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为肾内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带教的临床效果探讨

冯雪英

关键词:肾内科护理, 带教模式,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为肾内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带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9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护生。为对照组护生进行常规带教,为观察组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带教,并对比观察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及其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进行带教前,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和临床操作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带教后,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和临床操作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肾内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显著提高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不同(以2013年1月为界)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在术后功能锻炼期间,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毕20天后伤口的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毕20天后,在实验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3例;在对照组60例患者中,发生伤口脓肿的患者有8例,发生伤口出血的患者有4例,发生伤口裂开的患者有3例。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为80%,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明显降低术后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洪春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患有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6例),使用氨氯地平片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48%,对照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6.06%,观察组患者进行降压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进行降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97%,对照组患者进行降脂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2.12%,观察组患者进行降脂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倪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3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仅使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及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发热缓解的时间、咳嗽咳痰缓解的时间、呼吸困难缓解的时间、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左氧氟沙星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成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痔疮手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痔疮手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76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81例患者中,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有4例,尿潴留的发生率为4.93%;在对照组76例患者中,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有9例,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1.8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其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航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治疗爆裂性眶壁骨折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用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治疗爆裂性眶壁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爆裂性眶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28例患者中,有10例存在复视症状的患者,有13例存在眼球内陷症状的患者,有5例同时存在复视和眼球内陷症状的患者。我院使用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对这28例患者进行治疗。结果:这28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用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术治疗爆裂性眶壁骨折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治疗此病患者存在的复视和眼球内陷的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MRI与C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性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MRI与C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为观察组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梗死病灶的总检出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梗死病灶的总检出率为54.55,观察组患者梗死病灶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脑干梗死病灶及小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目的:分析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总结其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发生术中出血的18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82例产妇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用积极有效的止血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结果:在治疗后,这182例产妇中有172例患者止血成功,无1例产妇死亡。其中,有9例因止血无效而行子宫切除术的产妇;有1例因子宫切口裂伤而出现术后出血性休克,并形成腹膜后血肿的产妇,我们使用进腹血肿清除术对其进行了治疗。结论:可导致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发生术中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及子宫切口裂伤等。临床上应根据不同产妇的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止血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以降低其子宫切除率,改善其预后。

    作者:张相明;马海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可塑纤维桩对口腔残根进行修复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可塑纤维桩对口腔残根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口腔残根修复治疗的患者4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具体情况采用可塑纤维桩对其进行修复治疗,其临床并将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60将这44例患者的牙根牵引至适合的长度,并通过正畸法对其进行修复治疗以后,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较为显著的控制和改善,其中治疗成功的患牙有42颗,治疗失败的患牙有2颗,治疗的成功率高达95.4%。例均治疗果结论:应用可塑纤维桩对口腔残根进行修复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王怀军;孙永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使用传统的呼吸治疗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使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呼吸的复苏率和从治疗开始至呼吸恢复稳定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的复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从治疗开始至呼吸恢复稳定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急诊呼吸阶梯性疗法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具有效果好、起效快的优点。此方法可作为临床上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呼吸复苏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玲翠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已婚待孕夫妇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已婚待孕夫妇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结果,以便为孕前优生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站随机收集的868份已婚待孕夫妇的血清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站采用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这868份血清标本进行了乙肝两对半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这868份已婚待孕夫妇的血清标本中,乙肝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指标全部呈阴性的血清标本有453份(占52.19%),在乙肝5项的检测结果中,至少有1项检测指标呈阳性的血清标本有415份(占47.81%)。在乙肝5项检测中除去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的以外,共检测出7种阳性表现模式。结论:在已婚待孕夫妇中开展HBV检查,对保证孕妇母婴的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此外,还应做好室内、室间的相关质量控制工作,终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冯会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0.17±5.53)分,抑郁评分为(46.23±4.51)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0.21±5.43)分,抑郁评分为(46.43±4.66)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1.24±3.65)分,抑郁评分为(40.07±3.21)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6.75±4.68)分,抑郁评分为(44.78±4.25)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3.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次旺桑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试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合并烧伤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治疗四肢骨折合并烧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62例四肢骨折合并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实验组患者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烧伤效果显著,可缩短患者骨折创面愈合的时间。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小明;胡耀华;骆志权;汤世斌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重组人白介素-11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例患者。我院使用长春新碱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和长春新碱(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重组人白介素-11和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确切,可有效地提高患者血小板的水平。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史丽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患儿。我院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为(25.5±1.5) h,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为(75.5±16.5)h。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其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缩短其黄疸消退的时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瑛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5例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为这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哮喘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仙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对老年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手术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全凭静脉麻醉,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吸入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认知功能的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手术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呼吸困难及其他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毕至睁眼的时间为(15.7±5.7)min,对照组患者术毕至睁眼的时间为(32.2±7.6)min,观察组患者术毕至睁眼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h的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h,观察组患者的MMSE评分基本恢复至手术前的水平,而对照组患者的MMSE评分在手术24h后才基本恢复至手术前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均会导致老年患者在术后的短期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但接受全凭静脉麻醉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速度及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接受吸入麻醉的患者。

