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对大鼠皮肤烫伤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探讨

袁海虹;周薇;荣征星;廖镇江;张勤;乔亮;陈红专

关键词: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 烫伤, HaCaT细胞, 增殖, 移行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角质细胞生长因子-2(rhKGF-2)对大鼠皮肤烫伤愈合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每天局部给药1次,连续 15 d,每 4 d 测量伤口面积并计算愈合率,d 16 观察新生上皮面积、厚度和上皮细胞迁移距离.体外培养HaCaT细胞,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hKGF-2对HaCaT细胞增殖率的影响;划痕实验检测rhKGF-2对HaCaT细胞移行的影响.结果:rhKGF-2对大鼠皮肤深Ⅱ度烫伤的愈合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使新生上皮面积、平均厚度和上皮细胞移行距离等明显增加.rhKGF-2可刺激HaCaT细胞增殖,集落形成率增加(P<0.05),且细胞呈明显的增殖形态,形成的集落较大,集落内细胞多呈星状,胞内染色质丰富;rhKGF-2能显著促进创伤周围细胞向创面中央移行(P<0.01).结论:rhKGF-2能明显加快大鼠烫伤创面愈合,可能作用机理为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增殖和移行,加速创面皮肤再上皮化.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相关文献
  • 2,3-二氢-7-甲氧基-4H-1-苯并吡喃-4-异烟腙抗骨质疏松作用的体外活性研究

    目的: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从我们合成的一系列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抗骨质疏松活性的化合物Ⅰ(2,3-二氢-7-甲氧基-4H-1-苯并吡喃-4-异烟腙),对其体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以细胞增殖作用、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和骨钙素(OCN)分泌为指标考察该化合物对成骨细胞系MC3T3-E1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化合物Ⅰ在10-6 mol/L浓度时对体外培养的细胞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加细胞数量(125.73%,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高ALP活性(108.49%,与对照组比较P<0.05),且能够促进骨钙素分泌(109.00%,与对照组比较P<0.05),以上作用均可被雌激素受体(ER)阻断剂tamoxifen阻断.结论:化合物Ⅰ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R激动有关.

    作者:王捷频;尚福军;熊晓云;刘莉;侯进;梅其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药物临床试验计算机仿真简介

    本文综述了药物临床试验计算机仿真的发展、设计及应用.从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的角度介绍了药物临床试验计算机仿真,进而根据国外药物临床试验的计算机仿真情况分析了仿真设计的基本方法以及模型计算和软件,后讨论了药物临床试验计算机仿真的研究应用.

    作者:郑丹;朱玲;施心陵;张榆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黄酮对过氧化氢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红花黄色素A(查儿酮)、高良姜素(黄酮醇)、陈皮素(二氢黄酮)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取Wistar大鼠乳鼠心肌细胞做原代培养,制备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模型.MTT法检测3种黄酮类化合物适宜的实验浓度,TUNEL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测定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MTT法显示各组药物只有 5 μmol/L 组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30 μmol/L组细胞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随后实验选用 30 μmol/L 作为试验浓度.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除红花黄色素A组外各药物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各药物组均能降低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免疫组化显示,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除红花黄色素A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0.05)外各药物组均显著小于模型组(P<0.05).Bcl-2/Bax比值除红花黄色素A组(与正常组比较P>0.05)外各药物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TUNEL法检测凋亡率、Caspase-3蛋白阳性表达、Bcl-2/Bax比值均显示陈皮素和高良姜素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陈皮素和高良姜素抑制 100 μmol/L H2O2诱导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效果相当,可调节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起到保护心肌细胞作用;而红花黄色素A对细胞坏死的影响可能比对细胞凋亡的作用更强.

    作者:陆景坤;王丽伟;刘凤芝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亚砷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亚砷酸(ATO)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正常志愿者髂后上棘穿刺获得MSC,体外培养传代,取第3代细胞鉴定后进行实验.纯化的MSC与1、5、10 μmol/L 的ATO共孵育,分别在24、48、72 h 时采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TO可引起MSC形态明显改变;抑制MSC增殖,不同浓度(1、5、10 μmol/L)ATO对MSC作用 72 h 时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6.3±2.2)%、(81.1±1.7)%、(90.0±2.2)%;FCM检测表明ATO可诱导MSC凋亡,10 μmol/L 的ATO处理 72 h 时引起(68.37±2.93)%的凋亡率.这3种作用均随ATO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结论:ATO可在体外抑制MSC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陈晓晨;吴德沛;陈峰;常伟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癫痫患者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癫痫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稳态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运用PCR-RFLP方法对99例癫痫病人的CYP2C19·2(681G→A)和CYP2C19·3(636G→A)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选择其中临床资料较全的88名,对其丙戊酸血药浓度检测结果与基因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99例患者中,同时分析两个位点共5种双位点基因型组合:681GG-636GG、681GA-636GG、681GG-636GA、681AA-636GG和681GA-636GA,分布频率为 37.4%、42.4%、6.1%、9.1%和 5.1%.其中681AA-636GG基因型患者的丙戊酸血药浓度与体重剂量的比值明显高于野生基因型(681GG-636GG)(P<0.05),其他基因型与野生型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了丙戊酸血药浓度,说明药物遗传学研究对丙戊酸临床合理用药有指导意义.

