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继梅;郭炜;吕征
目的:探讨分析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并将护理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这5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均顺利地度过孕产期,无1例母婴死亡,且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经过为期2个月的随访,所有母婴的情况均正常。结论: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降低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心脏病突发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其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玉媚;利伟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68例患儿均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及血液流变学(简称血流变)指标检测,然后将检测结果显示心肌酶升高的患儿作为观察组,将心肌酶正常的患儿作为对照组,每组各有34例患儿。我院为观察组患儿(心肌酶升高)进行退黄、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为对照组患儿(心肌酶正常)仅进行退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的血液流变值。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儿心肌酶、高切变全血粘度值、低切变全血粘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浆粘度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红细胞变形指数则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心肌酶、高切变全血粘度值、低切变全血粘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血浆粘度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损害的原因之一是高浓度的脂溶性胆红素在血液循环中引起了血液粘度增高,造成血液流变学异常,导致局部微循环障碍。因此,对此病患儿进行退黄、营养心肌、改善微循环等综合治疗有利于降低其血液黏度,进而提高其治愈率。
作者:王海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0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产妇在产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的初动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罗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和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观察1组,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2组,再选取同期的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为观察1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查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为所有患儿采用ELISA技术、伊红染色、抗凝静脉血、光学显微镜,计数患儿的嗜酸粒细胞,并检测血清IgE的水平。结果:观察1组患儿进行MP-IgM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患儿和观察2组患儿嗜酸粒细胞的计数、血清IgE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作者:陈俊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我院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实验组的患儿进行沟通,用常规的沟通方式与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沟通。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极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家属对护理技术及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属,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娟娟;闫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为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ction,ACI)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其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在使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其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的评分。结果:治疗前,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的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的评分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血清hs-CRP的水平和NIHSS评分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联用丹红注射液、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可以较好地抑制其炎症反应,降低其血清hs-CRP的水平,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来有;范元;李国泉;邓盈军;黄河;陈利明;赵健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经前期口腔溃疡患者使用双花百合片进行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经前期口腔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在为其使用漱口水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花百合片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自开始治疗后的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4个月,患者发生溃疡的天数逐渐缩短,溃疡的面积逐渐减小,且减轻了因溃疡导致的疼痛感。治疗后,我院对患者进行了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患者在停药后的第2个月经周期未出现溃疡复发的情况,而且在后4个月也未出现溃疡复发的情况。结论:为经前期口腔溃疡患者在使用漱口液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花百合片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口腔溃疡的症状,且在停药后仍具有后续治疗的效应。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新慧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南宁市青秀区外来人口较集中的社区分层随机抽取300名年龄小于6周岁、无当地户籍且在本地区的居住时间≤3个月的流动儿童作为观察组,选取本地同龄儿童300名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儿童单苗、5苗的全程接种率及未接受5苗全程接种的具体原因。结果:流动儿童的BCG、OPV、DPT、MV、HBV及5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中105名未接受5苗全程免疫接种的流动儿童未接种相关疫苗的次数共计262频次,其未接种相关疫苗的主要原因为其家长对预防接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免疫效果存有怀疑、错过了接种时间及其他原因,分别占32.06%、19.85%、10.30%和10.30%。结论:广西南宁市青秀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偏低,加大进行预防接种相关健康教育的力度是提高该区流动儿童疫苗接种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宁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护生代教过程中实施安全忧患意识三步教育法的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临床实习的100名护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名护生。在对这两组护生进行临床带教的过程中,我院使用常规代教模式对对照组护生进行临床带教,在使用常规带教模式(方法与对照组护生相同)的基础上使用安全忧患意识三步教育法对观察组护生进行临床带教。带教结束后,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患者对其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分及其总成绩。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操作考试成绩、患者对其护理服务满意度的评分几其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临床护生代教过程中实施安全忧患意识三步教育法可有效地提高护生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患者对其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带教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路开芳;董玉会;彭燕芬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术联合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8例患者。我院联合使用切开复位术和限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切开复位术和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手术的用时和术后恢复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术后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术联合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具有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和患者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联合进行切开复位术和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可作为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优选方法。
作者:姚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固本祛痰化瘀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固本祛痰化瘀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总积分、肺功能相关性指标及其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相关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固本祛痰化瘀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肺部功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于跃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肾衰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肾衰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50例)和观察组(15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后,在观察组150例患者中,评价标准为完全依从的患者有129例(占患者总数的86.00%),为部分依从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12.67%),为不依从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1.33%);在对照组150例患者中,评价标准为完全依从的患者有83例(占患者总数的55.33%),为部分依从的患者有49例(占患者总数的32.67%),为不依从的患者有18例(占患者总数的12.00%),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慢性肾衰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珍;郭碧娥;王家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77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好,可促进其病情的好转,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苏美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行阑尾切除术的再障患者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5例行阑尾切除术的再障患者为实验组,另随机抽取同期进行阑尾切除术的30例普通患者为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对实验组患者在其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住院的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平均住院的时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行阑尾切除术的再障患者在其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其身体的康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青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早期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为早期护理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过护理后,早期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住院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爱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盐酸利托君和硫酸镁治疗孕20周后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利托君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起效的时间、治疗的时间和妊娠的延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妊娠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优于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效果。盐酸利托君起效快,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延长患者的妊娠时间。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感染菌群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351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对这3512例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进行采集,将其制成标本,对这些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3512例标本中共查到病原菌1050株。其中,肠杆菌属所占的比例大,与其他病原菌所占的比例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1050株病原菌中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7.52%,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20.95%,产ESBLs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为14.76%,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1050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头孢派姆(CFP)、阿米卡星(AMK)、左氧氟沙星(LVF)等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现象。结论:导致我院临床感染的致病菌以肠杆菌属为主,此菌群的耐药性较强,应引起医疗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作者:肖开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MTWO镍钛预备系统在对磨牙进行根管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牙体牙髓科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使用根管治疗法进行治疗的65例(76牙)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使用MTWO镍钛预备系统预备根管,为对照组患者按常规使用K锉预备根管,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疼痛分级的情况、IAE的发生率、根充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磨牙进行根管治疗时使用MTWO镍钛预备系统预备根管可有效地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根管治疗的效果。此根管预备系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巧俐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及对此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据统计,在这6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原因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有33例(占患者总数的51.56%),为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29.69%),为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0.94%)。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及食管静脉曲张是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并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可迅速止血、促使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周青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地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临床治愈率,促进其康复。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乙桦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