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

罗锋

关键词:母乳喂养, 剖宫产,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剖宫产后母乳喂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6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6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0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在进行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产妇在产后第1个月、第3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的初动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母乳喂养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6月间我院手术室收治的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腹腔镜手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风险,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对照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为有效的患者有8例,为无效的患者有2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在观察组3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8例,为有效的患者有2例,为无效的患者有0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腔镜手术患者实施风险防范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姜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PICC护理的效果评价对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8例进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7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临床路径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进行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掌握率。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对进行PICC置管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造口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造口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造口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并将护理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精心的造口护理干预,在这45例接受直肠癌造口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造口水肿的情况,护理人员在使用浓度为10%的高渗盐水对其伤口进行湿敷后,水肿快速消退,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任何造口并发症。结论:对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造口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改善直肠癌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韩国利;张淑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的结果。结果: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钼靶检查时共发现20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6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2个病灶为交界性病灶,有7个病灶边界模糊。本组20例患者在进行乳腺超声检查时共发现21个病灶,其中有2个病灶为恶性肿瘤病灶,有18个病灶为良性肿瘤病灶,有1个病灶为交界性肿瘤病灶,有7个病灶的边界较模糊,有9个病灶的内部回声不均匀,有5个病灶为囊实性混合团块。结论: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在诊断乳腺叶状肿瘤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医务人员若在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时发现其乳房内的肿块呈叶状分布、边界极为明显、直径超过5cm且无钙化情况时,尤其在发现其病灶有短期迅速增长史时可初步诊断其患有乳腺叶状肿瘤。

    作者:薛学医;薛来平;高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胃镜活检,观察对比胃镜活检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差异,并将对比的情况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相比,胃镜活检的确诊率为81.67%,疑诊率为13.33%,未确诊率为5.0%,在判定患者病情分型(Borrmann I~IV型)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100%、80%、75%、28.57%,在判定患者细胞分化程度(分化型癌细胞、分化不良型癌细胞)方面的准确率分别为90.68%、58.82%。结论:应用胃镜活检的方法诊断胃癌的准确性较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在诊断低分化型胃癌细胞时出现的误差较大。虽然此检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可将其作为对胃癌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作者:闫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6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的基础上让其服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9.1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74%,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腰腿疼痛症状的缓解时间与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中医骨伤手法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方法能有效、快速地改善患者腰腿疼痛的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洪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产科初产妇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产科初产妇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180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8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有84例产妇,观察组有96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产妇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对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住院的时间及住院的费用。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对健康知识掌握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住院的时间和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初产妇进行临床路径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提高产妇对护理的满意率,缩短其住院时间,减少其住院费用。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郭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红外止咳贴对这58例患儿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这58例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8%,而且在治疗期间没有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用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生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论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急诊科是医院在第一时间抢救急、危、重病患者的场所。在急诊科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大量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是导致急诊科护理工作失败和引起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在本文中,笔者对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了进行探讨。

    作者:喻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进行强脉冲激光治疗的雀斑患者实施整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进行强脉冲激光治疗的雀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强脉冲激光治疗的60例雀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为有效。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强脉冲激光治疗的雀斑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徐丽梅;王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为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儿使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氧疗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时间、机械通气的比例及治疗效果均好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沐舒坦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重症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兰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卡托普利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在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5%,两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且费用较低,该疗法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作者:袁召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盐酸利托君和硫酸镁治疗孕20周后先兆流产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用盐酸利托君和硫酸镁治疗孕20周后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先兆流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盐酸利托君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药物起效的时间、治疗的时间和妊娠的延长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药物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妊娠的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盐酸利托君治疗先兆流产的效果优于用硫酸镁进行治疗的效果。盐酸利托君起效快,患者的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延长患者的妊娠时间。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晓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对此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及对此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生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基础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据统计,在这6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发病原因为消化性溃疡的患者有33例(占患者总数的51.56%),为急性胃黏膜病变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29.69%),为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10.94%)。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及食管静脉曲张是诱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因素。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准确判断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发因素,并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可迅速止血、促使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周青凤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电子处方联合床旁自服药物二联单对住院患者自服药物进行管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电子处方系统联合床旁自服药物二联单对住院患者自服药物进行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两家同等级医院心血管内科和内分泌科收治的24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240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各有120患者。我院采用电子处方系统对常规组患者的自服药物进行管理,采用电子处方系统联合我院设计的床旁自服药物二联单对实验组患者的自服药物进行管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自服药物到手的准确性及两组患者、医生、护士对自服药物管理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自服药物到手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该组患者、医生、护士对自服药物管理方法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用电子处方联合床旁自服药物二联单对住院患者自服药物进行管理的效果显著,提高了住院患者自服药物到手的准确性及患者、医护人员对自服药物管理方法的满意度。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肖蓉;何淑君;刘萍;昝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孟鲁司特钠和酮替酚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用孟鲁司特钠和富马酸酮替酚片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8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4例患儿。对这68例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富马酸酮替芬片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孟鲁司特钠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好,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各项临床体征,促进其痊愈,且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较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郑文跃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为肾内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带教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为肾内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带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9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护生。为对照组护生进行常规带教,为观察组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带教,并对比观察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及其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进行带教前,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和临床操作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带教后,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和临床操作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肾内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显著提高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联合使用降纤疗法等三种疗法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降纤疗法、抗凝疗法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进行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3例患者。我院使用抗凝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降纤疗法、抗凝疗法(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凝血酶原的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凝血酶原的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酶原的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的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所减慢,但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降纤疗法、抗凝疗法和抗血小板聚集疗法治疗进行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体内纤维蛋白原的水平,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艳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以2013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在术后功能锻炼期间,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毕20天后伤口的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毕20天后,在实验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3例;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8例,发生伤口出血的患者有4例,发生伤口裂开的患者有3例。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洪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CT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移位症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移位症中的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3314例腰椎间盘移位患者(4644个椎间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进行CT检查的结果。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2730例患者发生腰椎间盘膨出,有56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突出,有3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脱出,有817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突,有501例患者发生椎间盘膨出并突出,有2332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而导致硬膜外脂肪消失及硬膜囊受压,有626例患者因发生椎间盘移位导致神经根受压,有139例患者的病变椎间盘发生钙化,有253例患者发生侧隐窝填塞及神经根湮没的情况,有203例患者发生椎间盘变性、出现真空征的情况,有173例患者罹患继发性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在诊断不同类型的腰椎间盘移位症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腰椎间盘移位症患者的CT表现及病理改变各不相同,产生的后果也不尽相同。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为此病患者进行CT检查的结果为其设计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作者:金勇;赵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