    作者:于洁;邵宏;聂小燕;郭金凤;周颖;崔一民;史录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非选择性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对肥厚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2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心肌肥厚组和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测定左室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组织中血管紧张素受体-1(AT1R),放射免疫法测定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心肌组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部分心肌组织进行HE、VG染色.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肌肥厚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 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率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心肌肥厚组相比,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组左室指数、左室全心比、ACE活性、Ang Ⅱ浓度及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CE活性、AT1R阳性表达灰度值仍高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甲肾上腺素诱导的心肌肥厚大鼠心肌组织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导致心肌细胞肥大,胶原增生.PD142893可以部分抑制这一作用,内皮素可能参与了血管紧张素系统活化过程.

    作者:彭雄;任江华;曹茂银;王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槲皮素对环孢素A所致肾毒性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槲皮素(quercetin,Que)对环孢素A (cyclosporine A,CsA)肾毒性的影响.方法:大鼠28只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Que (40 mg/kg)组、CsA (40 mg/kg)模型组、CsA(40 mg/kg)+Que(40 mg/kg)组.以上各组动物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 15 d.各组大鼠于给药 d 10 及 d 14 分别置于代谢笼中收集24 h尿液检测尿蛋白含量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于末次给药4 h后处死大鼠,测血清BUN、Cr和肾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肾组织10%甲醛溶液固定,石蜡包埋,HE染色,光镜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结果:Que对CsA所致的尿蛋白、尿NAG、BUN、Cr、肾组织MDA含量的升高均有显著降低作用,并明显增加肾组织GSH含量及GST、SOD、GSH-Px 、CAT活性,对CsA引起的肾小管病理性损伤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结论:Que对CsA所致的肾脏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吴立平;黎七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体外细胞培养及动物实验证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脑缺血损伤具有神经保护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包括抗谷氨酸兴奋毒性、调节NO的合成、抗氧化作用、抗炎作用、抗神经元凋亡、促进血管生成、促进神经元再生和神经营养作用等.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内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提示促红细胞生成素有望成为防治脑缺血的一种新药.

    作者:俞月萍;叶夷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应用体外培养法研究淫羊藿水提物对人精子膜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观察淫羊藿水提取物对人精子膜功能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淫羊藿治疗弱精子症男性不育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体外培养的方法,经Percoll梯度离心法优选后的精子作为正常精子模型,采用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HX-XO)体系产生活性氧(ROS).在有氧环境下,ROS、不同浓度的淫羊藿水提物与精子悬液共同孵育后,检测精子膜脂质过氧化损伤程度,通过精子尾部低渗膨胀试验、精子顶体完整率评估精子膜功能.透射电镜观察精子超微结构,并与已知的抗氧化剂VitC对照.结果:淫羊藿水提物小、中、大剂量(125、250、500 mg/mL)在相同的条件下均可提高精子悬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显示对ROS所致精子膜的氧化损伤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干预作用,对精子膜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 250 mg/mL 的淫羊藿水提物与VitC(0.25 mg/mL)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00 mg/mL 的淫羊藿水提物明显优于VitC(P<0.05、P<0.01).淫羊藿水提物对精子膜结构和功能的保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大剂量(500 mg/mL)时作用显著.结论:淫羊藿水提物对人精子膜结构和功能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SOD活力,抗脂质过氧化物产生有关.

