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探析

刘瑛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对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4例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2例患儿。我院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后,两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儿血清胆红素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为(25.5±1.5) h,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为(75.5±16.5)h。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患有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其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缩短其黄疸消退的时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相关文献
  • 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5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性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5.71%和20.00%。对照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疼痛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2.86%。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1个月的疼痛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1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使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可明显减少其治疗的时间与治疗的费用,远期效果较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胡锦娥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胸外科手术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0例)和试验组(7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胸外科手术护理,为试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胸外科手术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9±2.7)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2.6±3.0)d,试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9%,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分数为97.2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分数为80.8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2.9%。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胸外科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素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造口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造口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造口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等护理干预,并将护理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精心的造口护理干预,在这45例接受直肠癌造口手术治疗的患者中,仅有1例患者发生了造口水肿的情况,护理人员在使用浓度为10%的高渗盐水对其伤口进行湿敷后,水肿快速消退,其余患者均未发生任何造口并发症。结论:对接受直肠癌造口术治疗的患者实施造口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改善直肠癌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作者:韩国利;张淑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21例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1例患者均使用局部扩大切除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术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皮瓣的成活率、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的情况及其对手术满意度的评分。结果:在这21例患者中,皮瓣成活的患者有20例,其成活率为95.24%。这21例患者的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均恢复良好,无明显的语言障碍及吞咽障碍。这21例患者对手术满意度的评分平均为92.31±3.34分。结论:使用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粘膜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区大面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的效果好,其皮瓣的成活率高,其语言功能和吞咽功能恢复良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涛;雷荣昌;黎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1000例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低剂量螺旋CT对这1000例体检者进行肺癌筛查。结果:经低剂量螺旋CT筛查发现,这1000例体检者中有30人患有早期肺癌。他们中有肺部腺癌患者24例,肺部类癌患者2例,细支气管肺泡癌患者4例。经核磁共振检查证实,这30例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的结果完全准确。同时,经随访证实,另外970例体检者均未患有肺癌。结论:用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的准确率高。此筛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郑信兵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痔疮手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预防痔疮手术后并发尿潴留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15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1例)和观察组(76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81例患者中,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有4例,尿潴留的发生率为4.93%;在对照组76例患者中,发生尿潴留的患者有9例,尿潴留的发生率为11.84%。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痔疮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其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航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氟桂利嗪与联用氟桂利嗪和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单用氟桂利嗪与联用氟桂利嗪和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13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氟桂利嗪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联合应用氟桂利嗪和血塞通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氟桂利嗪和血塞通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好,能有效缓解患者头痛的症状,改善其脑部的血液循环,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萍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浅论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全麻手术的1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9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手术结束进入麻醉恢复室后,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从术毕至苏醒的时间、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几率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者从术毕至苏醒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麻醉恢复室护理工作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有效地缩短患者术后苏醒的时间,降低其发生麻醉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何启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74例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闭合复位法进行外固定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预后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的时间、骨折的愈合率、再骨折的发生率、治疗的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尺桡骨干双骨折患者使用动力加压接骨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可促进其骨折快速愈合,减少其再次骨折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田振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切开复位术联合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用切开复位术联合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8例患者。我院联合使用切开复位术和限内固定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切开复位术和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手术的用时和术后恢复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术后恢复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切开复位术联合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Pilon骨折具有疗效好、手术时间短和患者在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因此,联合进行切开复位术和胫骨远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术可作为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优选方法。

    作者:姚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效果及安全性评析

    目的:探讨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3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丙戊酸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丙戊酸进行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9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7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30.3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丙戊酸联合拉莫三嗪治疗各型癫痫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应用内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手术后胆管狭窄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内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道手术后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胆道手术后发生胆管狭窄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内镜手术组(20例)和开腹手术组(20例),为内镜手术组患者实施内镜手术,为开腹手术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内镜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开腹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0%,内镜手术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内镜手术治疗胆道手术后胆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索俊理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38例放射学孤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和MRI的影像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RIS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及MRI的影像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38例放射学孤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及MRI的影像特征。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其男女比例为1:1.7。本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51岁,其平均年龄为(35.1±15.2)岁,其中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6±10.8)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9±11.4)岁。本组患者在进行头颅MRI检查时发现,其病灶大多位于侧脑室周围、额叶深部白质、颞叶深部白质、顶叶深部白质及胼胝体,其头颅病灶的大小不一,形态多为点状、斑点状、斑片状、椭圆状、类园状。结论:RIS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MRI的影像特征与MS患者接近。RIS可能是MS的早期表现,存在进展为CIS或MS的风险。

    作者:吴毅;杜福文;林晖;苏远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4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77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好,可促进其病情的好转,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苏美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现状研究

    近年来,支气管哮喘仍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和发展,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医师可根据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对症治疗,从而缓解或治愈该病。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使用药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现状,为临床上科学地治疗支气管哮喘提供参考。

    作者:刘新平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临床上感染菌群分布情况的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感染菌群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351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对这3512例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进行采集,将其制成标本,对这些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3512例标本中共查到病原菌1050株。其中,肠杆菌属所占的比例大,与其他病原菌所占的比例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1050株病原菌中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7.52%,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20.95%,产ESBLs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为14.76%,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1050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头孢派姆(CFP)、阿米卡星(AMK)、左氧氟沙星(LVF)等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现象。结论:导致我院临床感染的致病菌以肠杆菌属为主,此菌群的耐药性较强,应引起医疗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作者:肖开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消化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消化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消化片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多潘立酮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56.00%(28/5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00%(47/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为26.00%(13/5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2.00%(21/50)。两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消化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确切,用药的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长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用两种冲洗隧道口联合湿敷法对血透导管隧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阿米卡星冲洗隧道口联合碘伏局部湿敷法对血透导管隧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8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透析中心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发生血液透析隧道感染的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8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阿米卡星冲洗隧道口联合碘伏局部湿敷法进行护理,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隧道口联合碘伏局部湿敷法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护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阿米卡星冲洗隧道口联合碘伏局部湿敷法对血透导管隧道感染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好。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吕素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已婚待孕夫妇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的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已婚待孕夫妇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两对半的检测结果,以便为孕前优生咨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站随机收集的868份已婚待孕夫妇的血清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站采用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ELISA试剂盒,对这868份血清标本进行了乙肝两对半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这868份已婚待孕夫妇的血清标本中,乙肝5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检测指标全部呈阴性的血清标本有453份(占52.19%),在乙肝5项的检测结果中,至少有1项检测指标呈阳性的血清标本有415份(占47.81%)。在乙肝5项检测中除去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的以外,共检测出7种阳性表现模式。结论:在已婚待孕夫妇中开展HBV检查,对保证孕妇母婴的健康,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3]。此外,还应做好室内、室间的相关质量控制工作,终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冯会广 刊期: 2015年第02期

  • 对剖宫产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剖宫产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手术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剖宫产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剖宫产手术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郝桂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