    作者:江进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一种可用于5FU用药指导的多重SNP检测方法分析

    目的:提供一种可指导5FU用药的多重SNP检测方案。方法:采用多重PCR和毛细管电泳片段分离技术同步检测人基因组DNA的8个SNP位点的16个基因型单核苷酸,分析使用人基因组DNA样品及5FU阳性对照检测时出现的特征峰。结果: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在进行5FU阳性对照检测时出现了全部的20个特征峰,在进行人基因组DNA样品检测时出现12-20个特征峰,检测快速、准确,可将16个基因型、3个人基因组DNA内参及1个PCR反应内参在同一个反应管中进行扩增,并在毛细管电泳时进行清晰的分离。结论:本研究中介绍的多重SNP检测法可通过快速、准确、同步检测多个SNP位点来指导5FU用药,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颜进;王晴晴;南丽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采用安全性静脉留置针与传统静脉留置针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釆用安全性留置针与传统静脉留置针为患者进行输液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输液治疗的72例患者根据建立静脉通路方法的不同分为安全组和传统组,每组各36例患者。为安全组患者采用安全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为传统组患者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并对比分析其进行静脉穿剌的成功率、输液的通畅率及针剌伤的发生率。结果:为安全组患者进行静脉穿剌的成功率明显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安全组患者的脱针率为2.8%传统组患者的脱针率为5.6%,二者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安全组患者输液的通畅率高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安全组患者针刺伤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采用传统静脉留置针相比,采用安全性静脉留置针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剌的成功率和输液通畅率较高,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低,更适合在急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姗姗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谈对风湿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对风湿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的临床意义,以期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风湿病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健康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血液检测,并比较其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CT值为(37.4±0.82)%,对照组患者的HCT值为(36.2±2.78)%。两组患者的HCT值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CRP为(11.8±2.82)mg/L,IgA为(3.63±0.49)mg/L,IgG为(28.07±13.42)mg/L,IgM为(3.19±0.44)mg/L;对照组患者的CRP为(5.13±0.74)mg/L, IgA为(2.34±0.55)mg/L,IgG为(2.83±4.74)mg/L,IgM为(1.39±0.52)mg/L。观察组患者CRP的水平、血浆黏度值、IgA水平、IgG水平以及IgM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风湿病患者进行血液检验,并将其血液检验结果与健康人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有利于进早对患者的风湿并进行确诊,并为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从而促进其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田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替吉奥化疗术联合3-DCRT治疗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替吉奥化疗术联合3-DCRT(三维适形放疗术)治疗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CE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使用3-DCRT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替吉奥化疗术和3-DCRT(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天后和治疗8天后KPS(Karnofsky功能状态)的评分情况、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天后和治疗8天后KPS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替吉奥化疗术联合3-DCRT治疗中晚期食管胃结合部肿瘤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时间,而且安全性较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雒谌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