    作者:杨欣;张永华;丁彩飞;颜志中;杜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氟伐他汀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致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溶血性磷脂酰胆碱(LPC)诱导人脐动脉平滑肌细胞(HUASMC)增殖和凋亡作用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物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HUASMC,待其生长到融合状态时用不同浓度(10-7~10-5 mol/L)氟伐他汀和LPC(1、2.5、5 mg/L)干预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33258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和RT-PCR检测血管平滑肌凋亡相关因子Survivin、Fas的表达.结果:(1)MTT结果反映LPC作用 24 h HUASMC数量明显增多,增殖指数增大,氟伐他汀能抑制LPC促增殖的作用,使OD值降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2)免疫组化和RT-PCR结果显示:LPC对照组(5 mg/L)和氟伐他汀处理组在作用早期(6~12 h)Survivin因子表达明显,胞浆内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随时间延长Survivin因子表达逐渐下降,72 h 时Survivin因子表达明显减弱,与LPC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C对照组和氟伐他汀处理组在早期(6~24 h)Fas因子表达不明显,晚期(48~72 h)可检测到Fas因子大量表达,胞浆内可见棕黄色颗粒,晚期处理组与LPC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伐他汀抑制LPC对HUASMC的促增殖作用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作用主要与抑制Survivin因子和促进Fas因子表达有关.

    作者:陈颇静;蔡志春;黎敏;李健哲;王晨静;吴建华;方云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医学量表研究中的数学模型及其评价

    医学量表研制过程中涉及权重因子确定,信度、效度和反应度评价,新标准与金标准的比较等,所用方法众多,各法均有前提,适用范围各异.本文就量表研制中涉及的主要数学模型做一评价.

    作者:吕映华;郑青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激动剂对脂多糖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的影响

    目的:探讨Ⅱ、Ⅲ组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mGluRs)激动剂对脂多糖(LPS)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谷氨酸(glutamate, Glu)的影响.方法:应用同位素标记法测定C6胶质瘤细胞对[3H]-D,L-Glu的摄取.应用Hoechst染色法、噻唑蓝比色法(MTT)分别检测C6胶质瘤细胞的凋亡、细胞活力.结果:LPS(4、6 μg/Ml)显著抑制C6胶质瘤细胞摄取[3H]-D,L-Glu,抑制率分别达 17.6%和 22.2%.Ⅱ组mGluRs激动剂 DCG-Ⅳ 100 μmol/L 和Ⅲ组mGluRs激动剂L-AP4 100 μmol/L 逆转LPS对C6胶质瘤细胞摄取[3H]-D,L-Glu的抑制作用,这种逆转作用分别被Ⅱ、Ⅲ组mGluRs拮抗剂 APICA和MSOP取消.结论:DCG-Ⅳ和L-AP4逆转LPS引起的C6胶质瘤细胞Glu摄取抑制,提示Ⅱ、Ⅲ组mGluRs激动剂通过促进Glu摄取,降低细胞外Glu浓度,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邹静;姚红红;胡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β-肾上腺素受体遗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及药物反应差异的关系

    β-肾上腺素受体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一个亚家族,它们以儿茶酚胺为内源性配体,介导机体的重要生理功能;同时,β-肾上腺素受体也是许多药物的作用靶点.本文重点阐述β-肾上腺素受体常见的遗传多态性与疾病易感性及药物反应差异的关系.

    作者:刘洁;刘昭前;周宏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海马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氯胺酮对幼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影响的关系

    目的:探讨海马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与氯胺酮对幼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关系.方法:1月龄SD大鼠40只,随机分成2组:氯胺酮组(K组,n=20),对照组(C组,n=20).K、C组又各分2个亚组,K1、K2组和C1、C2组(每组10只).K组腹腔注射氯胺酮 40 mg/kg,随后每隔 15 min 追加1/2首剂量,共追加3次.C组给予生理盐水 5 mL.K1、C1组于处理后第1周进行水迷宫测试,K2、C2组于处理后第3周进行水迷宫测试,连续 7 d.末次测试结束后断头处死取海马,行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AchE活性.结果:K1组大鼠寻找平台的时间(潜伏期)明显大于C1组(P<0.05 或P<0.01),K2组与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1组对平台空间位置的记忆能力低于C1组(P<0.05) ,K2组与C2组结果相近(P>0.05).K1组AchE活性明显低于C1组(P<0.01),K2组与C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腹腔注射氯胺酮可导致幼龄大鼠早期空间学习记忆的损害,但无长期影响,海马区AchE活性的下降可能与其早期影响有关.

    作者:汪辉;戴泽平;朱美芳;杨定东;王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单一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评价

    本文简要介绍了评价单一事件不良反应(ADR)病例的方法,即需要考虑药物和ADR之间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药物与临床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药物与ADR关联的程度,以期对临床ADR分析时有所帮助.

