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毅;杜福文;林晖;苏远东
目的:探讨分别使用缬沙坦与氨氯地平治疗老年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缬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缬沙坦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为氨氯地平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改善的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缬沙坦组患者血压的改善情况优于氨氯地平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缬沙坦治疗老年收缩期原发性高血压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银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和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观察1组,将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2组,再选取同期的5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为观察1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采用颗粒凝集法检查患儿的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为所有患儿采用ELISA技术、伊红染色、抗凝静脉血、光学显微镜,计数患儿的嗜酸粒细胞,并检测血清IgE的水平。结果:观察1组患儿进行MP-IgM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1组患儿和观察2组患儿嗜酸粒细胞的计数、血清IgE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发病存在密切的关联性。
作者:陈俊良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4例患者。我院使用中医康复疗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西药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44%,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4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固本祛痰化瘀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异丙托溴铵气雾剂联合固本祛痰化瘀汤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总积分、肺功能相关性指标及其生活质量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医证候的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各项相关性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使用固本祛痰化瘀汤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其肺部功能。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于跃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施行舒适护理对改善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舒适护理组和参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院为参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舒适护理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参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及认知能力的评分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舒适护理组患者自理能力、活动能力、精神状态、睡眠质量及认知能力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参照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5.8%,舒适护理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7%。舒适护理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术后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邵佩红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开胸顺气胶囊联合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至今我院收治的胃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使用甲硝唑、黄连素、阿莫西林等药物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开胸顺气胶囊联合甲硝唑、黄连素及阿莫西林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应用开胸顺气胶囊联合阿莫西林等药物治疗胃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方宾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骨肽序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近年来我院收治的6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使用唑来膦酸钠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甲状旁腺激素和骨肽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序贯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前臂骨的DBMC (远端骨矿含量)、DBD (远端骨密度)、PBMC (近端骨矿含量)、PBD (近端骨密度)以及其S-ALP (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水平、S-Ca(血钙)的水平、S-P(血磷)的水平、U-Ca与Cr(尿液尿钙与尿肌酐)的比值、U-HOP与Cr(尿羟脯氨酸与尿肌酐)的比值和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前臂骨的DBMC、DBD 、PBMC和PB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ALP的水平、S-Ca的水平、S-P的水平和U-Ca与Cr的比值、U-HOP与Cr的比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发生轻微不良反应的人数大体相当,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甲状旁腺激素联合骨肽序贯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骨矿含量,提高其血液中钙、磷等物质的水平,而且安全性高。此疗法可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优选方法。
作者:谢沛军;欧治平;李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感染菌群的分布情况,为临床感染的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3512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别对这3512例患者的痰液、血液、尿液进行采集,将其制成标本,对这些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检验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组3512例标本中共查到病原菌1050株。其中,肠杆菌属所占的比例大,与其他病原菌所占的比例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本组1050株病原菌中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27.52%,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20.95%,产ESBLs阴沟肠杆菌的检出率为14.76%,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于其他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本组1050株病原菌中,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他啶(CAZ)、头孢吡肟(FEP)、头孢派姆(CFP)、阿米卡星(AMK)、左氧氟沙星(LVF)等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耐药现象。结论:导致我院临床感染的致病菌以肠杆菌属为主,此菌群的耐药性较强,应引起医疗工作者的充分重视。
