMC7721增殖,检测细胞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eta (PTPeta)的表达情况,观察使用正钒酸钠抑制PTPeta活性后肿瘤细胞增殖变化.方法:应用免疫荧光/RT-PCR法检测SMMC7721细胞中PTPeta的表达;RT-PCR、MTT法检测生长抑素作用后及正钒酸钠抑制PTPeta活性后,PTPeta的表达变化及肿瘤细胞增殖变化.结果:SMMC7721细胞中PTPeta表达为阳性,并定位于细胞壁;生长抑素作用后SMMC7721细胞内PTPeta表达增加,细胞增殖受抑,正钒酸钠可取消这一作用.结论:PTPeta在SMMC7721细胞中表达,并介导生长抑素对SMMC7721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许小兵;张晓华;杨妙芳;吴晓尉;李敏利;朱人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建立LC-MS/MS法检测人血浆中西地那非的浓度.方法:以地西泮为内标,血浆样品经MTBE液液萃取后,采用Waters XTerraMS C18 (150 mm×2.1 mm,5μm)柱分离,流动相为甲醇:10 mmol/L醋酸铵=85∶15(V/V),流速为0.30 mL/min.然后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扫描分析,西地那非和内标地西泮的离子选择通道分别为:m/z 475.3→58.1和285.5→154.0.结果:西地那非的线性范围为1.50~765.90 ng/mL,低检测浓度为1.50 ng/mL,日内和日间变异均<15%.结论:本法适用于西地那非的人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邓晓兰;谭志荣;陈尧;李慧;王医成;黄琪;欧阳冬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