    作者:黄宇虹;张伯礼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腺相关病毒介导的pdx-1基因表达促进糖尿病大鼠肝脏细胞向胰岛素产生细胞转化的研究

    目的:胰十二指肠同源盒基因-1(pancreatic duodenal homeobox-1,pdx-1)是胰岛发育和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转录因子.本实验旨在研究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 AAV)介导的pdx-1基因的表达是否可以诱导糖尿病大鼠肝脏细胞分化成产生胰岛素的细胞,以进一步为糖尿病的细胞替代疗法提供信息.方法:门静脉途径注射AAV-pdx-1或AAV对照载体到大鼠体内.6周后,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肝脏中胰岛素的基因表达及测定大鼠血糖、体重的变化.结果:AAV-pdx-1治疗组明显提高了糖尿病大鼠肝脏中胰岛素的基因表达和胰岛素阳性细胞数,改善了糖尿病大鼠的高血糖状态及增加了体重.结论:AAV-pdx-1可诱导糖尿病大鼠肝脏细胞分化成产生胰岛素的细胞,缓解了糖尿病状态.其分化的机制及分化的肝脏细胞亚群需进一步实验研究,以提高分化效率.

    作者:李华;李欣燕;许瑞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本院20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探讨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特点及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从本院门诊药房退药记录中收集的20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例ADR中,静脉给药引起的ADR多,占总例数的 75.74%(153例);与抗感染药物有关的ADR为多见,占总例数的 76.23%(154例);中药制剂占总例数的 10.89%(22例);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占总例数的 47.52%(96例),其次是消化系统,较严重的ADR有7例(3.47%).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加强对抗感染药物的使用管理并重点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作者:张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阿司咪唑对大鼠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阿司咪唑对大鼠离体心脏心电图的影响,了解其心脏毒性作用.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大鼠心脏灌流装置,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阿司咪唑(1×10-7、2×10-6、5×10-6 mol/L)灌注,观察离体大鼠心脏心电图的变化.结果:2×10-6 mol/L和5×10-6 mol/L的阿司咪唑可诱发多种心律失常,并随剂量增加诱导时间明显缩短,心律失常的严重程度明显加重.且主要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使心率明显减慢,PR、QT、QRS间期显著延长.而且这些作用均随药物剂量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阿司咪唑对大鼠离体心脏具有毒性作用,主要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

    作者:郑卫红;明章银;胡本容;马嵘;向继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清胸腺因子抗EAC瘤、H22瘤、W256瘤作用的初探

    目的:观察血清胸腺因子(FTS)对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方法:荷EAC瘤小鼠、荷H22瘤小鼠、荷W256瘤大鼠分别皮下注射给予不同剂量的FTS,测定其生命延长率和抑瘤率,并测定T细胞增殖能力、迟发型超敏反应等免疫指标.结果:荷EAC、H22瘤小鼠注射FTS 0.25、0.13 mg/kg 剂量后生命延长率或抑瘤率均大于30%,生存天数和瘤重与阴性对照组(NS)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荷W256瘤大鼠FTS各组瘤重与NS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抑瘤率均大于30%.另外,伴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后 0.016 mg/mL 处刺激指数大.迟发型超敏反应亦呈现阳性结果.结论:FTS对EAC瘤、H22瘤、W256瘤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长平;乐嘉静;李湛君;徐康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完整大鼠连续间断取血法研究黄芪甲苷的药动学

    目的:建立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AGS-Ⅳ)在完整大鼠体内血药浓度的测定方法及初步的药动学评价.方法:运用液质联用仪(HPLC-MS)测定大鼠血浆AGS-Ⅳ浓度.6只雄性SD大鼠,AGS-Ⅳ溶液静脉给药(2.0 mg/kg),单只大鼠连续取血法,取血点分别为 0.025、 0.05、 0.1、 0.25、 0.5、 1、 2、 4、 6、 10、 14和 24 h.固相萃取小柱提取血浆样品,地高辛为内标(I.S.) ,LC-ESI-MS测定血药浓度.AGS-Ⅳ的m/z为 807.5,内标地高辛的m/z为 803.5.结果:AGS-Ⅳ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 (r=0.999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小于6%和8%,血浆样品AGS-Ⅳ的回收率为 92.8%~98.4%,内标的回收率为 80.0%~90.9%,低检测限为 0.5 ng/mL.CAPP软件拟合,AGS-Ⅳ的消除符合二室模型,药动学参数t1/2β(h),CL(L·kg-1·h),Vc(L/kg),AUC0-∞(μg·mL-1·h)分别为:3.46±0.52, 0.47±0.02, 0.76±0.16 和4274±186.结论:连续间断取血法结合HPLC-MS技术,适用于测定AGS-Ⅳ在小动物的血药浓度和药动学评价.

    作者:余俊先;张淳文;张银娣;孙视;赵人争;韩嘉媛;沈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