作者:肖开旭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我院收治的宫外孕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0.17±5.53)分,抑郁评分为(46.23±4.51)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50.21±5.43)分,抑郁评分为(46.43±4.66)分,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1.24±3.65)分,抑郁评分为(40.07±3.21)分,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为(46.75±4.68)分,抑郁评分为(44.78±4.25)分,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3.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宫外孕患者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次旺桑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咳嗽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红外止咳贴对这58例患儿进行治疗。结果:经过治疗,这58例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38%,而且在治疗期间没有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结论:用红外止咳贴治疗小儿咳嗽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江生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疤痕子宫孕产妇进行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疤痕子宫孕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让其中同意进行阴道试产的50例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观察分析其分娩结局,并将成功进行阴道分娩的疤痕子宫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与我院同期收治的非疤痕子宫孕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在同意进行阴道试产的50例疤痕子宫产妇中,阴道分娩成功的有38例,这些产妇产后均未发生子宫破裂的情况,其余12例产妇均改行剖宫产手术,阴道分娩的成功率为76.00%。按照随机抽取的原则,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非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并成功完成阴道分娩的产妇38例作为对比组,并将其临床资料与本组38例阴道分娩成功的疤痕子宫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产妇在产程、出血量、住院时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疤痕子宫孕产妇具备了阴道分娩的相应条件时,可让其进行阴道试产,而且其可行性较高。疤痕子宫孕产妇进行阴道分娩可降低剖宫产率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为肾内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带教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肾内科实习的9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护生。为对照组护生进行常规带教,为观察组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带教,并对比观察两组护生的带教效果及其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进行带教前,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和临床操作评分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无统计学意义。在进行带教后,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评分和临床操作评分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相比较差异显著(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肾内科护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带教可取得理想的效果,显著提高护生对带教工作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雪英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进行住院治疗的10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儿。我院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实验组的患儿进行沟通,用常规的沟通方式与对照组的患儿进行沟通。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极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家属对护理技术及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家属,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中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与患儿进行沟通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娟娟;闫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用CT影像辅助检测颅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0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CT影像对这540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在这540例患者中,有141例患者发生单纯性颅骨骨折,有303例患者发生颅内血肿,有79例患者发生脑挫裂伤,有10例患者发生外伤性气颅,有7例患者发生外伤性脑梗死。结论:用CT影像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辅助检测可更加直观、准确地观察患者的病情,从而提高其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缩短其诊断时间,并为临床上及时有效地对其进行治疗赢得时间。该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陆银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MRI与CT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性。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CT检查,为观察组患者进行MRI检查,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梗死病灶的总检出率为92.73%,对照组患者梗死病灶的总检出率为54.55,观察组患者梗死病灶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脑干梗死病灶及小脑梗死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MRI诊断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的准确性更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接受的护理服务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经过护理后,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其治疗的效果,促进其早日康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美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偏瘫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5例偏瘫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25例患者均进行溶栓治疗,并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护效果。结果:这25例患者在进行溶栓治疗及综合护理后均获痊愈,且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偏瘫合并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好。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淑娟;韩国利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RIS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及MRI的影像特征。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我院收治的38例放射学孤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及MRI的影像特征。结果:在本组患者中,有14例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其男女比例为1:1.7。本组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0-51岁,其平均年龄为(35.1±15.2)岁,其中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0.6±10.8)岁,男性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5.9±11.4)岁。本组患者在进行头颅MRI检查时发现,其病灶大多位于侧脑室周围、额叶深部白质、颞叶深部白质、顶叶深部白质及胼胝体,其头颅病灶的大小不一,形态多为点状、斑点状、斑片状、椭圆状、类园状。结论:RIS患者的性别年龄构成、临床表现、MRI的影像特征与MS患者接近。RIS可能是MS的早期表现,存在进展为CIS或MS的风险。
作者:吴毅;杜福文;林晖;苏远东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围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地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临床治愈率,促进其康复。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乙桦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对20例骨科老年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因素。方法:对某院收治的2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取其POSSUM风险评分表进行手术风险评估。结果:对本组患者的12项风险指标进行评分后发现,计0分的有93例次、计1分的有82例次、计2分的有53例次、计3分的有13例次。在本组患者的12项风险评分中,得分居前6位的风险指标依次是(从高至低):年龄、手术分级、肾功能、手术时间、营养状况、心血管系统的状况。本组患者12项风险评分的人均得分为(11.3±5.8)分,其中评定结果为理想的患者1例,评定结果为低风险的患者有4例,评定结果为有风险的患者6例,评定结果为高风险的患者有9例。在本组患者中,手术风险等级的评定结果为“风险”+“高风险”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高于评定结果为“理想”+“低风险”的患者,其住院时间长于评定结果为“理想”+“低风险”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骨科患者的合并症较多,营养状况较差,进行手术治疗的级别较高、时间较长,易存在较高的手术风险。临床医师应尽量为此类患者进行择期手术治疗,并在术前尽可能控制其基础疾病,改善其营养状况,以降低其进行手术治疗的风险性。
作者:赵友 刊期: 2015年第02期